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名不同:红小豆又叫赤豆、米赤豆,是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赤小豆又叫红豆、红饭豆、朱赤豆。
2、外形不同:红小豆体积大,外形呈椭圆形,整体看起来十分饱满;赤小豆体积相对小些,外形呈细长的长条形,整体看起来比较瘦长,二者一对比十分明显。
3、分布范围不同:红小豆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上海、江西等地;赤小豆在我国各地均有栽植。
4、颜色不同:红小豆颜色呈枣红色或暗红色;赤小豆颜色呈朱红色或黑红色。
5、硬度不同:红小豆不是很硬,一般用水煮后会变软;赤小豆很硬,一般经水煮后还是很硬。
6、毒性不同:红小豆无毒,一般可随意食用;赤小豆有微量毒性,误食或食用过多会引发恶心、呕吐等中毒现象,多被用来做催吐药。
7、功效不同:红小豆具有利尿消肿、解毒的功效,常食用可起到美容养颜、清热祛湿的效果;赤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质,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补血的功效,常食用可起到养血补身、清血、利尿消肿的效果。
8、吃法不同:红小豆大多用来煮粥、制豆沙;赤小豆大多用来煲汤,当然也可用来煮饭、煮粥等。
红豆和赤小豆哪个催乳
红豆催乳,哺乳期吃红豆是不会引起回奶的,而且红豆还有一定的催奶功效。每天早晚各用红小豆120克煮粥,连吃3D5天即可,红豆可以催奶通乳。而且红豆中丰富的铁质能让人气色红润。多摄取红豆,还有补血、促进血液循环、强化体力、增强抵抗力的效果。赤小豆是我们生活中常吃的食物,它又被叫作赤豆、米豆,取自于《本草纲目》谷部,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赤小豆可用于治疗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等,煮汁食之通利力强,消肿通乳作用甚好。
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在碗里见到它,比如吃八宝粥的时候。其实,赤小豆的药材分两种,一种叫赤小豆,一种叫赤豆,前者品质好,可是现在出现的数量并不多,所以基本都是赤豆,统称赤小豆。
说到赤小豆,那就要从古代开始说起,在古人眼里,赤小豆可谓是神奇的存在,不是其它食物能够匹敌的。在古人的心中,赤小豆有特殊的本领,如《杂五行书》云;“常以正月旦,亦以辟疫病甚灵验。正月七日,七月七,男吞赤小豆七颗,女吞十四枚,经无病,令疫病不相染。”显然,这种有时讲究、男女区分等条件的施术,并不是药物上的观念,怎么看都是做法术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在古代人的眼中,它是辟邪的东西之一,比一般辟邪的东西等级高了好几倍。
那么赤小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呢?它又有什么功效呢?
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功能主治: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入心、小肠经。其主要功能就是解毒,利水湿。
相传宋朝皇帝得了腮腺炎,其道士取赤小豆四十九粒咒之,投以药立愈。这也被当时称为有着浓重的医学文献色彩的记载。
而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发现,赤小豆确实能够利水。通常用一个简单的方法,用赤小豆100克,然后用一条1斤以上的鲤鱼,一起熬汤,盐巴少许加入其他调料,喝汤吃鱼。从中医角度来讲,鲤鱼本身就是利水的食物,和赤小豆一起煮水后,作用就事半功倍了。如果平时出现水肿,比如腿部浮肿,多半是因为体内运化能力不足,导致的水肿。可以喝汤,能够起到很好的消肿作用。
除此之外,赤小豆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赤小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
赤小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
赤小豆是富含叶酸的食物,产妇、乳母多吃红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红豆,又称相思豆,体积比较大,最常用的就是用来做美味的红豆沙糖水。而赤小豆体积比较小,最适合用来煲汤或者煮粥来吃,有利尿消除水肿的作用,非常适合产妇食用。可见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赤小豆性质平和、味甘、酸,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小干豆。在每100克的赤小豆中,含蛋白质20.7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58克,粗纤维4.6克,钙67毫克,铁5.2毫克,还有磷,维生素B1、B2、烟酸以及皂草甙等营养物质。由于赤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质,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肿的作用,所以常吃赤小豆,可以清血、消除内脏疲劳,对心脏病和肾脏病患者特别有益。此豆还有“久食瘦人”的说法,对老年性肥胖症,有一定的减肥效用。
赤小豆做粥、做馅、做小吃皆宜。用赤小豆、粳米煮粥,不但利水消肿,而且可以健脾胃。而赤小豆冬瓜糖水,则是一道小朋友的健康甜汤,有驱暑健脾的功效。赤小豆质地坚硬,难于煮烂,如果要与粳米同煲,则应该先把赤小豆煮烂后,才加入粳米。另外,赤小豆适合用适量的糖调味,但不宜放盐,否则不利水分的排出。
而红豆比较圆,煮完之后,红豆会变软。红豆属落叶乔木。别名:孔雀豆、相思豆、大红扁豆、相思格。红豆五味属甘酸,酸甘化阴,故能补阴血。有疏风清热,燥湿止痒,润肤养颜的功效。赤小豆与红豆尽管长相不同种属却相同,同属豆科植物,性质和营养成分也接近,只是赤小豆的功效强些,所以中医入药都用赤小豆,而红豆则只供一般食用。
红豆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红豆有清心养神、健脾益肾功效,加入莲子、百合更有固精益气、止血、强健筋骨等作用,能治肺燥、干咳,提升内脏活力,增强体力。养生也是护肤的重要的一部分,外调加上内养,才能造就一个水灵灵的女人。
红豆在传统医学上,主要应用于行水--去水肿、利气--去脚气、健脾,如将红豆和鲤鱼煮汤食用,对水肿、脚气、小便困难等起食疗作用,还能治疗肝硬化、肝腹水、补体虚;红豆与冬瓜同煮后的汤汁是全身水肿的食疗佳品;红豆与扁豆、薏仁同煮,可治疗腹泻。另外,红豆还可与中药同用,如红豆配连翘和当归煎汤,可治疗肝脓肿;红豆配以蒲公英、甘草煎汤,可治疗肠痛等。
中医专家认为,红豆具有消肿、轻身的功效。适宜各类型水肿之人,包括肾脏性水肿、心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等患者食用。夏季天气闷热,有些人会出现水肿的现象,这个时候喝些红豆汤,对于水肿有着非常好的食疗功效。如果能在刚出现水肿的时候喝红豆汤来调治,第二天就可以看到水肿的减退,再连服8天左右,就可以使水肿现象完全消失。
作用:
一.红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
二.红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
三.红豆是富含叶酸的食物,产妇、乳母多吃红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
1.赤豆同鲤鱼(或鲫鱼)煮汤服食,利水消肿,治脚气甚效,兼治小儿夏日因血热而致的多发性疖肿。
2.赤豆微炒,水煎代茶随意饮服,治产后恶露不下,腹痛。
3.治误吞玻璃渣:赤豆适量煮熟,尽量饮服,然后再服泻剂,赤豆和玻璃同大便排出。
4.赤豆用水浸软,捣烂,用水或醋或蜂蜜或鸡蛋清适量,调成膏状,外敷患处,治腮腺炎,热疖。
5.赤豆研成粉末,用冷水调敷患处(已溃烂的疮疡,敷在疮口周围,以便排脓),一日两次,治热毒痈,外伤血肿及扭伤。
6.赤豆粥:赤豆30-50克,水煮至半熟,放入粳米100克同煮粥,以淡食为宜,加白糖调味食用亦可。有健脾益胃,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通乳作用。适用于水肿病,下肢湿气,小便不利,大便稀薄,身体肥胖,产后乳汁不足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