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难抵极是什么极?

266 2023-12-03 00:33 admin

一、难抵极是什么极?

难抵极,地球上人类最难到达的地方。它是地球上最孤独的地方。分为陆地难抵极和海洋难抵极。

陆地难抵极位于亚欧大陆上,位于我国新疆塔城托里县的老风口(83E.46N)。各个方向距海岸线超过2400km。年均降水量246mm。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二、中国姑娘徒步南极难抵极,徒步 1800 多公里,如何评价她的这种精神?

《不可征服》

【不可征服-1】

有机会真想和冯静当面聊聊,但转念想,每个人擅长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她想说的,她能说的,这本书就是最完整、最完满的答案。

1、拖轮胎

因为远征南极的这一路需要负重并拖着装备,冯静平日会进行拖轮胎练习。

拖着轮胎走真的是一个过于怪异的行为,为了避开人们的视线,只能选择在半夜。凌晨1点开始,背着10公斤负重同时再拖着轮胎在小区环形主干道徒步练习,一直练习到天亮回家。

【读到此处我震撼无语到大脑一片空白。我想起自己在备战沙漠徒步比赛的时候,因为也需要负重,大夏天背着负重睡袋跑步练习,想起刚刚过去的疫情封控几个月里,会在半夜2点爬起来,趁着小区没人,脱掉口罩肆意妄为跑步练习。但这些远远没有冯静给我的冲击强烈。】

她说拖着轮胎,不会像正常跑步那样跑起来会有内啡肽,让你开心愉悦(这点我特别理解)。只能稳定住节奏,不能懈怠,一步接着一步,在毫无新意的重复中磨练出平和的心态,严格遵守时间规划,坚韧地积累进度

这样的日复一日,遇到不耐烦的时候,怎么办?冯静的回答是:只要想到南极的一切将会更难,那么家门口的训练还有什么不能忍受?

她会用《火星救援》经典台词激励自己:

You solve one problem then you solve the next one. And if you solve enough problems, you get to come home.

2、举大米

因为远征南极上肢力量很重要,冯静会隔天训练上肢力量,18公斤,举1000次。举的重物是大米。用冯静的话说,大米的好处太多,首先重量可以随意分割,其次如果哪下没有举起来,掉到地上不会惊吓邻居,掉在身上不会自残

【看到这里我真的会心的笑了,笑中带泪。又想起备战沙漠徒步比赛,在家徒手练肌力的日子,没有哑铃,用的是矿泉水。早知道我也用大米了,但家人估计会不答应吧,囧】

3、改造装备

除了日常的训练,其余时间冯静几乎全部用来改造装备。有多难,有多细,有多不容易?

随便一个例子,比如某宝上搜“滑雪速干衣”,会显示成千上万条结果,除了试错,没有更好的办法,但也不能逐一买回来测试。她试着从不同材质、不同成分着手一项项归类选择、比较和测试。经常会对着某宝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一些看似非常简单的需求,却需要耗时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才找到最优方案

4、尽可能做万全准备

在备战的过程中,冯静逐步明白,这场仗要赢,这个梦想要实现,再怎么准备、测试和实践都不为过。

在备战过程中,每当冯静提出某个想法,Paul(她的向导和教练)回应大多是:“你试试看”。随着越来越多的试试看,冯静渐渐领会了其中的深意——在南极那个没有原住民的地方,生存法则和外部世界有着太多不同。充斥着日常经验的头脑,在那片不毛之地可能并不灵光。有时人们陷入自我陶醉,看不见自信与自负之间的界碑,待到后知后觉时已然太迟。南极这片非常之地自有其非常之法,自然远比人类的想象力严苛。任何没有经过充分测试的装备是不能轻易启用的。

和冯静一样,我也很喜欢阿蒙森(人类首登南极点)的名言:

I may say that this is the greatest factor—the way in which the expedition is equipped—the way in which every difficulty is foreseen, and precautions taken for meeting or avoiding it. Victory awaits for him who has everthing in order—luck, people call it. Defeat is certain for him who has neglected to take the necessary precaustions in time, this is called bad luck.

在冯静结束2015年冬天挪威训练后,整个2016年的大部分时间,她的生活围绕着轮胎、大米、布料、针线进行比对训练日记上标注的待改进事项,一遍遍回忆上个冬天在挪威训练度过的日日夜夜,凭借有限的经验,设计并实施着各种各样的改装。需要用到任何配件,小到纽扣、绳结,某种特定的布料,每一样都需要耗费时间挑选比较。琐碎的工作填满了春天、夏天和秋天,到了岁末的最后一个月,是时候检验这一年的成果了(先去东北,再去挪威)。


The price of excellence is eternal vigilance.

三、如何看待冯静徒步1800公里,历时3个月,到达南极南抵极?

在城市待久了,你就会想着去远行,去乡村、去郊外、去异国、去他乡,推荐你去一个地球上最遥远的地方,南极难抵极(POI)距南极大陆所有海岸线最远的点。

今天去参加了一个新书签售会,认识了一位80后的北京姑娘——冯静,她工作一段时间后辞职成为一名独立环球旅行者和探险者,2020年1月25日19点18分,她以无比坚韧的毅力和无畏的勇气,历时三个多月,徒步1800公里,完成了“南极探险史上人类首次仅靠双脚到达难抵极”的奇迹!

这个雕像其实是苏联当年建在这个位置的一个考察站的屋顶,考察站因为废弃已经被冰雪完全掩埋,只留下这个屋顶的列宁雕像等待着探险者的到来。

其实她是一个非常柔弱的女孩,这才是她的真容。

那是什么让她完成如此壮举?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拼上一切的决心”。

在准备阶段,为增强体能,保持核心肌肉的力量,她自己创造了一套训练方法:夜里一点开始负重十公斤在街上拖个大轮胎前行,一直拖到早上四五点,路灯灭了、天快亮了就结束。她说,夜里训练是因为不希望被别人看到,因为多少有点奇怪。

远征的途中,要做的就是行进、吃饭、睡觉,但是同时它也非常的难,它不要求绝对的力量、绝对的速度,它只要求你有绝对的“坚忍”。她说,虽然我只能长成这样的体格,但是,我的骨头可以更硬一点。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在这次远征途中,有一个行动代号,叫“只要脚还走得动”。它的意思就是,只要还可以动,就要坚持行进,一步一步,朝着目标靠近,直到抵达目标,实现梦想。她用这种超越自我、突破极限的精神,不断激励着自己,虽然时刻身处巨大的挑战之中,但是她从没有过放弃的念头。

回来以后,她将这些年的心路历程和探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了一本书《不可征服》,今天终于出版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读一读。

四、徒步 1800 多公里,用双脚到达南极难抵极的冯静到底有什么故事?

接上篇haoran:《不可征服》


1、关于梦想

梦想到底是用来实现的,还是仅仅挂在嘴边?

冯静一上来的一段文字就很“抓人”:

The Pole of Inaccessibility,这名字既令人望而生畏,又足以勾魂摄魄。一眼万年,我无法抗拒想要靠近的冲动。徒步前往的念头一经闪现,朝圣般的热情便不可救药地燃烧起来。多年独自旅行的经历练就我对盲目乐观本能地戒备,我谨慎地措辞,发出给Paul(她的教练)的第一封邮件,坦陈想要徒步难抵极的愿望,以及自己尚未掌握任何相关技能的情况,请他评估此事有几分可行。收到答复之快出乎意料——“静,跟我说说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吧。”

2、悉心研究与借鉴

每一个竭尽全力试图抵达梦想彼岸的人都曾历经磨难。尽管境遇各不相同,但他们似乎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冯静会要求他的向导(同时也是教练Paul)挨个讲曾经带过的客户,留心记录Paul对他们的评价,还会跟Paul讨论传说已久的100多年前英雄时代的探险南极的故事。

冯静会对这些前人经历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剖析,抽丝剥茧后不断修正观点。写日记是她每天临睡前最后的任务,满脑子都是需要改进的事项。

【真让人敬佩,她真的明白——原来每一场成败皆非偶然,早在出发前就有迹可循。

3、认识自己

性格就像种子,如何生长由基因、环境和经历共同塑造。经历一些事情,有了历练,塑造全然不同的自我,又可以重新认识自己。

【冯静书中的每一句话都不仅仅是鸡汤,因为她的行动让每一句话都实现。能做到!真好……】

4、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

静问:“那些最终没能完成的人,没达成的原因是什么?”

Paul答:“没有准备好……”

——“哪方面没有准备好?”

——“太急了,人们通常想要的远征就像速溶咖啡,立等可取。”

【我读到这里时瞬间觉得这两句对话,真的好值钱。这里“远征”可以换成成功、财富、自由、幸福以及想要的事情。我们都太急了】

5、为什么非要“难抵极”

Paul说:“别想难抵极,去远征南极点吧”

静答:“南极点很好,如果没有难抵极”

——为什么想去(难抵极)?

——那里是真正的南极!

“南极点太热闹了,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一年到头都有人。虽然也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但这种魅力太张扬,太直白,没有让人回味的余韵,我心里的南极不是那样的。如果从没有人到过难抵极,我也不会感兴趣。可谁叫苏联人留下个小木屋。那个词怎么说来着?侘寂(wabi-sabi)之地,令人敬畏。”

6、那些冯静说的,值得只字不差记住的片语关于目标:过于宏大的目标,往往令人在漫长而艰辛的追逐中迷失。【但她没有迷失】冷静与勇气:没事不惹事,来事不怕事,反正躲不过,索性战斗吧。风险与审慎:安全撤离是比上路更重要的事。练习与实践:在最接近实战中进行练习——训练,不是在健身房里那种,而真的到雪地里,吃住都在这里。难而正确的事:先经历痛苦,才能获得长期的回报——得先做好多不想干的事儿才能换点儿特想要的吧。凡事勿过度:付出并不必然导向期待中的结果,努力可能转化为失败、教训。——凡事勿过度。知易行难,不碰壁有时候并不清楚度在何处。


Some people feel the rain. Others just get wet.

五、什么抵万难?

爱意抵万难。

意思是:真爱之路从不平坦爱迎万难爱也赢万难的意思是拥有真爱不容易,需要经历万难的磨难。其实这句话可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真爱这条路很难走,因为真爱的两个人会遇到生活中种种的考验,但是同时因为两个人真爱所以又可以克服一切的困难走到一起,形容真爱的辛苦和美好。

六、狼塔徒步难吗?

没有经过多次磨合的团队,进狼塔C线穿越是不合适的。

通常到狼塔穿越的驴友,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准备充分且具备一定户外探险与野外生存技能的老驴;另一类就是参加户外运动时间不长,血气方刚天不怕地不怕的新驴。顺带友情提醒:徒步穿越狼塔C线,全程八天需要背负所有的装备与生活物质用品,对于一个没有一定的户外经验原始积累的初级爱好者是非常不合适的。特别是像我一样在南方长大生活的“南驴”,到恶劣高危的西北高原活动,更需要户外经验的积累与准备充分的前提下,才组队去尝试更安全。八天无补给的负重穿越,只有在野外生活能自理自强,才能有行动能力并安全顺利穿越出来。

七、龙渔线徒步难吗?

龙鱼线, 广州 市内其中一条徒步拉练路线,全程13公里,初级路线,耗时约5-6个小时,起点从龙眼洞森林公园到终点渔沙坦水库。

这条徒步路线也是我第一次走,全程以山路为主,其中会有一段石场路,需要沿小岩壁攀爬,难度不大,会有绳索可以助力,还有一段路有“华南第一坡”之称山坡,这一段路可谓是记忆犹新啊,整个人连飞带爬的下去,脚指头已经痛得不要不要。

既然是第一次,当然得把这个美好的一刻给记录下来。

八、惊鸿难抵梦重重全诗?

“山月不知心底事,惊鸿难抵梦重重。“远赴人间惊鸿宴,谈笑风生不动情。

惊鸿难抵梦重重大意为:

男人很难去到爱侣的身旁陪她伴她,耳鬓厮磨。自此只有和她在梦中相会,这样的梦境有了一重又一重。

惊鸿难抵:“难抵惊鸿”的倒装句式,指的是难以到达爱侣的身旁与她交好。

惊鸿:借指体态轻盈的美女或旧时爱人。

抵:抵达;到达。

旧梦:字面意思是旧时的梦,现在一般比喻过去经历过的事。

重重:一层又一层,这里指一遍又一遍的回忆旧梦。

九、两极徒步主要内容?

<正>我拖着雪橇车,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徒步穿行于极端严寒、荒无人烟的"白色沙漠"。

这是我在南极徒步的第56天,海拔3000米偏高,走起来有点气喘。地平线完全没有起伏,天是湛蓝的,严丝合缝地扣在地面上。太阳悬挂在天空45。角的位置,在头顶转一圈就是一天。呼出的热气钻进雪镜,结了一层薄霜,眼前的世界渐渐变成了模糊一片,只看到前面有一个蠕动的小黑点,那是我的同伴。徒步过程中,我每天都跟随着这个黑点。这是一个被完全隔绝的世界,纯净,孤独,...

十、热爱可抵万难的文案?

答案:无法给出明确结论,因为热爱不一定能抵万难。虽然热爱可以驱动一个人不断前进、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但也需考虑到现实的限制和困难。

当一个人热爱一件事情时,他会更加专注、努力、持久地投入其中,这会使他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从而激发更大的能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不顾一切地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因为生活中还有其他的考量因素,例如经济、家庭、社交等。如果热爱与现实存在明显的矛盾,那么抵挡的难度将会很大。

另外,热爱也并不是一个终极目标,它需要配合实际的努力,才能促使一个人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无论在事业、学业、爱情还是生活中,成功都需要不断地追求、尝试和实践。热爱只是一个出发点,而不是通往成功的敲门砖。

因此,热爱是值得欣赏和鼓励的品质,它可以给人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激情,但也需要深刻理解和坚守实际。只有在现实和热爱的平衡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