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正念冥想书内容?(冥想书籍?)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4-22 10:43   点击:19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正念冥想书内容?

《正念冥想:遇见更好的自己》是一本以通俗、平实的语言,系统地阐述有关正念的理论体系、训练方法和生活方式的读物,分为正念概要、正念基础、正念训练、收获正念成果、十大建议五大部分。《正念冥想:遇见更好的自己》讲解了正念所坚持的原则,通过系统或非正式的训练,正念将帮助你培养起接受、好奇、仁爱、信任、耐心、全心全意的态度,你可以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事物,通过谅解自己和他人得到全身心的释放。

在人们工作日益忙碌、生活日趋紧张的当下社会,调整安宁平和的心灵状态,深入发现自我,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现实价值和良好的社会功效。任何希望在忙碌和焦虑的现实社会中得到心灵安宁和精神幸福的人士都是本书适合的读者群体。

二、冥想书籍?

答:《冥想》作者:斯瓦米.拉玛。这本书对冥想的细节、注意事项,做了清晰描述,完全就是冥想入门的一本指导大全,他把冥想从准备到姿势到呼吸到意识,所有的方法系统性,结构性,详细的讲解了一遍。

三、手游梦幻西游打什么书掉五号位冥想?

手游打书全是看脸的哦,运气不好的时候顶个几本都是有可能的,如果是蓝书的话,就什么掉了上什么;

如果要上红书的话,用蓝书打好底子先,再上高书,什么掉了打什么

四、冥想的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放松

  冥想中最大的挑战是专注。即使有经验的冥想练习者都会面临这个困难,必须努力克服一切阻碍专注产生的干扰。首先你要处理的是身体上的紧张。当身体移动或处于紧张状态时,运动神经会向大脑发送信号,扰乱专注。幸运的是,稍加注意,就很容易实现充分放松身体的目的。更具挑战性的是达到精神上的放松,这在后文中会加以讨论。

第二阶段 专注和内化

  冥想的第二个阶段是能量的专注与内化,这将在身体、精神和更微妙的层面上发生。在斯瓦米?克里雅南达的另一本书《自我肯定与修复》中,他写道:“专注是做任何事获得成功的秘密。假如没有专注,思想、能量、灵感、目标这些人类内在的力量都将变得涣散。专注是指对当下目标平静地灌注全部的注意力。专注不只是精神上的努力,也是指将你所有的感情、信心以及心底深处的渴望注入你正在做的这件事

第三阶段——扩展

  内在交流——灵性层面的冥想

  在完成重要的却也是初步的专注技能的训练之后,花一些时间将自己沉浸于这八个特性中最吸引你的那个

五、丹尼尔笛福最著名的10部代表作?

1681年的论著《冥想》,1697年的论著《计划论》,1701年的长诗《地道的英国人》,1702年的论著《对付新教徒最直截了当的办法》,1703年的诗歌《立枷颂》,1719年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1720年的历史小说《骑士回忆录》、《辛格尔顿船长》,1722年的出版小说《杰克上校》,1724年的出版小说《罗克萨娜》。

六、右脑冥想专注力故事?

本书是一本培养孩子专注力和自控力的绘本,主人公小蜜蜂本利通过冥想,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做事更加专注。本书以讲故事的方式来给孩子介绍冥想方法,让孩子真正静下心来,专注于这一刻。通过阅读本利和其他小动物练习冥想的故事,孩子更容易接受并且更愿意去尝试冥想。

七、冥想有科学道理吗?

但讲究方法的冥想过程,确实有一定科学道理。冥想不是简单的被动观察,因为观察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心灵活动,不管冥想出什么画面,都是虚

神经科学家们已经找到证据:精神拥有治疗肉体的力量!一些冥想、神经反馈和安慰剂实验都显示出对抑郁症、帕金森病等疾病的疗效。有些医院已经加快脚步,一种新型医学正在孕育。

精神是否拥有这样一种“力量”或是“能力”,能带给身体无可争议的益处乃至疗效?长久以来,科学界一直在寻找“灵魂和肉体”之间存在此类关联的证据。有些人对此信誓旦旦,甚至慷慨地向那些放弃传统医学前来寻求救治的人施以援手。

这是自欺欺人还是江湖骗术?这会不会使人产生虚妄的期望,甚至让患者偏离已被证实行之有效的疗法,从而导致病情恶化?有些案例中,据说无可置疑的躯体疗效确乎来自说不清道不明的精神力量,但终究难以令人信服。

现在,情况起了变化!

10多年来,一些可称为另类、非传统、甚至是超科学(parascience)的疗法在实验室里展示了自己的功效。不只如此,它们已经成为经典疗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非常有限)!这些疗法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赋予意念一种神奇的力量,即不借助其他任何治疗、单靠大脑活动来治愈身体(包括大脑自身在内)的力量。这种力量已经展示了对多种病症的功效,如疼痛、帕金森病、某些免疫缺陷,以及抑郁症。

一些流行疗法

这究竟是些怎样的疗法?它们是如何以令科学界信服的方式有效地激励大脑为躯体健康服务,在笛卡儿哲学传统流行了三个多世纪之后重新拉近肉体与精神之间的距离的?首先是在欧美非常流行的“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它不仅被用于心理治疗,也出现在声誉卓著的神经科学实验室乃至医院里。其原则是:扩大自己的注意力场,直到完全感知当下。

这种源自佛教哲学的行为已有千年历史,它对身体的好处也是久享盛名,但直到1970年代才在西方引起注意。它起初是嬉皮士的专利,只用于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领域,后来则由美国麻省州立大学医学院乔·卡巴金(Jon Kabat-Zinn)引入临床心理学。他抽离其中的玄学内涵,首创了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简称MBSR)。

Jon Kabat-Zinn

从1980年代末开始,佛教与科学之间的对话催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冥想神经科学。今天,它正经历着一场腾飞。2012年4月,冥想神经科学首届国际研讨会在美国丹佛举行,与会者超过700人:心理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冥想者..他们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如冥想的神经机制与认知机制、冥想状态下的大脑成像,以及冥想对躯体健康的影响。美国现在已有200多家医院接纳了正念减压疗法,并将其应用范围扩展到抑郁症、成瘾、注意缺陷障碍等。

法国医生则较为保守。“2004年,当我刚刚把冥想引入巴黎圣安娜医院时,引发了一些困扰和抵触。”《每日冥想》(Méditer, jour après jour)一书的作者、精神科医生克里斯托弗·安德烈(Christophe André)回忆道。但人们开始接受这一方法,如今好几家机构都采用了该疗法。今年年初,斯特拉斯堡大学医学院甚至推出了一个名为“医学、冥想与神经科学”的大学自授文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