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氏太极拳小架有多少式?
国家体委正式公布的48式、24式以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都是这种杨氏太极拳或由其演化而来。杨氏又派生出吴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 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杨氏太极拳大架与小架区別?
1. 杨氏太极拳大架与小架有区别。2. 这是因为杨氏太极拳大架强调慢、圆、柔、缓的特点,动作较为宽广,力量较为集中,注重身体的内外协调和整体的统一。而小架则更加注重快、短、紧、硬的特点,动作较为紧凑,力量较为分散,注重身体的灵活性和爆发力。3. 此外,杨氏太极拳大架和小架在技术要求、套路编排、动作幅度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大架通常包含108个动作,小架则包含更少的动作。大架注重整体的流畅性和舒展性,小架则更加注重技术的精准性和力量的爆发性。
三、杨氏太极拳小架108式和85式的区别?
杨氏太极拳小架共有108式和85式两个版本,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动作数量和演练时长。以下是它们具体的区别:
动作数量:杨氏太极拳小架108式版本共有108个动作,而85式版本则只有85个动作。
演练时长:杨氏太极拳小架108式的演练时间较长,需要40分钟左右,而85式的演练时间则较短,只需30分钟左右。
动作难度:108式版本的动作比85式的动作更加复杂和难度更高,需要更高的技巧和功力才能准确地完成。
传承流派:108式版本主要源自杨露禅所传授的“三世同堂”,这个版本更加注重精神内涵和技术细节;而85式版本则源自杨振铭的整理,更加强调实用性和简单易学。
总的来说,杨氏太极拳小架108式和85式的区别在于动作数量和难度、演练时长以及传承流派。不同的版本适合不同水平的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选择。
四、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和小架的区别?
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动作幅度: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和小架的动作幅度有所不同。老六路太极拳的动作幅度相对较大,利于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的锻炼。而小架太极拳的动作幅度较小,更加注重细节和微小动作的练习。
演练速度: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的演练速度相对较慢,有利于修炼者仔细体会每个动作的细节和内在劲力。小架太极拳的演练速度相对较快,更注重动态中的平衡和转换。
呼吸方式: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在练习过程中强调呼吸自然、深长,与动作相互配合,有助于内气的运行。而小架太极拳的呼吸方式相对较少强调,注重动作的轻灵和协调。
功法特点: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强调脊柱的运动,认为“脊柱行拳”是太极拳养生祛病的根本所在。小架太极拳则注重腰胯的运用,强调腰胯的转动和身体重心的移动。
适用人群:杨氏太极拳老六路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群练习,特别是中老年人群,有助于强身健体、延缓衰老。小架太极拳则更适合年轻人练习,有利于增强身体协调性、提高反应速度。
传承特点:杨氏太极拳老六路传承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各种改编和创新层出不穷。小架太极拳则在传统基础上,保持了较为稳定的传承和发展。
五、小架太极拳口令?
一、金刚捣捶
先左后右不为奇,一动一静是围棋。围到山穷水尽处,突然一捶判雄雌。
二、懒扎衣
世人不识懒扎衣,伸者为阳屈者阴。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跟基。
三、合式(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捋采变,顺势左捋塌外碾。上引下松随敌意,跟步双合封中闭。
四、单鞭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亘西东。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五、第二金刚捣捶
第二金刚左转身,周身辗转手足齐。上接单鞭非无故,下开白鹤格外雄。
六、白鹤亮翅
闲来无事看白鹤,右翅舒展又一波。能会此身转移法,神机变化在其中。
七、搂膝拗步
两手平分两足开,右前左后护胸怀。只要中间身法正,何惧周围一齐来。
八、初收
浑身猬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徐徐引进人莫晓,不收不见放中巧。
九、上三步(前堂拗步)
说放就放连上步,如猫扑鼠步法精。上纵下行两手缠,下接斜行在前堂。
十、斜行拗步
左足斜行开一步,左手搂膝往后行。眼随右手中指走,搂膝斜行意理同。
十一、再收
初收原接搂膝后,再收紧与斜行凑。前所转圈犹嫌大,此圈转来愈觉小。
十二、上三步(前堂拗步)
再上三步把敌追,猛虎下山腹中枵。一转周身向前堂,遂搦捶头掩右手。
十三、掩手捶
忽然有敌自左来,右拳随即向左开。劝君有力休使尽,剩下余力扫千军。
十四、第三金刚捣捶
金刚三捣方称奇,两手循环转如轮。寂然不动若愚人,谁知阴阳在此身。
十五、披身捶
两捶披身势最雄,右拳直往小腹奔。两手分开皆倒转,一捶击中便伤人。
十六、背折靠
右拳落在神庭上,左拳岔住左腰间。眼神注定左足尖,背折一靠更无偏。
十七、青龙出水
顶精领起身法正,裆间撑合半月圆。右手撤回又一拳,此为太极变中拳。
十八、肘底看捶
肘底看捶叶底花,好似仙桃垂肘下。果能识得拳中趣,三十六宫都是春。
十九、倒卷肱
左顾右盼倒卷肱,两手更迭转无声。退中寓进阴阳变,首莫仰来腿莫颠。
二十、第二白鹤亮翅
又展白鹤右翅开,虚擎两手护胸怀。沉肘压肩蛾眉肖,一点灵机在心裁。
二十一、第二搂膝拗步
搂膝拗步今又来,扣合周身护官骸。两手护膝前后心,四面八方任人侵。
二十二、闪通背
前人留下闪通背,右掌劈下大转身。肩臂何由号闪通,督至长强是正中。
二十三、第二掩手捶
举足前进向左催,拳力如风又如雷。问尔缘何进一步?要为下势伏胚胎。
二十四、第二懒扎衣
一主一宾全在心,周身一齐合住劲。有心无心中间寻,用心太过也为错。
二十五、第二合式(六封似闭)
人说此势犹嫌嫩,我谓敛形着最老。右掌向里指朝天,左掌亦收近乳边。
二十六、第二单鞭
中气行于手足中,不刚不柔自雍容。下接云手是去路,八体关紧记在心。
顶裆心眼.耳手足腰。
二十七、云手
两手转环在左右,两足横行步法奇。来回运气恒不已,足随手运转如神。
二十八、高探马
上下手足各相随,后往前转莫迟迟。只分身法转不转,击搏各有各新奇。
二十九、右擦脚
先将左脚往右横,上抬右足面展平。右手从左先绕转,上打下踢两相迎。
三十、左擦脚
右脚踢罢横着落,再飞左脚左手迎。扣合全身自有力,不偏不倚是英雄。
三十一、左蹬跟
踢罢左脚左转身,左脚提起向左蹬。左右齐舒列两边,身法端庄正无偏。
三十二、上三步
此次三步又不同,手脚缠法最要紧。上下相随一气通,大开大合步法灵。
三十三、击地捶
放开左脚往前贪,左拳护在神庭上。右拳下击真要命,然后转身欲飞天。
三十四、二起脚
中气提来臂力刚,连环二起上飞扬。顶精领起往上升,翻身腾空如飞龙。
三十五、护心捶(兽头式)
瞪眼搦拳像最凶,机关灵敏内藏胸。左足虚点先蓄势,何人识此大英雄。
三十六、踢一脚
欲扬先抑养太和,左脚提起往上扬。若遇英雄初到此,一脚踢倒万重山。
三十七、蹬一跟
收回左脚右转身,再将右脚向右蹬。蹬跟须用后跟力,翻身掩手照胸击。
三十八、第三掩手捶
右足转落左足前,再将左足迈向前。右拳须用膊上力,一击人都乱马蹄。
三十九、小擒打
后脚跟随左足前,左脚抬起再往前。左手提起似遮架,右手一掌直攻坚。
四十、抱头推山
转身抱首往前进,双手推入巨涛间。此身有力须合并,更得留心脊背间。
四十一、第三合式(六封似闭)
要想此势合得好,内外三合最紧要。外若空虚智谋高,半虚半实谁能料。
四十二、第三单鞭
若有人兮称刚强,声东击西计最良。岂知太极元气转,为用全鞭孰敢当。
四十三、前招
眼顾左手是前招,上领下打把客邀。前面有敌前招应,留有余地防后招。
四十四、后招
左脚后撤右脚边,随之右脚再往前。前虚后实身灵敏,右手一掌直攻坚。
四十五、野马分鬃
一人独入万人中,野马分鬃入敌群。两手旋转用穿靠,左右连环破敌欺。
四十六、第三懒扎衣
近身屈肘用努力,去远何能不展肱。况兼敌人来无定,运化全在一心中。
四十七、第四合式
棚履挤按须认真,两手合在胸当中。人说此中多妙术,浩然一气运天真。
四十八、第四单鞭
第四单鞭象坎离,闲拉无事不为奇。弓弦一卸屈必张,一缕中气随势扬。
四十九、玉女穿梭
天上玉女弄金梭,一来一往织绫罗。谁知太极拳中象,免走鸟飞拟如何。
五十、第四懒扎衣
破围全赖懒扎衣,屡次分疏识者稀。即擒即纵缠丝精,须于此内会天机。
五十一、第五合式(六封似闭)
身法端庄正无偏,浩然元气贯中间。左脚点地虚中实,右脚平踏两膝屈。
五十二、第五单鞭
左足从容向左方,转用单鞭一命亡。果能识得真主宰,人生何处不阴阳。
五十三、第二云手
两手往来运一周,上下气机不停留。自古太极皆如此,何须身外妄营求。
五十四、摆脚跌岔
右脚一摆已难猜,又为两翼落尘埃,不是肩肘能破敌,一足蹬倒凤凰台。
五十五、金鸡独立
耸身直上手擎天,左手下垂似碧莲。金鸡宛然同独立,不防右膝暗中悬。
五十六、朝天蹬
右足落下左足悬,上伸左掌蹬朝天。英才若会其中意,仿效金鸡一脉传。
五十七、第二倒卷肱
朝天蹬下倒卷肱,左手先回快如风。左手转毕右手转,退行真是大英雄。
五十八、第三白鹤亮翅
第三白鹤羽毛丰,左旋向右术最工。此中含蓄无限意,又是引人落到空。
五十九、第三搂膝拗步
搂膝拗步至第三,回应前伏兴中酣。四面八方皆有备,功成始悟不空谈。
六十、第二闪通背
再将右手御前敌,身后敌人复搂腰,岂知我腰忽弯下,臀骨上挑敌难逃。
六十一、第四掩手捶
一声霹雳出尘埃,万物群惊百里雷。右手自下往左击,如同天上响惊雷。
六十二、第五懒扎衣
独伸右手似见龙,左手盘回左面封。自有太和元气宰,一阴一阴护前胸。
六十三、第六合式
太和元气到静时,不静不见动之奇。六封似闭谁能喻,唯有达人只自知。
六十四、第六单鞭
六次来复运转奇,一点灵气从心起。此气行于手足中,不刚不柔自雍容。
六十五、第三云手
一来一往手再运,旋转与前不差分。双手循环如转轮,两手领足并步行。
六十六、第二高探马
八尺以上马号龙,吴山独立第一峰。只为欲乘千里疾,高探超奢马服封。
伯益之后超奢封为马服君。
六十七、十字脚
两面交手较短长,上下四旁皆可防。山穷水尽疑无路,右脚一扫破铜墙。
六十八、指裆捶
左肱右足扫三军,转身右手捣黄龙。能入虎穴取虎子,敢教英雄不英雄。
六十九、白猿献果
白猿献果礼非轻,右拳直取敌中胸。上击下打原无样,只此一击定乾坤。
七十、第七合式(六封似闭)
自古世事各不同,打拳岂有一样行。近身屈肘用努力,右肩侧靠左脚跟。
七十一、第七单鞭
第七单鞭旨归宗,长蛇一字势若重。若问此中真消息,须寻脊背骨节中。
七十二、铺地锦
未被人推身落地,如何下体落尘埃。下惊上取君须记,颔下得珠逞其才。
七十三、上步七星
起身上步七星捶。妙手无处不浑然。任他四围皆是敌,此身一动悉颠连。
七十四、退步跨虎
右手上擎山岭压,左肱下跨虎身牢。一虚一实足相异,转身一动服儿曹。
七十五、双摆莲
右手上托倒转躬,先卸右肱让英雄。转身两手往左击,右脚横扫夺天工。
七十六、单头炮
开合刚柔顺自然,一扬一抑理循环。当头一炮人难御,动静形消太极拳。
七十七、第四金刚捣捶
外保君王内保身,全凭太极真精神。此中甘苦都阅遍,不愧当今绝妙人。
六、杨氏18式养生太极拳
杨氏18式养生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武术项目,它不仅具有健身功能,而且具有很高的养生价值。今天,我们将介绍一种名为杨氏18式养生太极拳的经典拳法。 一、杨氏18式养生太极拳的特点 1. 动作柔和,呼吸自然,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练习。 2. 注重内外兼修,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 3. 拳法丰富,包括各种招式和步法,需要较高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二、杨氏18式养生太极拳的招式 1. 起势:预备动作,调整呼吸,身体放松。 2. 野马抖毛:模拟马匹抖动身体,锻炼肩部和背部肌肉。 3. 云手:左右手交替,锻炼手腕和手臂的灵活性。 4. 弓步冲拳:分为左弓步冲拳和右弓步冲拳,锻炼腿部和上肢力量。 5. 转身踢腿:转身的同时踢腿,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练习方法
1. 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穿着舒适的运动服和鞋子进行练习。 2. 先进行几分钟的热身运动,如跑步、伸展等。 3. 按照杨氏18式养生太极拳的招式进行练习,注意呼吸自然,动作柔和。 4. 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难度,可请专业教练进行指导。 三、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的运动项目,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体质的功效。同时,太极拳注重呼吸调节,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此外,太极拳还能调节心理状态,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注意事项
1. 练习太极拳时应选择平整、柔软的场地,避免受伤。 2. 初学者可先进行简单的太极拳练习,逐渐增加难度和时长。 3. 练习时应注意呼吸和动作的协调,避免憋气和动作僵硬。 4. 若在练习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或受伤情况,应及时停止练习并就医。 总之,杨氏18式养生太极拳是一种具有很高养生价值的传统武术项目,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练习。通过正确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我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太极拳带来的身心益处。七、杨式小架太极拳教程?
杨式小架太极拳的教程如下
五、第二金刚捣捶
第二金刚左转身,周身辗转手足齐。上接单鞭非无故,下开白鹤格外雄。
六、白鹤亮翅
闲来无事看白鹤,右翅舒展又一波。能会此身转移法,神机变化在其中。
八、太极拳什么叫做小架?
大架指的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形式,它的动作较大幅度,力量较强。
相对而言,小架则是指动作较小幅度、力量较柔和的太极拳形式。
小架的动作更加细腻,注重内在的放松和调节,因此在练习小架时,需要更加注重呼吸、意念和内劲的运用。
小架形式常常用于太极拳的内家功夫的训练和表演中,以提高太极拳的内在技艺和功效。
九、杨氏太极拳始祖?
杨露禅(1799—1875?1876),名福魁。直隶省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太极拳事业深入推广,发扬光大的伟大武术家。
1840年左右,杨露蝉自豫北温县陈家沟学拳艺成后返回家乡冀南永年县设坛教拳,拳械运用高妙,所向无不披靡,乡里高手尽皆慑服。
后来因故又被荐往北京,历任大户酱园张家,京师旗营武术教师等。
晚年时被延请至王府授拳,因众多弟子大都出身高第,礼遇有加,使得太极拳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非同一般。
旧社会武行规矩虽大,但争斗也极多,露禅公因每在擂台上与别家武者较量,出手即见红,一响必成功,遂被誉为打遍京城'杨无敌',名声大震。
十、杨氏太极拳原理?
杨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全身放松:杨氏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通过笔直的身体姿势和稳定的站立来调整呼吸和身体状态。2. 气的运用:太极拳注重气的运用,通过吸纳天地间的自然气息,并在运动中将气集中到丹田,以提高身体能量和灵活性。3. 平衡与控制:太极拳强调平衡与控制的原理,通过缓慢、协调和有节奏的动作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并在动作中控制身体的力量和速度。4. 拳理思想:杨氏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的思想,即通过运用柔和的力量抵消对方的力量,并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5. 精神集中:太极拳讲究意念的集中,通过专注、自我调节和坚持训练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反应能力。总体来说,杨氏太极拳的原理是将柔和的力量和平衡的控制运用到身体运动中,以达到身心健康和自身防御的效果。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