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日本道和禅(佛是禅,道是什么?)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5-16 17:53   点击:21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佛是禅,道是什么?

佛家参禅,道家当然是悟道了。

二、道与佛的区别是什么?

一、佛教修的是“来生报”,最基本的理论是“轮回”,他认为人有上一辈子,有下一辈子,一辈子一辈子的轮回下去,这一辈子你受苦了受委屈了,被冤枉了,可以在下一辈子得到补偿,因此,劝你这一辈子别太计较了,要看开,要放下,要委屈求全,这一辈子受的不公平下一辈子就找回来了,人欺你天不欺你。

道教讲的是“现世报”,目标是修炼到长生不老,就是你一个人一直活一直活,一直活下去,还分什么几辈子?就这一辈子,一直活到世界的尽头。所以,道教里可肉身成圣,当然也有尸解。通往长生的道路是什么?道教里讲的就是善,当善人做善事。

二、说到做善事,佛教和道教都有,道教是要求你主动行善,日行一善,天天做善事,一年做一千件善事等等,而佛教则是消极的,等待的,讲究缘法,遇上了我就做,遇不上我也不强求,所谓一念不起,八风不动。所以,乱世时道士下山行善,和尚上山隐居,盛世时道士深山隐居,和尚下山化缘。

三、佛家讲“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佛家的眼里,什么都没有,真善美恶丑全没有,整个世界都是空的,都是虚幻出来的,我们就在生存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所以你把自己当成空气一样不存在就对了。既然你是空气,别人怎么对你,还有什么好介意的?

道家讲“无”,“无”不是“空”,无生老母,真空不空,无为而无不为,所以道家是积极的,无为而无不为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做,而是让你不要去干扰自然,要顺着自然去做,以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就是你做什么事都是符合道的,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什么都做,做什么都会成功。

四、佛家讲究“出世”,出家人远离社会红尘,严守五戒八律,不要与人交往,断绝一切世俗事物,抛妻舍子,放下一切红尘俗事;而道家讲究“入世”,虽然北方教派也不能娶妻,也是出家,但却提倡进入社会,去积极的帮助社会,体验社会生活,像王重阳就是抗金义士,丘处机则会见成吉思汗,不少人因之活命。

三、何为禅,何为道?

禅是放弃用已有的知识、逻辑来解决问题。

用内心的感悟来解决问题,寻回本性、证入本性。

这种方法不受任何知识、任何逻辑的束缚。

是真正源自于自我的,所以也是最适合解决自我的问题的。

也就是说可以把禅理解为是一种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指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道是宇宙本源的普遍规律,它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说禅是靠自我感悟来解决问题的话,而道就是与之截然相反的,靠知识来解决问题,把一切归于自然的规律,归于所谓的“道”。

四、闲行闲坐任荣枯?

云岩寂寂无窠臼,灿烂宗风是道吾。

深信高禅知此意,闲行闲坐任荣枯。

——宋·草堂禅师

这是一首描写不同宗风的诗。唐朝药山禅师投石头禅师门下而悟道,他得道之后。门下有两个弟子,一个叫云岩,一个叫道吾。有一天,大家坐在郊外参禅,看到山上有一棵树长得很茂盛,绿荫如盖,而另一棵树却枯死了,于是药山禅师观机逗教,想试探两位弟子的功行,先问道吾说:“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道吾说:“荣的好!”再问云岩,云岩却回答说:“枯的好!”此时正好来了一位俗姓高的沙弥,药山就问他:“树是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沙弥说:“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他们三个人对树的成长衰亡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寓意他们对修道所采取的态度,有三种不同的方向。

从云岩所说的‘枯的好’,我们可以知道他所修学的禅道是寂寂中出发的,他的宗风是不落窠臼的寂静无为,所以说‘云岩寂寂无窠臼’。而道吾说‘荣的好’,显示他后来光芒万丈的灿烂宗风。所以说:‘灿烂宗风是道吾。’但是超乎云岩道吾二者之上的高沙弥,又如何呢?这里就说明了分别的知识与圆通的智慧之间的不同。

云岩和道吾,一个说荣的好,一个说枯的好,显示他们从知识上去分别事相。我们平常所指陈的人间是非、善恶、长短,可以说都是从常识上去认识的,都不过停留在分别的知识界而已,但是这位见道的沙弥却能截断两边,从无分别的慧解上去体认道的无差别性,所以说:‘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

无分别而证知的世界,才是实相的世界。而我们所认识的千差万别的外相,都是虚假不实,幻化不真的。甚至我们所妄执的善恶也不是绝对的,好比我们用拳头无缘无故的打人一拳,这个拳头就是恶的;如果我们好心帮人捶背,这个拳头又变成善的。恶的拳头可以变成善的,可见善恶本身没有自性,事实上拳头本身无所谓善恶,这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对万法起的一种差别与执着。

禅的世界就是要我们超出是非、善恶、有无、好坏、荣枯等等相对待的世界,到达一种绝对真实和圆融的世界,禅的世界是要我们在生死之外,找寻另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五、佛与禅的真正区别?

人的贪,嗔,痴,迷妄,故轮为众生,经云;【众生皆有佛性】。若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必能成佛,单从佛字未看左边为人字旁右为弗,乃非为一般之人也,亦即非众生也。也就是迷为众生,悟为佛也。

佛亦名如來,是从真如自性而显,而來,是来而不來,不来而來。是不增不减自金钢,身来身去,本三昧。是无限大智慧者,无限能力者,无限法喜与清淨者。是圓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凡是見性成佛的都称之为佛。如释迦牟尼如来。亦名释迦摩尼佛。法华经中所谈的。2万个相同名字的日月光明佛,都是不同的千百意化身佛。成佛的有不同的名。如燃灯佛及未来成佛的弥勒如来佛,等。

禅是不立文字,言语道断,心行處灭,六组壇经云;【不生不灭,是如来清凈,禅】,【外离于相,名为禅】。禅亦是强名,不说不言,人们无法理解,禅是不二之法,是心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体,相,用,一体的显现与流露。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來去自由,心体无滞,是实相无相,涅盘妙心。禅亦是道。他永远在我们生活的奌奌滴滴,方方面面中。

禅是佛的另一种表達方式,是真如显现与流露的过程,,为了避免众生把佛的认知限制在化身佛的名称上面。故方便的把它区分开来,以便认知,了解,明白。实乃佛即是禅,祥即是佛,即是道。佛有多重的真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