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书算冥想吗?
不算,因为冥想是什么都不做,只在那里想事情。而看书你最起码还要翻个书吧。读书和冥想,我觉得是很好的习惯。读书,是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想比巨人看得高,看得远,不读书基本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小人物来说,不读书只依靠自己积累经验,很容易落在别人的后头。
二、看书冥想什么意思?
意思是指观看书籍而产生一连串的思考和思想。
字义分解
冥读音:míng
冥míng(1)(形昏暗:幽~|晦~。(2)(形)深奥;深沉:~思|~想。(3)(形)糊涂;愚昧:~顽。(4)(名)迷信的人称人死以后进入的世界;阴间:~钞|~府。
想读音:xiǎng
想xiǎng(1)(动)开动脑筋;思索:~办法|冥思苦~。(2)(动)推测;认为:猜~|~来|~必。(3)(动)希望;打算:我~去桂林。(4)(动)怀念;想念:~家|朝思暮~。
三、冥想者在冥想时,在想什么?
首先要说明的是,冥想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定义,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冥想这一修行方式由来以久,在印度被认为有超过5000年(甚至8000年)的历史,其内涵也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的(其实我们生活中所用到的词汇都是这样的)
我们这里要说的冥想,是起源于古印度,随着佛教或瑜伽传入中国的一种修行实践,我们在一种比较广泛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个词。在佛教中,可能又被叫做打坐,坐禅。在当代的瑜伽课堂中通常使用"冥想"一词。这里我们把他们看成是同一类的。其修行的核心是通过一些实践,让我们的意念变得专注,进而更好的认识"我"是谁,或认识世界的本质,达到某种超越的状态。(尽管在佛教和瑜伽中认为的终极实在是不同的)
在世界其他的文化中,也有类似冥想的修行方式,例如在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可能都有在外在形式或内在原理层面与印度文化中的冥想相似的修行,这些不再本文的讨论之内。
本文不引经据典,也并不严密,姑且随意的聊聊冥想。
1.冥想的起源
中国的文化是深受印度影响的,自汉以来的佛教,近几十年的瑜伽,都来自印度,在中国又和中国文化深度的融合,最后你也说不清楚这个东西是印度的,还是中国的。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是无法,也没必要去争这个文化到底是谁的。
根据一些印度河流域的考古发现,在8000年前的浮雕上,就刻有人打坐的形象。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知识是口口相传的。祭司阶层认为祭祀的准确性和结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就注定要求他们的祭祀活动中每个环节都必须保持准确性,而这个准确性的前提就是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在举行祭祀仪式的时候需要有复杂的规则,时刻保持专注。为了训练专注力,他们尝试了打坐冥想。冥想在当时是有着它自己的现实意义的,那就是通过冥想提高专注力,进而确保祭祀的准确性来实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冥想就大概起源于此了。这个阶段,冥想只是很少数人的事。实际上在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大部分人都是文盲,知识只是在占人口极少数的人口中传承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冥想这一意义也没有停止,反而赋予了更多的含义,现在的冥想是为了弄清人生大问题的,或是引用佛家的话是为了开悟解脱的
在几千年的时间中,这个阶层逐渐发展出一套系统的冥想方法。而学习冥想,可能需要若干年的时间。作为类比,现代大学学习一个专业的课程是4年时间。冥想作为那个时候的主要知识,也是需要跟随有实修的老师系统的学习的。
比如在中国,大众接受教育,也就最近100年内的事情,之前可能80%以上的人都是文盲。
2.冥想的形式
在大众文化中,其表现形式通常为安静的盘坐在某个地方,闭上眼睛,沉心静念。这只是冥想的某一方面的表象。是大众对于一个颇具历史传承的修行方法的粗陋模仿。
如上一节所述,大众接受教育也就是这几十年的事情,当我们有了一定的文化,可以读书了,就会按照自己习得的知识结构去尝试理解一些东西。而文字本身其实是非常有误导性的,是不全面的。当我们尝试用自己既有的知识结构,去理解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就不可避免的会以为自己理解了,去实际上和这种知识原本的样子相去甚远。"冥想"就是这样的例子。笔者在刚刚开始接触冥想的时候对它的理解和现在也是非常不一样的。
冥想的外在形式有多种,通常看到的是盘坐,但也可以通过唱诵,书写等方式来冥想,就最常见的静坐来说不一定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或者想一个什么东西保持专注。
大脑时刻都是有意识波动的,即便睡觉也不例外,那么通过冥想训练,让大脑(意识)学习如何不受影响(内在和外在),或是即便说受了影响也能保持平静专注的能力
从广泛的意义来讲,唱诵,徒步,甚至做家务时都可以冥想,即动态冥想,所以冥想更多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向内的、深化的一种意识状态,不是你想了什么内容。
以上为本人的粗陋解答,我说过语言本身是有局限的,不详尽之处请谅解!
四、看书时如何保持临在?
在阅读时保持临在感,也就是专注、沉浸在书的世界中,是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以下是一些提高临在感的方法:
1. **设定专注的环境**:在阅读时,尽量选择一个安静、无干扰的环境,比如图书馆、书房或者安静的咖啡厅。关闭手机和其他可能打扰你的设备。
2. **做好阅读前的准备**:在开始阅读之前,你可以先了解一下书籍的主题、作者以及书籍的重要观点,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3. **阅读时保持身体放松**:身体的紧张和焦虑可能会影响你的阅读效果。尝试保持一个舒适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时休息和伸展。
4. **慢慢阅读,深入理解**:阅读速度不应该是你追求的目标,而应该是理解和享受阅读的过程。尽可能慢下来,理解书中的每一个字句,每一个观点。
5. **做笔记或画出思维导图**:在阅读时,写下你的感想和理解,或者画出书籍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住书中的内容。
6. **定时休息**:长时间阅读可能会导致疲劳,定期休息可以帮助你保持清醒和专注。你可以每阅读30分钟就休息5-10分钟。
7. **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保持临在感非常重要。你可以通过想象书中的情节或者角色,或者记住你喜欢的段落来提高你的阅读乐趣。
记住,阅读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调整,你会找到最适合你的阅读方法,提高你的阅读效果。
五、ipadmini看书时如何调整不伤眼?
1.点击桌面的设置,然后点击进入设置窗口,接着在这个页面中点击显示,这是用来调节平板的一个显示亮度问题,直接在这里进行设置即可。
2.滑动亮度,进行调整。接着在显示亮度,然后进行调整,接着可以选择自动调整,这时候就会根据外界环境来调整。
3.接着将night shift打开,这时候就能进行设置,这里面的设置能让自动也可以手动,能调整平板,让平板的光线会更好一些。
4.调节色温。接着可以对色温进行调整,这样会让色温看起来会更好一些,也能让颜色整体看起来会比较明亮一些,自己用平板也会很舒服。
5.点击辅助功能除了在显示中进行设置,也可以在辅助功能中进行设置,因此可以打开辅助功能,这时候就能设置了。
6.点击显示调节,接着在这个页面里对降低白点进行调整,很容易让平板对亮度进行调整,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六、什么是冥想?如何冥想?
冥想是瑜伽中经常听到的词,主要意思就是将头脑中思考的事情,想法和念头统统去掉,超脱物质的杂念,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消愁负面清晰,提高注意力,摆脱糟糕的状态!
七、如何冥想?
冥想是一种让人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和减轻压力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冥想练习方法:
1. 坐禅冥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双手放在膝盖上,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当你感到思绪漫游时,把注意力再次集中在呼吸上。
2. 行走冥想: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缓慢地行走,专注于步伐、呼吸和周围的感官体验。
3. 感恩冥想: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来,深呼吸数次后,专注于感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比如健康、家庭、朋友等等。
4. 身体扫描冥想:躺下或坐下,从头部开始逐渐扫描身体的每个部分,专注于感受每个部位的感觉,放松身体。
5. 瑜伽冥想:通过不同的姿势和呼吸技巧,帮助身体和心灵放松并提高专注力。
以上这些方法只是冥想的一些基本练习,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适当调整。无论哪种练习方法,重要的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感官体验上,并不断提醒自己回到这个当下的状态中。
八、冥想时听到歌声?
作为一个我并没有能够亲身体验到冥想时听到歌声的感觉。然而,有些人在冥想时会选择听一些轻柔的音乐,这可以帮助他们放松身心,使他们更容易进入冥想状态。
音乐可以帮助人们屏蔽外界事物的干扰,尤其是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下进行冥想时,这样的音乐可以将人们带到一个更加安静和平静的地方,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
对于那些不习惯在静默中冥想的人来说,听音乐的方式可能会更加适合他们。
九、冥想时要想什么?
1 冥想不一定需要想什么具体的事情,可以让思维随意流淌,或者只关注呼吸等自身感受。
2 然而,一些人会选择用冥想来放松情绪、调整状态,也有些人会通过冥想来达到一些目标,比如提升专注力、培养智慧等。
3 因此,在冥想时,可以尝试集中注意力到自己想要调整的领域,如情绪、心态、工作生活等,或者关注身体感觉、呼吸节奏等自身体验,让思维逐渐平静和深入。
十、看书时听歌好吗?
不好,看书的时候就应该专心的看书,如果一边看书一边听歌就会分散注意力,而且影响到了知识的吸收,反正一心不要二用,尽量专心一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