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打坐入定?
所谓入定有深浅,所以先不说入定,只需要先打坐。打坐坐到能15分钟以上,会感觉到思绪由纷乱变清明,其实已经就算是一种浅定。我想你其实问题是什么才算入定。不要纠结在什么是入定,因为最好的入定是定慧等持,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保持“定”的状态。所以真正功夫到了,是不需要打坐也可以“入定”的。
二、如何打坐入定?
要入定,就要先把定的原理弄清楚,什么是入定?它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些标准?这就象是佛经里讲的,你要抓贼,就要先把贼的样子搞清楚,他长什么样子?住在哪里?平时的活动轨迹有哪些规律?只有把这些弄清楚了,才能抓到他。打坐入定,也是这样的。
首先弄清楚,打坐和入定是什么关系?入定非得打坐吗?不打坐会怎样?实际上,打坐和入定没因果关系,定不是因为打坐才入的,打坐也不一定都会入定,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知道了这个,我们就可以暂时把打坐抛开,直接来谈入定的问题。
定,从过程来讲,分三个过程,即入、住、出,也就是入定、住定和出定,这个容易懂,就象进一个房间办事情,先进去,然后办事,事情办完以后,最后再出来,所有的定,都遵循这个规律,当然,功德圆满的圣人除外,因为定是他们的常态,他们永远在定中。
最后,硬菜来了,什么是定?定就是不动吗?不是的,定的意思,并不是象我们看东西一样,盯住某处一动不动,这不叫定,而是僵,定是极其灵动活泼的,定的定义,四个字——心一境性,也就是我们的心,它能够持续专注于某一个境界的特性,这就叫定,其实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有这个配置,比如我们想一些重要的事情,或者打游戏快没血的时候,又或者看到某部剧到了关键情节,都会处于一种定的状态。
所以说,定是一个既定的范围,比如我们想观察某个事物运行的轨迹,那么只要我们能紧随着它而动,可以做到在观察的过程中,心无旁骛,中间不加杂任何一个杂念,这个从原则上讲,就完全符合定的特点,也就是说,定就是“我的心,我做主。”我想让它注意什么,它就注意什么,我不想让它想什么,它就绝对不想什么。
再往深里讲一些,怎么样才算是入定,算是正式进入了定的状态,标准是什么?《大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很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忽略,只有一个字——安!它就是入定的标准,在佛教里面,又加上一个字,叫“轻安”,轻是轻快,安是安稳,就是很轻松,丝毫不费力,而且很稳定的意思。
不要小看这两个字,真的能做到的,没几个,难度很大,我们平时修定,都要花很大力气,还不一定真能把心管得住,一会一个杂念,挡都挡不住,这个真正修过定的朋友,一定有感触,不修定还好,一修定,各种杂念全来了,有时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事情都会突然浮现在脑子里。
我们通常所谓的修定,其实根本不是在修定,而是在修止,先让心止下来,哪怕先止一秒,也是止,然后两秒、三秒等等,慢慢的延长,这样慢慢的就和定挨上边了,随着止的时间继续变长,心静下来了,但此时内心还是有挣扎,只不过是止的力量占了上风而已,这种情况,在《大学》里叫“静”,再继续下去,轻安就来了,轻安一起来,就象是一个人在外面劳累了一天回到了家,到家里往沙发上一靠,一动不想动,就想那样一直靠着,浑身透着一种舒服,就是这种感觉,这个就叫轻安。
“安”就是回到家里那样的一种踏实感,“轻安”就是入定的标准,真正的入定了,此时一定几天的都有,象当年虚云老和尚,在终南山,有一次入定,一坐就是二十六天(此事虚云年谱上有记载),这才叫定,最后我们还要明白一点,定并不是最终的归宿,对于一个修行者而言,能随时做到轻松的入定、住定、出定,才算是真正的开始,后面的任务还很多,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三、打坐念佛入定的诀窍?
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在左腿上,反之亦可。脊直,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自然正直。肩张,两肩应舒张下垂,但不要挺胸。
2.手结定印于脐下,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随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于脐下。头中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点点,后脑稍微向后收放,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3.双眼微闭,打坐时先把两目定住了,然后再慢慢半闭眼睛,闭眼目光勿下垂,把两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规矩。舌舔上腭,舌头前半部稍微舔抵上腭。
四、不打坐能入定吗?
能。
具体方法:
1.挺直腰板
打坐姿势最重要的部分是保持脊柱挺直,否则,你将不能很好地呼吸。在打坐时,身体有向前或向后漂移的倾向,最常见的错误是身体前倾,所以要保持警惕,尽量保持挺直的脊柱。记住,你也应该放松,在另一个方向过度弓起也会影响你的呼吸,使你更紧张。脊柱应该挺直但放松,在这个姿势中,你会保持警觉,你的呼吸会顺畅,能量会自由地上下移动你的脊柱。
2.调整你的头部和脊柱
你的头应该是你笔直脊柱的延续,想象一下你的脊柱,然后调整你的后脑勺,让它继续在那条直线上。另一个常见的错误是让头部向前或向后漂移,这可能导致嗜睡的感觉,所以最好避免。你的下巴应该与胸颈平行,但要稍微收起来,想象一下,你的头连着一根挂在空中的绳子,让它保持完美的直线。
3.目光向上
闭上眼睛轻轻地向上看,抬头凝视眉毛之间的那个点,这被称为灵性之眼或第三眼脉轮。
凝视这一点有助于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它也阻止我们进入潜意识状态,如困倦或做梦。对大多数人来说,闭上眼睛是最好的,但如果这样做没有帮助的话,你也可以稍微睁开眼睛,试着抬起你的视线。
确保你没有紧张或交叉眼睛;让他们向上看,但要放松。
4.把肩膀向后拉
放松你的肩膀,把它们向后拉。这是为了支撑脊柱的位置,如果你的肩膀向前倾,你的脊柱就会拱起。所以把肩膀向后卷,把肩胛骨拉到一起。这将帮助你保持脊椎挺直,打开腹部进行深呼吸。确保你花时间放松你的肩膀。这里有很大的紧张感,所以在冥想之前让他们放松下来。
5.挺胸
通常,我们所需要做的改善我们的打坐姿势是挺胸。这有助于把下背部向内拉,挺直脊柱。这个建议对我的帮助最大,因为我的下背部总是有点驼背。挺胸帮助我迈出了最后一步,保持脊椎挺直进行打坐。如果你在打坐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姿势有问题,通常挺胸就足够了。
五、打坐入定最快的方法?
目空一切,不要想任何事,摒除一切杂念。
六、冥想和打坐什么区别?
儒释道医武、冥想、正念等的修炼功法,均可分为静功和动功两大类。根据练功时身体的姿势,静功可分为三种方式:坐式、站式和卧式。根据坐的方式,坐式又可分为垂腿坐式(或称高位坐式,一般是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和盘腿坐式(一般是坐在地上)。
打坐(或称静坐),佛家称之为禅坐或禅定,就是上述静功的坐式,儒家侧重“存心养性”,佛家侧重“明心见性”,道家侧重“修心炼性”,医家侧重“医疗保健”,武家侧重“强身健体”。
西方比较流行的“冥想”(Meditation)和“正念”(Mindfulness),是在东方印度的瑜伽(冥想)、佛家的禅坐或禅定、道家的丹道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现代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经过科学研究,用心理学和生理学解释了“冥想”和“正念”对人类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加速了“冥想”和“正念”在西方的传播。
七、打坐入定后是什么感觉?
我打做过,闭上眼睛,开始是腿麻,然后脑袋放空了,思绪满天飞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