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交民巷文案?
具备可操作性。因为东交民巷是我国首都北京市的一个地名,在文案写作时可以通过细节、历史沿革等方面诠释其独特性,突出其地方特色,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东交民巷本身也有一些文化内涵,可以进行一定的文化解读,从而加深读者对其认知和理解。除此之外,东交民巷也是一个时代符号,可以联系到一些时代背景、社会现象等内容进行延伸,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地名所蕴含的各种信息。
二、东交民巷形成原因?
东交民巷原为东江米巷,因为元朝时期这里有作为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江南的米粮都通过运河运送至北京,而北方人管南方的糯米叫江米,因此这条长街也就被叫做江米巷了。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大手笔的改造紫禁城,重新修建棋盘街,把个江米巷从中拦腰分成东西两半。在东江米巷设置了六部中的礼部以及鸿胪寺和会同馆,这些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主管少数民族往来及相互贸易事宜。这是东交民巷作为使馆的第一次,谁又能想到后来成为了洗刷不去的耻辱。
1900年8月,北京被八国联军攻陷,第二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广场东侧路,南抵城墙,北至东长安街路南的大片土地,无论是民居、衙署还是祠宇,均被划为外国使馆界。各使馆区中国人一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和随便进入。此后改名为东交民巷。
知道这个地方的来历,是为了让我们不忘却历史的教训,时刻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繁荣昌盛才会长治久安,才不会任人鱼肉无力反抗。
三、东交民巷拍照攻略?
攻略
东交民巷拍照途中会路过的建筑包括:
·花旗银行旧址
·中国法院博物馆
·法国邮政局旧址
·圣米厄尔教堂
·比利时使馆旧址
就在法院博物馆门口拍照的,它在一个十字路口,红白的配色非常复古。很适合午后黄昏来拍写真,老榆树的影子落在墙砖上特别有慵懒的感觉
四、东交民巷著名对联?
“望洋兴叹,与鬼为邻”
徐桐其实就是一个顽固的守旧大臣,《清史稿》说他“恶西学如仇”,对清廷的师夷长技、变法等举措极为反感,对一切洋人、洋货皆怒目而视。
徐桐家住东交民巷,毗邻多国的驻华使馆,他在自家大门口挂出一幅对联:“望洋兴叹,与鬼为邻”。
五、东交民巷的历史变迁?
历史变迁
江米巷
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由于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明代时修建棋盘界,将原来的江米巷截断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东江米巷设有六部中的礼部以及鸿胪寺和会同馆但主要只接待来自安南、蒙古、朝鲜、缅甸等四个藩属国的使节,因此会同馆又被称作“四夷馆”。到了清代,会同馆改名四译馆,并修改政策只允许外国使节在这里居住四十天。
使馆街
东交民巷原是明清两代“五府六部”所在地。清乾隆、嘉庆时期曾有“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在这地区先后设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馆,1901年后改为使馆街,英、美、法等11国在巷内成立联合行政机构,还开设了“美国花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正金银行”及教堂、医院等多处,这段历史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
使馆界
东交民巷一瞥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开始了北京城历史上最大的浩劫,东交民巷也在劫难逃。仅巷内的户部银库就被日本侵略军抢走白银三百万两;东交民巷太医院的稀世珍宝――针灸铜人被抢走;御河西翰林院内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珍本也被毁劫殆尽。《辛丑条约》列强将东交民巷地区划为“使馆界”,把东交民巷改名“使馆街”,还在整个使馆界四周建起了高约6米的围墙,围墙上建有8座碉堡,并设铁门。
奥地利大使馆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东交民巷进一步陷入深重的苦难之中。[9]过去列强所占地面不到整个东交民巷地区的二十分之一,地方行政管理权仍归中国所有。可是根据《辛丑条约》,列强一口吞下了整个东交民巷地区,不许中国人居住和设立衙署,行政管理权完全归使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5]他们任意改变中国原有街名,将东交民巷改名使馆大街、长安街改名意大利街、台基厂头条胡同改名赫德路……列强还迫使清廷给予驻兵特权。一时间,东交民巷变成了列强兵营。[7]
辛亥革命爆发了。东交民巷公使团一致支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5年,袁世凯派代表在日本使馆的一座楼内签订“二十一条”,为寻得日本支持他当皇帝,进一步出卖国家利益。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否决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的利益、废除“二十一条”和各国在华侵略
六、东交民巷能停车吗?
东交民巷平时人很少,就是路上车很多,道路窄,注意安全。路边有没有停车场不太好停车。交通建议:建议公交出行,如果自驾,建议车停在崇文门大街,东交民巷没有停车位。
东交民巷全长为1552米,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在近代,这里曾是著名的使馆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
七、东交民巷属于哪个街道?
东交民巷全长为1552米,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在近代,这里曾是著名的使馆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1949年以后东交民巷仍被作为使馆区,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馆都迁往朝阳门外三里屯一带的馆区。东交民巷是北京市文物保护街区,道路两旁的西洋建筑还在向过往的人诉说着曾经的历史。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是北京仅存的二十世纪初的西洋风格建筑群,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物遗存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八、东交民巷可以开车吗?
东交民巷是胡同名字,也就是地名,曾是著名的使馆区,是北京市的文物保护街,旅游景点,但是可以开车。
九、东交民巷为什么有名?
答:东交民巷因是早期的使馆区而出名。
十、东交民巷宽多少米?
东交民巷全长为1552米,宽20米。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在近代,这里曾是著名的使馆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1949年以后东交民巷仍被作为使馆区,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馆都迁往朝阳门外三里屯一带的馆区。东交民巷是北京市文物保护街区,道路两旁的西洋建筑还在向过往的人诉说着曾经的历史。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