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的坐禅的方法与方式?
如果想要达到最好的打坐效果,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打坐的姿势。人们在打坐的时候双腿要盘起来,整个背部要挺直,肩膀保持一个舒服的状态,自然下垂,记得不要挺胸。接着就可以把左手放在右手的下面,大拇指随便的碰在一起之后结一个印放在肚脐的中间,整个头部要摆正,眼睛要平视前方,下巴要微微地往里收一点。
在打坐的过程中可以把眼睛闭上进行冥想,如果打坐结束了,人们站起来之后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活动,让自己的筋骨能够拉扯开来,比如说打拳、舞剑或者是自我按摩都是很好的。
二、如何冥想静坐?
静坐冥想方法如下: 常用的方法是:闭目,调整呼吸节奏,并相应地默念简单词汇或无意义单音,或作轻松、愉快想象,体会、暗示身体出现放松感。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从思想者转变为思想的观察者,用以超越自我摆脱生活中的困惑与烦扰。目前也可以被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冥想一般是连续 10分钟至 2、3个小时的打坐。其首要注意的是坐姿正确,初试者可坐在一个约8厘米高的座垫边沿,将注意力放在3尺外的地方,或者什么也不想,只关注呼吸的运动。冥想时要学会用肚腹呼吸,吸气时腹部胀起,呼气时腹部收缩。 静坐冥想的共同点是:需要安静的环境,头脑中有一定的意念、想象作为注意对象,态度被动、自然,采取舒服的体位。以英文来说,不论静坐或是想,都是Meditation。但中文就有不同意义,也代表不同境界。基本上,静坐与冥想的目标相同,都是透过练习,让我们的身体与心灵都静下来,达到什么都不想,无我的状态。到达那个状态,可以说是「三摩地」,也就是瑜伽的最高境界,是心中水波不兴,完全静止的情况。
三、什么是冥想?如何冥想?具体步骤?
1. 坐姿:对于初学者,要先建立打坐的意愿和习惯;假如是身体原因无法长期盘腿打坐,可以选择坐在椅子上,同时要保持脊椎挺直。
2.环境:最好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地方静坐。如果需要照顾孩子,可以选择在房间一个让你舒服、自在、不受打扰的地方,然后固定下来(可以是窗台、角落等,但确保周围没有杂物),环境的清静容易让我们的心安静下来;而固定的地方,更容易让我们进入冥想状态。假如在床上打坐,比较容易昏沉。
3. 特殊情况,有种修法叫睡梦瑜伽。假如你在凌晨3-4点醒来,再难以入睡,建议起来在床上打坐。当我们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打坐,特别是4点左右,地平线和太阳准备升起时,这份阳性的能量、包括灵性的敏感,也许会让你收到一些信息。假如打坐过程中进入昏沉,想睡觉了,你就顺势而为,躺下睡觉。睡眠中出现任何状况,不执着、不追求某些出现的状况,只是顺其自然。
四、打坐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呢?
一、姿势 以打坐姿势进行,(在这里最好不用睡式来炼以免昏沉入睡的现象)。 打坐的姿势,可分坐椅式、散盘式、单盘式与双盘式。一般最好用盘坐的姿势,确实没有盘坐条件时,也可用坐椅式(即坐在椅子上,双腿着地)。盘坐时,依自己的能力散、单、双盘均可,不必勉强坐双盘,道家不要求一定要双盘。(当然能双盘更好) 盘坐时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1、臀部后半部,要求垫高一些,可垫棉垫或较薄的枕头。这样,可以使腰部自然伸直,避免打坐时因腰肌疲劳,慢慢弯腰曲背的弊病。 2、腰部要自然伸直,腰不直则任督二脉气不通畅,也容易形成昏沉瞌睡得毛病。 3、头正颈直、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因为日常生活习惯,大多数人头总喜欢偏向一侧,或左或右,打坐时往往自己觉得头正了。实际上仍有偏斜。可以平时在坐好以后,在面前放一面镜子,看一看自己头是否保持在正直的状态,找到头正颈直的状态,找到头正颈直的正确感觉。这样可自动纠正体内的不平衡与气脉。 二、意念与呼吸 坐好以后,不要急着闭眼,先定心神,平呼吸,等心情安静下来,呼吸均匀下来后,再慢慢地讲眼睛闭上(轻闭或微留一线之之光)。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默数自己呼吸的遍数,身体虚弱之同志数吸,即一吸上记一个数,呼气不记数即一吸一呼为一个计数;身体健壮,平时火气大,脾气暴躁这类的人则数呼气,一呼气记一个数,不记吸。这样从一数到五,就从头再来,再从一数开始,如此反复不断的训练。 三、注意事项: 1、数息时,要注意的是在呼吸上,心里数呼吸,耳朵注意听着呼吸。全神贯注,心念集中,好像母鸡孵蛋一样。 如果数息过程中发生杂念则马上将意念收回来,从一重开始数起。 2、注意要将呼吸调到:深、长、匀、缓、柔。“深长”:呼吸不要短促,而要绵绵不断,慢慢将一呼一吸所用时间拉长;慢慢则会感到自己的呼吸深入体内,带动全身的气机;“匀”,不要时快时慢,要速度均匀;“缓”,呼吸宜慢不宜急,“柔”,柔和,若有意若无意,不要用力呼吸。 3、如果数息可以达到比较专注,心无杂念或入静的程度,可以将计数改为从一到十,慢慢可以过渡到从一到三十,基本上,如果可以做到从一数到三十,中间都没有杂念产生,则第一步修心止念的功夫已经达标,可以修第二步了。 4、在修炼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昏沉 打坐时昏昏沉沉,打瞌睡。昏沉容易被当作是入静,尤其注意。真正入静时,心神很明晰,身心轻爽豁然,不象昏沉,糊里糊涂,身心浊重无明。造成昏沉的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饮食不调,打坐前吃了过于油腻的东西,或吃得太饱。要少食油腻,不要吃得太撑; 2、姿势不调,有的同志坐着坐着,身体便走形了,慢慢头也低了,腰也弯了。头低腰弓的姿势,最易引起昏沉; 3、劳逸不调,打坐前工作或做别的事情过于疲劳。身心疲倦。此时,最好先睡半个小时,恢复疲劳再炼。 第二,散乱 心念散念,老是想东想西,数呼吸时走神。造成散乱的原因如下: 1、饮食不调,吃了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大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引起散乱。要少吃辛辣; 2、心身不调:之前参与了一些容易引起情绪激动的活动。如看惊险电影、看因起情绪激动的小说、杂志,与人激烈辩论或争吵…… 一般最好做一些不激烈的活动。如阅读一些佛经道经,或做一些轻体力的家务活动。 3、呼吸不调 如果不注意将呼吸调匀,有急促、不匀的现象,也易引起散乱。 第三,锻炼之时出现任何现象,如眼前出现光、图像或自感身体出现酸、麻、胀、痛、沉、凉、蚁行、跳动、肌肉抖动等八种现象都是正常的。要对一切任其自然,不要老想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