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竹罐的使用方法?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10-16 22:17   点击:16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小竹罐的使用方法?

竹罐的使用方法有两个,闪罐法和走罐法,使用时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使用和保养。竹罐,泛指用竹子加工而成用来装物品的器皿,其广泛的运用于生活当中。竹罐的特点是轻巧、价廉、不易跌碎、比重轻、吸得稳、能吸收药液、且取材容易、制作简便。缺点是易爆裂漏气。其使用的方法如下两点:

1、闪罐法:是指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局部潮红或出现瘀斑为止。

2、走罐法:又称为推罐法。多用于病灶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先在该部位擦上一层凡士林或植物油脂,选择罐口光滑的玻璃罐(多选中等型号),将罐吸上后,左手紧接扣罐部位上端的皮肤,使之绷紧,右手拉罐向下滑移,达到一定距离后,再将左手按紧下端皮肤,右手拉罐向上滑移。

二、竹罐怎么吸紧最快?

用闪火法: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或者用止血钳子!

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

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

三、拔竹罐为什么比拔玻璃罐效果好些?

由于竹罐质量比玻璃罐轻,内部纤维比较多可以吸收一部分烟气,可以有效地减少皮肤感染,所以拔竹罐效果优于玻璃罐。

四、竹子火罐怎么选竹子?

1竹制罐,可以用毛竹,楠竹、等都可以的,用直径3一5厘米坚固无毛竹,截成约6一10厘米长竹筒,一端留节做底,另一端做罐囗,经多种制作工艺后做成的管壁厚度约2一3厘米,中间呈腰鼓型的竹罐。优点是不易摔碎,缺点是容易爆裂。漏气、吸着力大,拨罐后看不到罐内皮肤的瘀血,不易清洗不易干。

五、水罐里有空气怎么排出去?

水罐法; 即利用煎煮水热力排去空气的方法。这种方法又可以细分为两类:

一是水煮罐排气法, 是指用水煮罐以形成罐内负压的一种排气方法。具体操作是指先将竹罐放在沸水中煮2〜3 分钟,随后用镊子将罐具取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捂罐口,乘热扣在皮肤上,即 能吸住;

一是水蒸气排气法,是指用蒸气熏蒸罐具以排出罐内气体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 先用一个水壶烧水,当水蒸气从壶嘴中喷出时,即将罐具套上几秒钟,随后即可将罐具取下 扣在应拔皮肤上。

六、拔竹罐和拔玻璃罐的区别?

拔竹罐和玻璃罐本质上没区别,要说区别在于师傅的手艺,体质和除湿气的部位要求,二者口径,内空,真空吸附力量的大小。

竹罐相对口径小,内部空间小,甚至罐口也小,相对形成真空的吸力小。

七、一般煮竹罐要多久时间?

药煮法,先放药水。再将竹罐放入药液中煮2-3分钟,然后用镊子将竹罐夹出,灌口朝下,甩去药液,迅速用消毒湿毛巾捂一下灌口,吸去药液和降低灌口温度,趁罐内充满蒸汽时,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扣罐后,用手按压竹罐半分钟,使之吸牢。

水煮罐法是将竹罐直接放入沸水而非药液中煮2-3分钟,之后的操作与药煮罐法相同。煮罐法具有负压吸附、温热、熏蒸等作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