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vc粉料参数?
常规的pvc粉料比重是:1.34g/cm3,PVC即聚氯乙烯,是氯乙烯单体(简称VCM)在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发剂;或在光、热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之为氯乙烯树脂,其材料是一种非结晶性材料。
PVC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加入稳定剂、润滑剂、辅助加工剂、色料、抗冲击剂及其它添加剂。具有不易燃性、高强度、耐气侯变化性以及优良的几何稳定性。PVC对氧化剂、还原剂和强酸都有很强的抵抗力。然而它能够被浓氧化酸如浓硫酸、浓硝酸所腐蚀并且也不适用与芳香烃、氯化烃接触的场合。
二、奶粉营养成分表数值怎么看?
一、配料顺序看含量
奶粉的配料表是有各种原料名称组成,别以为各种原料的排列顺序是随机的。各种配料的排列顺序影藏着另一个信息:原料的添加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配料表中各种配料应按照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照递减顺序排列。”
二、配料分配看营养
宝宝奶粉包装上都有一个详细的营养成分列表,然而,各种专业的营养素名词,各种复杂的数字和单位,这对不少新手妈妈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既然营养列表太难懂,何不从最简单的配料表看起。营养列表中的各种营养素均来自于配料表中各种原材料,根据各种原料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我们可以大致分为六类。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宝宝迅速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作为物质基础,蛋白质是奶粉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
脂质类:脂质类营养素作为人体所需的基础营养素之一,也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作用,奶粉配料表中的植物油即提供脂肪营养素。
糖类:糖类物质是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源的重要营养素。奶粉中的糖类多数是乳糖和半乳糖,有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
维生素:多种维生素在宝宝身体代谢反应中其调节作用,对于提高宝宝免疫力、促进矿物质的吸收起到重要作用。
矿物质:宝宝缺乏矿物质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矿物质在奶粉中通常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如氯化镁、氯化钠、硫酸亚铁等。
特别成分:除了主要的5大营养素外,不少婴儿奶粉会添加一些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的营养素,如DHA、AA、益生菌等。
三、基础原料看工艺
奶粉的质量与其生产工艺息息相关,目前奶粉的生产工艺方法主要有两种:干法和湿法。判别奶粉采用的是湿法还是干法工艺,最简单的就是查看奶粉外包装上的配料表。如果表上第一个写得生牛乳或鲜牛奶是湿法工艺。反之配料表里写有优质奶粉、脱脂奶粉、奶粉就是干法工艺。这两种技术加工后的奶粉在色泽、密度上有一定区别,各有利弊。
湿法:
湿法工艺比较复杂,简单地说就是将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的配料成分,在液体状态下进行处理与混合的生产工艺,这项工艺通常包括配料、热处理、浓缩、干燥等工序。需要的设备较多,制作出来的奶粉均一性好,物理化指标稳定。
湿法工艺是将有机鲜牛奶直接喷雾干燥加入营养成分制成的,与干法相比不仅不存在乳粉回溶等中间环节,而且采用多道过滤工序,杜绝安全隐患,充分保证各种营养的均衡。
干法:
干法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简单地说就是将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的配料成分,在干燥状态下进行处理与混合而制成最终产品的生产工艺。干法工艺需要的生产设备比较简单,但对车间的要求较高,一般采用GMP车间。
有些配方奶很难通过湿法来干燥,就会选择干法,干法工艺的产品均一性等虽然不如湿法,但它的热敏性的营养成分易于添加。如DHA、ARA、双崎杆菌、微量元素等。
四、食品添加剂要认得
很多妈妈一听到食品添加剂就惊恐不已,其实食品添加剂并不都是有害的,适量的食品添加剂在改善食品口味,提高产品质量上发挥重要作用。不少婴幼儿奶粉中也含有安全添加量的添加剂常见的有改善口味的调味剂、其乳化作用的乳化剂以及抗氧化剂等。这些奶粉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妈妈们知道多少呢?
香兰素:根据国标(GB2760-2011),6个月以上宝宝的食品允许添加香兰素,最大允许使用量为5毫克/100毫升。
香草香料:香草是一种天然香料,香味引人食欲,部分孕妇奶粉中添加少量的香草香料,能够改善奶粉的口感。
柠檬酸盐:柠檬酸、柠檬酸钠、柠檬酸钾这几种添加剂在婴儿奶粉中也不少见,能改善食品口感,少量添加无害。
香荚兰豆浸膏:国标GB2760-86规定为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按FAO/WHO规定,可用于婴儿罐头食品、谷类加工食品等。
单甘油硬脂酸脂:单甘油硬脂酸脂是一种乳化剂,添加到奶粉中能提高脂肪和蛋白质的稳定性,防止分层和沉淀。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是一种高效的氧清除剂和增效剂,是我国唯一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抗氧化剂。
磷脂:在食品工业中,磷脂常被用作乳化剂。在奶粉中使用磷脂,不但起乳化作用,还可增强蛋白质的稳定性能。
三、怎样提高观赏鱼儿抵抗力?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鱼类体质健壮:加强饲养管理,做到科学用水和管水,通过对水质各参数的监测,了解其动态变化,及时进行调节,纠正那些不利于养殖动物生长和健康的各种因素。
一般来说,必需监测的主要水质参数有pH(7.5~8.5)、溶解氧(≥5毫克/升)、盐度(15~30,海水养殖)、未离解氨(<0.01毫克/升)、亚硝酸盐(<0.1毫克/升)、未离解硫化氢(<0.005毫克/升)、透明度(30~40厘米)等。要使养殖动物正常生活,健康成长,必须加强日常管理和谨慎操作。
这方面的工作内容很多。最主要的:
①定时巡视养殖水体,最少每日早晚各一次,观察水体(池塘、网箱及其周围)的水色和养殖动物摄食、活动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②对池塘或网箱进行定期或经常清除残饵、粪便及动物尸体等清洁管理,勤除杂草,以免病原生物繁殖和传播;
③平日管理操作应细心、谨慎,避免养殖动物受伤为病原的入侵提供“门户”;
④流行病季节和高温时期尽量不惊扰养殖动物。
(2)培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鱼体抗病能力与鱼的个体差异有很大关系,要达到预防或减少鱼病发生的目的,可以利用鱼类个体差异,挑选和培育抗病力强的养殖新品种。
放养健壮和不带病原的苗种是养殖生产成功的基础。可通过以下途径繁育新品种:选育自然免疫的鱼类新品种;利用原系亲鱼繁殖,避免近亲繁殖引起种质退化;种间杂交培育抗病新品种。
(3)加强人工免疫:人工免疫法就是用人工的方法给机体注射、喷雾、口服、浸泡疫苗等方法,促使其获得对某种疾病的抵抗力。
有研究证明鱼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可以通过人工免疫手段,使其获得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样,人工免疫接种也是控制水产养殖动物暴发性流行病最为有效的方法。近些年来,已陆续有一些疫苗、菌苗使用于预防鱼类的重要流行病,而且国内、外都有相关机构在研究探索免疫接种的最佳方法和途径。
(4)药物增强鱼的抵抗力: 鱼病的发生大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许多鱼病常在4~10月份流行,尤其是4~6月和8~10月。掌握发病规律,及时有计划地在鱼病流行季节前进行药物预防,是补充平时预防不足的一种有效措施。
一般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黄芪多糖、甘草多糖等,能有效增强鱼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