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陈氏太极拳34式口诀?
陈氏太极拳三十四式口诀如下
第十五式 肘底捶。
第十六式 倒卷肱。
第十七式 击地捶。
第十八式 踢二起。
第十九式 玉女穿梭。
第二十式 护心拳。
第二十一式 云手。
第二十二式 高探马。
第二十三式 十字脚。
第二十四式 指裆捶。
第二十五式 白猿献果。
二、49式陈氏太极拳口诀?
陈式太极剑49式动作名称
1、太极剑初势
2、朝阳剑
3、仙人指路
4、青龙出水
5、护膝剑
6、闭门势
7、青龙出水
8、翻身下劈剑
9、青龙转身
10、斜飞势
11、展翅点头
12、拨草寻蛇
13、金鸡独立
14、仙人指路
15、盖拦势
16、古树盘根
17、饿虎扑食
18、青龙摆尾
19、倒卷肱
20、野马跳涧
21、白蛇吐信
22、乌龙摆尾
23、钟馗仗剑
24、罗汉降龙
25、黑熊翻背
26、燕子啄泥
27、白蛇吐信
28、斜飞势
29、鹰熊斗智
30、燕子啄泥
31、摘星换斗
33、仙人指路
34、凤凰点头
35、燕子啄泥
36、白蛇吐信
37、斜飞势
38、左托千斤
39、右托千斤
40、燕子啄泥
41、白猿献果
42、落花势
43、上下斜刺
44、斜飞势
45、哪吒探海
46、怪莽翻身
47、韦陀献杵
48、磨盘剑
49、太极剑还原
三、陈氏26式太极拳口诀背诵?
1、起式
2、金刚捣碓(第一次)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第一次)
5、单鞭(第一次)
6、白鹤亮翅
7、搂膝拗步
8、上三步
9、掩手锤
10、转体金刚捣碓(第二次)
11、披身拳
12、双推掌
13、肘底锤
14、倒卷肱
15、闪通背
16、掩手锤(第二次)
17、转体六封四闭(第二次)
18、单鞭(第二次)
19、云手
20、雀地龙
21、上步七星
22、下步跨虎
23、双摆莲
24、当头炮
25、金刚捣碓(第三次)
26、收式
四、李德印陈氏太极拳74式口诀表?
第1式太极起势 第2式金刚捣碓
第3式懒扎衣 第4式六封四闭
第5式单鞭 第6式金刚捣碓
第7式白鹅亮翅 第8式斜行
第9式搂膝 第10式拗步
第11式斜形 第12式搂膝
第13式拗步 第14式掩手肱拳
第15式金刚捣碓 第16式撇身捶
第17式青龙出水 第18式双推手
第19式肘底看拳 第20式倒卷肱
第21式白鹅亮翅 第22式斜形
第23式闪通背 第24式掩手肱拳
第25式六封四闭 第26式单鞭
第27式云手 第28式高探马
第29式右擦脚 第30式左擦脚
第31式左蹬一跟 第32式前趟拗步
第33式击地捶 第34式踢二起
第35式护心拳 第36式旋风脚
第37式右蹬一跟 第38式掩手肱拳
第39式小擒打 第40式抱头推山
第41式六封四闭 第42式单鞭
第43式前招 第44式后招
第45式野马分鬃 第46式六封四闭
第47式单鞭 第48式玉女穿梭
第49式懒扎衣 第50式六封四闭
第51式单鞭 第52式云手
第53式摆脚跌岔 第54式金鸡独立
第55式倒卷肱 第56式白鹅亮翅
第57式斜形 第58式闪通背
第59式掩手肱拳 第60式六封四闭
第61式单鞭 第62式云手
第63式高探马 第64式十字脚
第65式指裆捶 第66式猿猴献果
第67式单鞭 第68式雀地龙
第69式上步七星 第70式下步跨虎
第71式转身双摆莲 第72式当头炮
第73式金刚捣碓 第74式收势
五、陈氏28式太极拳背向带口令口诀?
1.预备式
2.⾦刚捣碓
3.懒扎⾐
4.六封四闭
5.单鞭
6.搬拦捶、
7.护⼼捶
8.跃步斜⾏
9.初收
10.前蹚拗步
11.掩⼿肱捶
12.⼗字⼿
13.避⾝捶
14.青龙出⽔
15.双推⼿
16.三换掌
17.肘底捶
18.倒卷肱
19.退步压肘
20.双震脚
21.⽟⼥穿梭
22.运⼿
23.双摆莲
24.跌叉
25.上步七星
26.退步跨虎
27.⾦刚倒锥
28.收势
六、陈氏太极拳24式口诀顺口溜?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口诀
第一组 (一)起势 左脚迈出平行站,与肩同宽体自然。
两臂前举不过肩,屈膝按掌紧相连。
(二)左右野马分鬃 左野马分鬃: 收脚抱球微右转,再向左转左步迈,左上右下把手分,弓步右按右伸手。
右野马分鬃: 上体右坐脚外展,跟步抱球体左转,腰向右转右脚迈,弓步分手走弧线。
左野马分鬃: 上体后坐左脚展,跟步抱球体右转,腰向左转左脚迈,弓步分手分鬃完。
(三)白鹤亮翅 左转抱球经胸前,跟步后坐虚步连,左按右提将手分,白鹤亮翅眼看前。
第二组 (四)左右搂膝拗步 左搂膝拗步: 右手前落左手翻,右转伸臂左脚点,迈步屈肘体左转,左搂右推拗步站。
右搂膝拗步: 重心后移脚外展,左转收臂收脚站,迈步屈肘微右转,右搂左推法同前。
左搂膝拗步: 重心后移脚外转,左势动作重复练,上下肢体须连贯,两手一定划弧线。
(五)手挥琵琶 跟步收手上下连,后坐挑掌至体前,落脚合臂虚步站,恰似手抱琵琶弹。
(六)左右倒卷肱 左倒卷肱: 上体右转掌上翻,落手伸臂划弧展,提脚屈肘至耳边,退步提脚眼前看。
右倒卷肱: 上体左转右上翻,左掌后伸划弧展,提脚屈肘至耳边,退步推手眼前看。
左、右倒卷肱: 左右卷肱重一遍,上下相随虚实变,两手配合前后换,松腰松垮灵活转。
第三组 (七)左揽雀尾 上体右转伸臂翻,划弧抱球收脚站,上体左转把步迈,弓步左捋右手按。
两手边伸边翻转,后坐回捋腰要转,伸手翻掌左右分,后坐收手右腿蹲, 弓步双手前上按,沉肩坠肘并坐腕。
(八)右揽雀尾 后坐扣脚体右转,收脚划弧抱球站,捧捋挤按皆同前,肢体左右方向换。
第四组 (九)单鞭 后坐扣脚体左转,云手收脚右勾变,左转迈步手经面,弓步推掌成单鞭。
(十)云手 重心右移左脚扣,左手右云右掌变,重心左移左云手,收脚并步右云转; 右落左起左横迈,云手三个重复连,边云边翻随腰转,眼随左右手变换。
(十一)单鞭 变勾迈步做单鞭,方法要领皆同前。
第五组 (十二)搞探马 右脚跟步双手翻,虚步推掌马完。
(十三)右蹬脚 提脚穿掌两手分,落脚合抱右脚跟,右推提膝屈臂分,蹬脚撑臂一起伸。
(十四)双峰贯耳 收腿落手体右转,迈步握掌经腰间;两掌半握弓步贯,双峰贯耳走弧线。
(十五)转身左蹬脚 后坐扣脚体左转,两拳变掌分开展;重心右移左脚收,右蹬方法同右边。
第六组 (十六)左下势独立 收脚收手右勾变,仆步穿掌贴地面,左弓右蹬前起身,提膝独立挑掌伸。
(十七)右下势独立 落脚左转左勾变,下面动作左右换。
下势独立难度大,功到自成不用怕。
第七组 (十八)左右穿梭 左穿梭: 落脚外展体左转,抱球跟脚脚尖点,迈步分手右上架,弓步推掌松腰跨。
右穿梭: 后坐右转脚外展,左右穿梭肢体换,切忌方向斜向前,上下协调一致连。
(十九)海底针 右脚跟步腿微蹲,左落右提划弧分,虚步插掌海底针,避免低头体前伸。
(二十)闪通臂 提脚抬手体右转,迈步翻掌继续转,左推右撑左腿弓,上体自然背伸展。
第八组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后坐扣脚体右转,收脚再撇握拳搬,左脚上步左掌拦,弓步打拳此势完。
(二十二)如封似闭 右拳变掌左掌穿,后坐收手掌下翻,弓步两手前上按,注意双手走弧线。
(二十三)十字手 后坐扣脚体右转,撇脚分手重心换,收脚合抱在胸前,两脚平行同肩宽。
(二十四)收势 分手前撑掌下按,两臂落至跨两边,左脚收并体还原,二十四式太极完。
七、小说里陈氏太极拳陈氏指谁?
你好,小说里陈氏太极拳的陈氏:指河南陈家沟的一套传统拳术,属于太极拳流派之一。集长拳、炮拳及红拳之术,源自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陈式太极拳有良好的健身作用。
其上乘的技击作用及独特的演练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八、陈氏太极拳祖训?
保卫桑梓不受匪盗危害,陈卜成立武学社,兴起世代习拳舞械之风。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依据祖传拳术,博采众长,创编了一套既能实战又能强身健体的新拳种,因理根太极,取名太极拳。
陈王廷造拳之后,拳法被陈氏族人世代传承,先后涌现出陈长兴、陈有本、陈清平、陈鑫等一批太极拳大家。他们推陈出新,创编出太极拳大架、太极拳小架等套路。但陈家有一祖训,太极拳不传外姓,直到河北永年人杨露禅的出现。
九、陈氏太极拳脉络?
陈氏太极拳的发展简史及其演变
自陈王庭在16世纪创造一至五路太极拳、一路炮捶后,又创造了刀、枪、剑、锏等器械套路。
刺枪术和八杆四杆术对练套路中运用太极拳术的缠丝劲,开辟了长兵器阴阳变换、刚柔相济的先河。
太极双人推手的创建,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技击实践方法,既不会伤人,又可实际检验武功。
分门别类的太极拳自成体系后,陈家沟太极拳之风顿开,当地歌谣:"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尚武之风甚盛。
陈氏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著《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
他打破门规局限,将陈家沟的独得之秘--太极拳传于河北永年县的杨福魁(露禅),在太极拳史上开始了第一次大发展大普及时期。
陈氏第十四世陈有本(1780-1858),字道生,受业其父,太极拳炉火纯青,当时精于太极拳者多出其门,的有陈仲甡、陈季甡、陈清萍、陈耕耘等。
他除完整保留并传下了祖传拳架外(后人称小架或小圈),且不受其限,多有创新。
他在教授族侄陈耕耘时(因其父陈长兴常年在外保镖,而求教于陈有本),为使耕耘早日功夫上身,将架型予以放大,突出爆发力,创出了独具特色的大架拳法(后人也称为大圈)。
大架拳法后由陈耕耘一支传下,传到十七世陈发科广授门徒,使大架拳法得以光大海内。
陈氏第十五世陈清萍(1795-1868),入赘温县陈家2.5公里处赵堡镇,他在祖传太极拳(小架)套路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了一套小巧紧凑,逐步加圈,由简到繁,不断提高拳艺技巧的练习套路。后人称其所传太极拳为赵堡架。
陈氏第十六世陈鑫(1849-1929),字品三,具文采。他感到陈氏太极拳虽经历代口传亲授,然文字著作较少,不利广泛传播。
为阐发祖传太极拳学说,闭门著述,费时十二年,完成《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陈氏太极拳易象数》六卷,全面整理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
著述以易理说拳理,引证阴阳、经络学说,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气为统帅,为陈氏太极拳理论宝库中一座引人瞩目的丰碑。他还著有《陈氏家乘》、《三三六拳谱》等拳术著作。
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1887-1957),字福生,是近代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陈氏太极拳做出了杰出贡献。
自1929年至1957年一直在北京授拳,以其刚柔相济,采、挒、肘、靠、拿、跌、掷、打兼施并用,技击精妙著称。
他以与人为善、武德高尚而受到世人敬仰。他教授徒弟很多,有顾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李经梧、肖庆林等。其子照旭、照奎、女豫霞,拳艺很好。
陈氏第十八世陈照丕(1893-1972),字续甫。1928年秋,应北平同仁堂东家乐佑申和乐善同兄弟二人之邀,在北平授拳。
有同乡李敬庄(字庆林)为其在《北平晚报》(1928年10月)刊发文章宣扬拳艺名扬北平武界,曾立擂台7天,大获全胜。后被中华民国南京市市长请往授拳,拳踪广远。
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图解》、《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所授弟子中王西安、朱天才、陈小旺、陈正雷功夫惊人,被海内外赞誉为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
照丕先生武德高尚,诲人不倦,是陈氏太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陈家沟拳械套路有:老架一、二路(炮捶);新架一、二路(炮捶);小架一、二路以及五种推手法、太极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双锏、梨花枪、白猿棍、春秋大刀、四杆、八杆、十三杆等。
十、陈氏太极拳教程?
第1式 起势
第2式 金刚捣碓
第3式 揽扎衣
第4式 六封四闭
第5式 单鞭
第6式 白鹤亮翅
第7式 斜行
第8式 搂膝拗步
第9式 掩手肱捶
第10式 摆莲跌叉
第11式 金鸡独立
第12式 翻花舞袖
第13式 海底翻花
第14式 二起脚
第15式 玉女穿梭
第16式 顺鸾肘
第17式 裹鞭炮
第18式 护心捶
第19式 穿心肘
第20式 揽扎衣
第21式 云手
第22式 当头炮
第23式 金刚捣碓
第24式 收势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