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辟谷的“辟”怎么读?
在辟谷中,辟读作bì。作为动词使用,通“避”。意思是回避,躲避。辟谷的意思就是不食五谷杂粮。“辟谷”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它源于先秦,流行于唐朝,又称却谷、去谷、绝谷、绝粒、却粒、休粮等。辟谷最早的记载源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养生法则,辟谷在很多古书典籍里也有记载。传统的辟谷分为服气辟谷和服药辟谷两种主要类型。服气辟谷主要是通过绝食、调整气息(呼吸)的方式来进行,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学依据;服药辟谷则是在不吃主食(五谷)的同时,通过摄入其他辅食(坚果、中草药等),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
二、辟谷的正确发音是pìgǔ,而不是bìgǔ。是开辟的辟,而不是避开的避?
辟谷 [ bì gǔ ] (辟谷的"辟"正确发音是bì,古代读音不能等同于现代汉语字典里的读音)1。谓不食五谷。道教的一种修炼术。辟谷时,仍食药物,并须兼做导引等工夫。
《史记·留侯世家》:“乃学辟穀,道引轻身。”《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弘景 善辟穀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偶遇真人,授丹砂,辟穀有年,身轻於羽。
”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燃犀》:“辟穀餐霞,生涯一鉢盂,羽化住 蓬壶 。”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三四:“饮酒虽达生,辟穀乃长年。”2。泛指不吃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粱》﹝集解﹞引 孟詵 曰:“青粱米可辟穀。
以纯苦酒浸三日,百蒸百晒,藏之。远行,日一餐之,可度十日;若重餐之,四百九十日不饥也。” 郭沫若 《盲肠炎·不读书好求甚解》:“然而他们之攻击共产主义也,则多因某个共产党人之不惬人意,因而迁怒及其主义,是犹因饭碗之不洁而生辟谷之想。
三、辟谷的正确发音方法?
辟谷始于上古时期,历经数千年演化,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独立体系。以练养、静坐为基础,通过调和身体内部脏器及经脉,达到养生祛病、益寿延年的目的。
辟谷的两种读法,一念辟谷(bigu),意为辟除五谷不食的意思。一念辟谷(pigu),旨在开辟身体谷道第一层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广义所说的不吃饭。但第二层意思才是辟谷的核心,也就是开辟谷道。何为谷道?
我们身体有很多通道,谷道就是通道的意思。相邻的两座山谷,中间有一条狭长的通道,这就是谷道。对应身体内部也是一样,呼吸有气管,血液循环有血管,食物有食道,排泄有尿道、肠道,汗液排出有毛孔等,这些都是身体的通道(谷道)。这些谷道一旦产生淤塞,身体循环就会被阻碍,身体就会出问题。
这也是为何辟谷建议线下参与、且需要练养功法、调身调息的重要原因。仅仅靠“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或者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真正的辟谷一定要做到开辟谷道,这才是辟谷的真正含义!
四、辟谷的历史起源?
“辟”字在古代同“避”因此所谓辟谷就是避开五谷杂粮而不食。司马迁编写的《史记》里也记载着“汉高祖”的军师,张良晚年辟谷一事。可见辟谷养生在我国是历史悠久的。辟谷在世界宗教里也颇为流行,许多宗教和教名为“明心见性”“体悟真理”而进行辟谷。
例如释迦牟尼、耶酥和穆默德都有辟谷数天,以悟道的记载,印度的瑜伽功,并有辟谷断食之说。
五、辟谷发音的正确方法?
正确方法为bi4 gu3,因为“辟”为bi4声,而“谷”为gu3声,需要注意在发“谷”音时要发轻声,同时可以加入适当的气息来帮助发音清晰有力。此外,学习汉语拼音时需要掌握声调和音节的基本规律,多加练习才能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