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形容做事要找到好的合作伙伴的诗句?(禅寺与寺院有什么不同?)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5-11 08:22   点击:18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形容做事要找到好的合作伙伴的诗句?

1、《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唐 李白)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 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 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 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 怡然青莲宫,永愿恣游眺。

2、《沁园春》(宋 稼轩居士)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平居鸩毒猜。 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3、《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唐 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4、《水调歌头》(唐 辛弃疾)

寄我五云字,恰向酒边来。 东风过尽归雁,不见客星回。 闻道琐窗风月,更著诗翁杖屦,合作雪堂猜。 岁旱莫留客,霖雨要渠来。 短檠灯,长剑铗,欲生苔。 雕弓挂壁无用,照影落清杯。 多病关心药裹,小摘亲锄菜甲,老子正须哀。 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栽。

5、《鹧鸪天》(宋 何澹)

庾岭移来傍桂丛。 绕花安敢望凌风。 癯儒合作孤芳伴,四面相看一笑同。 冰照座,玉横空。 雪花零落暗香中。 有人醉倚阑干畔,付与江南老画工。

6、《木兰花慢》(宋 黄机)

叹镜中白发,元不向,酒边栽。 奈诗习未除,客愁易感,剩要安排。 浮名任他有命,怕青山,颇怪不归来。 出屋长松招鹤,绕渠流水行杯。 浪驱羸马踏江淮。 幽梦苦相催。 甚狭路嶔崎,雄心突兀,谁忍徘徊。 此事正烦公等,笑曹刘,只合作舆台。 我自人间屈曲,青云有眼休回。

7、《乌夜啼》(唐 潘牥)

无端小雪廉纤。 入平檐。 金鸭旋添龙饼,莫开帘。 寻梅约。 开还落。 可曾忺。 合作一年春恨,上眉尖。

8、《明月楼》(魏 杨汉公)

吴兴城阙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

9、《漳州阳亭言事寄于使君》(宋 方干)

谢守登城对远峰,金英泛泛满金钟。 楼头风景八九月,床下水云千万重。 红旆朝昏虽许近,清才今古定难逢。 鲤鱼纵是凡鳞鬣,得在膺门合作龙。

10、《远游》(魏 陆放翁)

远游行复岁华新,嬾学刘郎问大钧。 一点不蒙稽古力,十分合作卧云身。 苦寒与酒顿增价,小雨为梅先辟尘。 拟佩一壶江路去,花边醉堕白纶巾。

二、禅寺与寺院有什么不同?

禅寺和寺院是一样的,禅寺都属于寺院一类,但由于佛教传入中国,慢慢的形成了十大流派: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密宗、法相宗、律宗、三论宗、净土宗、俱舍宗、成实宗。因此,不同的流派就将寺院与宗派挂上名来,以示尊重及区别,譬如律宗的寺院:江西德兴市静住律寺;修禅宗和净土宗的比较多,所有又有“禅寺”的称呼。

禅寺,又称为丛林、禅宗寺院,是中国佛教禅宗的修行道场。 禅寺通常指禅宗寺院而言,故亦称禅林,但后世教、律等各宗寺院也有仿照禅林制度而称禅寺的。中国禅宗从曹溪惠能后,四传至于怀海,百余年间禅徒只以道相授受,多岩居穴处,或寄住律宗寺院。到了唐贞元、元和间(785~806),禅宗日盛,宗匠常聚徒多人于一处,修禅办道。江西奉新百丈山怀海以禅众聚处,尊卑不分,于说法住持,未合规制,于是折衷大小乘经律,创意别立禅居,此即禅寺之始。

资料扩展:

禅寺制度

1、禅寺制度,最初只有方丈、法堂、僧堂和寮舍。以住持为一众之主,非高其位则其道不严,故尊为长老,居于方丈。不立佛殿,唯建法堂(后世乃立佛殿)。

2、所集禅众无论多少,尽入僧堂,依受戒先后腊次安排。行普请法(集体劳动),无论上下,均令参加生产劳动以自给。又置十务(十职),谓之寮舍;每舍任用首领一人,管理多人事务,令各其局(《景德传灯录》卷六《禅门规式》)。

3、在这以前寺院的首脑为三纲:即上座、寺主、维那(或称都维那),都是领导大众维持纲纪的职僧。上座以年德俱高,都是朝廷任命。如姚秦、元魏,常有命令补上座。

4、唐道宣亦曾被命为西明寺上座,其位居寺主、维那之上。寺主知一寺之事。如后周陟岵寺、隋大兴益寺等,皆有寺主。维那意为次第,谓知僧事之次第,或称为悦众;但后世常以悦众为维那之副,其职有数人,以大、二、三、四等别之(《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六)。

三、关于永修的词,如《望海潮》?

  永修古代诗词,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晋时就有诗歌创作,就其数量来看,极为丰富,至今保留下来的就有数百余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近300首。永修历代诗词如下:  晋唐诗词有:《入彭蠡湖》(晋·谢灵运)、《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晋·陶渊明)、《郊居赋》(南朝·沈约)、《宿东园》(南朝·沈约)、《效古诗》(南朝·沈约)、《悼亡诗》(南朝·沈约)、《和中书德克咏白云》(南朝·沈约)、《襄阳蹋铜鞮歌》(南朝·沈约)、《别范安城》(南朝·沈约)、《春思》(南朝·沈约)、《玩庭柳》(南朝·沈约)、《咏月》(南朝·沈约)、《晚夏》(南朝·徐擒)、《咏笔》(南朝·徐擒)、《乌栖曲》(二首)(南朝·徐陵)、《山斋》(南朝·徐陵)、《咏日华》(二首)(南朝·徐陵)、《过建昌故台》(梁·庾肩吾)、《彭蠡湖》(唐·张九龄)、《故人建昌宰》(唐·李白)、《入彭蠡经松门》(唐·李白)、《赠毛仙翁》(唐·杨於陵)、《紫薇》(唐·杨於陵)、《和权载之离合诗》(唐·杨於陵)、《祠祭毕因题临淮公旧碑》(唐·杨嗣复)、《仪凤》(唐·杨嗣复)、《赡毛仙翁》(唐·杨嗣复)、《题李处士山居诗》(唐·杨嗣复)、《经建昌江》(唐·白居易)、《游云居山寺赠穆三十六地主》(唐·白居易)、《云居寺孤桐》(唐·白居易)、《温泉》(唐·白居易)、《同刘主簿承介建昌江泛舟作》(唐·吴筠)、《秋日卢郎中使君幼平泛舟联句一首》(唐·皎然)、《彭蠡湖春望》(唐·项斯)、《过云居寺玄福上人旧居》(唐·皮日休)、《建昌晚渡》(唐·韦庄)、《寄云居诸长老》(唐·王贞白)、《云阳书院》(五代·吴白)。  宋朝诗词有:《送王太博知建昌军》(宋·魏野)、《泛彭蠡湖》(宋·余靖)、《送王言秀才归建昌》(宋·梅尧臣)、《送李泰伯归建昌》(宋·梅尧臣)、《经鄱阳湖》(宋·赵抃)、《送太君之建昌》(宋·陈襄)、《彭蠡湖》(宋·王安石,又传为宋代朱熹作)、《温泉》(宋·王安石)、《解雨送神曲》(宋·李常)、《浣溪纱》(宋·李安康)、《极相思》(宋·李崇德)、《汲水诗》(宋·李崇德)、《诗三首》(宋·李崇德)、《书红帕》(宋·李崇德)、《书怀》(宋·李崇德)、《挽公择兄》(宋·李崇德)、《西湖》(宋·李崇德)、《时道逢王郎于建昌》(宋·苏轼)、《诗五首》(宋·苏轼)、《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宋·苏轼)、《题公择白石山房》(宋·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宋·苏轼)、《答公择》(宋·苏轼)、《寒食次韵答公择(三首)》(宋·苏轼)、《开公择饮传国传家大醉(二首)》(宋·苏轼)、《次舒教授韵告公择(二首)》(宋·苏轼)、《至济南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宋·苏轼)、《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马当世者》(宋·苏轼)、《闻公择过云龙,张真人辄往从之,公择有诗戏用其韵》(宋·苏轼)、《公择过高邮见施大夫与孙莘老赏松诗、忆与仆去岁会于彭门折花馈笋故事作诗二十四韵、见戏依韵奉答亦以一戏公择云尔》(宋·苏轼)、《送李公择》(宋·苏轼)、《再别公择》(宋·苏轼)、《和黄山谷游云居作》(宋·苏轼)、《端午游真如寺》(宋·苏轼)、《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风雪》(宋·苏辙)、《和子瞻内翰题公择舅中丞山房》(宋·黄庭坚)、《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宋·黄庭坚)、《再和公择舅氏杂言》(宋·黄庭坚)、《姨母李夫人墨竹三首(其一)》(宋·黄庭坚)、《登云居作》(宋·黄庭坚)、《山中闻杜鹃》(宋·洪炎)、《次韵公实雷雨》(宋·洪炎)、《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宋·洪炎)、《次韵许子大李丞相宅牡丹芍药诗》(宋·洪炎)、《大德顿悟诗三首》(宋·了元禅师)、《令李石麟为已绘制肖像》(宋·了元禅师)、《江亭怨》(宋·吴城小龙女)、《次韵(二首)》(宋·秦观)、《寄李公择郎中》(宋·秦观)、《温泉》(宋·秦观)、《鄱阳湖观打鱼——小龙庙在湖上》(宋·杨时)、《彭蠡》(宋·李纲)、《送江致远归建昌》(宋·王之道)、《建昌门外小禅居》(宋·陈舜俞)、《甘棠》(宋·戴如愚)、《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宋·张元干)、《春日怀秦髯》(宋·李彭)、《渔歌十首·颂尊宿付杲山人》(宋·李彭)、《游同安寺》(宋·李彭)、《游同安寺》(宋·李彭)、《同安即事》(宋·李彭)、《宿同安寺》(宋·李彭)、《宿同安用旧韵呈云叟》(宋·李彭)、《诸人绝江游同安》(宋·李彭)、《南至日离同安,舟中寄阿弓》(宋·李彭)、《赠无著》(宋·李彭)、《咏李公择山房》(宋·王十朋)、《满江红》(宋·吕渭老)、《殿前欢·居田园》(宋·董有林)、《鄱阳湖》(宋·范成大)、《夜闻松声有感》(宋·陆游)、《将至建昌》(宋·杨万里)、《吕居仁惠建昌纸被》(宋·刘子翚)、《楞伽院李氏山房》(宋·朱熹)、《感怀》(宋·李燔)、《题竹斋指南诗》(宋·李燔)、《吴城山》(宋·文天祥)、《由剑邑过吴城》(宋·文天祥)、《被俘北归路过吴城》(宋·文天祥)、《建昌吾之邻》(宋·曾丰)、《送曹西士宰建昌》(宋·翁卷)、《建昌道上》(宋·戴复古)、《挽建昌詹使君二首》(宋·刘克庄)、《建昌憩李尚书山房》(宋·区仕衡)、《过李氏山房清坐对雨》(宋·丘葵)、《南乡子·越树吴城势拍浮》(宋·仇远)、《送信甫之江东》(宋·陈深)、《晓望吴城有感》(宋·陈深)、《望彭蠡》(宋·严粲)、《晓发吴城山》(宋·欧阳彻)、《宴建昌耋老》(宋·钟季玉)、《和钟守宴建昌耋老》(宋·苏某)、《忍对建昌门》(宋·曹彦约)、《望湖亭》(宋·胡大成)、《望湖亭》(宋·李鼎)、《望湖亭》(宋·回阳子)。  元明清诗词有:《摸鱼儿·答程雪楼见寄补序》(元·燕公楠)、《望湖亭》(元·虞集)、《海昏道中》(元·范淳)、《送熊叔昭还山房》(元·范淳)、《望湖亭》(元·掲傒斯)、《送客洞庭西》(元·杨维桢)、《望湖亭》(元·胡奎,又记为谢一夔作)、《浪淘沙·离豫章舟泊吴城山下作》(元·王旭)。《登望湖亭》(明·刘基)、《望湖亭》(明·解缙)、《朱王袁李四子获得口占赠之》(明·魏源)、《过吴城》(明·罗钦顺)、《鄱阳战捷》(明·王守仁)、《御制庐山周颠碑歌》(明·李梦阳)、《鄱阳湖》(明·李梦阳)、《鄱阳歌》(明·李梦阳)、《彭蠡》(明·徐祯卿)、《望湖亭》(明·罗洪先)、《望湖亭》(明·乐镗)、《望湖亭》(明·陈宗虞)、《游云居怀古》(明·真可)、《无心杏》(明·真可)、《讲经台》(明·真可)、《石鼓》(明·真可)、《云居复古二首》(明·洪断)、《谨示二首》(明·洪断)、《闻罗廓◇太史结庵云居兼讯缘公》(明·曾凤仪)、《夜宿云居山有作》(明·曾凤仪)、《云居山咏二首》(明·常慧)、《海昏八景》(明·蒲秉权)、《海昏八景》(明·张焕)、《海昏八景》(明·汪应娄)、《海昏八景》(明·朱谋珲)、《海昏八景》(明·徐中素)、《经建昌江怀图南无染二社丈》(明·林嘉)、《徐无染司马招譕日中桥云树阁有怀,张子文明府同诸君各赋桥为明府重建,时予署篆事东毕》(明·黎衷)(明·朱谋珲、明·周国庠、明·徐中素、明·陈尧典)、《九日徐司马邀登尊胜寺塔》(明·但调元、明·萧时中、明·来鲲、明·徐中素)、《徐司马邀登云树阁有怀来王孙》(明·邓文明、明·徐中素)、《无染酌泰素于云树阁上,即席怀予山中赋答》(明·来鲲)、《过隆道观访汪鲁望孝廉》(明·蒲秉权、明·朱谋珲、明·徐中素)、《奉和三公见枉之作》(明·汪应娄)、《望云居寄徐司马》(明·朱谋玮)、《夜宿云居有怀社中诸子》(明·徐中素)、《夜宿云居有怀》(明·朱谋珲)、《登建昌城望云居山》(明·朱谋毂)、《登桃花尖》(明·蒲秉权)、《登桃花峰绝巘,峰半有雷洞,其上则丁仙祠存焉》(明·周国庠)、《登桃花峰最高处》(明·周国廉)、《登宿云居元日值雪有作》(明·周国庠)、《登云居步前韵》(明·周国廉)、《望湖亭》(明·樊王家)、《戊辰四月五夜二更风雹雷电交作》(明·熊德阳)、《石鼓峰》(明·熊德阳)、《温泉》(明·熊德阳)、《题云居寺壁》(明·圆悟)、《过云居真如寺二首》(明·圆信)、《初游云居作》(明·观衡)、《望湖亭》(明·邹元标)、《为淦氏(君鼎)作传并赋诗一首》(明·宋惕惕)、《东郭农耕》(明·许延邵)、《饮望湖亭》(明·熊汝达)、《渡鄱阳湖》(明·袁懋谦)、《鄱阳湖》(明·杨惟休)、《雾过鄱阳湖》(明·王原)、《登望湖亭》(明·丁比召)、《步苏东坡韵成回文一首》(明·朱又孚)、《初至云居有感》(明·罗治)、《明月湖》(明·姜斌)、《登云居山寺》(明·姜辅周)。《望湖亭晚眺》(清·周体观)、《舟回至吴城》(清·丁炜)、《望湖亭》(清·邹度竑)、《吴城登望湖亭寄周南康星宫》(清·王士祯)、《吴城登望湖亭》(清·朱国汉)、《五龙潭》(清·戒显)、《佛印桥》(清·戒显)、《赠燕将军叔谦》(清·李凤翥)、《望湖亭晓望》(清·李绂)、《望湖亭》(清·曹秀先)、《鄱湖怀古》(清·曹茂先)、《望湖亭》(清·裘日修)、《望湖亭怀古》(清·汪轫)、《杨津渡》(清·张回澜)、《桃源洞》(清·张回澜)、《梅花诗》(清·彭玉麟)、《馆苏坊》(清·江炯)、《尚书山房》(清·江炯)、《二吕故里》(清·江炯)、《登望湖亭》(清·陶万达)、《望湖亭》(清·宋荆宝)、《望湖亭》(清·吴观)、《登亭诗》(清·冯询)、《罗汉墙》(清·元鹏)、《明月湖》(清·元鹏)、《莲花城》(清·元鹏)、《罗汉塔》(清·赵之俊)、《云顶田》(清·赵之俊)、《明月湖》(清·音住)、《钵孟峰》(清·音住)、《云居石船》(音明)、《庚戌修江看竞渡》(清·李道泰)、《壬戌水灾》(清·袁懋芹)、《重赴鹿鸣宴》(清·郭祚炽)、《夜舟泊吴城》(陈三立)、《望湖亭和壁间韵》(游龙)、《过九江》(蔡会亭)、《过鄱阳湖》(蔡会亭)。  三、古代散文  大量的古代诗词,为永修创造了文明和文化,同时,还有大量的古代散文也丰富了永修人文景观,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故事。  永修历代散文有:《刘贺传(节选)》(汉·班固)、《李氏山房记》(宋·苏轼)、《顺济庙石砮记》(宋·苏轼)、《王长者墓志铭》(宋·黄庭坚)、《谕建昌县榜文》(宋·朱熹)、《祭熊仁瞻孝子墓文》(宋·朱熹)、《云居山重修真如禅寺院碑记》(宋·晏殊)、《李公择嘉裕帖赞》(宋·岳珂)、《故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兵部尚书、陇西郡阁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李公行状》(宋·秦观)、《重修李氏山房书院记》(明·吴澄)、《燕公楠墓志铭》(元·程钜夫)、《李文定公新祠记》(明·田顼)、《重修李敬祠疏》(明·蒲秉权)、《建昌县令嘉禾孙侯去思碑记》(明·徐中素)、《建昌县顺德张侯去思碑记》(明·徐中素)、《重修安定胡公祠疏》(明·徐中素)、《明刑部尚书魏文忠公御苑道碑记》(明·王直)、《重修云居寺记》(明·张位)、《云居山真如禅寺募缘疏》(明·王肯堂)、《募造释迦佛铜像疏》(明·于玉立)、《题云居寺疏》(明·董其昌)、《重修学宫筑堤改水引》(明·熊德阳)、《募捐云居大殿疏》(清·戒显)、《重修望湖亭记》(清·叶一栋)。  另外,永修还有两篇短篇小说:《建昌奇事》(十则)(宋·洪迈)、《奇人崔猛》(清·蒲松龄)。    四、现代诗文  古代的永修,是诗歌的秀域,是散文的殿堂。为了全面展示永修全貌,“历代诗文”还精选了部分现代诗文。在现代永修诗文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诗文和作者,既有革命家(含革命烈士)的激情满怀,又有得道高僧参禅悟道,既有文人雅士的雍容典雅,又有布衣俗士的朴实真情。  现代诗词有:《回江西》(肖克)、《云山记游》(肖克)、《浪淘沙·云山》(邵式平)、《追洪断和尚之二》(虚云)、《人学始知道》(虚云)、《辞世诗》(虚云)、《西藏大雪山》(虚云)、《夜泊洱海》(虚云)、《题仰光龙华寺》(虚云)、《暹罗龙莲寺养病》(虚云)、《题雪兰峨绝顶涌泉》(虚云)、《佛印桥谈心石并序》(虚云)。  现代诗歌选取了革命烈士诗歌八首:《爱国民歌》(王环心)、《雪晨》(王环心)、《雪花(儿歌)》(王环心)、《狱中诗》(王环心)、《感怀》(张朝燮)、《念奴娇·送别》(张朝燮)、《长相思》(张朝燮)、《狱中诗》(淦克群)。  现代散文只选取《涂家埠遇难记》(郭沫若)1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