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瑶族和苗族同源吗?
不是,瑶族和苗族虽同属少数民族,但是却是两个不同的民族。
苗、瑶、畲同源共祖,这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瑶族源于“九黎”、“三苗”,这有着诸多的证据。
史籍记载,瑶族源于中国,是古代“九黎、三苗”之后,以“尤”为自称,崇拜“盘瓠”。
《旧史》曰:“瑶族酋长蚩尤与轩辕黄帝大战于涿鹿,蚩尤败退黄河”。各支瑶族都曾有“过黄河”的传说,相传瑶族祖先的发祥地在黄河以北,涿鹿大战后逐步迁徙南下。
二、苗族和瑶族哪个国家分布?
全部都在中国。苗族和瑶族的关系其实可以说是一本理不清的乱账。从表面上看,苗瑶的语言,服饰,风俗等等都有区别,但其实双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按语言来划分,
苗族主要可以分为东部方言苗族,中部方言苗族,西部方言苗族,这三种苗语方言皆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的语言,
瑶族主要可以分为说勉语的瑶族,说布努语的布努瑶,说汉语方言的瑶族(平地瑶),其中勉语属于苗瑶语族-勉语支的语言,布努语属于苗瑶语族-苗语支的语言。
勉语和苗语东部方言非常接近(随便举几个词对比都能发现是差不多的程度),而布努语则与苗语中西部方言非常接近。苗瑶的其他一些非主流小支系则让两族变得更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湖南一带人数极少的花瑶,其语言接近东部苗语。
所以真按语言来分,东部苗语苗族应该和勉瑶划为一族(东部苗族本身也有盘瓠信仰)。中西部苗族则应该和布努瑶划为一族。瑶族原本称为徭人,顾名思义是要服徭役的人,后来又丑化为猺人,新中国才改为瑶;苗族的苗目前说法是来自于蛮,苗瑶这两个名字,并不是来自于自称。所以长期的地域分割以及不严谨的汉语称呼却造成如今的苗瑶民族划分,经过近60年的民族性整合后,两个民族基本已经定型。
苗、瑶,以及畲的称呼在汉族的历史文献是有过互用的现象。比如布努瑶在贵州时就被称为苗,进入广西后才换成瑶的称呼。畲族在历史上也曾被记载为瑶。
海南苗族是最佳的证明,海南苗族的语言是勉语支的金门方言,无论是语言还是服饰,都和大陆的金门瑶族极度一致,但民族识别时却被划为苗族。原因是,这支金门“苗”从大陆迁往海南的时期,金门还是被汉人称为“苗”的,后来大陆金门的汉语称呼从“苗”变成了“瑶”,但迁往海南的金门却仍然保持着“苗”的汉语称呼
三、瑶族和苗族的服饰区别?
苗族的服饰的主要特点五彩斑斓:
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苗族服饰样式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多达200多种样式,年代跨度大。
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瑶族各支系服饰存在较大差异,男子服装以青蓝色为基本色调,以对襟、斜襟、琵琶襟短衣为主,也有的穿交领长衫,配长短不一的裤子,扎头巾、打绑腿,朴实无华。妇女服饰有穿大襟上衣,束腰着裤的;有穿圆领短衣,下着百褶裙的;还有穿长衫配裤的。瑶族服饰的挑花构图风格独特,整幅图案均为几何纹。瑶族头饰特点更为突出,有“龙盘”形、“A”字形、“飞燕”形等。瑶族染织业发达,服装均用自染土布制作,有一套完整的蓝靛印染技术。色彩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服饰制作采用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工艺。
瑶族和苗族的区别主要还在于:
一、祖先不同
瑶族传说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 。而苗族的祖先是蚩尤。
二、分布不同
瑶族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五省(区)的130多个县里,其中以广西为最多。而苗族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其中以贵州为最多。
三、节日不同
瑶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小节几乎每月都有,各地过得也不尽相同。大节日有春节、清明、社节、盘王节、“祝著节”、“耍望节”等。而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
1、农事活动节庆;
2、质交流节庆;
3、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
4、祭祀性节庆;
5、纪念性、庆贺性节庆。
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四、瑶族和苗族有区别吗?
苗族和瑶族差异不大,但我们不能因为感觉差不多就觉得他们很像。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瑶族广泛分布在亚、欧、美、澳等各大洲,民族主体在中国,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五省,瑶族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嗄节等。
五、瑶族苗族傣族区别?
一、祖先不同
瑶族传说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 。而苗族的祖先是蚩尤。
二、分布不同
瑶族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五省(区)的130多个县里,其中以广西为最多。而苗族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其中以贵州为最多。
三、节日不同
瑶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小节几乎每月都有,各地过得也不尽相同。大节日有春节、清明、社节、盘王节、“祝著节”、“耍望节”等。而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六、瑶族舞和苗族舞的区别?
瑶族舞蹈和苗族舞蹈的区别
瑶族舞从动作上看,具有民俗文化的原始性。瑶族传统舞蹈动作古朴、风格粗犷、舞姿娇艳、欢快奔放,舞动至高潮时,常有围观者高呼叫喊并加入一起跳,气氛异常热烈。比如《长鼓舞》的表演,一般都是以各自的表演动作与程式动作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表演程式,在动作上,矮、稳、颤是其共同特征。
苗族舞1、男歌女舞,一般来说,在苗族舞蹈当中都是男生吹小芦笙、女生拿着花手帕随着伴奏的鼓点,摇摆身体转圈跳舞。一般来说是由一对以上吹奏乐器的男性作为领舞,后面会尾随比较多的女性围圈跳舞。2、上下肢舞动动作灵活,舞者在跳舞的过程当中上下肢都可以随着弹奏的曲调进行灵活的舞动,在跳舞过程当中,上肢自然摆动,下肢颤动或者抬脚踹动。3、苗族的舞蹈具有比较浓重的古朴、粗犷的风格。
七、瑶族和苗族有区别吗求大神帮助?
专家的说法是原来“苗”与“瑶”混用,那本身就是语音上一个字的音异;“畲”与“瑶”也常常混用的。
2,约在唐宋之后,官方才逐步将“苗”与“瑶”的部众区分开来。
而据较权威的说法:苗瑶语现在仍然有三分之一的语言相同或相通,有讲苗语的瑶族、有将瑶语的苗族。
而实际是苗瑶部众的差别与所谓“分化”是官方的划分与迁移中地域的长期阻隔造成的,原先可能是一个大部落下的分支而已。
3,服饰方面也不存在区别,西部苗族“崇五色”而“类瑶畲”、没有或少银饰;伍新福认为中东部苗族的银饰是“汉化”的痕迹标志。
4,两个民族的信仰也不是不同:部分苗族,如麻阳苗族就有瑶畲的“盘王”崇拜,多数苗族则有蚩尤崇拜;而这两个祖宗或许表明来源不同或许有先后,貌似蚩尤崇拜更古老、盘王崇拜是后来的。
八、头疗和足疗哪个好?
洗浴比较好一点,足疗很单一,只有足疗一个项目,比较起来洗浴包含的就很多,不但有足疗,有按摩,拔罐,采耳,火疗,SAP汗蒸房,健身,电影院等等,这么多项目供你选择,当然是洗浴好一点,洗浴场所装修风格上档次,环境优美,是洗浴和休闲娱乐一体的场所。更能赏心悦目。
九、苗族、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
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十、为什么有些少数民族用布包住头比如瑶族或苗族?
有些少数民族用布包住头发就简单的是一种装饰? 而也有的民族则付有一定的意义? 比如说土家族和彝族? 其中彝族男子头上就留有“天菩萨”
彝族男子的天菩萨是神秘文化的象征,是神鹰栖落的眼睛。
彝族人把天菩萨视为男子汉灵魂的藏身之地,是神圣不可侵犯和亵渎的,绝对不准任何人触摸。头上包有布或者毛巾就有保护作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