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钓水温多少度最好?
近海区域的鱼类,比如黑鳍鲷,鲈鱼,黄鳍鲷等,对于外界因素,如环境等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在2°~35°的一个水温范围内能够存活。
虽然存活的温度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实际上,鱼儿只有在22°~28°这个水温范围内才会更加的活跃,食欲也会更加的高。如不在这个水温范围之内的话,鱼儿的食欲便会下降。由此可看出,海水的温度,会直接影响着鱼的食欲,更会间接的影响钓获量。
二、海钓技巧?
1.
钓大鱼要坐船出海。
在海边钓到大鱼的希望非常渺茫,想要钓到大型海鱼,就要坐船出海垂钓。海钓船上经常会配备声纳探鱼器和导航系统,有了这些先进的辅助设备,找到大鱼群的几率就会提高很多。大型海鱼经常出没的位置有:礁石群、沉船处、灯塔、钻井平台、海底山脉等地带。
2.
钓大鱼要有过硬的装备。
海钓大鱼必须要有好装备,海钓的高端装备都很昂贵,坐船出钓的费用也不低,所以海钓大鱼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来支撑,鱼竿、电轮、鱼线、鱼钩都要用最好的,否则跑一条鱼,损失就非常大。
3.
海钓大鱼的主流钓法。
海钓大鱼时,应该根据不同的目标鱼,选择不同的钓法。比如钓底法。目标鱼是海底的底栖鱼类,借助铅坠的重量,让铅坠把鱼钩快速沉到海底,再利用鱼线的长度,借助海流的作用,让钓饵在海底移动,吸引大鱼咬钩。
4.
钓大鱼的主要鱼饵。
钓大型海鱼,可以直接用活虾挂钩,也可以用墨鱼肉、虾仁、拟饵等挂钩,效果都不错。比如钓金枪鱼,墨鱼肉或者虾来挂钩,大金枪鱼都非常喜欢吃。钓饵可以事先用钓鱼小药浸泡20~30分钟,带上钓鱼小药的味道,诱食效果更突出。主流的海钓小药有鱼可因和鱼冷丁,鱼可因是海钓专用诱鱼剂,鱼冷丁是海钓专用促食剂,具有促饥饿的作用,二者搭配,效果超级好。
三、沙滩路亚海钓正确方法?
技巧一: 选用碳氟导线作为路亚的导线。虽然它的价格高,但是它的水中近乎隐形,能够降低海鱼的防范心态,增加咬钩率。
技巧二: 选用辨线作为路亚主线。低延展的钓线,能够帮助钓手更好地获知路亚的运动状态,及时调整不同的回线速度态,因此线细,且强韧的辫线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另外,辫线线细,同样大小的渔轮里能储蓄更多的辫线,进而便于海钓者钓大鱼。
技巧三: 安装正确钓钩的位置。 如果钓钩的位置太过靠前,或者是钓钩款型太小,那么钓钓钩会因为胶裙的影响而失去效用,特别是拖钓的时候。因此安装钓钩时,钓钩钩口的宽度应该与路亚头部的宽度大致相同,另外,钓钩的位置应该靠后,但不能太过靠后,保证钓钩可以被胶裙有一定的遮蔽。
技巧四:采用远抛模式来抛路亚。如果抛投的距离太近,那么可以增加路亚的负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增加负重时,钓手要保持抛投动作的正确,以免假饵入水异常,惊走鱼类。
技巧五:让路亚暴露在光线充足的水域,位置一般贴近于水表,这样水下的鱼类就能够在光的衬托下清楚地看到路亚,进而增加咬钩的几率。如果是钓深水,那么最好不要让路亚贴近海底,因为海底的路亚不容易被海鱼发现。
技巧六:不要购买装饰过多路亚。因为海鱼咬钩率与路亚的外观效果联系不大,咬钩率的关键在于钓手的动作,所以常规的路亚即可。
四、海里钓鱼好钓吗?
在海水中钓鱼,比较好钓的。
海水中的鱼种很多都是抢食比较凶猛的,在发现鱼饵之后很容易被吸引过来。
1、海钓避免浅滩。浅滩上日光充足,大多数鱼儿都有避光性,一般只有夜间和早晚在浅滩活动。
2、在海湾垂钓应选择滞水区。内海中的滞水区,包括河流入海口、生活码头、防波堤等。这些地方水底淤泥或沙石较多,水流缓慢、饵料丰富,一般鱼儿较多。
3、岩礁垂钓应选拔面向海潮冲击的一面,即通常所说的潮表。潮表带来丰富的浮游生物,与岩石撞击时又会产生丰富的氧分,所以潮表亦是理想的钓点。
五、海竿的各种钓法?
一、砣上钩装配组合
所谓砣上钩,是指砣在下,钩在上的装配组合法。这种拴钩形式,又叫串钩、葡萄钩,一般适用于水底多杂物或水底草多、有青苔、淤泥较厚的水域。也适合在浅水域装活饵进行浮钓。
砣上钩组合,可以用单钓、双钩、多钩等多种组合形式,这要依钓法和所钓鱼的种类而定。所用的铅砣,可用环形实心砣,也可用通心活砣。如果在有杂草、淤泥层厚的水域,以钩鲫鱼、鲂鱼、鳊鱼等个体较小的鱼为主,可用多钩组合法。即用5到6只同型号的单钩,每个钩间隔10厘米左右,等距离均匀地缚结在主线上。支线(即拴钩的脑线)一般不超过10厘米,线径要比主线细。常见的钓法是挂小面球或蚯蚓为饵,在河塘垂钓个体较小的淡水鱼。
如果在养殖场等浅水(2米左右)水域装蚂蚱、油葫芦等活饵个体比较大的草鱼,可用双钩或三钩组合法,即用2到3只大钩,每钩间隔20厘米左右,等距离拴在主线上。拴钩的脑线因所钓鱼个体大要长,一般20厘米左右。
二、砣上下混合装配组合
这种混合装配的钩组,须用通心活砣。一般是砣上拴两到三只单钩。砣下加一个连接环,挂一只单钩。海钓的舟钓、矶钓和堤坝钓,多用这种拴钩形式。也适用于水底有障碍物的淡水垂钓。
三、铅砣与天平钩组装配组合
这种拴钩法,宜用带环的实心铅砣。在钓线的前端接一个转环,在转环上接一段一米长的中线,中线前端再接一个圆环,尔后再接一个转环,同钓钩相连。铅砣是游动式,向下被圆环卡住,遇到了障碍物,铅砣可以自动地向上移动,它能防止铅砣被塞到岩石或海礁缝里,非常安全可靠。这种组合法,常用于海的的矶钓,也可用于水底多岩石的水库、溪流垂钓淡水底栖性鱼类。
四、组钩装配
组钩有双钩组、四钩组两种,常用于在铅砣下装钩底钓或浮钓淡水鱼。拴双钩可用40厘米一根等长的透明尼龙丝钓鱼线,把两只同一规格的鱼钩,分别拴在两头。将线在二分之一处拉成等长,再在其上端打一个“8”字扣拉紧即成。四钩的栓法相同。
五、炸弹钩装配
炸弹钩是海竿挂大团槽食装在铅砣下,底钓鲤、草、鲢、鳙、青鱼等个体较大的鱼用。一般拴6只到8只钩。拴钩的方法与双钩相同。但要注意,如拴8只钩,则需4根等长的线,先在一头拴好单钩,将另一头拴钩的线先剪齐,然后再拴另4只钩,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不论是双钩、4钩、或8钩,对折后脑线的长度以15厘米左右为宜。
脑线过长,鱼吞钩反应不灵敏,过短,个体较大的鱼咬钩,嘴碰铅砣有异物会迅速吐钩,而影响垂钓的效果。
拴组钩和炸弹钩,拴钩线用透明尼龙单丝好?还是用多股锦纶软线好?这要根据桂什么鱼饵钓哪一种鱼择定。
如果挂面食或蚯蚓钓底栖鱼,还是用透明尼龙单丝比较好。因为透明尼龙丝透明度高,在水里鱼不容易发现,拉力强度也高,在7、8、9三个月水温比较高的季节,挂大饵团垂钓,不会水凉线变硬而影响效果。如果用槽食钓底栖性鱼类,因槽食有松、散的特点,要求入水底后5分钟之内散开,将鱼钩在散开的饵堆里,则用多股锦纶线比较好。因锦轮线柔软,鱼来喝饵时,连汤带水,容易把埋在饵里的钓钩喝进嘴而上钩。
六、梅花形托饵钩
是由6只组钩和一只弹簧托饵器组成的炸弹钩拴结法。这种钩形有制作容易、换钩方便,钓鱼效率高等优点,适合的鯉、草、青、链、鳙等个体较大的鱼类。这种钓钩也可以自己制作。方法如下。
先取一根直径0.4毫米左右的钢丝(如没有,可用钢琴的粗弦改制),绕五、六圈,呈上头小、下面大圆锥形的托饵器。其高度为20毫米,尖的一头10毫米,粗的一头20毫米。再用6根长15厘米用清漆漆过的多股锦纶拴钩线,拴6只同型号的鱼钩。用一截直径10毫米、长20毫米的塑料套管,将5根拴钩线用小号缝衣针从塑料套管外壁穿入,顶端引出,剩下的一根拴好钩子的线,从塑料套管的中心贯穿,将托饵器缚结在这只钩子脑线的中部,带钩子的一头从托饵器中心圆孔引出,其他5只钩子的脑线与托饵器的底部平列即成。
垂钓时,如果用面食、半槽食等有黏性的粮食类鱼饵,可将饵团包住托佴器,将5只等长脑线的钩子背朝内、尖向外,将饵团捏成梅花状即成。中间一只贯通托饵器的长线钩子上,可挂蚯蚓、小虾、油葫芦等荤饵,荤素兼备,效果很好。
六、海边用手竿怎样才能钓到鱼?
海边使用手竿钓鱼需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选择好钓点:选择有较强活鱼集聚的海域或者有堤防、岛屿等拱形地形把浪涌高度减小的地方。
2.选择好钓具:手竿的长度要适中,一般在1.5-2.7米之间,线组选择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鱼饵的选择可以根据当地鱼种、水域深度、水温等决定。
3.掌握好投放技巧:将鱼竿先竖直插入沙滩中固定住,并用刹车拦住线轮,等待鱼饵沉入海底后,之后放开刹车,让手竿轻轻一甩,将鱼线向远处投出。
4.掌握好晃杆技巧:在等待鱼咬钩的过程中需要晃动手竿,甚至来回晃动,形成鱼饵晃动,引起鱼咬钩的兴趣。
5.掌握好放松技巧:等鱼上钩后,不要着急拉鱼,应当借助杆竿的弹性,让鱼在水中蹦跶,待鱼停止蹦跶后,再慢慢收线,逐渐将鱼拉近岸边,最后用手抱住鱼体,脱钩后送回大海。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在海边使用手竿钓鱼。
七、海里钓鱼方法与技巧?
1.根据季节,把握鱼汛。
由于每个海钓爱好者所在的海域不同,生活的鱼种会有很大差异,即使同一海域,同一鱼种,因季节不同,鱼获量也会有明显差异。这是因为,有的鱼常年有,有的鱼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掌握所钓海域鱼类的徊游规律,根据鱼汛出现的最佳时期,选择最佳钓期,对于海钓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把握鱼汛,我本人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查阅钓鱼日记。大部分老钓友都做钓鱼日记,一般内容包括:时间、钓点、钓饵、鱼获及经验教训等。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变化,所钓海域鱼类都有固定的旺食期,且年年如此。根据历年的钓鱼日记,进行综合分析,决定是否出征,一般把握性较大。
二是到鱼市场实地考察。留意所卖的海鱼,了解可钓鱼种的种类,掌握可钓鱼种汛初出现的时期,旺食期持续的时间,汛末结束在几月份,从中找出一些规律。
三是找本地渔民进行近海捕钓的信息交流,这个至关重要己信息可靠。实践证明“信息就是鱼”。只有情况明,信息准,出钓才有好收获。如果你选择的钓期不准,钓对象鱼就比较困难。
2.钓饵是关键。
钓海鱼的鱼饵是相当广泛的,各种小鱼、小泥鳅、沙蚕、蟹肉、贝类都是上等的鱼饵。但有的鱼种对鱼饲是百般挑剔的,只有沙蚕(管蚕)各种鱼都爱吃。为海钓的最佳选择,称万能钓饵。因此,要选用活的,鲜度高的沙蚕做钓饵。为增加鱼饵的保鲜度,应将挖回来的沙蚕,用海滩上的微沙搅拌均匀(海沙有隔热的作用),装在木制盒或草编篓内,上边再盖一层海草,保持一定的湿度,放在不见太阳的阴凉处,可保持鲜活一星期以上。
3.熟悉本地钓场.选择最佳钓点。
海底地貌复杂多变,有暗礁。有沙石、有礁石群、有泥质地等。各种不同的鱼类,按照不同的生活习性,生活、栖息在海底不同的环境里。熟悉钓场及海底地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钓手上百次乃至上千次,一年或几年的垂钓实践,有时也不知损失多少约和坠,才可能对本地海区地貌了如指掌。钓场熟悉的,就要在选择钓点上下些功夫。
俗话说:“鱼有鱼路,蟹有蟹道”。选择钓点要有些讲究,其中关键一点就是找准“鱼道”。本人在海钓中,经常与钓鱼高手切磋,认为选择钓点,以下几个方面不可忽视:
一是海水较深的沙底滩。这种滩海底干净,可用一支竿持竿钓,体会鱼咬钩的手感,寻找垂钓乐趣。也可多竿挂铃守钓,以多取胜。
二是养殖船的装卸点。到了收获季节,养殖船卸收获物的地方,因饵料丰富,可能成为鱼儿暂时的“居民生活小区”,只要抓住时机,鱼特别好钓。
三是深水有少量岩礁的地方。因礁石上长有较多的藤壶、牡蚣及低等藻类,是鱼类生存,栖息的好地方,鱼不但多,且个头大,经常可以钓到500克以上的大鱼。这种钓点,因海底错综复杂,只能人手一竿。抛竿后不能拖拽,起鱼时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停顿,否则,岩礁易把钓砣挂住,不仅耽误时间,还可造成断线、丢坠、跑鱼的后果。
四是大风浪过后,最理想的钓点是窝风的海湾。鱼儿为避风浪过大,往往会窝在背风的S型湾中疯狂觅食。因此,就有了“北风落脚(风停了),鱼儿吃喂迫”的渔谚。这样的好钓点,千万不能放过。
4.潮汐与滩钓息息相关。
从事海钓的人,对所钓海域潮汐起落的规律,基本都是胸中有数的。这是因为,潮汐对海钓影响很大。如果不管潮涨和落到什么程度,只要有时间就去垂钓,即使钓点选择得很理想,也往往是鱼获甚微而空耗时间。因此,潮汐要熟悉。
一是熟悉一月之中潮汐的变化。烟台地区海域是半月潮,一昼夜有两次涨落潮,滩钓要“抓潮头、抢潮尾”(所谓潮头是指涨到6分潮,潮尾是指落到6分潮),因为各种鱼都是随着来潮向岸边游动,落潮向海里游动。因此,抛竿时,涨潮要由远而近,光远后近。
刚来潮时要远投,逐渐近投,待涨到满潮时,就要钓边了,这就有了“高潮钓边,低潮钓远”的说法。渔谚有:“鱼吃一条线”之说,不论钓近钓远,都要找到鱼索饵的地方,只要这个地方连续上鱼,才算找到了“鱼道”。
二是熟悉一月之中潮汐的变化。农历每月初一至初七、十六至二十二为大汛潮(也称活水海),鱼多好钓,其他时日为小汛潮(也称死水海)鱼不活跃。本地有“初三水,十八潮”的定论,就是每月初三日、十八日涨水潮位最高,海流也最大。“初三水,十八潮”前后几天,鱼也最好钓。另外,每天拂晓、黄昏,刚涨潮、涨半潮、刚回潮、落半潮都是垂钓的佳时。
5. 远投技法
顾名思义是一种专门的远投竿的钓法,远投竿看似我们通常使用的“海竿”,但是实际上有所区别,这种钓竿原用于海边滩钓,适用于海边滩涂及水下没有礁石的地方,同时也适用于淡水钓。远投竿由于其远距离的优势被海钓者所青睐,并在近年来逐渐为淡水钓爱好者所采用
海边钓鱼最佳钓位
1、水流通畅的各种明礁、暗礁周围
礁区分布的大小的岩石和水覆盖的沟壑,洞穴给鱼类提供了取决于隐藏的地方和岩石的根源和背流面,洞穴,深槽不仅可以阻止海流,而且还便于饵料的聚集,鱼藏在这里不但经常会吃到“水流冲下来的馅饼”,也便于隐蔽地对路过的小鱼虾发起突然攻击。
况且,礁石上的藻类、贝类以及生存在礁石区的小螃蟹、小虾等甲壳类动物本身就是很多鱼的主要食物,因此,礁石区是最明显的钓点。但礁石区钓点如果潮流不畅则效果会大打折扣。其原因一是因为没有潮流就不便于将饵料带进来,二是因为没有潮流就不容易形成洄流区,不便于饵料聚集。
2、流水交汇的潮目区
两股海流交汇时,由于方向、速度的不同使流水的势力互相抵消,在一定范围内便形成了流速缓慢平静的区域,而被流水冲下来的浮游生物、藻类、等有机物就会在这个区域聚集。这样的地方既有食物又便于节省体力,鱼当然会喜欢。
但应该注意的是,虽然潮目区鱼喜欢呆,但很多潮目区却并不适合作为钓点利用。
寻找潮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观察。对水面漂浮物或者泡沫停滞的区域以及水面的波纹进行观察。漂浮物或者泡沫聚集的地方自不用说,观察水面的波纹主要是观察起伏翻滚的潮流里是否存在水面光滑如镜的区域;二是利用钓组找。一些小的潮目区用肉眼观察不到,只能利用矶钓钓组找。当钓组在运动过程中出现速度明显减缓甚至停滞不前时,这样的地方就是潮目区。
3、白沫带
白沫带是浪冲击海岸后返冲入水形成的。海浪可以将礁石上的各种藻类、生物和陆地有机物带入海里为鱼提供食物,反冲入海的海水还夹带着大量的气泡使这一区域海水融氧量增加,另外大量的气泡形成的视觉障碍使鱼感到比较安全,因此,多数鱼喜欢在白沫带下面、周围以及外带水流(反拨潮)里找东西吃。而如果这股外带水流又同另一股海流汇合形成洄流,这样的位置毫无疑问是比较理想的'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