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补益药之五味子有哪些功效?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1-04 11:27   点击:16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五味子味酸咸、其皮味甘、其核辛苦,五味俱全。性温,属补益药范畴。主要功用有敛肺、补肾、养心和生津止渴。下面就向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1、敛肺:五味子能收敛肺气,并能益肾纳气,对久嗽不愈、肺张叶举,肺气浮散而产生的干咳失音,气短喘息、身倦无力,面色少华等症,可用五味于配百合,生地、山萸肉、紫菀,马兜铃,枇杷叶等同用。但要注意肺中尚有实邪的咳嗽,不能用收肺药。
2、补肾:对肾虚而致的遗精,滑精,遗尿等症,可以本品补肾固精、收纳肾气。常配合地黄,山萸肉、龙骨,牡蛎,金樱子,丹皮,泽泻、茯苓,远志等同用。“肾司二便”,对因肾虚而引致的久泄、久痢等症,常以五味子配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炒白术,炒山药,茯苓、炮姜、党参、木香等同用,脾肾双补而收效。
3、养心、敛汗:由于心气不足而致失眠,心悸,易惊,多梦等症,可用五味子收养心气而安神。常配合柏子仁、远志、茯神,龙齿、珍珠母,龙眼肉、党参等同用。据近代研究证明五味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能兴奋呼吸中枢,可口调节心脏血管系统病态生理机能及改善血液循环,在血管运动中枢,特别是上述中枢受抑制时作用更为明显,故常制成五味子酊(90%),较长期服用,以治神经衰弱(每次一至二毫升,一日三次)。中医则多以本晶随证加减使用。“心主汗”,“肾主五液”,五味子能养心滋肾,其性味酸收,故又有止汗作用。对阳虚自汗症,常配合浮小麦,生黄芪、麻黄根、酸枣仁等同用。对阴虚盗汗证,常配合麦冬、生地、元参、山萸肉、龙骨、煅牡蛎、黄柏、乌梅等同用。
4、生津止渴:五味子能滋盱肾之阴,生脾胃之津,收肺肾耗散之气,故又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对阴津不足所致的口渴引饮等症,可以五味子配麦冬、生地、元参、乌梅等同用。对于糖尿病属于肾虚消渴证者,可于六味地黄丸方中加入五味子(三、四钱)及肉桂(三至八分),水煎服,可有一定效果,请参考试用。
山萸肉、五味子均能止汗,但山萸肉偏于滋养肝肾之阴,五味子兼能收养心肺之气。
金樱子酸涩入肾固精,兼能涩肠止泄。五味于酸收入肾固精,辣能敛肺上嗽。
入补益药炒熟用,入治嗽药生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五味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苗,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有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故可增强产妇的分娩能力,对肝炎恢复期转氨酶高而久不恢复者,用本晶降转氨酶有一定效果(研为粉末服用)。临床可结合具体情况选用。用量一般五分至三钱。
肾阳亢奋,肺有实热,蓄痰停饮,肝火妄动,痧疹初发等证,皆禁用。

五味子的作用是什么?

五味子,性温,五味具全,(皮甘,肉酸,核苦辛,皆有咸味),专收敛肺气 滋肾水 益气生津 补虚明目 强阴涩精 退热敛汗 止呕止泻 宁嗽定喘 除烦渴 消水肿 解酒 收敛耗散之气 咳嗽初起 表邪未解 内有实热者忌用 味酸 属木 入肺 肾 肝 心经(本草备要 主入肺肾经) 现代医学证明可以降低转氨酶 镇静安神 健忘 失眠 止咳 盗汗 遗精 止泻 等等

【不良反应】

(1)副作用:口服生药13~18g以上可有打嗝、反酸、胃烧灼感、肠呜、困倦等,偶有过敏反应。

(2)中毒反应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口干舌燥、有异昧感、恶心、呕吐、荨麻疹等。

五味子降酶对无黄疸型、慢性迁延性单项转氨酶升高者的效果持久,对无症状的表面抗原携带者,不半浊度和絮状试验阳性的降酶作用佳;中医辩证对肾虚者的效果好。对湿重于热、是热病肿,兼有淤症、黄疸、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明显持续“三阳”者的降酶效果差。对后面这些患者用药期间虽能降酶,停药或减量时常使转氨酶“反跳”,期“反跳”率可达50%以上。五味子粉和蜜丸剂量较大的对胃有刺激作用,有反酸、烧心不适,但多能耐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蜂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