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脾虚怎么调理,脾虚的食疗方法?

135 2024-04-10 04:28 admin

一、脾虚怎么调理,脾虚的食疗方法?

脾虚的人适合吃点桃胶,桃胶当中富含大量的胶质以及维生素,还有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可以作为女性的上佳滋补食品脾虚之症可以通过多吃山药进行调理食补,山药可以搭配红枣泥一起制成枣泥山药糕。枣泥山药糕的口味酸甜宜人,吃起来很好吃,还能起到健脾养气的保健功效。

二、脾虚的种类?

脾热,表现为唇红,心烦,腹胀,便秘,小便短黄。

脾气虚,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眩晕,面色萎黄。

脾虚湿困,表现为饮食减少,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浮肿,舌苔厚腻,脉缓。

脾阳虚,表现为食少尿少,浮肿消瘦,胃胀疼痛。

脾阴虚,表现为口淡无味,饮食减少,大便干结。

三、如何补脾虚和肾虚?

脾虚在临床上会出现腹胀腹泻,拉肚子,食欲不振,不愿吃东西,有时还会排出的大便,有未消化好的食物残渣,可以口服中成药人参健脾丸,肾虚在临床上会出现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有时还会出现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一些症状,可以用壮腰健肾丸。

四、脾虚和气虚的区别是什么?

脾虚和气虚是有区别的,脾虚的病症是以消化功能障碍的症状为主,兼有全身的症状。而气虚的病症是呼吸系统的症状为主,表现为气短,全身无力,动则呼吸困难等。如果有这类的症状表现者,则分别进行健脾或是补气的办法进行治疗,以消除其病症。

五、脾虚会引起肾虚吗?肾阳虚是否和脾虚有关?

脾虚太厉害会引起肾虚,肾虚太厉害也会引起脾虚,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脾虚不能运化,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分解,导致肾阴负担加重,导致肝肾阴虚。到后来常见的严重现象就是三高。当然三高有很多是肝肾阴虚引起的,并非说三高就一定有脾虚。就肾阳能量不足,又会导致脾消化的能量不足,以致食物难以消化,就是脾肾阳虚。

六、脾虚引起的咳嗽?

脾虚引起的咳嗽主要表现为痰比较多,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气,所以在临床上常选用二陈汤来燥湿化痰,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尽量清淡易消化,不能够吃油腻食物,辛辣食物避免饮酒,否则容易影响药效,使症状加重,因为这类食品容易酿湿生热。

七、阴虚脾虚的症状?

阴虚脾虚的症状,通常会有食欲不振,明明没吃什么东西,可就是食不下咽,总觉得吃什么都没有胃口。宿便不正常。舌苔有明显的齿痕。健康的人舌苔应该是轻薄而又干净的。湿气重,脾虚的人会有下肢水肿的现象出现。早上起来不舒服,时不时会感觉头晕脑胀。脾虚对身体的危害极大,需要尽快调理。

八、p脾虚的脉象?

脾虚一般被认为是脾气不足,可引起疲劳、精神抑郁、困倦、消化道症状和四肢皮肤发黄。脾阴虚为轻、弱、无力,脾阳虚脉象 沉、细、迟弱。 脾湿脉象 濡缓(寒)或濡数(热)。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合理搭配。如果发现有脾虚及气血不足的情况,那就要去医院看看中医的好,可以通过中医的辨症来进行对症调理上一段时间的。

九、男性脾虚的症状?

脾虚为不规律饮食或者暴饮暴食或者先天禀赋不足导致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则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因此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建议给予健脾养胃,利湿药物如参苓白术散,归脾丸治疗,并低盐低脂饮食,规律饮食

十、有什么中药方子可以治疗脾虚和去湿气?

湿,万病之源。当体内湿气严重时,我们就会头晕头重,脸上油腻,四肢困重,腰酸无力,关节肿胀,浑身发懒不想动,只想躺着;经常感觉消化不良,吃一点东西就会腹胀,小便不利,大便发软不成型,每次都好像排不干净等;

同时水湿凝聚会化成痰,因此我们还会有咳嗽咳痰,痰多的好像吐不完一样,堵在嗓子里上不去下不来的感觉,伸出舌头一看,舌苔又白又腻,可能两边还有齿痕……如果你有上述症状,那就需要祛湿了!而中国人的湿气只有医圣张仲景才懂,张仲景深谙湿气的本质,于是开出一个方子,成为祛湿的鼻祖方,后世所有祛湿的方子都是在这个祛湿方基础上加减而来。它就是《苓桂术甘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12g,桂枝(去皮)9g,白术、甘草(炙)各6g。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为啥说它是千古第一祛湿方呢?因为在这个方子里,医圣张仲景巧妙地运用了3个祛湿方法,从根上断绝了湿气。1、利湿--茯苓 利湿,又称利水、利尿,简单来说就是借助利湿的药材,让我们身体的湿浊直接从小便排出去。有人会问,平时吃祛湿食材红豆薏米不就可以祛湿了吗?没错,红豆薏米是利水利湿的食物,刚开始吃还有点效果,慢慢地就没有效果了。这是因为利水利湿的药材多数是寒凉的,长期食用会伤害脾胃,反而会加重湿气。所以,在《苓桂术甘汤》中就没有用到红豆薏米了,而是用了平和不伤脾胃的茯苓。茯苓味道甘淡,归心脾肾三经,主要功效便是利水渗湿直接从根源上切断了痰饮的生成。它的优点就在于它在祛湿过程中还能保护我们的脾胃。可以治疗我们痰饮而导致的胸闷,咳嗽、身体困倦等症状。

2、渗湿--桂枝 渗湿,就是像我们平时出汗一样,借助解表发汗的药材,让我们的湿气从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慢慢渗出来。但有的人心气不足,心阳衰微,怎么也不出汗,就算到了酷暑,人家都汗流浃背了,他就是不出汗。出汗是我们身体排毒的一个重要通道,老不出汗,湿气怎么去掉呢?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强壮我们的心阳了。《苓桂术甘汤》中的桂枝就可以强壮心阳,解表渗湿。桂枝,温阳行水,化气利水。和茯苓搭配可加强温阳行水的功效。主要治疗我们身体上由阳虚水液停聚所引起的手脚冰凉,水肿,胸闷等症状。而且桂枝制阳光,它能给身体带来阳气,是能够让人感到暖烘烘的一味药,原本因为嗜食寒凉而阴寒内盛的脾胃在阳气的温暖下,也得以苏醒过来。

3、燥湿--白术 燥湿,就是像我们平时烤东西一样,借助温补的药材把湿的东西给烤干。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把湿毛巾放在炉火上烤的时候,毛巾的湿气是不是会被蒸发掉?这就是燥湿了。那谁来燥湿呢?《苓桂术甘汤》中的白术是燥湿的一把手。阅读到这里,可能有朋友疑问,燥湿祛湿都是治标,怎么才是治本呢?那就是断绝湿气的来源。否则你一边排湿,另一边湿气源源不断地产生,那岂不是白费力气了?《黄帝内经》中有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明湿邪之源在脾,若要切断湿气之源,首先要将脾胃养好。而且,在中医五行里,脾属土,能克水。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去湿,首先得好好健脾,这就要用到白术了。白术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我们说水湿聚积成痰,脾虚运化水液失常就会产生水湿。白术和茯苓同用会加强健脾,祛湿的功效,直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它还可以治疗脾虚引起食欲不振,流口水等症状。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苓桂术甘汤,简单4味药,健脾祛湿,从根上断绝湿气 茯苓利湿,从脾胃往下走,把我们的湿气从小便排出去;桂枝渗湿,从脾胃走到肌肉皮肤,让我们的湿气从体表毛孔渗出去;白术燥湿,从脾胃往上走,升发清阳,把我们身体可以利用的水气化成水蒸气,就像火炉烘烤毛巾一样。

最后加入炙甘草,稳固脾胃,调和这些药物,让它们发挥更好的药效。四味药一起用不仅可以消散痰饮,还能输布津液,健脾利水,除掉体内湿气。当然,要想完全去掉所有的湿气,日常生活还得多运动,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