一、公卫十四项基本内容?
一、免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居民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并实现动态信息化管理。
二、免费进行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三、免费进行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按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四、免费进行儿童保健
为0-6岁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出生后7天,满月时),儿童健康管理1岁以内至少4次(3、6、8、12月龄),2岁和3岁每年至少2次(18、24、30、36月龄),4岁、5岁、6岁每年进行1次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测、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五、免费进行孕产妇健康管理
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健康管理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六、免费进行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健康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七、免费进行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高血压: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对确诊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每年至少进行四次随访,一次体格检查,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糖尿病:对糖尿病等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每年至少进行四次随访、一次体格检查,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八、免费进行重性精神病管理
对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病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健康指导。
九、免费进行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
对辖区内确诊的常住肺结核患者:1、筛查推介转诊;2、第一次入户随访;3、督导服药和随访管理;4、结案评估。
十、免费中医药健康管理
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和0-36个月儿童:1、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2、儿童中医调养。
十一、免费进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辖区内服务人口:1、传染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2、传染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登记;3、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4、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十二、免费进行卫生监督协管
收集辖区内食品安全、职业卫生、饮用水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并报告相关机构,协助管理。
十三、免费提供避孕药具
省级卫生计生部门作为本地区免费避孕药具采购主体依法实施避孕药具采购;省、城市、县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负责免费避孕药具存储、调拨等工作。
十四、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健康科普;健康促进医院和戒烟门诊建设;健康素养和烟草流行监测;12320热线咨询服务;重点疾病、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二、14项公卫基本服务项目?
目前基本公卫服务项目有14项: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项目内容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
2、健康教育
项目内容包含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开展公共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个体化健康教育等。
3、预防接种
项目内容包含预防接种管理、预防接种、查漏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4、0-6岁儿童健康管理
项目内容包含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
5、孕产妇健康管理
项目内容包括孕早期健康管理、孕中期健康管理、孕晚期健康管理、产后访视、高危孕产妇管理等。
6、老年人健康管理
项目内容包含健康体检服务、健康指导、为老年人优先服务。
7、慢性病管理
项目内容包含健康筛查,随访评估并进行分类干预、健康体检等。
8、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项目内容包括患者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分类干预、健康体检等。
9、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项目内容包含风险管理、发现、登记、报告、处理、传染病管理。
10、卫生监督协管
项目内容包括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
11、中医健康管理服务
项目内容包括重点人群医药健康管理、重点慢病管理、中医健康教育等。
12、结核病健康管理
项目内容包括免费开展可疑者推介转诊,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监督规范服药。
13、免费提供避孕药具
项目内容包括对已婚育龄人群免费提供避孕药具。
14、健康素养促进服务
项目内容包括建设健康促进县、医院和戒烟门诊,开展健康科普。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包括哪些?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指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服务内容: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居民健康档案的维护管理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有什么好处?
答:对于居民个人,建立健康档案可以了解和掌握本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居民看病时,医务人员通过查看健康档案信息,可以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存在的危险因素,所患疾病的检查、治疗及病情变化情况,从而对居民的健康状况作出综合评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
2.健康教育
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
服务内容:提供健康教育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开展重点疾病、公共卫生问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健康教育有什么用?
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居民了解影响健康的行为,了解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知识;让居民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自觉采纳并养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从而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促使人们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3.预防接种
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服务内容:预防接种管理、预防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预防接种有什么作用?
通过给适宜的对象接种疫苗,使个体及群体获得并维持较高的免疫水平,逐渐建立人群免疫屏障,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4.孕产妇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的孕产妇。
服务内容:孕早期健康管理(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健康状况评估、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宣传告知、填写随访服务记录表)、孕中期健康管理(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孕晚期健康管理、产后访视、产后42天健康检查。
孕产妇健康管理有什么用?
能系统地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医生通过询问、观察、体检、妇科检查、化验等对孕妇和胎儿进行评估,识别是否为高危孕妇,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指导母亲正确护理婴儿。
5.0-6岁儿童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
服务内容: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健康问题处理。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有什么用?
0-6岁儿童健康管理能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重要的成长基础。医生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开展儿童保健系列服务,以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通过对儿童健康检测和重点疾病的筛查,还可以对儿童的出生缺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服务内容: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有什么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脑、肾等各个脏器生理功能减退,代谢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肿瘤等各种慢性疾病。这些疾病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开展健康管理服务能早期发现疾病,早期开展治疗,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7.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
服务内容:疾病筛查,患者随访评估,疾病分类干预,健康体检。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有什么用?
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使用药物,将病情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在管理过程中医生还可以及时发现其他健康问题,及时治疗。
8.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服务内容:患者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有什么用?
接受过专门的严重精神疾病管理培训的医生会主动与患者和家属联系,每年4次随访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如患者病情有变化,医务人员可以提供转诊服务。在患者病情许可时,征得家属与患者本人同意,每年还可以进行1次健康检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9.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肺结核病可疑者及诊断明确的患者(包括耐多药患者)
服务内容:筛查及推介转诊、第一次入户随访、督导服药和随访管理、结案评估。
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有什么用?
对辖区内肺结核病可疑者及诊断明确的患者(包括耐多药患者)开展推介转诊,对结核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询问患者病情发展变化,掌握患者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监督其规范服药和按时复查。
10.中医药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和0-36个月常住儿童。
服务内容: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中医药健康管理有什么用?
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做1次中医体质辨识,根据不同体质进行个体化中医健康指导。针对0~36个月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保育员进行儿童中医调养指导。
11.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服务人口。
服务内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登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有什么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直接危害居民健康的大事,应急处理就是政府动员各方面力量,为了将事件危害缩小到最低、对居民健康伤害减到最少,而制定的应急方案和解决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在发现这类事件时会及时上报政府部门,并对事件伤者进行急救、转诊;还要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保护其他群众不再受危害,保障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
12.卫生计生监督协管
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
服务内容: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
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有什么用?
通过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可以及早发现各种卫生安全问题与可疑传染病、职业病患者,及早处理隐患,及早救治病人;提高城乡居民对卫生法律法规与卫生知识知晓率,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疾病防控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卫生健康保障;充分发挥卫生监督协管员的前哨作用,通过日常监督、群众举报等方式及时发现违反卫生法规的行为。
13.免费提供避孕药具
服务对象:辖区内孕龄居民。
服务内容:省级卫生计生部门作为本地区免费避孕药具采购主体依法实施避孕药具采购;省、地市、县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负责免费避孕药具存储、调拨等工作。
免费提供避孕药具有什么用?
满足育龄群众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需求,预防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
14.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
服务内容: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健康科普、健康促进医院和戒烟门诊建设、健康素养和烟草流行监测、12320热线咨询服务,重点疾病、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