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极拳基本十要技法是什么?
(一)虚灵顶劲;虚灵顶劲即“顶头悬”。练拳时讲究头部的头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会穴处要向上轻轻顶起,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平正。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使颈项竖直、下颏里收。顶劲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扎实。
(二)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是身法端正,宽胸实腹,“意注丹田”,意识引导呼吸,将气徐徐送到腹部脐下。太极拳在运动时,一般都是采用腹式呼吸,同时“意注丹田”,这样能达到太极拳“身动、心静、气敛、神舒”的境地。用腹式呼吸来加深气息的深长,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不能用强制的方法。要求整套动作都要与一呼一吸结合得非常密切,应根据动作的开合、屈伸、,起落旦进退、虚实等变化,自然地去配合。一般地说,呼吸一总是与胸廓的张缩、肩肿的活动自然结合着。在一个动作里,往往就伴随着一呼一吸,而不是一个动作固定为一吸或是一呼。这种与动作自然配合的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圆活、轻灵、沉稳。
(三)含胸拔背:含胸是胸廓略向内涵虚,使胸部有舒宽的感觉。这样有利于做好腹式呼吸,能在肩锁关节放松、 两肩微含、两肋微敛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上下径放长,横隔有下降舒展的机会。它既能使重心下降,又使肺脏、横膈活动加强。拔背与含胸是相互联系的,要含胸就势必拔背。拔背是在胸略向内涵虚时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两肩中间颈下第三脊骨鼓起上提并略向后上方拉起,不能单纯地往后拉。这样背部肌肉就会有一定的张、弹力,皮肤有绷紧的感觉。含胸拔背,胸背肌肉须松沉,不能故意做作。
(四)松腰敛臀:太极拳要求合胸、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松腰不仅帮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固,更主要的是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敛臀则是在含胸拔背和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作内收。敛臀时,可尽量放松臀、腰部肌肉,使臀肌向外下方舒展,然后轻轻向前、向里收敛,象用臀把小腹托起来似的。
(五)圆裆松胯:裆即会阴部位。头顶百会穴的‘虚灵顶劲”要与会阴穴上下相应,这是保持身法端正、气贯上下的锻炼方法。裆要圆,又要实。胯撑开,两膝微向里扣,裆自圆。会阴处虚上提,裆自会实;加上腰的松沉、臀的收敛,自然产生裆劲。太极拳讲究“迈步如猫行”,要求步法轻灵稳健,两腿弯屈轮换支持身体进行活动。因此银部关节须放松,膝关节须灵活,才能保证上体旋转自如,踢腿、换步灵便。
(六)沉肩坠肘;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两臂由于肩、肘的下坠会有一种沉重的内劲感觉,这就是上肢内在的道劲。*两肩除沉之外,还要有些微向前合抱的意思,这能使胸部完全涵虚,使脊背团成圆形。两肘下坠之外,也要有一些微向里的裹劲。这样的沉肩坠肘,才能使劲力贯串到上肢手臂。
(七)舒指坐腕:舒指是掌指自然伸展,坐腕是腕关节向手背、虎口的一侧自然屈起。掌的动作是整体动作的一部分,许多掌法都是与全身动作连成一气的,因之舒指坐腕,实际是将周身劲力通过“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完整一气。
(八)尾闾中正:尾阎中正是关系身躯、动作姿势“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的准星。因之太极拳运动时极重视尾阎中正,不论是直的或是斜的动作姿势,都必须保持尾闾与脊椎成直线,处于中正状态。更重要的是,尾阎中正还影响着下盘的稳固。所以尾闾中正同样是和以上七点联贯统一的。能够统一地做到这八点,就可以使躯干、上肢、下肢的内在劲力达到完整如一的地步。
(九)内宜鼓荡,外示安逸:鼓荡是对内在精神所提的要求,鼓荡是精神振奋的意思。内宜鼓荡是说内在的精神要振奋,然而这种振奋是沉着的,“神宜内敛”的,并不流于形色,表现是安逸的。
(十)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太极拳运动要象抽丝那样既缓又匀、又稳又静,迈步又要象猫那样轻起轻落,提步、落步都要有轻灵的感觉。静是太极拳特点之一,练太极拳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做到心理安静,排除杂念,使精神完全集中到运动上来。心静,才能“用意不用力”,使运动象抽丝那样安静。太极拳讲究“用意识引导动作”,是一种“会意”的运动。“缓以会意”,只有徐缓的活动才能会意,因之它要求运动象抽丝那样徐缓不躁。太极拳又讲究速度均匀,要求保持适当的等速运动,又需象抽丝那样均匀地抽拉。其步法必须相应地象猫迈步那样轻灵。
二、太极拳十大要论解释?
太极拳十大要论是太极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柔弱胜刚强、内动外松、用意不用力、松胯活腰、胸有成竹、以意领气、意到身随、触形打手、偶然习惯、内外相合。这些要论是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指导理论,对太极拳练习者的练习方法和技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对太极拳十大要论的简单解释:
柔弱胜刚强: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通过适当的技巧和方法,用柔软的身法和拳法来战胜对手的刚强。
内动外松:太极拳练习时,要求内功外运,外表看似松懈,但内里却运柔成刚,产生强大的内劲。
用意不用力:太极拳练习时,要运用内功,以意领气,用意不用力,避免过度使用肌肉力量。
松胯活腰:太极拳练习时,要松垮活腰,做到身法自然,灵活多变。
胸有成竹:太极拳练习时,要心中有数,掌握对手的动向和态势,以便作出相应的应对。
以意领气:太极拳练习时,要以意领气,让内气在身体内运行,形成内功。
意到身随:太极拳练习时,要做到意动身随,意念与动作紧密配合。
触形打手:太极拳练习时,要注重实践,多接触实际状况,多练习手法和身法。
偶然习惯:太极拳练习时,要养成习惯,坚持不懈地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水平。
内外相合:太极拳练习时,要内外兼修,做到身法、手法、意念的内外相合。
以上是太极拳十大要论的简单解释。这些要论是太极拳练习的重要指导理论,对练习者的练习方法和技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太极拳十要素口诀?
太极十要
太极拳的“十要”是着名太极拳家杨澄甫提出来的,概括了太极拳十项基本要求,并加以解说,是练太极拳,特别是杨式太极拳的重要指导性原则。
十要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四、太极拳十要口诀?
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相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
太极拳术十要义,练拳时刻要注意。头容正直神贯顶,虚灵顶劲精神提。
含胸沉下丹田气,拔背才能力发脊。一身主宰需松腰,命意源头在腰隙。
虚实分清第一义,转动灵活不费力。沉肩求得气下沉,坠肘方能肩不起。
经络不闭而通气,还需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全身动,劲力完整是目的。
神为主帅身为驱,内外相合融一体。相连不断无穷尽,劲力抽丝贯一气。
动中求静相互济,呼吸深长得其意。十要条文细领会,坚持习练必得益。
五、杨氏太极拳的十要素?
1 包括:开合、虚实、进退、顶撞、沉肩、松腰、均匀、连贯、圆滑、意守中正。2 这些要素是杨氏太极拳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开合指的是身体的伸展和收缩,虚实指的是身体的松散和紧实,进退指的是身体的前进和后退,顶撞指的是身体的上顶和下撞,沉肩指的是肩膀的放松和下沉,松腰指的是腰部的松弛和灵活,均匀指的是动作的平衡和协调,连贯指的是动作的流畅和自然,圆滑指的是动作的曲线和圆润,意守中正指的是意念的集中和身体的平衡。3 这些要素的运用可以使杨氏太极拳的动作更加准确、流畅和有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平衡能力。通过不断练习和领悟这些要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杨氏太极拳的精髓,提升自身的太极拳技术水平。
六、太极拳十种手法?
太极拳是一种独特的内家拳法,拳术简练、柔和、缓慢。太极拳的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十种:1. 收势:双手从外向内合拢,收回丹田,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2. 推势:双手从前向后推出,手掌以圆形轨迹推动。3. 捋势:手臂抬起,手掌由内向外捋出。4. 挥势:手臂自后向前挥出,手掌以圆形轨迹挥动。5. 按势:手臂屈曲,手掌以压迫方式按向对手。6. 按势:手臂屈曲,手掌以压迫方式按向对手。7. 坐势: 身体重心向下,弯腰曲背,手掌贴近大腿。 8. 肘势:手臂屈曲,以肘部击打对手的身体。9. 抓势:手臂张开,手掌以抓取的方式向前抓取。10. 拳势:双手握拳,以拳头击打对手的身体或部位。这些手法都是太极拳中常见的基本手法,通过练习这些手法,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爆发力。
七、太极拳要怎么学好?
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反复练习和深刻的领悟。
首先,太极拳是一种内家拳,需要掌握身体的内在力量和呼吸方式,因此学好太极拳需要找到专业的太极拳教练,参加正规的教学班或团体,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其次,太极拳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深入的领悟,只有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太极拳的精华和内涵。
除了课堂学习和练习,还需要通过太极拳竞赛、交流、演示等途径,不断地延伸太极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的学好太极拳。
八、太极拳十大格斗动作
太极拳十大格斗动作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气质和动作而闻名于世。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以圆化直,以静制动,以阴阳调和等特点,被视为一种优雅而高效的格斗技艺。
在太极拳的长达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太极拳十大格斗动作,这些动作通过调整呼吸、身体姿势和力量运用来实现技击效果。以下是太极拳十大格斗动作的介绍:
1. 掤拳
掤拳是太极拳最基本的攻击技术之一。掤拳动作柔和而流畅,通过手臂的推托和腰部的转动,将力量传递到对方身体上。掤拳不仅可以用来打击对手,还可以用来解围和挤压对方的力量。
2. 捋拳
捋拳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防御技术。捋拳通过将对手的攻击带入虚实之间,利用回转和旋转的动作迫使对手失去平衡。同时,捋拳也可以用来解围和迫使对手暴露出攻击的薄弱点。
3. 按拳
按拳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制衡技术,通过掌握对方的力量和技击方式,以柔克刚。按拳动作舒展而自如,可以用来中和对方的攻势,将对方的力量引导到自身之外。
4. 採拳
採拳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战术技术。採拳通过斜线和曲线的动作,将对方的攻击引导到自己的一侧,从而避免直接受到对方的打击。採拳可以用来卸力和反击。
5. 肘底看捶
肘底看捶是太极拳中一种独特的攻击技术,通过肘的平推和旋转,将整个身体的力量集中到手臂上,形成强大而猛烈的打击力量。肘底看捶常常配合身体的旋转和腰部的扭动来实现更高效的攻击效果。
6. 肩底托捶
肩底托捶是太极拳中的一种防御技术。肩底托捶通过肩的推托和胯部的转动,将对方的攻击转化为自己的防御和反击。肩底托捶充分利用身体的旋转和运动原理,使防御和攻击更加灵活和高效。
7. 歌剑捶
歌剑捶是太极拳中独特的手法和技巧。歌剑捶通过拳、指和手腕的灵活运动,以及身体的转动和扭动,形成独特的攻击方式。歌剑捶既可以作为攻击技术,也可以作为解围和防御技术。
8. 搬拳
搬拳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制衡技术,通过灵活的手臂动作和身体的调整,将对方的攻击转化为自己的优势。搬拳可以用来解围、绕过对方攻击和迫使对方失去平衡。
9. 托拳
托拳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防御技术。托拳通过手臂的推托和运动的旋转,将对方的攻击转化为自己的防御和反击。托拳既可以用来解围和迫使对方失去平衡,也可以用来挤压对方的力量。
10. 钹拳
钹拳是太极拳中一种独特的攻击技术,通过手臂的旋转和扭动,将整个身体的力量和动量聚集在一点,形成强大而猛烈的打击力量。钹拳常常配合腰部的扭动和身体的旋转来实现更高效的攻击效果。
太极拳十大格斗动作集中体现了太极拳的核心原则和特点,是太极拳练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磨砺,我们可以逐渐领悟太极拳的深厚内涵,发挥出太极拳的真正威力。
九、十式太极拳背向带口令?
一、起势
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二、野马分鬃
A.①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分手。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左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后坐举臂,③虚步分手。
四、搂膝拗步
A.①左转落手,②右转收脚举臂,③出步屈肘, ④弓步搂推。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①跟步展手,②后坐挑掌,③虚步合臂。
六、倒卷肱
①两手展开,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错手,④后坐推掌。(重复四次)
七、左揽雀尾
①右转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棚臂,④左转随臂展掌,⑤后坐右转下捋,⑥左转出步搭腕,⑦弓步前挤,⑧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
①后坐扣脚、右转分手,②回体重收脚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转随臂展掌,⑥后坐左转下捋,⑦右转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
九、单鞭
①左转扣脚,②右转收脚展臂,③出步勾手,④弓步推举。
十、云手
①右转落手,②左转云手,③并步按掌,④右转云手、⑤出步按掌。(注:重复三次)
十一、单鞭
①斜落步右转举臂,②出步勾手,③弓步按掌。
十二、高探马
①跟步后坐展手,②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①收脚收手,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划弧,④合抱提膝,⑤分手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①收脚落手,②出步收手,③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①后坐扣脚,②左转展手,③回体重合抱提膝,④分手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①收脚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
①落脚左转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①落步落手,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推架。
⑤后坐落手,⑥跟步抱球,⑦左转出步,⑧弓步推架。
十九、海底针
①跟步落手,②后坐提手,③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
①收脚举臂,②出步翻掌,③弓步推架。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①后坐扣脚右转摆掌,②收脚握拳,③垫步搬捶,④跟步旋臂,⑤出步裹拳拦掌,⑥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
①穿臂翻掌,②后坐收掌,③弓步推掌。
二十三、十字手
①后坐扣脚,②右转撇脚分手,③移重心扣脚划弧。
二十四、收势
①收脚合抱,②旋臂分手,③下落收势。
十、太极拳前十式名称?
太极拳前十式包括起势、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独立式、進步式、单轴转体、提手、肘底看拳、海底針、十字手等。这十式是太极拳的基础动作,通过练习这些基本动作,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提高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力量,同时也有助于平衡身心,调节呼吸,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这些基本动作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是打好太极拳基础的关键,也是后续学习更高级太极拳动作的基础。因此,学习太极拳前十式,需要认真练习,并注重细节,才能够掌握技巧。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