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地思考的成语?
博览群书 [ài cái rú mìng]
成语解释: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成语出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ABCD式的成语书的成语动宾式成语
不耻下问 [ài cái rú mìng]
成语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ABCD式的成语春秋成语紧缩式成语
不堪设想 [ài cái rú mìng]
成语解释: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成语出处:清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内地膏脂,年年如些剥丧,岂堪设想!”
ABCD式的成语动宾式成语
百思不得其解 [ài cái rú mìng]
成语解释: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百的成语6字成语
百思莫解 [ài cái rú mìng]
成语解释:百思:百般思索。形容反复思索也不能理解。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ABCD式的成语百的成语紧缩式成语
二、正念冥想和冥想有区别吗?
正念和冥想有什么区别?它们是一回事吗?
这是我在正念教学里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
今天,一次和大家讲清楚:冥想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它是很多种“心性训练法”的总称。
古今中外,各种不同的教派体系,经过几千年,形成各种各样不同的冥想。比如观想类的冥想,会让你去想象某些事物或场景。还有持咒类的冥想,会念一些口号咒语。
冥想的目的也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放松身心,有的是为了获得智慧,有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等。那什么是正念呢?
它有两个重要的维度:正念是一种科学的心理干预方法,我们又称它为正念冥想、正念训练。
从这个维度上来说,正念冥想是冥想中的一种。正念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剥离了宗教色彩,是科学的、有效的、受到主流认可的。
它是有效的。2018年,心理学领域影响力最大的期刊《临床心理学年鉴》总结:“正念练习对于治疗重度抑郁、焦虑障碍、物质滥用(烟、酒、大麻、药物成瘾)、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躯体疼痛都疗效显著,与专业心理咨询效果相当。”
资料和延展阅读:Wielgosz, J., Goldberg, S. B., Kral, T. R., Dunne, J. D., & Davidson, R. J. (2018). Mindfulness Meditation and Psychopathology.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
对没有心理疾病的普通人来说,正念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以及失眠、注意力涣散等问题。
它是科学的。《临床心理学年鉴》总结就是基于大量的科学研究的。从这张图可看出,近二十年来正念相关的科学研究数量呈现出飞速增长的趋势。
数据统计:美国正念研究协会(American Mindfulness Research Association, AMRA)它是主流的。正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医疗系统、教育系统、司法系统。我给大家举两个小例子:
来自《新华社》的报道,航天员在心理调适能力上,也增加了正念训练。
资料来源:《张扬对话黄伟芬:星辰有梦,不负使命》新华社
国家射击射箭队也引入了正念训练。东京奥运会冠军姜冉馨在分享自己如何练就身体、心理都“稳”如山时,就提到了正念训练的帮助。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贾坤老师(左二)正在给国家射击队进行正念训练,左一为姜冉馨
从另一个维度来说:正念是一种觉知能力,通常也称为正念水平。科学家们已经发展出了评估正念水平的科学工具。
比如正念五因素问卷,这五个维度是:观察、描述、觉知地行动、不判断、不反应。
很多人对冥想感兴趣,但又有些担心:“哎呀,我会不会误入歧途、走火入魔阿?”
首先,我建议大家在选择冥想方法的时候要谨慎。
特别是对于一些很玄乎的、没有经过验证的冥想方法要尤其谨慎。我个人最推荐正念,基于它的科学性、有效性。
目前主流的国际正念课程有: 正念认知疗法(MBCT)、正念减压(MBSR)、 正念自我关怀(MSC)。
其中,正念认知疗法(MBCT)就是由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多伦多大学的是三位心理学家设计。经过三十年的验证,数百篇科学论文的研究,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等高校都有开设。
我近期会举办正念认知疗法MBCT-L的免费体验课,如果你对正念冥想感兴趣,想要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以及改善睡眠、提高专注力,欢迎参加。
参加方式:加工作微信 bemyself2022(备注知乎)
第二点,不在冥想中误入歧途,很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态度。
我不建议想要通过冥想去刻意追求极乐的体验、特殊的感受。练习是帮助我们培养心的品质,提高我们的觉察和接纳能力,从而更加明智地生活。
在“因”在下功夫,让结果自然呈现。第三点,有几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朋友,或在经历创伤,要先去获得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帮助,要遵循医嘱,不要自己瞎来。
如果是心理障碍经过治疗,已经处在恢复期的朋友,可以在医生的同意和指导下,尝试将正念作为辅助的手段,来进行恢复。
比如,MBCT可以有效地防止抑郁复发,英国卫生署将MBCT列为预防抑郁症复发的最佳疗愈方法。
有严重身体疾病的朋友,或者中老年朋友,如果在正念练习时,出现了明显的不适,要注意调整练习的强度和方法,必要时要及时停止练习,咨询医生和专业人员。
健康的朋友如果在练习中遇到了你很困惑的情况,或者是承受不了的感受,也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三、形容思考很深入的成语?
深思熟虑
shēn sī shú lǜ
成语解释 熟:细致。反复细致地思索考虑。
成语出处 《魏书 程骏传》:“且攻难守易,则力悬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虑。”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深谋远虑
shēn móu yuǎn lǜ
成语解释 深:深入;周详;谋:谋划;计划;远:长远;虑:考虑;打算。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成语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深思远虑
shēn sī yuǎn lǜ
成语解释 谋划周密,老虎长远。指计划周到,具有远见。
成语出处 《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先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有远见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四、语文纵向深入和横向深入的区别?
纵向深入指文章的层次以事物的纵向发展、延伸进行安排的一种结构形式。
一般用来表现事物的历史过程。又称纵贯式结构、演进式结构,或垂直结构,与横式结构相对。纵式结构在各种认可均有广泛的运用。
在议论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用显示历史进程和今昔变化的事实为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结构。在记叙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通过过程的叙述来写人、叙事、写景。
横向比较,则是对同一时期的同一类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
五、深入的了解和深入地了解的区别?
深入的了解是形容词➕名词
深入地了解是副词➕动词
两者皆可,视了解的词性而定。
这个主要涉及的是“的”“地”的用法。“的”后面连接的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者词语。“地”后面连接的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者词语。
如果此处了解是名词,就是深入的了解,例如:我对他有了深入的了解。
如果此处了解是动词,就是深入地了解,例如: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
“深入”多与表动作行为的词搭配。如“必须进行一场深入的批判”、“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
类似的:“深刻”则多与表示抽象事物的词搭配,如“深刻的印象”、“深刻的内容”。“深刻”有接触到问题的本质的意思,又有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意思。“深入”有透过外表达到事物的内部的意思。
六、形容读书不深入思考的词语?
浅尝辄止
【拼音】: qiǎn cháng zhé zhǐ
【解释】: 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四回:“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举例造句】: 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半途而废
【拼音】: bàn tú ér fèi
【解释】: 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出处】: 《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
【举例造句】: 如果就此请假回国,这里的事半途而废,将来保举弄不到,白吃一趟辛苦。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功亏一篑
【拼音】: gōng kuī yī kuì
【解释】: 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出处】: 《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举例造句】: 倘朝廷内外不和,动辄掣肘,必将使剿贼大事,功亏一篑。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前功尽弃
【拼音】: qián gōng jìn qì
【解释】: 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出处】: 《战国策·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举例造句】: 皇上叫你去带兵,或是打土匪,或是打洋人,打赢了还好,打输了,岂非前功尽弃,自寻苦恼。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
浮光掠影
【拼音】: fú guāng lüè yǐng
【解释】: 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出处】: 唐·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举例造句】: 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囫囵吞枣
【拼音】: hú lún tūn zǎo
【解释】: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处】: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举例造句】: 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七、什么叫冥想?和思考有什么不同?
冥想——原本是宗教活动中的一种修心行为,如禅修、瑜珈、气功等,但现今已广泛的被运用在许多心灵活动的课程中。
冥想是抽象的想、是无目的,而思考是是为了答案而思考 。
八、深化和深入的区别?
读音不同,含义不同,用法不同。
深化:1.向更深的阶段发展:矛盾~。认识不断~。2.使向更深的阶段发展:~改革。
例句:深化改革,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深入:1.透过外部,达到事物内部或中心:孤军~。~实际。~人心。2.深刻;透彻:~地分析。
例句:我虽去过欧洲几次,但都只是走马看花,未作深入了解。
九、“伸入”和“深入”的区别?
深入 shēnrù
(1) [deep]∶研究、思考深刻、透彻
小心的编纂必须事先对作品的含义进行深入的研究
(2) [go deep into]∶进入事物内部或中心
深入实际
而“伸入”就更直白多了,指用某物探入某孔洞之类的过程。
十、冥想和打坐什么区别?
儒释道医武、冥想、正念等的修炼功法,均可分为静功和动功两大类。根据练功时身体的姿势,静功可分为三种方式:坐式、站式和卧式。根据坐的方式,坐式又可分为垂腿坐式(或称高位坐式,一般是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和盘腿坐式(一般是坐在地上)。
打坐(或称静坐),佛家称之为禅坐或禅定,就是上述静功的坐式,儒家侧重“存心养性”,佛家侧重“明心见性”,道家侧重“修心炼性”,医家侧重“医疗保健”,武家侧重“强身健体”。
西方比较流行的“冥想”(Meditation)和“正念”(Mindfulness),是在东方印度的瑜伽(冥想)、佛家的禅坐或禅定、道家的丹道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现代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经过科学研究,用心理学和生理学解释了“冥想”和“正念”对人类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加速了“冥想”和“正念”在西方的传播。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