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武士和日本武士的区别?
日本的武士道和中国的侠义道在生活方式上,就有很大的区别,武士是要依附于贵族集团的,而中国的侠客,一直都是游离于权力集团之外。比如秦国时期的法家就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侠客和儒家一样,都是扰乱社会秩序的危险分子,要进行严厉打击。
到了明清时期,侠客更是处于社会底层,游离于与主流社会之外。古代把百姓分为士农工商,这些侠客不在四民的主流里,甚至都不再算卦相面,行医卖药,杂技马戏等这些“下九流”范围内,代指那些诈骗和盗窃的乌合之众。
二、古代日本武士等级?
足轻不属于武士阶层,通称杂兵(农民兵),甲胄、武器等都是自己准备,未发生战事时当农民种地,战时被领主征招打仗;另外,日本武士没有什么特殊名称,一般是下级武士、中级武士、家臣、家老(家中重臣)、大名(诸侯)
三、日本七武士名录?
勘兵卫 五郎兵卫 七郎次 久藏 平八 胜四郎 菊千代
四、日本武士灭亡时间?
日本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的政治统治。又称武家政治。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转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
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中经室町幕府,至1867年江户幕府的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政治结束,即武士灭亡。
五、日本最强的武士?
真田信繁:1615年5月7日(49岁) 冲田总司:1868年5月30日(26岁) 河上彦斋:1871年(38岁) 冈田以藏:1865年5月11日(28岁) 中村半次郎:1877年9月24日(40岁) 土方岁三:1869年5月11日(35岁) 田中新兵卫:1863年5月20日(23岁) 近藤勇:1868年4月25日(34岁) 桂 小五郎:1877年5月26日(45岁) 真田幸村(又名真田信繁、丰臣信繁) (1567~1615),死于1615年5月7日,终年49岁 身世:信浓豪族真田家的次男,永禄十年(1567)生于甲府,是武藤喜兵卫(即真田昌幸,其时21岁)的次子。幼名御弁丸,后改称源二郎。他的长兄是源三郎,后来的松代藩藩祖真田信幸。 生平:上田城攻防战后,信繁被从上杉家召回,作为丰臣家的人质到了大坂城。丰臣秀吉也很器重信繁的才能,授予从五位左卫门佐的官位,并赐丰臣姓,并且让他担任近侍。信繁后娶了五奉行之一的大谷吉继的女儿。庆长五年,昌幸、信繁父子则越过赤城山麓返回上田城笼城,不久后即发生关原之战,当时的信繁年仅三十四岁。当年十二月真田父子被流放到纪州居住在莲华定院,也就是世人传说的高野山麓九度山村。庆长十九年(1614)十月,丰臣向信繁送去黄金二百枚,银三十贯以及土产等物品,恳请幸村进入大坂城。此时的真田信繁,四十八岁。十月十日,信繁入大坂城并对丰臣家给自己这样一个表现的机会感激不已。庆长十九年十二月四日,冬之阵以真田势全面胜利而告终。 辞世:元和元年(1615)五月五日,大坂夏之阵爆发。五月七日,大坂方挑起了最后的决战。但是由于兵力上的差距实在太大,信繁兵尽,在茶臼山北部的安居天神附近讨死。享年四十九岁。
六、日本武士服起源?
镰仓幕府(1192--1333年)是日本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这个时期的武士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
武士服最初与水干相仿,但是很快被直垂取代了,并且流行戴侍乌帽子。这种装束不久后为民间男子所效仿,并得到了普及。
直垂是一种上衣下裙式服装,上衣交领,三角形广袖,胸前系带。袴的式样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穿括袴,后期穿切袴。直垂的材料和纹样选用另有特殊的规定。
公卿的服装大致延续上个时代的形制。女子的服装由于武家提倡简易的生活,已经废除了原来繁缛的着装制度。
从战国时代开始到应仁之乱,公卿的服装保持原来的形制。室町幕府(1338--1573年)武家的服装除了继续沿用直垂外,还增加了布衣、大纹。大纹是用家族纹章装饰在胸前、两臂,并在背袴上染以大花纹的服装,式样像直垂。此外还新出现了素袄,素袄是下等武士的服装,它的形制是从大纹发展而来的,有胸带、菊坠,但没有像直垂和大纹那样的筒状织物带,而是采用了革带。并且素袄无衬里、无纹、少有装饰,因此后世的人们常常将素袄与布衣混淆。
应仁之乱以后,服装更趋简化。女官使用圭被限定在五层以内,称为五衣。并按表着、五衣、打衣、单衣的顺序穿着,废除了裳的小腰。将取名为悬带的带子挂在大腰,从肩开始折回前面打结。平常服装为白色小袖和绯袴,或不穿裙,代之以细带。此外还出现了被衣,用于婚礼和外出时穿着。
典型的武家服装有十德,十德以四幅织物缝合,饰以菊坠,穿短裙,加上小袖作为内衣。这种装束可发展成为后来的羽织。直垂、大纹和袴的尺寸变长,短袴不再出现在正式的礼仪场合。永正年间开始,肩衣成为主要的便礼服,这是在模仿中世纪武士用的手无、阵羽织的基础上,产生的断袖直垂式服装。
七、日本武士复仇电影?
《武士复仇》是由松竹映画制作、发行的127分钟喜剧电影。
八、日本武士头像含义?
1防护【防具不用解释了】、2威吓【面具多是狰狞的鬼怪样,由此在心里上威吓对战之人,也不会让对战的人知道自身的表情变化,而预知行动】、3防毒【有些面具是半密封的,可以大大减少毒雾之类的伤害】、4地位象征【有些面具是特等阶级的地位象征】,基本就这几样了~
九、中国有日本武士吗?
为什么中国没有武士?
因为“武士”从一开始,就有其从属性质,他们首先经济上附庸所属的领主,而其本身原来就是领主的子侄、亲属、族人、奴仆,不像中国的武将,可以自由选择服务对象,经济上也是独立的。正如周作人所说:“武士的行为,无论在小说戏剧里如何壮丽,如何华丽,总掩盖不住这一事实:武士是卖命的奴隶。”
负责管理庄园的武士也不是通过考试任命的,而是私人凭借关系任命的,即负责保护庄园,从事作战,还要管理庄园,所以都是文武兼修,没有出现中国的文官集团。
不仅庄园有武士团,寺院也有自己的武士团。当时商品经济不发达,各庄园之间都是小农经济,自种自吃,逐渐形成封建割据,成为“独立王国”。长期生活于地方的豪强和原来朝廷委派到地方的官员,他们没有朝中官员的品级高,即便是武士团的头领最多也就是六、七品,普通武士更是不像中国武官那样拥有品级,他们是游离在国家正式官僚体系之外的。
到11世纪中叶,日本三分之二的土地已经归庄园主所有,拥有自由身的农民已经很少了,日本各地的权利逐渐落入豪门贵族、寺院和神社手里,天皇及其朝廷逐渐被架空。
十、日本著名武士有哪些?
1、宫本武藏(みやもと むさし/Miyamoto Musashi,1584年—1645年6月13日) [1] ,日本战国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的剑术家、兵法家、艺术家。
因与佐佐木小次郎决战而一举成名。晚年出仕于细川家。留有剑术书《兵道镜》,兵法理论著作《五轮书》、《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条》。现代日本对他的传说颇多。2、真田信繁(さなだ のぶしげ,Sanada Nobushige,1567年—1615年6月3日),别名真田幸村(さなだ ゆきむら,Sanada Yukimura), 真田昌幸之次男,信幸(真田信之)之弟,真田信昌、片仓守信之父。是日本战国末期名将,战国乱世最后的英雄。3、土方岁三(ひじかたとしぞう、Hijikata Toshizou),生于天保6年五月五日(1835年5月31日),卒于明治2年五月十一日(1869年6月20日),为新选组副长。讳义丰,雅号丰玉,化名内藤隼人。新选组副长土方岁三为幕末之佐幕派大将,在明治维新后,他成为德川幕府和武士道精神直至最后一刻的末代武士之代表人物。-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