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作用 用于肺热咳嗽,痰黄及病热烦躁,惊悸。竹茹味甘微寒性润,善清热化痰而除烦。治痰热壅肺,咯痰黄稠者,多用鲜品,与黄芩、瓜蒌、贝母等相配,以增强清肺化痰之功。烦躁惊悸属热者皆可投用,痰热者最宜,虚热者亦可,《千金要方》温胆汤治痰 热上扰,胆胃不和,证见胸闷痰多,烦躁不眠,或惊悸不宁,或呕吐呃逆者,即以竹茹配枳实、橘皮、半夏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治产后虚热上冲,证见烦乱呕逆者,可配生石膏、白薇、枣肉等药,共奏清虚热,和胃气之功,方如《金匮要略》竹皮大丸;产后内虚,烦热短气,可配人参、茯苓、甘草、黄芩等同用,以益气补虚,清热除须,方如《千金要方》甘竹茹汤。用于胃热呕吐,妊娠恶阻。竹茹清热降逆止呕,为治热性呕逆之要药。治胃热气逆呕呃,常配黄芩、山栀子、生姜等药,以增强清胃降逆止呕之力,方如《延年秘录》竹茹饮。若属痰热客胃,证见脘闷呕吐,舌苔黄腻者,常配黄连、陈皮、半夏等药,以清热化痰,降逆止呕,方如《温热经纬》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胃虚有热者,可配人参、陈皮、生姜等补虚清热,降逆止呕,方如《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竹茹清降力缓,兼能安胎,能治恶阻,胎动属热者。治怀胎蕴热之恶阻呕逆,常配枇杷叶、陈皮、半夏等药,以清热降逆止呕。治胎动不安,单用即可,有清热安胎之效,或与黄芩、苎麻根等药合用,以增强药力。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竹茹清热凉血而止血,且有消瘀之效,可治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及崩漏等证属血热妄行者。但其力较缓,临床多入复方,常与生地黄、白茅根、大蓟、小蓟等药同用。
中药里的竹茹是治什么的?
竹茹粉在平皿上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竹菇有什么作用?
竹菇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吐、安胎凉血的作用;对于治疗心悸、烦躁不安、心烦、失眠、中风、胃热引起的呕吐、胎动不安都有不错的效果。
竹茹陈皮水的功效
竹茹:清热止呕,涤痰开郁 。 陈皮:理气开胃 燥湿化痰 治脾胃病 /呲牙 两者放在一起应该就是清热、化痰、理气、开胃。
竹茹白醋漱口有什么作用
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竹茹,味甘,性微寒;归脾、胃、胆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主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