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常熟话为什么很独特?(少林寺的无常院是什么地方?)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5-11 04:49   点击:28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常熟话为什么很独特?

      作为语言中的活化石,常熟话是特殊的。常熟话的特殊表现在它的优美与古老。

      常熟方言像极了隋唐时期的语言,其中有些发音甚至保存了魏晋古风,极具文化意义。就声调来说,常熟话保存得很好,比如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音,可是常熟话有8个声调系统,苏州话、南通话、老上海话其实只有7个,新上海话和南京话只有5个。而在中古时期,唐朝人说话就是8个声调,在我国方言中保留8个声调的是不多的。

      常熟话属吴语的一种,和北吴其他方言如苏州话、上海话等基本能互通。但其中清浊、尖团、平翘还是判然有别的。

      中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吴语的演变就是根据清声母和浊声母读不同的声调,清声母读阴调,浊声母读阳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八个声调。

      中古四声根据阴阳演化出的八个调类,具体调值因方言而异,举例:      东同 董动 冻洞 督毒,师时 史市 试事 失实。      对于反切而言就是下字决定四声,上字清浊决定阴阳,例如 土来切胎,度官切团。

      古汉语的四声八调与声母之间的关系:

1、古无清唇音 这是清人钱大昕提出的。古无清唇音指 36 字母中的“非敷奉微”在上古读同“帮滂 并明”,即今声母是f 的,上古声母是b、p 如:异读字:阿房宫、番禺、吐蕃。异文(同一句话中的个别字词在不同的文献中写法不同):匍匐、扶服。形声字的声旁来看:亡——忙、盲、芒;分——扮、盼、颁;包——庖、枹等。2、古无舌上音 这也是清人钱大昕提出的。古无舌上音指36 字母中的“知彻澄”在上古读同“端透定”, 即今声母是zh\ch\sh的一部分字,上古声母是d或t。为什么说是一部分,因为今声母zh\ch\sh 是由36 字母中的知系(知彻澄)声母和照系声母(照穿床审禅)合并而成的,大概在元明 清时期就已经合并。如:单于、墨翟;形声字:尚—堂、常、赏、敞 和r),在上古都读成舌头音“泥(今音n)”。“娘”母在上古归“泥”这个没有什么问题。今声母读r 在上古读为n。如:形声偏旁:若——诺、匿;弱——溺等。这是近人曾运乾提出的。即36字母中的喻母字,在上古一部分归入匣母,一部分归 入定母。即今声母以y、w 为零声母的字的一部分在上古一部分读为h、一部分读为d。如:谐声偏旁:弋——代;也——地;多——移。有——贿。

      常熟的四声八调及调值:

      大家可以拿《常熟方言四级考试》中的几道题感受一下:

     《常熟方言四级考试》翻译题:

      族热半夜头,吾牙分困着霍个啦,部气来叉书,看见一个小石骨头摸法摸法摸进来,作啥加!小棺材热昏哉,阿要呗点颜色嫩看看,想吃生活哉。起来一看,是吾个泥兹辣浪吃茶!

      正确答案:昨天半夜,我还没睡着,起来方便,看见一个小偷摸着墙壁走进来。(我想)他要做什么?混蛋想偷东西,找揍啊!被我发现了给你点颜色看看。我冲过去一看,(原来)是我的儿子在喝水。

谚语翻译

      千穿万穿,马屁勿穿。七石头缸门里大。(指只能在家里自大的人)

      浑水勿落外浜。(好处不外流)夹忙头里膀牵筋。(节骨眼上出问题)

头鲜鲜,尾巴蔫。(虎头蛇尾)

横竖横,拆牛棚。(不顾后果)

和尚道士夜来忙。

早起碰着隔夜人。

嘴里吐出糖来,腰里拔出刀来。

三百日浪荡,六十日赶忙。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要么楼上楼,要么楼下搬砖头。(横下一条心,不是成功,便是失败)

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吵架双方都有责任)

见人挑担勿吃力,自家挑担步步歇。

丝瓜缠到茄门里。(以讹传讹)

白米饭好吃田难种,鲜鱼汤好尝网难张。

歇后语填空

叫花子吃死蟹——只只好

六月里着棉鞋——好日(热)脚

孔夫子搬家——全是输(书)

湿手捏仔干浆面——甩勿脱

瞎子当秤——勿勒心(星)上

月亮里点灯——空挂名(明)

月亮光里看书——寻事(字)

蛇吃黄鳝——一起死

牛吃稻柴鸭吃谷——各人修的福

三亩竹园出一只笋芽芽——独苗

马兰头开花——老俏

老虫躲在书箱里——咬文嚼字(老虫即老鼠)

芝麻里黄豆——独大

弄堂里拢木头——直来直去

看完这些,是不是觉得咱们的常熟方言既有文化又好玩?

嫑小看常熟,它远比我们想象中有内涵。

二、少林寺的无常院是什么地方?

少林寺的无常院是和尚圆寂的地方,律家曰无常院,无常堂,禅家曰涅槃堂,延寿堂。置临命之病僧使观无常之所也。

三、菴字怎么读?

读音: ān

1、基本释义:

1.圆形草屋(文人的书斋亦多称“庵”,如“老学~”,“影梅~”)。

2.小庙(指尼姑居住的):~堂(尼姑庵)。~子。

2、详细释义:

〈名〉

1、(闇的俗字作庵或菴)

2、圆顶草屋

草圆屋谓之庵。——《释名·释宫室》

庵,舍也。——《广雅》

亲人菴庐。——《后汉书·皇甫规传》

居河之湄,结划为庵。——《神仙传·焦先传》。

又如:庵舍(设在墓旁的草屋);庵庐(草舍)

3、尼姑的住所

一定另外或村庄或尼庵寻个下处。——《红楼梦》。

又如:水月庵;庵堂(尼姑庵)

4、庙宇

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

又如:庵舍(小寺庙)

5、旧时文人多用作字号或书斋名 。

如:老学庵;影梅庵

3、组词:

庵堂 、庵子、 庵薆、 庵蔚、 行庵、 村庵 、寺庵、 禅庵、 庵蔼、 云庵、草庵、 坟庵、 茅庵 、庵观

4、字义:

庵,是一个汉语词汇,汉语拼音是ān,总笔画是11笔。庵是指圆形草屋,小庙。庵本义是不对外开放的房屋。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庙。

四、少林正骨堂的评价?

少林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传奇,是一种品牌。少林品牌1500年历史,少林药局800年制药传承,2000余不传秘方精华…… 少林功夫惊天下,古寺秘方济众生!少林自古就以禅武医闻名于世。少林正骨堂,正宗少林,一脉传承!传承推广少林禅武医养生文化,嫡传800年少林禅医秘方秘技,以“千年古寺少林秘方药膏”、“少林易筋点穴秘技”,去服务百姓,去济世救人的的一家全国连锁养生机构!

专注人类健康全国连锁,由少林寺第32代禅武医嫡传弟子释行真师傅创办。是向世人展示少林禅武医精髓的一个窗口;是行真师傅利益众生、服务社会的长远计划。

五、姓沈的是什么堂,姓周的是汝南堂?

吴兴

天下沈氏出吴兴。

吴兴沈氏与吴兴姚氏、汝南周氏、会稽顾氏、陇西李氏、东海陈氏、中山张氏并称中国七大世家。

郡望

吴兴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乌程(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吴兴)。相当于2009年的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一带地区,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河南省上蔡西南)。相当于2009年的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

堂号

总堂号:圣仁堂(圣仁求正堂)是以尧禅于舜,舜禅于禹,以圣仁正名而天下正统。

其他堂号:

吴兴堂:自东汉至隋代,沈姓名人基本上都出自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所以沈姓后裔以“吴兴”为堂号。

梦溪堂:宋朝时沈括博学能文,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对天文、历算、方志、音乐、医药无所不通。制造了浑天仪、景表、浮漏等天文仪器。开创了隙机、浑圆两术和弧矢、割圆术的先河。著有《梦溪笔谈》。沈氏因以“梦溪”为号。

三善堂:南宋兵部尚书沈度,字光雅。在当地方官时有善政:一无荒土、二无游民、三无冤狱,时人称为“三善”。沈姓后人为纪念沈度,以“三善”为堂号。

六礼堂:是指唐代沈佺期注《礼记》中的“六礼”一事。

寺范堂:在江苏省兴化市张郭镇黄尤村。

六、圣的部首是什么?

圣的部首是土。汉字由部首和偏旁组成,部首是汉字的基本构成部分之一,它通常出现在汉字的最左边或者最上面。圣字在《说文解字》中的部首就是“土”,因为它是由“土”和“生”两个部分组成。部首是汉字的构成基本元素之一,它能够反映出汉字的本质和脉络。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习汉字部首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字。除了圣字的部首是土之外,还有很多常见的部首,如水、火、人、口、木等,学习这些部首有益于提高我们的字词记忆能力,并提高汉字的运用水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