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舟山米鱼哪里最好吃?
米鱼产东海舟山洋面。以农历6一8月为渔汛期,而以7月为旺汛,每逢大潮汛,渔船竞相出海作业,晨出晚归,捕获甚丰,是舟山海渔特产之一。舟山市册子岛附近的灰鳖洋,是米鱼的洄游之地。盐淡水交接之处,海洋饵料丰富,适合米鱼生长,鱼肉更加细腻。从小吃着米鱼长大的册子人,研究出了米鱼的十种吃法。没少吃米鱼的上海人、温州人来到册子岛,刚开始的时候会很不屑,“米鱼嘛,我们吃得多了。”
但结果往往是被册子岛的米鱼征服了味蕾。
二、米鱼的捕捞期?
米鱼的主要捕捞方法为底拖网或延绳钓,冬春之际产量较高。每年农历6一8月为舟山群岛米鱼的渔汛期,渔汛期米鱼以春季生殖洄游和冬季越冬洄游为主,7月为旺汛。每逢大潮汛,渔船竞相出海作业,晨出晚归,捕获甚丰。
米鱼,一作鮸鱼(音 miǎn),形似鲈鱼,但肉质略粗糙,体色发暗,灰褐并带有紫绿色,腹部灰白。背鳍鳍棘上缘黑色,鳍条部中央有一纵行黑色条纹。胸鳍腋部上方有一晴斑。其余各鳍灰黑色。
三、米梢是什么鱼?
米梢鱼学名鮸鱼 别名 敏子鱼 米鱼 多产东海舟山洋面。鮸鱼一般每尾重2~3斤,最大有百余斤。分布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水域。
鮸鱼体延长而侧扁,背、腹部浅弧形,一般体长45~55厘米、体重500~1000克,大的个体可达10多千克、口大而微斜、体被栉鳞、鳞片细小,表层粗糙,头部被圆鳞、颌孔4个,中央颌孔及内侧颌孔呈四方形排列,无颌须。上颌外行牙和下颌内行牙扩大,呈犬牙状,内面小牙成带状群、眼圈大、眼膜透明度高红而明亮。体呈蓝灰褐色,腹部为灰白色、背鳍2个连在一起,中间有一深缺刻。鳍棘上缘为黑色,鳍条部中央有一纵行黑色条纹;胸鳍基部黄色、边缘黑色;臀鳍具2棘;尾鳍呈楔形,尾鳍的基部为黄色,其边缘颜色稍浅。
四、米鱼为什么叫米鱼?
因为长的像大米
米鱼也叫大米鱼,是一种暖温性的底层海鱼,喜欢生活在比较浑浊的水域,日常依靠吃小鱼和海里的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成长。外表看上去和鲈鱼非常像,但是肉质相较鲈鱼会比较粗糙一些。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在国外,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以及朝鲜南部。目前,我国关于米鱼的主要渔场基本上都在南方或者沿海地带,舟山渔场,广东潮汕渔场等。
五、舟山黄鱼有多少品种?
舟山黄鱼 亦称黄花鱼 属石首鱼科 有大黄鱼和小黄鱼二种 确切的说 不是按黄鱼体格大小区分而是按科,目 种而分 。现在市场上在销售的極大多数是大黄鱼种 (有人还叫梅鱼)而真正的小黄鱼似乎二十年前就很难在市场上看到了 而久负盛名的舟山"四大鱼种"就是大,小黄鱼 带鱼 墨鱼(亦叫乌贼)至于黄婆鸡 白果子 鮸鱼等 都是石首科鱼科 严格的分类是不应该叫舟山大黄鱼的
六、海钓米鱼习性与食料?
、环境:米鱼是暖温性底层海洋鱼类,栖息深度15~70米,底质为泥质或泥沙质,白天下沉,夜间上浮,喜小群分散活动,常不集成大群。
2、食性:米鱼是捕食性鱼类,主要以黄鲫、青鳞鱼、小黄鱼等小型鱼类和对虾、中国毛虾、鼓虾等十足类及桡足类、底栖软体动物等为食。
3、繁殖:米鱼是小区域性洄游鱼类,卵生,产卵期因分布不同而不同,例如朝鲜沿岸为9~10月,长江口外海为7~8月,舟山群岛为5~6月。
七、白米鱼是深海鱼吗?
白米鱼也叫大米鱼,是一种海鱼,喜欢栖息于混浊度较高的水域,属于暖温性底层海鱼,也被人们称为敏鱼、鮸鱼等,其形似鲈鱼,但肉质比鲈鱼稍粗糙。米鱼性凶猛,是一种肉食鱼类,靠吞食小鱼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生。
米鱼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包括中国的渤海、黄海及东海,朝鲜和日本南部。中国沿海主要产大米鱼的渔场有:广东潮汕鱼场福建平潭岛和兄弟岛,浙江岱山和舟山群岛,江苏大沙渔场,山东沿海和渤海,尤以东海的舟山群岛产量最大,是宁波一带的海渔特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