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姓龙的电影角色?(琴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5-02 23:42   点击:22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姓龙的电影角色?

姓龙的电影角色,有小龙女。

小龙女,姓龙,别名龙儿,是金庸(小说)电影《神雕侠侣》中的女主角。

古墓派第三代掌门人,金庸笔下广受读者喜爱的女主角之一。擅驭蜂,喜音律,精琴艺缝纫,悟禅道,她将音乐融于武功之中,可用琴音与人交流。

《神雕侠侣》,是张彻和倪匡携手合作、改编自金庸同名武侠小说的电影。该影片主要交代杨过由出生至邂逅小龙女之前的事迹,是一部只有杨过没有小龙女的《神雕侠侣》。

二、琴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苏轼此诗的意蕴与写法,可能受到上引佛经与韦诗的启发,诗人以佛渴形式写出前后,两句都是一假设一反问,寓答于问,说明要奏出悦耳动听的曲调,仅有琴或妙指即高明的弹奏技巧是不行的,这就启迪人们: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结合的结果,此诗表现出诗人探究事物真谛的浓厚兴趣,也显示出诗人朴素的辩证思想,写得天真活泼,机趣横生。

该诗哲理性很强,富有禅机。佛教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要以“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禅道。

三、哲理诗的意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也写过哲理诗。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的苏轼,可以说是极其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以及从客观事物中找到规律。所以在苏轼的诗中,再寻常的生活内容或自然景物往往也都蕴含着人生大智慧。如苏轼的七言绝句《琴诗》,便是一首著名的哲理诗。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简单来说,就是讲述了琴与声的关系。如果熟知苏轼诗歌的话,就会知道他讲道理,向来选取的意象就简单明了,但总能涉及到发人深思的哲理。《琴诗》便是这样的一首哲理诗,其意象主要就是琴。所以概括来说,苏轼这首诗就是一首读后发人深思,受用一生,流传千古的名作。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这首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首先,诗的前两句“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它的字面意思是说,如果说琴本来就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有了声音。从这两句诗来看,苏轼是通过一句假设和一句反问,引起了人们对于琴是如何发声的思考。这种一假设一反问,且富有意蕴的写法,主要是苏轼参考了佛偈的形式。

然后,诗的后两句“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则是另一组假设和反问,即如果要说声音是由人的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人不能凑过耳朵靠近指头就直接能听到琴声呢?诗到这里便结束了,可见苏轼是在告诉人们要想弹奏出悦耳动听的琴声,仅有琴或人的指头是不行的,二者缺一不可。

科学来讲,琴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先是需要一把琴,然后再靠人的指头弹动钢丝,产生振动发出。琴和人的手指都是发出琴音的物质基础,只有两者的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也就启迪着人们: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结果,缺一不可。

另外,如果将这首诗延伸开的话,它还富有禅机。禅宗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灭。琴声的存在也就是虚无,所以它无所谓真实与否。即禅宗所说的“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也就是说要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禅道。

当然,对于我们而言,这首诗值得我们学习和发人深思的地方,主要是苏轼探究事物真谛的浓厚兴趣,及诗中所阐述的人生大智慧: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举个例子,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是由文官和武将以及君王,各司其职,却又紧密相关的成果。

综观苏轼的这首哲理诗,虽然它的篇幅短小,但是言浅意深,蕴含着人生大智慧,发人深思,流传千古。

四、89版射雕英雄传小龙女是谁扮演?

射雕英雄传没有小龙女这一角色。

小龙女,是金庸小说《神雕侠侣》的女主角,古墓派第三代掌门人,金庸笔下广受读者喜爱的女主角之一。

小龙女扮演者及出自电视剧:

年份 扮演者 出处

1960 南红 香港峨嵋电影《神雕侠侣》

1976 李通明 香港佳视电视剧《神雕侠侣》

1983 陈玉莲 香港无线电视剧《神雕侠侣》

1983 翁静晶 香港邵氏电影《杨过与小龙女》

1984 潘迎紫 台湾中视电视剧《神雕侠侣》

1995 李若彤 香港无线电视剧《神雕侠侣》

1998 范文芳 新加坡电视剧《神雕侠侣》

1998 吴倩莲 台湾台视电视剧《神雕侠侣》

2006 刘亦菲 内地电视剧《神雕侠侣》

2014 陈妍希 内地电视剧《神雕侠侣》

2018 毛晓慧 内地电视剧《神雕侠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