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尿结石怎样减轻症状?
尿路结石如果不大,可以多喝水,多排尿,多运动,同时吃一些排石颗粒或者肾石通颗粒,比较小结石会慢慢的有可能会排出来的,如果结石比较大或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可以体外碎石或者是做微创手术治疗,碎石术后可以配合消炎药,预防尿路感染。
二、膝盖疼走走症状减轻?
患者出现的膝盖疼痛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关节积水、关节严重以及出现的腰椎方面的疾病进而导致出现的症状。是应该及时到正规三甲医院的骨外科去进行相关的ct检查以及核磁共振的检查进行确诊的,确诊以后再进行相对应的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三、大量喝水有利于减轻新冠症状吗?
各地新冠疫情防控放开后,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疫情真真切切的出现的自己身边了。如何科学防控疫情,为了个人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有不少建议多喝水的声音,那么多喝水就能把新冠病毒排出体外吗?
多喝水能把新冠病毒排出体外吗
网络上关于预治新冠疫情的方法多种多样,多喝水就是其中一种。事实是,多喝水虽然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但是对疾病恢复是有一定作用的,新型冠状肺炎主要是病毒侵犯了呼吸道黏膜,喝水并不能阻断病毒进入呼吸道及引起呼吸道黏膜、肺部等病变的损伤。但是多喝水可以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使体内毒素迅速排出。另外建议,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及时注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
新冠肺炎为什么要大量喝水
1、对病情有缓解作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大量喝水后,增加排尿次数的同时,有利于毒素排出,可以促进机体代谢和血液循环,如果有发热症状,还可以带走身体当中的一部分热量,有利于退热;
2、补充水分: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腹泻等情况,大量喝水可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避免水电解质紊乱,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咽喉不适以及缓解咳嗽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要大量喝水是因为对病情有缓解作用,同时也可以补充水分。但是对于合并有心功能不全、慢性肾病和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应适当控制饮水量。
水是生命之源,平时不管是喝自来水、纯净水,还是山泉水,都要注意了解水源地水质的好坏,才能更好的去选择一款合格的饮用水。在保障饮水量足够的同时,也要注意水质的好坏,饮用量合格优质的饮用水,才能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四、眼压高怎样才能够减轻症状?
眼压高一般都是由于平时用眼不当,眼睛过于疲劳,或者是长期情绪过度紧张,还有就是存在一些眼睛疾病造成的,建议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进行缓解,平时要注意正确的用眼,每天要按时睡觉,不要经常熬夜,保持稳定的情绪。
五、如何快速让咳嗽的症状减轻或消失?
咳嗽属于呼吸道感染常见的临床表现,炎症得到控制后咳嗽的症状一般也都会慢慢好转,疾病的恢复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没有快速的方法。患者如果是近期出现的咳嗽症状,可以先使用头孢或青霉素类的抗生素,配合止咳化痰的对症药物进行治疗,期间注意忌烟忌酒,清淡饮食。
六、气血不足会导致什么症状?
气血不足是一种中医的说法,不属于具体的疾病,容易引起头晕,四肢乏力,面色苍白症状,需要及时使用中药进行调理一下。平时需要加强营养,可以更好的改善症状,少吃凉性生冷的食物,容易加重病情,治疗需要2-3个月,才可以改善症状。
七、欣赏音乐有助于减轻抑郁症状吗?
欣赏音乐有助于减轻抑郁症状。音乐有助于缓解抑郁症者的焦虑和改善功能,和传统疗法一样安全。但是要对症治疗,治疗抑郁症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治疗,平时尽量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检查后积极配合治疗,可以缓解病情。
八、胆管癌晚期伴有大量腹水如何减轻症状?
胆管癌晚期患者出现腹水应对因治疗,其发生原因主要为人血白蛋白的比例降低,及肿瘤出现腹膜内的种植转移。患者可采取补充人血白蛋白的方式进行治疗,还可进行腹腔的热灌注化疗,即在传统的腹腔使用化疗药灌注的基础上,让输注的化疗药物进行加温,从而使得化疗的效果更佳。如今,热灌注化疗可较好的治疗肿瘤的腹腔种植转移情况。
九、怎么减轻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功能性疾病,这个病经常反复发作用,主要症状表现有腹痛,腹泻、大便不成形,便秘,粘液便,腹胀,烧心,恶心等症状,这个病跟精神因素有关系,建议可以适当给予镇静药,配合整肠生等益生菌调整肠道微生物群生态平衡。
十、感染新冠后,二次感染症状会减轻吗?
按理说。新冠二次感染的症状,应该减轻。
但事实却表明,二次感染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有一定免疫学知识基础的人,一般都会认为病毒二次感染症状会更轻。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然后摄取、处理抗原,并呈递给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会刺激B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对付病原体,记忆B细胞则记住抗原信息,在下次感染相同病原体时,迅速增值并分化成效应B细胞,从而快速解决病原体,起到免疫保护的作用。
然而权威杂志《自然医学》上的大样本数据,却显示[1],新冠二次感染可能比第一次感染更严重。
总样本人数:5819264人未感染对照组:5334729人一次感染者:443588人两次感染者:37997人三次感染者:2572人四次或更多感染者:378人(虽然这些样本主要为中老年人,但年龄在38.8岁以下的青年也占12%)
通过对近600万58岁的美国退伍军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者发现:
与一次感染者相比,他们二次感染导致的死亡风险、住院风险,以及后遗症风险都大大升高。
一次感染者和二次感染的相关风险,详细对比如下:
- 左边第一栏,为分别为全因死亡率、住院率、至少一种后遗症、心血管、凝血和血液、糖尿病、疲劳、胃肠道、肾脏、心理健康、肌肉骨骼、神经系统、肺部等各种相关风险。
- 第二栏,为第二次和第一次的风险比,可以看出,风险明显成倍增加。
- 第三栏,为每千人额外负担,平均30人中就有一个,最高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
随后研究者分别把一次(绿色)、二次(橙色)、三次及以上感染者(紫色),与未感染者进行了对比研究。
他们发现,相比起未感染者,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加,新冠风险也会不断累计,呈阶梯式增长,对生命和健康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
为什么第二次感染可能更严重呢?第一次感染的抗体哪里去了?
这是因为二次感染的时候,还有其它的一些因素可能加重感染风险。
在医学上有个概念叫做抗体依赖增强(ADE),当产生ADE效应后,抗体不仅不会产生足够的免疫保护,反而可能协助病毒进细胞,导致感染严重程度的增加。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因为病毒感染细胞,需要通过病毒表面蛋白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实现。
- 例如,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就是通过S蛋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ACE2结合,然后通过胞吞等作用,入侵细胞。
中和抗体之所以能起到免疫保护作用,也正是通过主动与病毒表面蛋白结合,从而阻止病毒感染细胞。
然而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并非只有中和抗体,还有其它不发挥作用,甚至起到反面作用的抗体,这些抗体往往是导致ADE发生的罪魁祸首。
虽然整体上ADE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但每当发生大型疫情,随着病毒快速变异,产生多种多样的抗体,随着中和抗体保护性降低,ADE效应也更容易发生。
其实早在2020年,就有研究者在研发疫苗时发现[2],ADE效应可能导致疫苗试验的失败。2021年,《细胞》上刊登的一篇论文,则发现了新冠病毒具体的ADE效应[3]。
随着病毒的增殖,载毒量的增加,人体免疫系统也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从而导致细胞因子风暴概率增加,导致重症甚至死亡的发生。
除了ADE效应外,长新冠、基础病加成,免疫力的降低,感染载毒量过高等等各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发生更加严重的二次感染。
总的来说,二次感染的严重表现往往和疫情的发展程度有关,地区差异较大。
但无论如何,对于有老人以及基础病病人的家庭,对二次感染都应该重视起来。
那第二次感染的风险大吗?
事实证明,第二次感染的风险很大,尤其是当奥密克戎成为主流毒株以后。
法国的一项文献研究显示[4],在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以前,新冠重复感染率其实并不高,低于1%,甚至可以说比较罕见。然而随着奥密克戎大流行,重复感染的比率开始大大增加。仅仅2022年2月中旬,就有了超过4%的重复感染者。
随着疫情流行时间的增加,二次感染率还在继续增加。
大量重复感染的根本原因,是以往感染毒株产生的抗体,对奥密克戎的保护效果已经大打折扣。
卡塔尔的一项研究表明,既往毒株首次感染后形成的保护率可高达90%左右,而既往感染对奥密克戎的二次保护仅仅只有56%[5]。这意味着,感染过既往毒株的人群,面对奥密克戎的二次感染率理论最高可达44%。
面对二次感染,我们应该怎么办?
长达2年多的疫苗接种大数据表明,接种过疫苗的人群,相比起未接种人群,重复感染、二次感染的重症和死亡率都大大降低。对于早期毒株,各类新冠疫苗往往表现出高达60%~90%的保护率。
然而自2021年底奥密克戎快速变异以来,早期疫苗对最新毒株的保护率已经大大降低,出现了大量的突破性感染。
保护率降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奥密克戎谱系S蛋白的突变目前发现多达31~37个,不同的突变对病毒感染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6]:
- 有的突变能导致病毒更容易逃避抗体结合;
- 有的能帮助病毒S蛋白与细胞ACE2受体结合;
- 有的能帮助病毒更容易融合细胞膜,然后侵人细胞。
这些突变不仅帮助奥密克戎形成强大的免疫逃避能力,而且不同的组合排列,也让奥密克戎形成了丰富的亚型,大大增加了免疫难度。
截止2023年初,产生的奥密克戎亚型已经多达700多种。
随着2023年二次感染高峰即将到来,中老年人的风险越来越高,一款能专门针对奥密克戎的疫苗,对于我们来说已经越来越迫切。
那面对快速变异的奥密克戎,我们究竟要怎么办?才能保护好自己以及家里的老人?
从目前各方面的数据来看,混合免疫(hybrid immunity)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所谓混合免疫,是指身体内具有不同抗体所形成的综合性免疫。
奥地利的一份研究显示[7],对于以前接种过疫苗或感染过各类新冠毒株的人群,再次接种新疫苗形成混合免疫的人群,对奥密克戎具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2023年1月和2月,《柳叶刀传染病》上的3篇论文显示,混合免疫对急性、重症、高致死性的各类奥密克戎亚型的感染预防,有着高达90%~97%的有效率[[8][9][10]。
而在疫苗研发上来说,直接针对混合免疫设计的,具有多种毒株抗体的二价疫苗,也有着很好的表现。
例如,BioNTech公布的OmicronBA.4/5二价疫苗比起单价疫苗,针对BQ.1.1变体的中和抗体滴度提高了8.7倍,针对XBB.1变体,则提高了4.8倍[11]。
《自然医学》在2022年底发表的一篇论文也表明,mRNA二价疫苗可以提升奥密克戎不同亚型抗体应答的强度和广度[12]。
OmicronBA.4/5二价mRNA疫苗,全面覆盖奥密克戎谱系变异株,尤其是BA.5和BA.2支系XBB和 CH1.1。
以色列的一份研究显示出了二价mRNA疫苗的高效性[13],针对622701名65岁及以上人群,为期70天的对比研究发现:
注射非二价疫苗的对照组537387人中,多达297人重症住院。而注射二价疫苗的85314人中,仅仅只有6人住院。校正风险后,最终确定二价mRNA疫苗预防住院有效性达到81%。
在死亡方面,非二价疫苗对照组死亡73人,实验组死亡仅1人,预防死亡有效性达86%。
正是因为优秀的表现,OmicronBA.4/5二价mRNA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量已经达到5.5亿剂。如此大规模的需求量,也是反映出公众对它安全性良好的信任[14]。
我们知道,奥密克戎变异株,对老人的威胁最大。
但相对比起2~4剂一价疫苗,对于≥65岁、患有一种以上基础疾病的大多数老年人群,加强接种1剂二价疫苗之后,预防住院有效率提高到73%。而对于从未接种过疫苗的老人,直接接种二价疫苗,预防住院有效率可以达到84%[15]。
在当前所有可注射疫苗中,二价mRNA疫苗的表现优势很大。
所以鼓励老人在疫情二次高峰之前,接种二价疫苗,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感染后3个月都可以接种。
但值得提醒的是,虽然疫苗注射很重要,但疫苗安全同样需要注意。
以下几种情况,并不适合接种二价mRNA疫苗:
- 过去12个月至今,接受过肿瘤和血癌免疫抑制治疗
- 过去6 个月至今,接受过免疫抑制性化疗或放疗
- 因器官移植、干细胞移植,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 重度原发性免疫缺陷症
- 正在长期接受透析治疗
- 未接受过治疗或已到晚期的HIV感染者
- 其它询医确定的不宜注射的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