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真的可以通过冥想开发潜能吗?如果有,怎么做,一次冥想多久?
冥想、打坐不要拘泥于盘坐的形式(散盘、单盘、双盘),只要舒服的坐直了身子,重心前七后三。头如绳系,下颌微收,舌抵上腭或不抵都行。双手可以掌心向上叠放肚脐前面。也可以双手搭在膝上,形成金字塔座(能量场最强)。轻轻呼吸,平稳缓和,不急不躁。
可以关注在一点:念佛号“阿弥陀佛”或一个自认为最舒适的场景,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海浪等。就是一念代万念!
也可以观。观呼吸,或旁观者一样看着自己的起心动念,就像看电影,念头都是假的,不关我事,不要被念的内容带走了。念来念往,不迎不拒不追。万念如流水,看着水流而不随水走。
所有的一切都是心幻化出来的。即使有妖魔鬼怪也不要害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时间随心。一开始就不要定时定点。想打坐就打坐一会儿,不想打坐就不要勉强。打坐时长也是一样。没有要求。不要设目标。打坐累了就收工。搓热双手,干洗脸数次,再慢慢睁开双眼,缓慢起身活动一下腿脚。
这样有了感觉、有了乐趣就会越来越喜欢打坐了。
打坐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欲速则不达。
生来坐不卧,
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
何为立功课?
出自《六祖坛经·顿渐·第一节》
打坐只是明心见性的过程而非结果。是术非道。过分痴迷于打坐的喜乐而忘了开悟,岂不是舍本逐末?
二、气得全身发抖的说说?
可以理解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或者不满意的人,这时候我们会感到非常愤怒,情绪失控,让全身发抖,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我们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可以冷静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有时候可以找好友或者家人倾诉,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也能够缓解自己的情绪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三、三教合一是谁提出来的?
三教合一是由明朝儒学大师王阳明提出的。
原因:王阳明认为宗教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实现道德的境界,所以宗教只要符合理性的要求和道德的标准,就可以被接受。他认为儒家、道家、佛家都是追求道德的学说,因此可以统一在一个层面上。
内容延伸:在王阳明提出的三教合一中,儒家是核心,佛家和道家则是辅助。他主张要学习儒家的仁义道德,同时要以禅修和道教的内观修行来实现真正的道德境界。王阳明认为,只有获得内心的真正自由,才能真正做到“致良知”。
具体步骤:
1. 修身养性,学习儒家的仁义道德。
2. 道教的内观修行,对于心境的调整有很大的帮助。
3. 佛家的禅修,通过冥想和内心尝试的方式来追求真切的境界。
注:三教合一并不是简单的学习三个宗教,而是在三个宗教之间寻求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境界,通过不断的实践来逐渐达到良知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