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含有钙、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使用牡蛎补充钙质
药理作用:
1. 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 牡蛎所含的碳酸钙有收敛、制酸、止痛等作用, 有利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动物实验证明: 牡蛎制剂白牡片能治疗豚鼠实验性溃疡和防止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发生, 并能抑制大鼠游离酸和总酸的分泌。 2. 其他作用 牡蛎可能有调节整个大脑皮层的功能.生用镇静、软坚、解热的效力良好;煅用则涩而带燥, 收敛固涩之力较强。
功能主治
1.心神不
牡蛎(图5)
安,惊悸失眠。本品质重能镇,有安神之功效,用治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常与龙骨相须为用,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亦可配伍朱砂、琥珀、酸枣仁等安神之品。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咸寒质重,入肝经,有平肝潜阳,益阴之功。用治水不涵木,阴虚阳亢,头目眩晕,烦躁不安,耳鸣者,常与龙骨、龟甲、白芍等同用,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亦治热病日久,灼烁真阴,虚风内动,四肢抽搐之症,常与生地黄、龟甲、鳖甲等养阴、息风止痉药配伍,如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3.痰核,瘰疬,瘿瘤,症瘕积聚。本品味咸,软坚散结。用治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瘿瘤等,常与浙贝母、玄参等配伍,如消瘰丸(《医学心悟》);用治气滞血瘀的症瘕积聚,常与鳖甲、丹参、莪术等同用。 4.滑脱诸证。本品煅后有与煅龙骨相似的收敛固涩作用,通过不同配伍可治疗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等滑脱之证。用治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等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亦可用牡蛎粉扑撒汗处,有止汗作用;治肾虚遗精,滑精,常与沙苑子、龙骨、芡实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治尿频,遗尿可与桑螵蛸、金樱子、益智仁、龙骨等同用;治疗崩漏,带下证,又常与海螵蛸、山茱萸、山药、龙骨等配伍。
牡蛎(图6)
此外,煅牡蛎有制酸止痛作用,可治胃痛泛酸,与乌贼骨、浙贝母共为细末,内服取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 禁忌:不宜多服久服,以免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宜:体质虚弱儿童,肺门淋巴结核,颈淋巴结核,瘰疬者宜食;阴虚烦热失眠,心神不安者宜食;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宜食,因牡蛎是一种不可多得额度抗癌海产品;宜作为美容食品食用;糖尿病人,干燥综合症患者宜食;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患者宜食;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和怀孕期间宜食。 忌:急慢性皮肤病患者忌食;脾胃虚寒,慢性腹泻便池者不宜多吃。
牡蛎的营养价值
营养成分
日本学者早在1987年就对牡蛎的干品所含营养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与其他海产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牡蛎肉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其中钙含量为40~94.04mg/g,铁为5.50~8.00mg/g,硒为49.00mg/g,锌为22.54mg/g。牡蛎肉(干品)提取物中牛磺酸含量为50.6mg/g,其含量仅次于薄壳乌蛤。而远高于蚶、蛤、鱿鱼、海参等其他海产品。
牡蛎
密鳞牡蛎具有富含牛磺酸(50µmol/g)、锌、硒的特点;低脂肪、低胆固醇,含有一定量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占脂肪总量的20.4%),无机盐、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吴成业等进行了太平洋牡蛎、僧帽牡蛎和近江牡蛎中游离氨基酸和牛磺酸的分析。三者中皆含有人体所有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都是赖氨酸,这对平衡国民膳食中氨基酸比例具有重要意义。三种牡蛎中牛磺酸的含量分别高达7.542,4.388和3.591mg/g,几乎超过其他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总和。同时,发现牡蛎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异。
牡蛎肉中含大量糖原,糖原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能源,补充糖原可改善机体心脏及血液循环功能,并能增进肝脏的功能且具有保肝作用。牡蛎中的糖原还可直接为机体吸收利用,从而能减轻胰腺负担,故对糖尿病十分有益。
牡蛎中高含量的牛磺酸,颇为营养学家及临床学者所重视。牛磺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其对婴儿的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