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极拳基本功音乐教学反思
太极拳基本功音乐教学反思
序言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之一,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它不仅是一种优秀的身体锻炼方式,而且还有助于调整心态、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对于学习太极拳的人来说,基本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太极拳基本功音乐教学中存在一些反思的问题。
问题分析
太极拳基本功的训练需要有节奏、有呼吸、有力度。音乐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练习者更好地掌握动作的节奏和力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现有的太极拳基本功音乐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 缺乏多样性:现有的太极拳基本功音乐过于单一,节奏、曲调都相对固定,缺乏变化和创新,容易导致练习者的学习疲倦感。
- 节奏不合理:一些太极拳基本功音乐的节奏过快或过慢,难以配合练习者的动作节奏,造成学习困难。
- 传统与现代结合不足:太极拳作为传统的武术形式,教学中所使用的音乐也往往停留在传统水平上,缺乏与现代社会的结合,难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改进方案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 丰富音乐库:建立一个包含多种风格和节奏的太极拳基本功音乐库,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音乐进行练习。
- 合理调整节奏:为不同的基本功动作设计合适的节奏,使练习者能够更好地跟随音乐进行训练,提升学习效果。
- 创新融合:在音乐中融入现代元素,如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使太极拳基本功音乐更具吸引力,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口味。
实施计划
为了落实以上改进方案,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 邀请专业音乐人参与:与专业音乐人合作,共同创作太极拳基本功音乐,确保音乐的质量和专业性。
- 定期收集反馈意见:定期向学习者收集反馈意见,了解音乐在太极拳基本功训练中的效果和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进。
- 组织音乐培训班:为对音乐有兴趣的太极拳爱好者组织音乐培训班,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促进太极拳基本功音乐的多样性和创新。
结论
太极拳基本功音乐教学的反思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一种改进和完善。通过丰富音乐库、合理调整节奏和创新融合等方法,我们可以提高太极拳学习的效果,使更多人受益于太极拳基本功的训练。同时,这也要求我们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注重实际效果的评估,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二、太极拳基本功训练?
太极拳的基本功为:1、肩臂功;2、腰功;3、腿功。
练习太极拳基本的注意事项:1、动作姿势要正确;2、技术动作要规范;3、运动量坚持循序渐进;4、专业人士指导。
基本功的叙述:
一、肩臂功。
1、耸肩沉肩:
①垂手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上耸提;③双肩同时向下松坠,如此上耸下沉多次轮换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④恢复原状。
要求:身体自然直立,肩关节放松,上耸下沉轻松自然,节奏明快、均匀。
2、开肩合肩:
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前裹合;③恢复原状;④双肩同时向后展开;⑤恢复原状。以上5个动作连贯反复进行(也可按拍子做)。
要求:头容正直,双肩只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后活动,不可上耸。
3、前后转肩:
前转肩:
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前回环转动。要求:双肩放松,转动快而均匀。
后转肩:
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后回环转动。
要求:同前转肩。
左右交叉前后转肩:
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一先一后向前转动;③向前转动二个八拍之后,双肩再一先一后地向后转动。
要求:同前、后转肩。
4、掤臂挤圆:
①弓步站立,双手在体前相交(如右弓步,则右手在外,掌心对里;左腕附于右腕里侧,左手心向外。如左弓步,则左手在外,掌心向里,右腕附于左腕上,右手心向外)。
②以意识引带双手向前作挤势,后腿微用力蹬,腰略发劲,双臂以掤圆之势向前挤迫。
③放松,重心略向后移,但仍为弓步;双臂放松稍向后收回,但双腕仍相贴近。如此按②③反复运动。
要求:不要用拙力,双臂前挤与弓步蹬腿、塌腰协调,挤迫与放松收回要柔韧而富有弹性,双肩松沉,不可抬肘。
二、腰功。
1、俯腰(高血压、眩晕等患者不宜做):
前俯:
①并步站立,双手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
②上身俯腰前屈,双手贴地;③直体挺腰双手上举。按以上①②③,反复运动;④还原。
要求:双腿挺膝伸直站稳;上体尽量挺胸塌腰;前俯时要抬头,头顶不可下垂。
侧俯:
①并步直体站立,双手5指交叉(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②上身左(右)转腰约450,双脚不动;③上身向左(右)侧俯腰前屈,双手贴向地面;④上身回至动作①再向另一侧俯腰弯曲。以上4个动作反复做。⑤立正还原。
要求:同前俯。
2、转腰:
①双脚开立,双手叉腰;②以腰为轴,从左向前向右再向后或反向环绕,即做“腰部回旋”式动作。
要求:动作幅度尽可能大,双脚不能移动。
3、扭腰:
①双手叉腰,开步站立;②向左(右)扭腰,同时重心略向左(右)移,左(右)膝略曲,另一腿稍蹬直;③向右(左)扭腰,同时重心移回右(左)侧,右(左)膝略屈曲坐实,另一腿稍蹬直。以上动作②③反复轮换做。④还原。
要求:双脚基本不动。
三、腿功。
1、压腿:
正压:
①面对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并步站立;②一腿独立,另一腿提起向前平伸,用脚跟搁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脚尖向上跷,双手10指交组,按在膝盖上;③上身前俯下压,然后恢复上体直立,前俯下压与直体反复运动;④还原休息。双腿轮换锻炼。
侧压:
①侧对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丁字步站立;②一腿独立,另一腿提起伸直,将脚跟搁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脚尖上跷,近肋木内侧之臂垂于裆前,外侧之臂屈肘上举,手心朝上;③上体侧屈下压,用上举之手去碰或握住被压腿的脚尖,然后还原。双腿轮换练习。
压腿的要求:①双腿挺膝伸直;②挺胸、直背、塌腰、收胯,被压腿的脚尖向上跷;③压腿的高度要逐步增高。
仆步压:
①左(或右)仆步下蹲,双手按于大腿近膝端。②重心下落,平铺腿压直,然后重心略上提,再下压;如果反复数次以后,换成另一侧的仆步,同样反复做动作②③后起立。
要求:①仆步步型要正确,上体正直;②臀部不要外翻突出,上体不要前俯;③平铺腿要伸直,脚掌缘不可外翻,下蹲腿脚跟应着地站实。
2、耗腿:
一腿直立,将另一腿抬高搁在体前肋木(或桌子、椅背等高物体上),静置数分钟,双腿轮换。要求:双腿不可屈膝、上体自然正直。
3、扳腿:
前俯扳脚:
①左(右)腿屈膝下蹲,右(左)腿前伸,脚尖上跷,脚跟着地,双手扳住右(左)脚前掌;②双臂屈肘,上体前俯,尽量贴靠向右膝盖,然后还原。
要求:①挺胸、直背、塌腰、坐胯,上体尽量前探;②初练时前俯幅度可以小些。
独立抱腿:
①左(右)腿自然直膝站立,右(左)腿屈膝上提;②左(右)手抱住小腿的下端,右(左)腿向上抽提,大腿紧贴胸部,然后立正还原,双腿轮换练习。
要求:挺胸、直背,支撑腿挺膝伸直,上提腿应尽量提高。
4、前控腿:
①右(左)手扶持肋木(或桌、靠背椅等),侧身站立,左(右)手叉腰,左(右)腿屈膝提起,大腿提平;②左(右)膝前伸使小腿伸平,脚尖绷直或上跷。控制左(右)腿在平伸的状态,直立一段时间(数分钟),轮换另一侧。
三、正宗太极拳基本功?
太极腰功:
腰是连接上下肢的枢纽,是中轴,是纽带。练习太极拳,动作要形成整体性,就必须依靠腰来调节。武术中有“太极腰”的说法,这说明太极拳特别注重腰的锻炼,要用腰来带动四肢的运动。从运气的角度来说,“气沉丹田”也是在腰部。从运劲来说,“发于腿,主宰于腰”,也离不开腰。杨澄甫说:“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这都说明了腰的重要性。
我们练习太极拳时,首先要注意用腰来带动四肢。松腰松胯,意念松沉,劲力才能上下通达。
其次,做到灵活转动,起承转合,要靠腰。我们在练习时,注意力不要放在手上,而是放在腰上,用腰来带动,这样就能做到手脚配合的协调。当然,强调了腰的主宰作用,也不是说手就是完全被动的,练拳时,要“腰带手领”,就是说,手的引领作用和腰的主宰作用要相辅相成。
四、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功?
初练太极拳时,以下是一些基本功练习可以帮助你建立坚实的基础:
1. 站桩:站立于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的位置,保持身体放松,练习站桩可以帮助你培养稳定的站立姿势和调整呼吸。
2. 缓慢的身体转动:通过缓慢转动腰部和上半身,增强你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你可以选择左右旋转、前后倾斜等动作。
3. 手臂练习:练习太极拳中的手臂动作,如"云手"、"单鞭"等,可以帮助你培养出柔韧协调的手臂动作。
4. 步法练习:学习太极拳中的基本步法,如"进步"、"退步"、"换步"等,这有助于你掌握正确的移动方式和身体的平衡。
5. 呼吸练习: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通过深度、缓慢、自然的呼吸来调整和控制身体的能量流动。练习深呼吸和腹式呼吸可以帮助你提高呼吸效果和气功的运用。
记住,太极拳是一门需要时间和耐心去练习的艺术,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以上基本功,将有助于你逐步掌握太极拳的技巧和内在的功夫。最好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太极拳教练的指导下学习,以确保正确的姿势和技巧。
五、太极拳的基本功怎么练?
太极拳的基本功为:1、肩臂功;2、腰功;3、腿功。
练习太极拳基本的注意事项:1、动作姿势要正确;2、技术动作要规范;3、运动量坚持循序渐进;4、专业人士指导。
六、太极拳的基本功的锻炼方法?
您好,太极拳的基本功包括身法、步法、手法、意念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太极拳基本功锻炼方法:
1. 身法:太极拳的身法要求身体放松、自然,同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可以通过站桩练习来锻炼身法,即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弯曲膝盖,挺直腰背,放松肩膀,双手自然下垂,注意呼吸。
2. 步法:太极拳的步法要求轻盈、灵活、稳健。可以通过单髋转、双髋转、左右蹬、左右转等练习来锻炼步法。
3. 手法:太极拳的手法要求圆润、柔和、连贯。可以通过单手推、双手推、提肘、按肩等练习来锻炼手法。
4. 意念:太极拳的意念是指在练习中保持冥想、集中精神、内心平静的状态。可以通过闭目打坐、呼吸调息等练习来锻炼意念。
练习太极拳基本功需要耐心和恒心,可以逐渐加大练习强度和时间,同时结合正式的太极拳套路练习。
七、太极拳入门基本功口诀?
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于脚根,主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背,又要提起全付精神。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后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随手奏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
八、太极拳入门必学基本功?
太极拳的入门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步法与身法:太极拳强调身体的柔软与协调,学习正确的步法和身法是基础。常见的步法有前进、后退、左步、右步等,身法包括站桩、沉肩坠肘、贯领顶劲等。
2. 手势与手法:太极拳手势丰富多变,常见的有掌式、拳式、刀式等。通过练习不同的手势,可以培养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 呼吸与调息:太极拳注重呼吸调节和内气调理。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配合动作的放松和收缩,能够达到调养身心的效果。
4. 意念与动作合一:太极拳学习强调意念和动作的统一,即通过调整意念来引导身体的运动。这样可以增加身体的敏感性和协调性。
以上是太极拳的入门基本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可以逐渐掌握太极拳的技术和精髓。请记住,太极拳是一门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修炼的武术,更深层次的技巧和理论需要通过师傅的指导和实践中去领悟。
九、太极拳基本功怎么练?
太极拳的基本功为:1、肩臂功;2、腰功;3、腿功。
练习太极拳基本的注意事项:1、动作姿势要正确;2、技术动作要规范;3、运动量坚持循序渐进;4、专业人士指导。
基本功的叙述:
一、肩臂功。
1、耸肩沉肩:
①垂手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上耸提;③双肩同时向下松坠,如此上耸下沉多次轮换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④恢复原状。
要求:身体自然直立,肩关节放松,上耸下沉轻松自然,节奏明快、均匀。
2、开肩合肩:
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前裹合;③恢复原状;④双肩同时向后展开;⑤恢复原状。以上5个动作连贯反复进行(也可按拍子做)。
要求:头容正直,双肩只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后活动,不可上耸。
3、前后转肩:
前转肩:
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前回环转动。要求:双肩放松,转动快而均匀。
后转肩:
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后回环转动。
要求:同前转肩。
左右交叉前后转肩:
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一先一后向前转动;③向前转动二个八拍之后,双肩再一先一后地向后转动。
要求:同前、后转肩。
4、掤臂挤圆:
①弓步站立,双手在体前相交(如右弓步,则右手在外,掌心对里;左腕附于右腕里侧,左手心向外。如左弓步,则左手在外,掌心向里,右腕附于左腕上,右手心向外)。
②以意识引带双手向前作挤势,后腿微用力蹬,腰略发劲,双臂以掤圆之势向前挤迫。
③放松,重心略向后移,但仍为弓步;双臂放松稍向后收回,但双腕仍相贴近。如此按②③反复运动。
要求:不要用拙力,双臂前挤与弓步蹬腿、塌腰协调,挤迫与放松收回要柔韧而富有弹性,双肩松沉,不可抬肘。
二、腰功。
1、俯腰(高血压、眩晕等患者不宜做):
前俯:
①并步站立,双手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
②上身俯腰前屈,双手贴地;③直体挺腰双手上举。按以上①②③,反复运动;④还原。
要求:双腿挺膝伸直站稳;上体尽量挺胸塌腰;前俯时要抬头,头顶不可下垂。
侧俯:
①并步直体站立,双手5指交叉(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②上身左(右)转腰约450,双脚不动;③上身向左(右)侧俯腰前屈,双手贴向地面;④上身回至动作①再向另一侧俯腰弯曲。以上4个动作反复做。⑤立正还原。
要求:同前俯。
2、转腰:
①双脚开立,双手叉腰;②以腰为轴,从左向前向右再向后或反向环绕,即做“腰部回旋”式动作。
要求:动作幅度尽可能大,双脚不能移动。
3、扭腰:
①双手叉腰,开步站立;②向左(右)扭腰,同时重心略向左(右)移,左(右)膝略曲,另一腿稍蹬直;③向右(左)扭腰,同时重心移回右(左)侧,右(左)膝略屈曲坐实,另一腿稍蹬直。以上动作②③反复轮换做。④还原。
十、攻击太极拳入门基本功?
打好地基才能建高楼,练好基本功,是太极功夫的基础,而太极功夫入门有三大基本功,活臂、动腰、坐腿,只有练好这三大基础功,才能入好太极门,练好太极功!
活臂
太极拳练得好坏,上肢臂手的操作非常重要。松肩、坠肘、坐腕、舒指、亮掌,这些通常习惯性的要领外,要特别注意把握两点:
(1)、用意不用力,松活柔顺,舒展自然;
(2)、必须以腰带动,不能盲目自动乱动。
四肢乱动,不可能作出上下相随,全体完整而动的现象。上肢松软沉坠这是练下沉功夫,气沉丹田的需要,耸肩抬肘,臂手僵硬,使气上浮,导致心胸紧张与“上虚下实”之道唱反调,下沉功夫就不可能上身,这种机理是浅显易懂的。
上肢臂手从武术技击方面来看还有其特殊的功能。其一是传力,其二是传送信息。即练“听劲”的功夫。胳膊和手,与对方接触,就能得知对方的动态和劲力,“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这是听劲,传送信息的最高境界,不从高度松软不用力下功夫,那就要犯方向路线的错误。
还有一层功能,那就是所谓:“以意运臂,以气贯指,内劲通灵”进而锻炼上肢劲力,但上述这些功能最初都必须从“活臂”练起才行。初学练手,通常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乱动僵硬,练活臂就是要改变这些不符合要求的活动习惯,非改不行,因此称为基本功。
动腰
初练太极拳常有只见手足动,不见身上动的大毛病,其问题主要就出在不懂不会“动腰”上。《太极拳论》中有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此论核心在“腰的主宰”。每一拳式的完成必须在腰劲的带动下一起完成达到“上下相随”的要求,主宰于腰是指如何动腰,简单来说,主宰于腰就是“动腰”,这里还可以明显看出,全身动作,起动在腰,腰就是火车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动腰”属于身法要领,是基本功,可是身法上还有其它要求,为何不同等看待作为基本功呢?情况不同层次不一样,不能相提并论。
“动腰”是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提起精神以立身中正为条件,以脊柱为轴,缓缓地进行全身腿足臂手的旋拧带动操作。“动腰”动作主要是拧腰,是以脊柱为轴,在平行于地面的平面内左右旋拧动作。拧腰,就像洗脸拧毛巾一样。
坐腿
太极拳对下肢足腿的要求,称之谓底盘根基功夫,极为重要。
“坐腿”是练底盘功夫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单腿屈膝负重练法”。《太极拳论》中提到:“其根在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段话是论发劲,指明足是根基,蹬地接劲由腿部从屈到伸产生根力,再上送到腰到手,这就明确指出足腿底盘要有产生根劲的能力。
脚下有根,稳固,自身稳定能力就强。推手发劲,常讲要先拔根,这就是要破坏对方的稳定势态,破坏其“其根在足”的能力,根力一拔,重心不稳,身法散乱,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太极有功底者,底盘稳固,一般人是不容易推动的。
底盘的功能如下:
①产生根力,向上送劲;
②富有弹性,承受负荷;
③柔软有劲,增强稳定能力。
底盘功夫如何来练,方法不一,但其原理都是一致的,都是屈腿松沉,增加负重,以练腿足的承受能力为前提。
静练法,惯用站桩功,在全身放松,心意自然专一的条件下,采用不同姿势,一站就是半小时,很吃力;动练法较普遍,通常采用“猫引步”。
打拳时,屈膝弯腿,身心在大松大软的意含引导下,不断向下松沉,上身躯干好像坐在凳子上一样,增加腿部的负荷,不断延长单腿负重的时间,迈步向前退后仍要轻灵稳当,如履薄冰缓缓移动重心。同时再利用拳式步型、步法的转变,两腿不断地交换着单腿负重的势态来进行拳架的运作。
从上面所述来分析,练底盘功夫,不论静练或动练,其内含深处实际上都是“坐腿”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