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杨氏太极拳一百零三式口诀?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9-22 04:17   点击:18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杨氏太极拳一百零三式口诀?

第一式 预备势

  第二式 起势

  第三式 揽雀尾

  第四式 单鞭

  第五式 提手上式

  第六式 白鹤晾翅

  第七式 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 手挥琵琶

  第九式 左搂膝拗步

  第十式 右搂膝拗步

  第十一式 左搂膝拗步

  第十二式 手挥琵琶

  第十三式 左搂膝拗步

  第十四式 进步搬拦锤

  第十五式 如封似闭

  第十六式 十字手

  第十七式 抱虎归山

  第十八式 肘底看锤

  第十九式 右倒撵猴

  第二十式 左倒撵猴

  第二十一式 右倒撵猴

  第二十二式 斜飞势

  第二十三式 提手上势

  第二十四式 白鹤晾翅

  第二十五式 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六式 海底针

  第二十七式 扇通臂

  第二十八式 转身撇身锤

  第二十九式 进步搬拦锤

  第三十式 上步揽雀尾

  第三十一式 单鞭

  第三十二式 左右云手㈠

  第三十三式 左右云手㈡

  第三十四式 左右云手㈢

  第三十五式 单鞭

  第三十六式 高探马

  第三十七式 右分脚

  第三十八式 左分脚

  第三十九式 转身左蹬脚

  第四十式 左搂膝拗步

  第四十一式 右搂膝拗步

  第四十二式 进步栽锤

  第四十三式 转身撇身锤

  第四十四式 进步搬拦锤

  第四十五式 右蹬脚

  第四十六式 左打虎式

  第四十七式 右打虎式

  第四十八式 回身右蹬脚

  第四十九式 双峰贯耳

  第五十式 左蹬脚

  第五十一式 转身右蹬脚

  第五十二式 进步搬拦锤

  第五十三式 如封似闭

  第五十四式 十字手

  第五十五式 抱虎归山

  第五十六式 斜单鞭

  第五十七式 右野马分鬃

  第五十八式 左野马分鬃

  第五十九式 右野马分鬃

  第六十式 揽雀尾

  第六十一式 单鞭

  第六十二式 玉女穿梭

  第六十三式 揽雀尾

  第六十四式 单鞭

  第六十五式 左右云手㈠

  第六十六式 左右云手㈡

  第六十七式 左右云手㈢

  第六十八式 单鞭

  第六十九式 下势

  第七十式 右金鸡独立

  第七十一式 左金鸡独立

  第七十二式 右倒撵猴

  第七十三式 左倒撵猴

  第七十四式 右倒撵猴

  第七十五式 斜飞势

  第七十六式 提手上势

  第七十七式 白鹤晾翅

  第七十八式 左搂膝拗步

  第七十九式 海底针

  第八十式 扇通臂

  第八十一式 白蛇吐信

  第八十二式 进步搬拦锤

  第八十三式 上步揽雀尾

  第八十四式 单鞭

  第八十五式 左右云手㈠

  第八十六式 左右云手㈡

  第八十七式 左右云手㈢

  第八十八式 单鞭

  第八十九式 高探马穿掌

  第九十式 十字腿

  第九十一式 进步指裆锤

  第九十二式 上步揽雀尾

  第九十三式 单鞭

  第九十四式 下势

  第九十五式 上步七星

  第九十六式 退步跨虎

  第九十七式 转身摆莲

  第九十八式 弯弓射虎

  第九十九式 进步搬拦锤

  第一百式 如封似闭

  第一百零一式 十字手

  第一百零二式 收势

  第一百零三式 还原

二、一百零三式杨氏太极拳口令?

杨氏太极拳传统套路103式是杨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杨振铎先生在85式基础上修定的.

  杨氏太极拳103式口诀

  第一式 预备势

  第二式 起势

  第三式 揽雀尾

  第四式 单鞭

  第五式 提手上式

  第六式 白鹤晾翅

  第七式 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 手挥琵琶

  第九式 左搂膝拗步

  第十式 右搂膝拗步

  第十一式 左搂膝拗步

  第十二式 手挥琵琶

  第十三式 左搂膝拗步

  第十四式 进步搬拦锤

  第十五式 如封似闭

  第十六式 十字手

  第十七式 抱虎归山

  第十八式 肘底看锤

  第十九式 右倒撵猴

  第二十式 左倒撵猴

  第二十一式 右倒撵猴

  第二十二式 斜飞势

  第二十三式 提手上势

  第二十四式 白鹤晾翅

  第二十五式 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六式 海底针

  第二十七式 扇通臂

  第二十八式 转身撇身锤

  第二十九式 进步搬拦锤

  第三十式 上步揽雀尾

  第三十一式 单鞭

  第三十二式 左右云手㈠

  第三十三式 左右云手㈡

  第三十四式 左右云手㈢

  第三十五式 单鞭

  第三十六式 高探马

  第三十七式 右分脚

  第三十八式 左分脚

  第三十九式 转身左蹬脚

  第四十式 左搂膝拗步

  第四十一式 右搂膝拗步

  第四十二式 进步栽锤

  第四十三式 转身撇身锤

  第四十四式 进步搬拦锤

  第四十五式 右蹬脚

  第四十六式 左打虎式

  第四十七式 右打虎式

  第四十八式 回身右蹬脚

  第四十九式 双峰贯耳

  第五十式 左蹬脚

  第五十一式 转身右蹬脚

  第五十二式 进步搬拦锤

  第五十三式 如封似闭

  第五十四式 十字手

  第五十五式 抱虎归山

  第五十六式 斜单鞭

  第五十七式 右野马分鬃

  第五十八式 左野马分鬃

  第五十九式 右野马分鬃

  第六十式 揽雀尾

  第六十一式 单鞭

  第六十二式 玉女穿梭

  第六十三式 揽雀尾

  第六十四式 单鞭

  第六十五式 左右云手㈠

  第六十六式 左右云手㈡

  第六十七式 左右云手㈢

  第六十八式 单鞭

  第六十九式 下势

  第七十式 右金鸡独立

  第七十一式 左金鸡独立

  第七十二式 右倒撵猴

  第七十三式 左倒撵猴

  第七十四式 右倒撵猴

  第七十五式 斜飞势

  第七十六式 提手上势

  第七十七式 白鹤晾翅

  第七十八式 左搂膝拗步

  第七十九式 海底针

  第八十式 扇通臂

  第八十一式 白蛇吐信

  第八十二式 进步搬拦锤

  第八十三式 上步揽雀尾

  第八十四式 单鞭

  第八十五式 左右云手㈠

  第八十六式 左右云手㈡

  第八十七式 左右云手㈢

  第八十八式 单鞭

  第八十九式 高探马穿掌

  第九十式 十字腿

  第九十一式 进步指裆锤

  第九十二式 上步揽雀尾

  第九十三式 单鞭

  第九十四式 下势

  第九十五式 上步七星

  第九十六式 退步跨虎

  第九十七式 转身摆莲

  第九十八式 弯弓射虎

  第九十九式 进步搬拦锤

  第一百式 如封似闭

  第一百零一式 十字手

  第一百零二式 收势

  第一百零三式 还原

三、十三式杨氏太极拳教学口令分解?

预备勢,(双腿并拢,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下巴微收,平视前方,整套行架舌头舔上颚,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

1,起勢

(左脚轻轻向左抬起,与肩同宽,放正,双手指自然下垂起,起到与肩同高,掌心向下,掌跟向下按,沉肩坠肘,屡屡下蹲。)

2,揽雀尾

(左棚,双手放平由左向右摆,右脚右转45度,身体重心弓步到右腿,提左脚向前漫步弓步左棚出去,转腰抱球,右腿提起上步,弓步右棚,转腰换手,右手竖掌,转腰,履、两手合掌,右胳膊在前,左手掌竖起,挤,双手放平向后拉,右腿弓步,双手竖掌向前,按。)

3,单鞭

(双手放平随身体向左转,右脚左转,腰随手转画太极,左脚提起向左侧上步,左手向左变掌,右手捏住第二指头勾手,右脚向左摆45度。)

4,单鞭下勢

(右脚右转45度,左手变切掌下切,后坐下勢,起身左手竖掌,指尖与眼同高,右脚左摆,右手背后勾手。)

5,左右金鸡独立

(左金鸡独立,左手下按,右脚提起,右手树掌,左腿单腿站立,左腿微弯曲,眼看右手指尖,称左金鸡独立。

右金鸡独立,右脚放下角度45度,右手下按,左脚提起,左手树掌,右腿单腿站立,右腿微弯曲,眼看左手指尖,称右金鸡独立。)

6,上步七星

(左脚放下,双手变锤,右手锤下左手锤上交叉前棚,右脚提起向前点虚步。)

7,退步跨虎

(右腿提起向后右退,左脚虚点,两手反掌打开。)

8,转身摆莲

(左手上反,右手变推掌,左腿弓步,左右脚同时右转,右脚弓步,转身体一百八十度,双手平摆脚摆莲。)

9,弯弓射虎,

(左手竖掌与右手向右履变锤,右腿弓步,左锤向左方向打出,左右锤似拉弓射箭动作。)

10,上步搬拦锤

(左锤松开,右锤向前打出,左掌右锤向右弓步,搬;提左腿上步,左手竖掌,拦;左腿弓步,对拉,右锤打出,锤。)

11,如封似闭

(左手心向下放到右胳膊下,右锤放开,左手旋转,交叉后拉,左腿弓步,双手竖掌前按。)

12,十字手

(左腿随身体向右转90度,双手手心向前在头上方,右脚提起放到与肩同宽,双手心内交叉合十字,右手在外,向前棚起,与肩同高。)

13,收勢

(两手放平手心向下,沉肩坠肘,掌跟向下按,自然站立,左脚收起。)抱拳礼

四、傅清泉杨氏太极拳85式第三式要领?

傅清泉杨氏太极拳85式第三式是“提手上式”,要领如下:

1.起势待命,两手自然下垂,身体放松。眼睛注视前方。

2.向右转身,右脚跟向右踏出一步,脚尖与身体成45度角。同时将右手提起,手背向外,手心向内,手肘下垂。

3.右手继续上提至肩平处,手心向下。左手向右侧伸出,手掌向下。

4.将右手慢慢向前伸直,左手转过手心向上,左脚随之向右踏出一步,跟尖分开,与右脚相平。此时身体呈九字形。

5.将右手手腕一翻,手心向下,左手向左侧退回,在脇下。

6.右手顺着气的推动,向前向上提起至肩膀高度。左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弓步。右手到位时,手心向下,手肘稍稍弯曲。

7.将右手继续向上提起,手心向内翻转,手肘即到耳畔。此时右脚正向前踢出。

8.将右手向右延伸成半弓形,左手右手手肘相对,贴于身侧。

9.右脚重心落地,回收右手,恢复原位。

10.左脚向左侧踏出一步,开始下一式的动作。

五、杨氏太极拳48式中的第三式教学分解?

起势

1.白鹤亮翅

2 左搂膝拗步

3. 左单鞭

4.左琵琶

5.捋挤势

6.左搬拦捶

7.左棚捋挤按

8.斜身靠

9.肘底捶

10.倒卷肱

11.转身推掌

12.右琵琶势

13.搂膝栽捶

14.白蛇吐信

15.拍脚伏虎

16.左撇身捶

17.穿拳下势

18.独立撑掌

19.右单鞭

20.右云手

21.右左分鬃

22.高探马

23.右蹬脚

24.双峰贯耳

25.载蹬脚

26.掩手撩拳

27.海底针

28.闪通背

29.右左分脚

30.搂膝拗步

31.上步擒打

32.如封似闭

33.载云手

34.右撇身捶

35.左右穿梭

36.退步穿掌

37.虚步压掌

38.独立托掌

39.马步靠

40.转身大捋

41.撩掌下势

42.上步七星

43.独立跨虎

44.转身摆莲

45.弯弓射虎

46.右搬拦捶

47.右棚捋挤按

48.十字手

收势

六、杨氏太极拳十大要领?

太极拳的“十要”是著名太极拳家杨澄甫提出来的,概括了太极拳十项基本要求。是练习太极拳特别是杨式太极拳的重要指导性原则。

要领一:虚灵顶劲。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要领二: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要领三:松腰。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要领四:分虚实。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要领五:沉肩坠肘。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要领六:用意不用力。此拳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即意到气到,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要领七:上下相随。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要领八:内外相合。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形与神合一,即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要领九:相连不断。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要领十:动中求静。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外动内静,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

七、八五十式杨氏太极拳口令?

第一式-预备势

第二式-起势

第三式-揽雀尾

第四式-单鞭

第五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 -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手挥琵琶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十式-手挥琵琶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

第十四式-十字手

第十五式-抱虎归山

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

第十八式-斜飞势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

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

第三十式-高探马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

第三十二式-转身左蹬脚

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

第三十七式-右蹬脚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势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势

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

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

第四十六式- 十字手

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

第四十八式-斜单鞭

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

第五十式-揽雀尾

第五十一式-单鞭

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

第五十三式-揽雀尾

第五十四式-单鞭

第五十五式-云手

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

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

第六十式-斜飞势

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

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

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

第六十七式-搬拦捶。

第六十八式-揽雀尾

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七十式-云手

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

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

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

第七十六式-单鞭

第七十七式-下势

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

第八十式-转身摆莲

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

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

第八十四式-十字手

第八十五式-收势

八、杨氏太极拳十大要领口诀?

太极拳的“十要”是著名太极拳家杨澄甫提出来的,概括了太极拳十项基本要求。是练习太极拳特别是杨式太极拳的重要指导性原则。

要领一:虚灵顶劲。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要领二: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要领三:松腰。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要领四:分虚实。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要领五:沉肩坠肘。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要领六:用意不用力。此拳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即意到气到,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要领七:上下相随。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要领八:内外相合。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形与神合一,即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要领九:相连不断。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要领十:动中求静。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外动内静,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

九、杨氏太极拳十大杰出人物?

杨露禅,杨凤侯,杨班侯,杨健侯,杨橙補,王兰亭,李瑞东,武禹襄,李亦番,全佑,杨兆鹏,赵斌,杨振铎,杨振基

十、85式杨氏太极拳有几个十字蹬脚?

在85式杨式太极拳第三段时,有第34式转身蹬脚,第37式右蹬脚,第40式回身右蹬脚,第42式左蹬脚,第43转身左蹬脚等5个十字蹬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