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其机理就是在相应穴位上注射药物,如黄芪注射液(补气)、当归注射液(养血)等,类似于西医中的肌肉注射,让药物在穴位上起到一个刺激穴位的作用,既能长效的刺激相应穴位,又能根据药物的不同,机体吸收药物后,效果也不同。一般副作用很少,唯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注射的时候,要回抽是否有回血,不能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血管,因为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过强,容易引起过敏;推药时要缓慢,以被注射者能够耐受为宜。一般保健强身也可以用穴位注射,如足三里、合谷等要穴。
什么是穴位针
882年,布里克斯发现人体表面存在温点和冷点而被誉为躯体感觉生理学的先驱。其实,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著名医典《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订正讹谬,撰著《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并且首创研铸专供针灸教学与考试用的两座针灸铜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确,令人叹服。可见,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用于穴位注射的针。空腹会晕针。对今后怀小孩没有任何影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穴位注射的静脉注射
下一篇: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