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是荷花莲座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9-30 06:20   点击:16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观世音菩萨为什么是荷花莲座

观音菩萨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侍者,阿弥陀经讲的很明白的,到极乐世界的七宝池有八功德水,人都是莲花化身。 观音菩萨接引众生只有和你一样坐在莲花座上了。

二、倩女幽魂出家有什么奖励

=.=就一个【金刚上师】的称号

有了这个称号可以使用【七宝池莲花】就是【步步生莲】效果_(:3」∠)_

里面还有固定时间开启的任务,完成一定次数可以换 木鱼_(:3」∠)_

三、燕窝如何拣净绒毛、杂质?

燕窝知识介绍:燕窝为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形似元宝,窝外壁由横条密集的丝状物堆垒成不规则棱状突起,窝内壁由丝状物织成不规则网状,窝碗根却坚实,两端有小坠角,一般直径6~7厘米,深3~4厘米。主要产于我国南海诸岛及东南亚各国。燕窝因采集时间不同可分为三种。

1. 白燕:金丝燕为产卵育雏做的第一个窝,完全用唾液组成。雪白透明,个大壁厚,涨发率高,为燕窝上品,古代曾列为贡品,故又称宫燕。

2. 毛燕:金丝燕做的第二个窝,由于唾液已消耗较多,金丝燕只好用身上的绒毛和唾液筑窝。窝壁里夹杂着较多的黑毛,品质较次。

3. 血燕:金丝燕做的第三个窝,此时唾液几乎耗尽,只好用刚吃进去的,未及消化的小鱼、海藻做窝。窝中杂着血丝,个小壁薄,毛多,质地最差。

燕窝的营养较高,含50%蛋白质,30%糖类和一些矿物质。发好的燕窝可以清蒸、做汤,如:清蒸蒴窝、清汤燕菜,冰糖燕窝、或窝鸽蛋汤等。

燕窝以碗大壁厚,根脚小,羽毛少,棱条粗状,色泽白而有泽为上品。

燕窝主要成分是人体必需的多种高级蛋白质,含氮物质、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及独特的表皮生长因子,具很好的滋补养生作用。

燕窝营养分析:燕窝含促进细胞分裂的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能促进细胞再生,增强免疫能力,增加身体对X光及其他放射线损害的抵御能力,燕窝独特的蛋白质成分和大量生物活性分子有助人体组织生长发育,病后复原,可以养阴,润燥、养颜、延缓衰老,并且清虚热,治虚损,对咯血吐血、久咳痰喘,阴虚发热等导致津液脱失的病症有良好效果。

燕窝补充信息:燕窝辩真假:

一看:燕窝应该为丝状结构,由片块状结构构成的不是燕窝。

二拉:取一小块燕窝以水浸泡,松软后取丝条拉扯,弹性差,一拉就断的为假货;用手指揉搓,没有弹性能搓成浆糊状的是假货。

燕窝适合人群:男女老幼皆宜。

1. 老人、体质虚弱者、产后或哺乳期妇女及爱美女士更宜。

2. 儿童慎食;肺胃虚寒、湿停痰滞及有丧邪者忌用。

燕窝食疗作用:燕窝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

可养阴润燥、益气补中;

主治虚损、痨瘵、咳嗽痰喘、咯血、吐血、久痢、久疟、噎膈、反胃。

燕窝做法指导:文火隔水炖为宜。

隔汤炖,或做菜肴、药膳。食前以温水浸泡,去净羽毛、血液及杂质。

燕窝性质平和,功效渗透慢,需坚持服用方有神奇效果。

四、阿弥陀佛的由来

出自《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节选)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凡生西方。有九品人。

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

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

一者。至诚心。

二者。深心。

三者。回向发愿心。

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

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

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

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

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

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

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

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

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

行者见已。欢喜踊跃。

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後。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

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

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於诸佛前。次第受记。

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

-----------------------------------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

善解义趣。於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

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行此行者。命欲终时。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

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

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

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

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

此紫金台。如大宝花。经宿即开。

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

佛及菩萨。俱放光明。照行者身。目即开明。

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

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

经於七日。应时即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应时即能。飞至十方。历事诸佛。於诸佛所。修诸三昧。

经一小劫。得无生法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

-----------------------------------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

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彼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并大势至。

与诸眷属。持金莲华。化作五百化佛。来迎此人。

五百化佛。一时授手。

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

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花。

坐已华合。随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宝池中。

一日一夜。莲花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

虽见佛身。於众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见。

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

於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

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辈生想。

名第十四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

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

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於。西方极乐世界。

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

放金色光。至其人所。

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

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

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莲花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

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

-----------------------------------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

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

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薰修。

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

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

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

行者自见。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於西方。极乐世界。

在宝池中。经於七日。莲花乃敷。

花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

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

-----------------------------------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义。

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

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大愿。

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

生经七日。遇观世音。及大势至。

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

是名中辈生想。名第十五观。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

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

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

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赞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

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

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

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

善哉。善男子。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

乘宝莲花。随化佛後。生宝池中。

经七七日。莲花乃敷。当花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

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

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

得闻佛名。法名。及闻僧名。闻三宝名。即得往生。

-----------------------------------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

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

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

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法。而自庄严。

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

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

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

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地狱猛火。化为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

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花之内。

经於六劫。莲花乃敷。当华敷时。

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

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

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

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

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

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於莲花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当花敷时。观世音。大势至。

以大悲音声。即为其人。广说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

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

-----------------------------------

祝大家吉祥如意。顶礼十方一切佛。

(释迦牟尼佛)

(阿弥陀佛)

(药师琉璃光佛)

(德内丰严王佛)

(大通山王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