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苦参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2-08 02:53   点击:227  编辑:admin   手机版

【苦参】
别名:野槐、好汉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川参、凤凰爪、牛参、野槐根、山槐根、地参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忌服。

【苦参的基本介绍】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播种第3年9-10月挖取全株,除去地上部分及芦头、须根,用刀割成单根,洗去泥土、晒干或烘干。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苦参,味苦,性寒;归肝、肾、大肠、小肠、膀胱、心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
1.治带下阴痒
对妇女带下色黄,以及男性阴肿阴痒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治湿疹疥癣
苦参浴能够清除下焦湿热,并且杀虫止痒,对湿疹疥癣引起的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治小便不利
苦参浴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小便不利,灼热涩痛。尤其对妇女因妊娠而引起的小便不利,配合服用苦参汤剂效果更加。


【苦参的选购】
根长圆柱形,下部常分枝,长10-30cm,直径l-2.5cm。表面棕黄色至灰棕色,具纵皱纹及横生皮孔。栓皮薄,常破裂反卷,易剥落,露出黄色内皮。质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做,味苦。以条匀、断面黄白、味极苦者为佳。

苦参的作用是什么?

临床主要用于: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苦参有何功效?

苦参性味苦寒,入肝、心、胃、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通淋的功效。现介绍几则巧用苦参治病的验方,供选用。

急性传染性肝炎:苦参20克,龙胆草、郁金各10克,茵陈30克,柴胡8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7天为1个疗程。

急性细菌性痢疾:苦参30克,大蒜7枚,水煎服,连用3天,或取苦参20克(研粉),大蒜3枚(捣碎),用温水调成糊状,外敷肚脐周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待症状消失即可摘除。

阴道滴虫病:苦参100克,蛇床子50克,水煎外洗患处。

皮肤瘙痒、疥癣:苦参100克,艾叶20克,水煎外洗患处,每天1次。

小便不利、灼热涩痛:苦参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中药材苦参有什么功效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
【别 名】:苦骨(《纲目》)、川参(《贵州民间方药集》)、凤凰爪(《广西中兽医药植》)、牛参(《湖南药物志》)。苦参,又名:苦识、水槐(《本经》)、地槐、菟槐、骄槐、白茎、虎麻、岑茎、禄白、陵郎(《别录》)、野槐(《纲目》)、山槐子、白萼。苦以味名,参以功名,故名苦参。
【处方名】:苦参、炒苦参、苦参炭。处方中写苦参指生苦参。为原药材去杂质及芦头和须根,洗净晒干,切片入药者。炒苦参为苦参片用麸炒至微黄入药者。苦参炭为苦参片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里面焦黄,存性,而后入药者。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根和种子有毒。人中毒后出现以神经系统为主的症状,有流涎、呼吸和脉搏加速、步态不稳,严重者惊厥,因呼吸抑制而死亡。牛、马食干根45克以上,猪、羊15g以上均可出现中毒,主要有呕吐、流涎、疝痛、下痢、精神沉郁、搐搦和痉挛。马中毒死亡前还有出汗、体温下降、呼吸浅慢、心律不齐等[A-8][237]物LD50.18g/kg,中毒后先出现中枢神经抑制,然后间歇性抖动和惊厥,进而中枢深圭抑制,呼吸麻痹,数分钟后心眺停止死亡。人口服10g干根的水煎剂即有镇静催眠作用,已临床应用[239]。根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应用】
1. 用于湿热下痢,黄疸,赤白带下,阴部瘙痒等症。常与黄柏、龙胆草等合用。
2. 用于周身风痒,疥疮顽癣,麻风等症。常与赤芍、地黄、白藓皮等同用;用于麻风,常与大枫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伤胃、伤阴,脾胃虚寒及阴虚津伤者慎用。反藜芦。


禁与藜芦同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