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坐时该怎么观想?
在打坐中要做到三结合:念佛、观想、数息。
你从一数到一百,心静下来之后你就做光明想,想佛。光明照到自己,照到自己的六亲眷属、大地众生,乃至三途:地狱、饿鬼、畜牲,光明遍照。光明遍照就是毗卢遮那佛的境界了,这个境界大得很,也就是《华严经》讲的境界,在这中间,你不要着相,顺其自然,一直念下去,观想下去,久而久之心静下来了,心静就定,有定就有慧,有慧慢慢就悟了。但是不要求急,像弹琴一样,弹得过于急了就容易断,慢了就听不出声调,要缓缓的,平平和和的。
你要是这样用功啊,对身体很好,心里也越来越安静,功夫慢慢就加深,这是个很简单的办法。
念佛结合观想,做慈悲观、光明观,两个结合起来,力量很强大。内心念佛,观想佛像,而且不要自私,不要只是我个人要求生西方,那就要不得,要想到你的六亲眷属,想到你的朋友师长,想到一切众生,甚至想到三恶道的众生,心胸广大,这就是菩提心嘛,也叫广大心,有这个广大心,这个功德就大得很。《金刚经》讲:不着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不执相而修广大心,这个福德就不可思量。
如是观想时,心里散乱,或者疲倦了,可下座休息一下或者进行礼拜。动与静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动中就有静,哪怕你在众人中、闹市中,都能保持静态。动中有静,这就是禅定功夫,任何外境都动不了,也就有了定力。
二、冥想的本质是思维空白?
冥想的本质: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
从而在思维中创造那种空白。
就是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时刻。
通过这种方式,
你可以将意识从思维活动中引开,
并创造一种无思维的空白。
在这种空白中,你高度警惕,
注意力高度集中,
但是你没有在思考。
这就是冥想的本质。
三、道家的打坐姿势与佛家的打坐姿势有什么区别?
佛家和道家,在打坐的姿势上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具体意念和观想上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它们的目的是不同的,因此内容肯定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