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杨氏太极拳起式讲解?

174 2024-09-24 01:38 admin

一、杨氏太极拳起式讲解?

杨氏太极拳的起式是整套拳法的起始动作,其动作要领包括以下步骤:两臂内旋翻动,使手背向外,手心向里,仍置两胯旁,保持与肩同宽,由下向前往上徐徐提起,提至略与肩平,掌心向下,手指朝前。两肘微屈,两腕微坐,徐徐由上而下放至两胯前,掌心向下,指尖朝前。以上步骤完成后,杨氏太极拳的起式就完成了。这个动作有助于调整呼吸,放松身体,为后续的拳法动作做准备。

二、怎样做好杨式太极拳的起式?

  杨式太极练拳要领口诀   1.起式口诀:   顶悬涌泉虚,天地人一体,意气沉丹田,起式无太极 。   2.放松要点:   眼随腰转意为先 ,气沉丹田头顶悬,松肩开胯知虚实 ,三项要领宜明鉴 。   3.上下盘练习:   上练摸鱼知轻重 ,下盘虚实猫步行。   4.走式、定式要领:   走势球体求平衡 ,实腿必承重,虚腿随腰伸到位,定式移承重,移够是要领。   5.虚实诀:   四肢如轮腰为轴,轻重虚实起与休,手抚鱼尾至鱼头,太极图中品春。   6.腰:   凡动腰为先,欲正稍先反,左右各一半,九十分界线,腰近临线位,手脚到落点。   7.开合口诀:   走势为合定为开,开合之间气势来,行云流水拳无滞,顶悬气沉拌合开。   8.势与节奏:   吸纳稍疾吐宜缓,缩如婴儿放似山,开合二字探究竟,太极无势难成拳。   9.对称守中:   虚实刚柔,快慢先后。上下内外,前后左右,对称守中,阴阳统筹 。   10.身法:太极身法最紧要,三分手来七分腰,九节贯穿凭腰起,微风杨柳可称道。   11.眼法: 目随腰转神意现,平视左右曰顾盼,莫道三前虚似有,阴阳进退皆自然。   12.松:文武之道张与松,松透才知霸王弓,意气执中骨肉去,一团玲珑通体空。   13.经脉运行:十二经脉循环走,三阴三阳各半周,意领气摧抽丝劲,缓缓过足胸手头。   14.意形要点:形把握手脚落点,意领悟三个循环。落点为循环导向,循环借落点转换。   15.中 :太极有五行,前后左右定。八劲旋腰起,圆转才轻灵。任你千百动,我中分外明。十三势精髓,妙在一个中。注:太极拳十三势指八个太极基本劲:堋、履、挤、按、采、列、肘、靠;五行: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   16.一字移步诀:一走一定一移步,一合一开一吸呼,一虚一实一循环,一小一大一旋图.注:旋图---旋转的太极图。   17.左棚式:逢转必实两仪动,腰脊三旋是要领,黑白双鱼绕身游,一手宜轻一手重。   18.右棚式:双腿虚实交替行,虚足到位记分明,移身如踏跷跷板,权重缓缓变权轻。   19.捋式:太极攻防在重心,双手敷敌问敌根,腰脊旋出离心力,轻轻一捋破千金。   20.挤式:腰脊外旋胀力大,小臂命门含对拉,前弓后蹬破敌捋,挤式开后敌势杀。   21.单鞭:右腿承重身左转,双手平捋去又还,转腰进步长蛇起,右钩挡敌左甩鞭。   22.提手上式:谁欲袭我长蛇中,转身应敌合剪拢,左擎敌腕右击肘,伸足踏敌手送终。   23.白鹤亮翅:顶悬气沉势挺拔,左采右棚藏对拉,腰脊三旋鹤亮翅,虚足探敌妆哼哈。   24.贯穿:行拳节节贵贯穿,臂腿犹如三节鞭,轻重虚实太极走,开合三对阴阳圈。 起势是太极拳由无极到太极的开始。起势中的要领将贯串于整套太极拳之中。要求:立身中正,全身放松   ,二目平视,精神内守。两手松掌,徐徐提起,渐渐垂下,提手是吸,垂手是呼。动作要领:在两臂未举   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符合要求,头颈应正直松竖,下颌略向后收,意寓顶劲,眼向前平视。   含胸拔背。然后开始做动作,这时思想要集中在动作上。   第一步,两臂缓慢向前轻轻抬起至高与肩平,手心向下,十指微曲,要轻灵无滞,两臂平举的速度确   定整套太极拳的速度。做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再徐徐举起,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   须有 下坠之意。   第二步,两臂与肩平后,由吸气转为呼气,双手下按掌心吐力。随手下按至跨前(或跨侧)掌心向   下,同时屈膝下蹲,确定整套拳的高低程度。双手下按时要用意识沉肩坠肘,使膝肘相对,两肩不得耸起   、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十指随呼吸而张缩。下按到极点时,要呼出全部空气,十指伸张。沉肩坠   肘,两臂前举及两掌下按时均须沉肩坠肘。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要以肘尖带动手掌,在两掌已按到   两胯前,仍然要求坠肘。

三、吴式太极拳起式与杨式的不同?

吴式太极拳起式与杨氏太极拳的起式,因传承不同各地的传人练法略有不同,但两家起式还是有区别的。吴式太极拳起式:心静体松,开步略小于肩宽,双手稍节领劲,掌心向下,松肩沉肘,肩井穴下落于胯根,双手缓抬于肩同高。

杨氏起式是开步与肩同宽,双手掌心相对,虎口向上,松肩沉肘,缓缓抬起。与肩同高。

四、八式太极拳起势要领?

1、两脚并拢,双手位于身体两侧自然下垂,中指贴合裤缝,头顶微微向上领,屈膝松胯下沉。

2、保持身体高度,重心右移。

3,保持身体高度,双手依旧保持自然下垂,左脚缓缓抬起,抬至与胯平。

4,向左平开步,两脚间距离与肩同宽,脚尖先着地,在脚后跟落地的同时重心左移至身体中心,

双手依旧保持自然下垂。

5,双手微合于大腿前侧,手心向下,手腕领劲向上抬至与肩同高,手指自然松落,身体高度始终不变…………

五、八五式杨氏太极拳起式和收式?

起势

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

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 。

收势

两掌向前随伸随分开,两手距离同肩宽,同时两臂内旋使两掌心转朝下;随即两肘下沉, 自然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

六、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起式之前腿要微微弯曲吗?

要的。

首先要理解这个“微微弯曲”是什么意思。

它并不仅仅是说微微弯曲这么简单,这个膝盖微微弯曲,是指你在接下来整个拳架的架子高度。

太极拳是不会让你专门扎马步的,而是将“马步”融入到了整个行拳走架的过程当中了,你膝盖微微弯曲后,由你的大腿-膝盖-小腿形成了2个圆,在整个套路中,要求不能有很大的起伏,即这个弯曲的程度,是一个动态的值,需要你不断调节来保证在任何动作时身体高度保持一致。

一般拳架的高低由你自己控制,你想效果更好,可以适当低一点,然而如果你想轻松点,可以高一点。整个身体的重心高低、拳架的难易程度、打拳的辛苦程度....,都由你的膝盖“微微弯曲”的程度来控制。

对于初学,一般要求是越慢越好,即整个拳架的时间越长越好,则你的动态“马步”时间越长,你的锻炼效果就越好。毕竟任何功夫都很注重下盘稳定,太极拳也不例外;只是太极拳在下盘稳定的同时,还希望你的下盘能活。

希望能帮到你。

七、24式太极拳起势攻防含义?

01、起势

02、野马分鬃;野马分鬃的手法是下採和前

靠。例如,对方右手打来,我用右手擒握对方手腕向下採引,同时左脚上步插入对方身后,左前臂随之插入对方右腋下,用转腰分靠之力使对方仰倒。

03、白鹤亮翅;含义有两,一是对方双掌攻

来,我急用两手上下分开两掌,瓦解其攻势;二是对方右手攻来,我用左手擒住其右腕,右臂插入对方右腋下,用转腰横胯之力使其前扑。

04、搂膝拗步:一手楼开对方攻来的脚或手,另一手向前推打反击。

05、手挥琵琶:手挥琵琶是合手撅臂。当对方右手打来,我用右手扶其腕部,顺势向后牵引;同时左手贴于对方肘关节处,然后两手左右用力内合,采用反关节擒拿方法,使对方右臂折伤。

06、左右倒卷肱:倒卷肱是在退守中反击。当对方右手攻来,我用左手接住,顺势退步牵引;右手则乘势向前击打对方胸部。

07、左揽雀尾:揽雀尾包括了太极拳中最重要的四种攻防手法。棚手的含义伸臂架接住对方的来

手,以观其变。它在外形上与野马分鬃相似,其含义完全不同。后者是以分靠手法去进攻,棚手则是筑起一道防线,静待对方的反应,以变应变,术语称“听劲”“棚劲”。

捋的含义是当对方攻来,我一手附于其腕,另一手附于其肘关节,顺势向后牵引,同时转腰侧

带,使其扑空。它与强拉不同之处在于不以力胜,而是借力巧取,引进对手使其落空。

挤的用法是当对手感到落空,急欲抽身后退之际,我用前臂贴紧对方,用快速挤压之力战胜对方。

按的原意是向下用力。但在太极拳中常在向前用力发放之前,先向下牵引对方,使其向上反抗,

重心升高,立脚不稳,再快速发力向前推,取得更大效果。这种变化的用力成为按或前按。他比单纯地用力直推更为巧妙,其动作及用力方向呈曲线。

08、右揽雀尾:(同左揽雀尾)

09、单鞭:单鞭的用法是我用右勾手刁住对方的手腕,再用左手出击,像一条钢鞭一样给对方有力打击。

10、云手:云手是防守动作,甪前臂或手拨开

对方的进攻。当对方用左右手连续进攻,我则用左右手连续破解对方。也可以用一手拨开对方,另一手插入对方腰间横拨助力。

11、单鞭:(同前)

12、高探马:当对方右拳或右掌击来,我翻掌顺势向下、向后捋带,或用前臂外旋压住其腕;右手随之直击其面,又称扑面掌。

13、右蹬脚:用手拨开对方进攻,抬腿起脚,用右脚蹬踹对方。

14、双峰贯耳:两拳从腰间同时向前方划弧摆打,横击对方额角(太阳穴)。

15、转身左蹬脚:转身拨开对方的进攻,随即用左脚蹬踹对方。

16、左下势独立:

下势(仆步穿掌)——对方左手打来,我用右勾手刁住其腕,随之蹲身下势,左腿、左手插入对方裆下将对方掀起。

独立挑掌——对方左手击来,我用右手向上挑开对方,随即右腿屈起,用膝关节向前顶撞对方。

17、右下势独立:(同左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对方右手打来,我伸右手向上挑架,同时左手向前推击。左穿梭用意相同,唯左右相反。

19、海底针:对方右手打来,我用左手楼开对方,右手直插对方裆部,用指尖戳击对方。

20、闪通背:我用右手捋其右腕后带,左手推击对方肩或肋部。名称中的“闪”形容快如闪电,两手同时推撑,快速突然。“通背”或“通臂”是指劲力通达两臂或背部,腰、臂背同时发力,全身形成一个整体,将劲力集中施加于对方。

21、转身搬拦捶:

1、搬拳——拳由内向外格挡防守。做法是前

臂翻摆,拳由内向外格挡,或由上向下搬压,力点在拳背或前臂外侧。

2、拦掌——掌向前阻拦防守。做法是掌经体前划弧向前伸出,由外向内翻掌拦截。力点在掌指。

3、打(冲)拳——拳由腰间旋转向前冲打,由拳心向上转拳眼向上。力点在拳面。

4、对方左手打来,我用右搬拳格挡拦阻,并

旋臂右带;对方右手打来,我复以左栏掌拦阻,以左手向右推开对方手臂,截断对方攻势;随即用右拳冲击对方。

22、如封似闭:对方双手推来,我两手交叉插入其两臂之间,顺势引进,同时旋臂分手化解对方攻势,使其落空。当对方欲抽退摆脱时,我随即双手前按,乘胜追击。

23、十字手:双手合抱胸前,既是封闭防守,又是伺机而发,以应付对手进攻。

24、收势

八、32式太极拳教学第一式起势?

第一式 太极起势

动作一:立正姿势站立。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抵上腭,二目平视。

动作二: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开半步,比肩略宽,脚尖微外摆。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虚领顶劲,二目平视。

动作三:接上势,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沉肘松肩;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松胯屈膝,两脚踏实,二目平视。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继续下沉,两手同时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二目平视。

九、杨氏太极拳28式与40式起势区别?

杨氏太极拳28式与40式的起势区别在于动作数量和形态。杨氏太极拳28式起势较简单,动作相对较少,适合初学者练习;而40式起势较为复杂,动作繁多,需要一定的太极拳基础。起势动作的形态也不同,28式起势较为简洁,而40式起势更加华丽。

十、陈式太极拳中掩手下势后怎么起?陈式太极拳中?

您讲的是掩手肱捶的动作吗?当两手交叉下压的同时一只脚擦步出去(不是仆步),接着把身体重心移到两腿中间,这时成了马步,很容易起来。请参看中国太极拳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