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白芍。是中药中的补血药。
【药用名称】白芍,杭白芍,生白芍,炒白芍,大白芍。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药物功效】补血,敛阴柔肝,缓急止痛。
【主要治疗】
1.补血:用于治疗:
(1)血虚经行不调,痛经,崩漏,伴头昏乏力,心悸失眠。
(2)血虚肝脉失养,肢体挛急,关节僵硬,屈伸不利。
2.敛阴柔肝:用于治疗:
(1)热病后期阴液耗伤,手足瘛疭(chi-zong),口干不渴,脉虚舌绛。
(2)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目眩头晕,耳鸣,肢体麻木。
3.缓急止痛:用于治疗:
(1)脘腹胸胁疼痛,如中焦虚寒,脘腹疼痛。
(2)肝气不舒,胁肋疼痛。
(3)阴血亏虚,小腿抽掣疼痛。
此外,白芍还可治疗:
1.痢疾,泄泻。痢疾,腹痛,里急后重。
2.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
【注意事项】不宜与藜芦同用。
白芍:又名白芍药,金芍药。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根。多产于浙江,四川,安徽等地。其味苦,酸,微寒。归肝经。具有平抑肝阳,养血收阴之功效。主治头胀,头痛,眩晕,耳鸣,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自汗,盗汗,胸胁疼痛,手足痉挛疼痛。用法为,煎汤,6~12克。或入丸,散。但反藜芦。
如果我的回答你觉得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白芍有什么功效?
白芍,又称白芍药、杭芍、川芍、毫白芍,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主产于我国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秋末冬初采挖,洗净灰尘,用水浸2~4小时,捞起滤干水分,放缸内,加盖湿布,每天翻动,润透取出,切片或刨一厘厚横片晒干或阴干即成备用。其味苦酸,性凉。入肝、脾经。
功能养血柔肝,敛阴收汗,缓急止痛,健脾和胃。主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中漏下,赤白带下等病症。常用量9~15克。
其常用炮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生白芍:
即为原药材。本品长于养血柔肝,敛阴收汗,多用于治疗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中漏下,赤白带下等病症。
酒炒白芍:
每斤药片用酒2两洒入药片内,稍润片刻,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冒烟时投入药片,拌炒至深黄色取出,筛去麦麸即成。本品长于行气解郁,舒肝止痛,多用于治疗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行经腹痛等病症。
醋炒白芍:
每斤药片用醋2两,洒入药内拌匀,稍润片刻,将锅烧热,洒入麦麸,冒烟时投下药片,拌炒至黄色为度。本品长于入肝,有良好的理气止痛,疏肝解郁作用,多用于治疗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行经腹痛等病症。
土炒白芍:
每斤药片用黄土2斤,洒入药内拌匀,将锅烧热,投下药片,拌炒至黄色为度。本品长于健脾和胃,缓急止痛,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胃脘冷痛等病症。
白芍有什么作用?
白芍善滋阴养血,退热除烦,张锡纯谓之:“与当归、地黄同用,则生新血;与桃仁、红花同用,则消瘀血;与甘草同用,则调和气血,善治腹痛;与竹茹同用,则善止吐衄;与附子同用,则翕收元阳下归宅窟。惟力近和缓,必重用之始能建功。”
治疗湿热痢疾,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余常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的芍药汤。方用:芍药30克,当归、黄连各9克,槟榔、木香、甘草(炒)各6克,大黄9克,黄芩9克,官桂3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寒热共投,气血并治,疗效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