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在原地打太极拳?
太极拳是以意领气、以气催形的运动。重在以内催外,以气催形,所以,太极拳对于步伐大小和方向转换并没有严格要求。如果空间有限,可以将套路中左右前后移动的步伐,变成原地换步,追求内在气腾然。例如,可以在原地做换步云手,原地换步倒卷红等等,这样就减少了对空间跨度的需求。
如果场地较大,还是建议舒展开来练,这样舒展大方,畅快淋漓。这也是大架容易上功夫的原因。(同一太极吴颖锋)
二、年轻人打太极拳有什么好处?
年轻人学太极拳,主要有三方面:心境、性格、健康。顺便交代下背景:我学的是陈氏太极,算是师从名师,具体的就不提了,师傅比较低调,师叔曾经是有名的中国南拳王。两名师兄要曾在香港国际武术大赛上斩获对应组别的国际金奖,其中一个师兄拿了3个金牌,另一个师兄是1金2银。
- 心境
我们练武的地方不是什么武馆,就是在一个小广场。我还记得广场左边就是那种很多阿姨在跳广场舞,右边就是打篮球的地方,广场是非常吵闹,我们要专心下来打拳是非常难的,非常多的路人会盯着看我们,甚至指指点点。
一开始我很难进入状态,尤其刚学的时候,被太多同龄人围观,我算是师傅当时的徒弟中最年轻的。后来在引导下,慢慢学习后开始进入了状态,就算有人指指点点说什么和那些吵闹的音乐声,旁人异常的眼光也能做到专心自如。
这只是其一,太极本身很有修身养性的作用,所以会把自己的心境慢慢磨得跟同龄人有少许不同,在日常的学习练武之中,能变得非常冷静平静,临危不乱,脾气也会变得温和很多。
- 性格
众所周知,太极本身是很慢的,以柔化刚是基本知识,必须不能急。而我的性子本身是有点急的,所以连起太极来是要比其他人痛苦很多。简单的例子就是我在练习每一个动作的时候,我都急着想学下一个动作,而这个时候师傅总是说:你不要急,先把这个练好,不要僵硬,一个动作够你练一年都可以。
这两年我把太极丢了,非常的不舒服。以前的时候,性子方面要比现在好得多,心里再乱只要打一套太极下来,一切都平静了。在我看来,一个能学太极,认真打太极的年轻人,是一个非常值得深交的年轻人。
不得不讲得就是我一个朋友,当时我们两个是一起跟着师傅学的,可是他学了没有多久之后就放弃了,没坚持下去。这让我觉得很可惜。能遇到师傅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师傅不是收费教学的那种,是看谁顺眼才收的。所以不涉及利益的东西。
说太极是老人打的,这绝对是一个误区。 学太极对年轻人来说,真的是一个让人“静下来”的好做法。
- 健康
我以前也是不信的,练习之后身体确实是好很多。 太极是柔性拳,不是刚性的,所以作为一个瘦子,练了很多还是没有长胖,很忧伤。
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就是我身体非常不舒服,头痛得非常厉害,那一次我还是坚持是打了两次完整的下来,结束我浑身出汗,脑子清醒,舒服得很,当场就好了,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自从学了太极后,那段时间我的身体都非常的好,没有感冒没有什么病痛之类,现在荒废后又搞互联网身体确实没有以前好了。
我这里再总结一下:
- 太极不只是老人才可以打的,老少皆宜,益处多多。尤其陈氏,是有很多竞赛套路,动作会更大幅度和更有劲一点,非常适合年轻人。
- 学校教的那种太极相对没那么靠谱,当年我在大学的时候学校也有老师教,教的非常不正宗,一眼就看出来是没有跟过师傅学过,都是“义务教育”出来的结果,再教给学生。形不到位,神也不到位,学了根本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我心里还是想着能再捡回来的。如果广州的朋友,欢迎联系我,我想继续学习。
较比我的师兄等,我毫无成绩,非常惭愧。
三、如何理解太极拳推手中的打轮?
当今研究和习练太极拳者颇多,然而,名者多明者鲜,把太极拳说活说玄的多,说明说透并不多。一是传统理论玄奥晦涩,二是有的力学理论解释太学术化,亦难被大众接授和理解。为使太极拳去玄通俗,归其真义,笔者仅就太极拳的力学机制机理,站在大众的角度微作阐述,与同好共研。太极拳素以柔化见长,以小力胜大力著称。太极拳打手歌中有“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之说。因此“四两拨千斤”也就成了太极拳的代名词。太极拳论更有“用意不用力”之论。以至人们一谈太极拳就是松柔,讳力忌刚,似乎,太极拳成了一点都不能用力的运动,谁用力或讲力就大错特错。其实“用意不用力”亦是一种用力方法,是用力的学问,否则就不会有“意到气到力自到”之说了。正如拳论所说“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当然,“用力之久”并非长期用力,而是下工夫之意,也就是掌握用力的方法。实际上,太极拳本身就是用力的学问。传统太极拳虽讲劲,但并不排斥力。劲者,原字为会意字,乃是左斤右力之合,力大之谓。劲不过人为地在力之外加进了人文色彩而已,但并不能改变力的本质。太极拳所称之劲,不过灵活的整合之力。称劲的目的,就是不要用僵拙之力。任何运动,都是矛盾双方的力的作用的结果。没有力,就不可能产生运动,没有力也不可能有劲!力就其本身来说就是一种能量,能量有动能和势能。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运动反过来也能产生新的力量,即通过运动使能量得以转换。有势则用力,有力亦有势,所以称势力。因此有人说,太极拳不过气与势而已,用势即太极。太极拳亦不过一拳耳。“拳者,力也,力之平衡,力之协调,力之运用。”那些所谓的不动就能把人打出去的功夫,不过“痴人说梦”而已。拳不能离开运动,运动离不开力学。力学是研究力的学问,力是力量的简称,力有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运动力学还包括物质的质量和速度。在拳中无非有两种力:静力和动力。从效能上看,无非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发力方法虽然有慢快,有刚有柔,亦无非松紧而已,松紧乃是人体运动的原动力,离开松紧人将停止一切运动,所谓的劲力将无从谈起。(关于发力方法,笔者在2003年《少林与太极》第12期发表的《太极拳之发力方法训练》中有专述,读者可参阅。)太极拳通过自身的优美运动,对生物运动力学做了完美的诠释。 一,拳中所求力的形式。人的运动不同于机械,是有弹性的运动,肌肉筋腱骨节都是有弹性的,而且人的运动是有思维的运动,一切运动都是神经反应和传导的结果,人体运动力学有其独特性,关键是依其理而指导。(一),站桩打拳所求的是自身平衡协调力。平衡力是横向平衡,即杠杆力,前后左右都要争合平衡;纵向力是重心稳固,上虚下实立身中正。横向纵向力的有机结合,即为整体的协调力。平衡不偏,协调乃一,整体的协调平衡力,即所谓的横竖劲,横竖劲就是一种圆润劲,也就是太极拳的捧劲。捧劲实际上是以重心点为轴的膨胀力。拳中只有做好了平衡协调,才能周身一家,上下相随,左右逢源。重心找好了,周身也就协调了,力也就平衡了。所谓“尾闾中正神贯顶”是也。(二),拳中所练之力乃是弹性力。弹性力不仅速度快,而且具有反弹性,力的弹性越大,反弹速度越快越好。只有弹性力,才能将对方的作用力快速地反作用于彼身,以达借力打力的目的。所以,拳者必须要练出本能的弹性力来。太极拳虽讲以腰为轴,只是就其运转灵活而言,另一方面,太极拳之腰抑或全身,又要求似弹簧一样,通体贯穿。尾闾中正神贯顶而使身拔,身拔使骨节开张,筋腱伸长,腰象弹簧一样向两端牵拉。由于螺旋运动的旋转和拔身而使身体具备势能,无论拧压拉抻,总会使腰间蓄力含劲,触之即应,有感皆发,动之即出,可达不蓄而发,挨着何处何处击的效果。因此,太极拳的弹簧力,是由腰间反弹,顺骨节将力传递到四肢,而发于体表并作用于彼身的。若打个比喻的话,太极拳练功,犹如使自身的弹簧增粗和加密弹簧圈数,似乎表面的弹性力减小了,而内在的势能却增加了,反弹力加大了,极柔极刚极虚灵,也就是所谓的“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从运动力学的角度看,功效等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就人体来说,相对而言,质量是固定的,速度却是可以改变的。就拳而言,无论任何门派的拳术,要增加劲力除势能外必须增加动能,即提高速度,其次就是增强耐力和韧力。速度本身就是力量,拳者别无它途,任何技巧没有速度都将大失其色。 二,拳中的用力技巧。太极拳虽然讲“用意不用力”,那只不过是特殊的用力方法,天下没有不用力的拳!只是用力方法和技巧上有差别罢了。太极拳真正的功能是慢练快用,柔练刚用,所追求的乃是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的大效果,也即所谓的“以小力胜大力”,抑或“四两拨千斤”。无论什么拳,都以招为力的载体,摔打擒拿的攻防,实际上都是对力的运用。太极拳的用力有其自身的运动轨迹和技巧,听劲、化劲、控劲、放劲、打劲,都是通过圆润的运动对整体力的协调运用。用力的关键,在于肌肉筋腱松紧的转换。1,粘黏连随,实际是听劲和控劲。这种用力技巧的成熟就是“懂劲”。所谓懂劲,即是肢体神经的感知能力,通过神经的敏感支配内在的松紧变化而改变自身力的变化,力的大小根据对方力的大小,由内在松紧而加减,使自身的力与对方接触点的力,始终保持大致相等(微小变化除外),随对方运动而动,舍己从人,时刻感知对方力的变化,久之则知觉敏锐,如秤称物分毫不差,惟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不丢不顶不抗,自能粘黏连随。要想粘黏连随必须做到圆润顺随。故前人说:从人便是由己,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到了这个地步,反应极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对方力的微妙变化均在我方掌控之中,随变而变,制人而不制于人。所谓的听劲和控劲,实际上,就是用自己的面去摸对方的点,以面控点,也就是武禹襄所说的所谓“敷”。2,四两拨千斤,关键在于化解对方的力,主要是对杠杆力和旋转力的借用。杠杆力主要是通过支点位移和改变平衡力破坏对方平衡;旋转力主要螺旋运动,不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还可产生离心力和向心力,在运动中心产生涡旋,象电流一样加快力的传递速度。对方平衡不保方向改变,则大事已去,主动在我。3,运劲如抽丝,发劲似放箭,运劲如抽丝,实际是在蓄能,也用于控人;发劲似放箭就是在释能,主要是放人和打人。放人是以整击面,打劲和控劲相反,打人是以点打面。发力乃是瞬间加速和矛盾运动力的方向的骤变,这一骤变亦在于形体松紧的瞬变。太极拳主要是弹簧力旋拉拧压的运用,由于形变使之产生反向力势能,始终待势而发。太极拳的发力,主要是通过形体的松紧运动实现能量转换,松也能发力紧也能发力,所以,不蓄而发,化打合一。犹如:开弓是慢紧,放箭是瞬松,落点的冲击是瞬紧,这一感觉和拉皮筋或拉弹簧的感觉是一样的。通过速度变化泄力或助力,弧形走化直线进击,发力大小关键在于松紧速度的快慢,慢松慢紧劲力浑厚沉实,快松快紧力量刚脆猛烈。总的原则是整体协调,局部灵活,重心稳固,运圆落方,发力一瞬。以上拙见,不妥之处望行家指正。
四、打太极拳怎样呼吸?
太极拳综合吸收了我国古代的阴阳学说,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术,而导引吐纳术主要讲的就是呼吸,因此,必须重视太极拳中的呼吸,尤其是“腹式呼吸”。
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感人称作为“练气”,即通过呼吸来调节神经、按摩内脏、畅通气血、促进新陈代谢,因而要求在练拳时做到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配合。
练拳时,在全身放松、虚领顶劲、立身中正的姿势下,口唇微闭、齿轻合,舌尖舐上腭,进行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有顺逆两种。腹式顺呼吸的练法如下:缓缓从鼻孔吸气,用意引导,气体有徐徐下行的感觉,送入腹部脐下,力求自然,不许使力硬压。在吸气过程中,横膈膜下降,轻轻挤压腹腔内脏器官;腹部随之隆起,胸廓自 然收缩(术语叫做“提肛”或“吊裆”),随即缓缓从鼻孔和嘴唇呼气。呼气时横膈膜上升,下腹部随之回缩,肛门括约肌自然随著呼气而放松,一呼一吸,毫不勉 强。呼吸时,肛门括约肌随著一松一紧(松的时间比较长,紧的时间比较短),有助於防治内痔、便秘和遗精等病症。通过“气沉丹田”的呼吸运动,横膈膜一上一下,带动内脏做轻微的自我按摩运动,促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
呼吸与动作自然结合,可以提高疗效,增强体质,对推手的引劲和发劲也有很大关系。
传统的太极拳教学方法,是一开始就采取呼吸与动作自然结合的。近来,随著太极拳的普及发展,为便於教学,大都采用自然呼吸的方法,只在拳套熟练後,再要求逐渐做到呼吸与动作自然结合。这两种教学方法,可按具体条件而定。
五、养生之道:打太极拳浑身舒泰
太极拳:古老养生艺术
太极拳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内家拳,源远流长,被广泛视为一项对身体和心灵都有益处的养生运动。它注重身体姿势与呼吸的配合,融动静、双归一的理念,强调柔和、平和、沉稳的运动方式。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加,人们开始重视寻找一种能够舒缓压力、强身健体的方法,太极拳应运而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养生选择。
养生效果:多方面受益
打太极拳的好处数不胜数。首先,太极拳有助于调整身体的平衡,练习太极拳时,需要保持身体的平衡,通过动态的身体调整和呼吸,有助于强化核心肌肉、提高协调性,从而改善身体的平衡能力。其次,太极拳对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也有积极影响,通过练习太极拳的轻松动作和舒展的动作,可以增强身体的柔软度、延缓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此外,太极拳对心血管健康也有益处,通过太极拳的循序渐进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心血管的健康。另外,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综上所述,打太极拳不仅有助于身体各个方面的调养,还可以提高整体的养生效果。
太极拳的正确打法
太极拳作为一种养生运动,重要的是正确的练习方法。首先,在选择太极拳教练时,应该选择经验丰富的正规教练,他们能够教授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帮助您打好太极拳的基础。其次,在练习太极拳时,需要注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通过自然的呼吸方式来帮助身体放松与动作的顺畅。另外,太极拳的动作要做到轻松自然、流畅连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为原则,避免使用力量硬碰硬。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耐心和恒心,太极拳的练习需要持之以恒,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够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结语
太极拳作为一种古老的养生艺术,通过舒缓身心、调节呼吸、强化核心肌肉、提高平衡能力等多方面的功效,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健身选择。通过正确的练习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太极拳可以成为您养生之路上的得力助手。无论您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无论您有无太极拳的基础,只要你愿意尝试,太极拳都能为您带来健康与舒适。欢迎各位读者加入太极拳的行列,与我们一同享受养生的乐趣!
感谢各位读者阅读完本文,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关于太极拳养生的相关知识与指导,对您的健康养生之路有所帮助。
六、打太极拳有什么好处?
1 打太极拳有很多好处。2 打太极拳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有助于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3 打太极拳可以锻炼身体的耐力和持久力,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4 打太极拳可以调节呼吸和放松身心,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心理健康。5 打太极拳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有益于身体的健康和内脏器官的功能。6 打太极拳还可以培养专注力和意识集中的能力,提高自我控制和自律能力。7 打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学习太极拳还可以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七、孕期能打太极拳吗?
孕期是能够打太极拳的,但是只可以做一些柔和的动作,运动时间也不能过长,大概在半小时左右。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要防止下蹲、过度用腹压等动作。孕妇在怀孕后也可以选择其他的运动方式,比如孕妇瑜伽、散步、骑车等,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有不适症状,必须立刻停止。
八、打太极拳踮脚对吗?
当然不对。在行拳过程中,要身心放松,注意分清脚下虚实和身体左右侧及上肢的虚实。
要按杨澄甫宗师的“十要”,细心体会以腰为轴丶以身带手,找到放松沉稳的感觉,逐步找到松沉劲,形成整体劲,然后再寻找轻灵劲。这样遵循太极拳运动规矩练拳,就能体会到太极拳的韵味,日久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和养生的良好效果。
九、打太极拳放什么音乐?
1. 太极拳张三丰太极拳曲
这是一首由著名太极拳大师张三丰所创作的太极拳音乐,是太极拳的经典曲目之一。它以太极拳的呼吸和动作为基础,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来表现太极拳的动作和意境。
2. 太极拳张三丰太极拳教程
这是一套由太极拳大师张三丰所创作的太极拳教程,它通过音乐的形式来教授太极拳的动作和技巧。它包括40首曲子,每首曲子都有不同的动作要求和体验,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和技巧。
3. 太极拳太极拳曲
这是一首由著名太极拳大师杨露禅所创作的太极拳音乐,是太极拳音乐的代表之作。它以简洁的旋律和简单的和声来表现太极拳的动作和情感,让人感受到太极拳的柔和、缓慢和舒适。
以上是一些推荐的太极拳音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十、长期打太极拳的好处?
强身健体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会太极拳,又能长期坚持下来锻炼的人,本身就有很好的意志力,能锻炼身体的柔韧性,使人体吐故纳新,锻炼肺活量。这样长期坚持,身体一定会越来越好!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