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男士冥想引导(男士稳重有内涵的网名有什么?)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5-11 00:22   点击:11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男士稳重有内涵的网名有什么?

男士稳重有内涵的网名有:深刻内敛型:比如“玻璃蚂蚁”,你就知道那是一个非常敏感细腻的心灵,容易受伤,却又不辞劳苦的去爱这个世界;有个叫“猛小蛇”的网络IT写手,你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很难缠的家伙;还有个叫“冷面狗屎”的网络写

滑稽较劲型:如有些人用取名字来较劲儿,比如如果有人叫“寒山”,就会对应出个“冷水”;有人叫“歌手”,马上可能就会冒出一个“评委”。年轻人的网名更是花样百出,有人取名叫“蚂蚁”,马上有人起个“食蚁兽”;有人取名叫“土豆”,马上有人叫自己“一堆土豆”,一会儿功夫又会有“菜刀”冒出来;有人叫“小鱼儿”,马上就有“对头”,有人敢把你给“烹饪大厨”了……也许对这些聊友们来说,跟别人“过不去”也是一大乐事吧!奇特荒诞型:如“Firefox”、“痞子”等。他们能从最离奇的角度出发,想一些光怪陆离,甚至让你闻所未闻,或阴沉晦涩、或生僻的单词来捕获你的好奇心。“Firefox”,这世界上有这样一种小生灵吗?但想象中的它是多么的有趣!“痞子”,千万别把他想成了在网上游手好闲的人啦,《第一次亲密接触》还不是一个“痞子”的杰作。这些人,本身就有点怪怪的,只有你和他们深入交谈后才会知道“Firefox”也一样的有颗平静之心,“痞子”也可能是风度翩翩的俊男。温情浪漫型:以风花雪月、缠绵绯恻、幽雅含蓄居多,他们从古代婉约诗中信手一拈,就有了自己的名字。“人比黄花”---隐了一个瘦字,“灯火阑珊”---去了一个处字,况味都在不言中,很丰富的情感呢。“心有千千结”、“在水一方”你不牵挂?“绿窗人似花”、“月明人倚楼”、“相逢一笑”你不遐思?“风中一片云”、“美目盼兮”、“秋水生波”,你的渴慕恐怕就更迫切了吧。异想天开型:如“我想我是海”、“疾风之龙”、“海天一色”等,他们追求的是至奇、至怪、至新,凸显自己不羁的个性。“我想我是海”,也许他还没见过海,但可以肯定是因为他一边上网一边哼着这首歌;“疾风之龙”,那可不是什么等闲之辈,玩游戏的老前辈,有几个能够拼得过他的;“海天一色”更是离奇,冥想海天连成一块儿的情景,是何等的迷人,或许他以为自己就是这种迷人的一块儿料。这类人上网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他们只是网络中的匆匆过客,似闲云野鹤,萍踪侠影,前一分钟还在和你促膝谈心,后一分钟就可能不知所踪,空留你一头雾水,怅然若失!

  

二、海洋香和木质香哪个更适合男生?

我觉得木质香比较适合男生

木质香调深邃清新,具有凝心安神、启发冥想的特殊效果。木质香型,不甜不腻,清爽干净,纯木质香型比较适合男士用。

三、全球最胆大的行为艺术是什么?

全球最疯狂的15个行为艺术

1.蓝色志愿者

1.7月9日,艺术家斯宾赛·图尼克(Spencer Tunick)在赫尔(Hull)城市中心开展一场公共行为艺术,近3200名“蓝色志愿者”在赫尔城中赤身穿行,隐喻海平面上升给城市带来的威胁。

2.Plop Egg Painting

2.2014年,瑞士女艺术家米洛·莫伊尔(Milo Moire)站在活动梯子上,用私处将注有颜料的鸡蛋排出,掉落的鸡蛋在地上放置的帆布纸上砸出鲜艳的颜色。这场行为艺术表演“Plop Egg Painting”将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表现主义绘画方法推到一个全新的、涉及身体领域的高度。“这场行为艺术表演解放了我们思想中的束缚——它点燃了女性艺术家创造力……在这场近乎是冥想式的行为艺术的最终,那副被血红色鸡蛋沾染的‘画作’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颜色与力量。”评论家评论道。

3.彼得·帕弗伦斯基行为表演“Fixation”

3.2013年,艺术家彼得·帕弗伦斯基(Pyotr Pavlensky)以一场反对俄国贵族独裁的行为表演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2013年11月,帕弗伦斯基赤身将自己的睾丸固定在莫斯科红场(Red Square)的地面上,以谴责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的“极权统治”。这场行为表演持续了1个半小时。他认为这场表演是“对冷漠的隐喻,一种政治性冷漠,以及现代俄国社会的宿命论。”

4. 杉山真央 “Testicle Banquet”现场

4.2012年,日本艺术家杉山真央(Mao Sugiyama)用外科手术切除了他的睾丸,试图以此提升公众对“性别少数群体,无性人群体”人权的关注。他将睾丸在冰箱里保存了一段时间,后将其煮熟制成菜肴。有5位客人付了10万日币,享用这顿特殊的“菜肴”。这能算作艺术吗?没人说得清。不久之后,杉山真央以猥亵暴露罪名被警方警告。

5.华发·比拉尔“3RD-I”

5.2010年,出生于伊拉克的纽约大学教授、艺术家华发·比拉尔(Wafaa Bilal)受难民经历启发,利用外科手术在自己的后脑植入一个监视设备“3RD I”。这个监视设备每60秒就会自动拍照,并自动上传到网络,记录每天被比拉尔“抛到脑后”的事物。“我把自己看作是一面镜子,反映一些被遗忘的社会情景,”比拉尔对CNN说,“这个项目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场与‘监视’(Surveillance)的对话。”但最后比拉尔还是把后脑上这个钛制金属相机摘除了。

6.尼尔·哈比森“Eyebrog”

6.2004年,常驻加泰罗尼亚的色盲艺术家尼尔·哈比森(Neil Harbisson)为自己植入了一个装置,用声音来分辨色彩。2004年这个“眼睛”装置经过授权被印上护照——这是机械人权利的里程碑。哈比森也是赛博格基金会(Cyborg Foundation)的创始人。

7.圣·奥赫兰 “The Reincarnation of Saint Orlan”

7.在1990年开始的一场行为表演“The Reincarnation of Saint Orlan”中,法国艺术家圣·奥赫兰(Saint Orlan)通过一系列整形手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模样。她希望通过整形手术将自己改造成西方绘画中的理想模样,包括波提切利(Botticelli)的维纳斯,与蒙娜丽莎。她将这个艺术项目描述为“与天性的抗争”。

8.巴斯·简·阿德尔“In Search of the Miraculous”

8.如果巴斯·简·阿德尔(Bas Jan Ader)在他“寻找神迹”的表演艺术中死去,那便是在无人知晓的寂静中死去。1975年,这位荷兰艺术家从科德角(Cape Cod)出发,乘着一艘小帆船跨越大西洋。这场表演艺术还包括记录洛杉矶的乏味风景。阿德尔试图在旅途中寻求比天堂、快餐生活更深刻的事物。阿德尔预计这场跨洋之旅将在两个半月后结束,但阿德尔在出发3周后便失去音讯。最终他驾驶的帆船船骸在距爱尔兰海岸150英里处被发现:而阿德尔已不知所踪。

9.蔡国强《天梯》

9.蔡国强说过,在福建,整个地方都太信风水,信看不见的力量和世界。“而我是从这里出发,所以,我的艺术里面都在寻找跟看不见的力量有关的东西。”而奶奶的渔村,是最适合做《天梯》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有神奇的力量。蔡说,“奶奶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我想为她做这个天梯”。奶奶代表了蔡的童年与故乡,也隐喻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模模糊糊的信仰。

10.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Rhythm 5”

10.今天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还能在花园中悠闲散步。但在1974年,这位出生在贝尔格莱德(Belgrade)、常驻纽约的艺术家差一点就加入了阿德尔的大西洋之旅,为艺术而献身。在行为表演作品“Rhythm 5”中,她在地上放置了一个五角星型的装置,将其浸于汽油中并点燃。火焰熊熊燃烧之际,她在观众面前将自己剪下的指甲、头发丢入火中,随后她纵身跃入火焰中心。她跳入火焰不久后便陷入昏迷。幸而她被及时就起,送入医院,最后安然无事。

11.赫尔曼·尼特西“Orgiastic Mysteries Theatre”

11.从1962年至1998年,赫尔曼·尼特西(Hermann Nitsch)进行了近100次行为艺术表演。赫尔曼·尼特西是维也纳行动派中的一员,以血淋淋的暴力、动物屠杀、人造刑罚等行为艺术作品震惊奥利地。尼特西的行为艺术表演呈现一种“被美化的暴力”,通常会邀请观者加入。在他怪异的瓦格纳风格的行为艺术“Orgiastic Mysteries Theatre”中,一群年轻人在血泊中洗澡,在他的城堡中开展动物祭祀仪式。尼特西于1950年代初次构思了这样的祭祀仪式,最后一次类似的祭祀仪式在 1998年进行。

12.克里斯·波顿“shoots”视频静帧

12.1971年,年轻的美国艺术家克里斯·波顿(Chris Burden)在他的朋友拿着步枪瞄准并打伤他手臂的情况下仍旧保持一动不动。这场行为艺术表演被录影记录下来。这场行为艺术表演在一个充满暴力的时代中进行:1970年代的越南战争、美国暴动,人心惶惶。波顿穿着衬衫和牛仔裤,在被打伤以后,他抓紧手臂,露出震惊的表情,似乎这一切并非他所策划。波顿以激进的行为艺术表演逼迫群众正视他们所处的动荡环境。

13.小野洋子在纽约的Carnegie Hall的行为表演“Cut Piece”,1965年。 摄影:Minoru Niizuma

13.在小野洋子(Yoko Ono)1964年早期的女权行为表演作品“Cut Piece”中,小野洋子跪在一双剪刀面前。观者可以走上前用剪刀剪她的衣物。最初的尝试者十分礼貌,但后来观者的行为越来越脱离控制,她的衣服碎成褴褛,最终只穿着内衣跪在地上。小野洋子的行为艺术表演使人联想到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Rhythm 0”,二者在公众面前相似的遭遇使人想起阿布拉莫维奇那句著名的话:“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公众,你离丧命也就不远了”。

14.杨佴旻《脸》

14.杨佴旻行为艺术《脸》被评为“世界上最冷血的行为艺术”之一,该项目于2001年开始实施,参加了“第二届名古屋艺术潮”,之后陆续在日本、美国、中国等地的一些集会和大学持续实施。2014年杨佴旻的《脸》艺术项目应邀加入扬州国际诗人瘦西湖虹桥修禊,项目共制作一万一千张“脸”,此作的材料为纸质,由古今中外21位诗人和艺术家本人的面部形状设计制作而成。人们佩戴上同一张“脸”加入浩荡队伍,令人触目惊心,一万多人带上一张面相,万人一面,个性无寻,血肉不辨。一种深沉的悲哀、怪诞笼罩着观念艺术的恢弘现场。同一张面相之下,涌动着浩瀚的血气、残忍的欲望、强大的意志、无垠的情感、险恶的想象。带着同一张面相穿行在喧嚣的都市和攘攘人流,每一个人都像幽灵一样,在孤独中喧嚣,在狂欢中哀怨。古今史乘之上,那些惊人之句和怪异之象,都被同一张无情的面相化为乌有。《脸》是迄今为止参与人数最多的行为艺术——它还在继续……

15.艺术家铁钩穿肉挂活人

15.艺术家铁钩穿肉挂活人:当地时间2016年6月7日,克罗地亚萨格勒布,专业身体艺术家Dino Helvida和女朋友用10个钩子穿过28岁美国女子Kaitlin的皮肤,然后将她悬挂在空中。Dino来自波黑,今年27岁,在过去六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只要有人敢于挑战,有时候一挂就是好几个小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