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悟空邀请!
慢性胃病是指胃黏膜受到长期的慢性损害产生的一系列疾病,是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功能紊乱等。
患有慢性胃病的朋友平时要注意饮食习惯,合理膳食,饮食要清淡,饮食要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应少食多餐,不吃辛辣,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少吃发物和海鲜如:芋头,花生,番薯等;多吃有营养易消化,蛋白质和维生素高的食物如:奶类,豆浆,瘦肉,蛋类,小白菜,西红柿,扁豆,冬瓜等;注意保暖,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
在里繁花跟朋友们分享治疗胃病的小验方(仅供参考)
将生姜,橘子皮各四钱,用水煎,每天二至三次分服,对胃痛患者有止痛止呕效果。
将新鲜(未发芽)马铃薯洗净切碎,不必去皮,捣烂,用纱布包挤出汁液,每天早晨空腹服一至二匙,可适量加蜂蜜,连服二至三星期,服用期间禁食刺激性食物。此方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有效果。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要怎么养胃才健康有效呢?
确实,胃病“三分治,七分养”,饮食调养远比吃药好。总的来说,养胃就是要对胃有好处的事。谚语说:“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这包括:规律饮食,规律作息,健康饮水,细嚼慢咽,合理运动,讲究卫生,少吃寒食,保持积极心态等。
1.每天摄入20至25克膳食纤维,打扫肠道。
2.补充益生菌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道健康。
3.适量适当吃姜、薄荷叶、燕麦。
4.午饭后休息片刻,增强胃肠抵抗力。
5.每顿七八分饱,饭前不吃冷食,饭前饭后1小时不做剧烈运动。
6.温差大时,好好给胃保暖。
要说的是,单纯养“胃”意义不大。养胃里所说的胃,是指整个跟胃有关的循环,包括中医所说的脾经和胃经。“老胃病”往往病情比较复杂,经常是几种胃病夹杂在一起,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要重视脾胃同治。特别是有反复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等脾虚症状的胃病患者,更要注意健脾、恢复脾气。
中医中的“脾”并非指脾脏,而是五脏之一的“脾”。脾,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虽然食物在胃和小肠消化和吸收,但必须依赖脾来运转方能到达各个脏器,所以脾有“后天之本”之称,能推动营养物质的运化。“脾为里主运化,胃为表主受纳”,脾胃两者互为表里,唇齿相依。特别是老胃病患者往往患病时间都比较长,脾虚严重,所以即使对症治疗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忽略了脾虚问题,很容易又“连累”到胃,导致胃病复发。
养脾有四忌:一忌养脾无常,二忌生冷,三忌过甜,四忌吃太多。
平时要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内各组织的“原材料”,以供生长和修补细胞、补充体内新陈代谢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