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益生菌能提高免疫力预防新型肺炎吗?
近日,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院士,接受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连线采访时提到微生态的重要性,其中有以下一段问答。
记者:重症患者如何治疗?
李兰娟院士:对重症患者,首先是抗病毒治疗,第二是抗休克治疗,第三是抗低氧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第四是抗继发感染。还要两平衡,第一个平衡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第二个是微生态的平衡,病毒感染以后,往往也有微生态的失衡,导致细菌继发感染,所以微生态平衡能够减少继发感染。所以这一套方案和方法,在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人当中,还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李兰娟院士还建议:应对传染性疾病,可使用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主要包括益生菌和益生元。目前已经明确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为人体有益生理菌。
补充益生菌的目的在于:
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修复肠道菌膜屏障、提高肠道抵抗力、抑制潜在致病菌过度生长、促进肠上皮细胞分泌黏蛋白及潘氏细胞分泌SIgA以及调节全身免疫功能等。
为什么要用益生菌来防治新冠呢?
1、潜意识里我们只把肠道当做消化食物、为人体供能的器官,殊不知,肠道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器官:70%~80%以上的免疫细胞分布在肠道,70%以上的免疫抗体由肠道产生。
2、益生菌能够修复因服用抗生素药物、饮食不当而导致的肠道屏障受损,保证肠道正常工作。
所以在这场人类免疫与病毒的战争中,益生菌必然不可缺席。
不一样的“乳杆菌”
采访中提到的“乳杆菌”其实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乳杆菌有好多种,就像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乳杆菌们的功效各不相同。
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修复肠道菌群屏障、增强抵抗力、抑制有害菌方面综合考虑,乳杆菌家族中有一个王者般的存在:鼠李糖乳杆菌GG株(简称LGG)。
它可以:
1、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增加肠道内的有益菌
(尤其是刚被院士提到的双歧杆菌)
2、提高机体免疫力
3、增强肠道粘膜屏障
4、预防和治疗过敏、过敏性湿疹、过敏性哮喘
同时具有高活性、高存活率、高定殖率:
鼠李糖乳杆菌LGG对比其它益生菌还有更多的优势:活性高、耐胃酸、耐胆汁、独特鞭毛结构能够更好的附着肠黏膜形成保护屏障。
胃酸、胆汁会杀死大部分常规活菌,而LGG经过胃酸和胆汁的洗礼后,存活率达90%以上,并且它们独特的鞭毛结构,能够更好的附着在肠粘膜上,形成保护屏障,防止有害菌的侵袭,使肠道更加稳定工作,保护肠道免疫细胞正常工作,生产抗体,对抗病毒。
全家都可以喝
2022年国家食药监局颁布了可添加在婴幼儿食品中的14种益生菌菌株,鼠李糖乳杆菌LGG 是其中之一。
孕妈、婴幼儿属于谨慎服药人群,老年人肠道脆弱,所以这类人群更加需要鼠李糖乳杆菌LGG来加强肠道免疫。
二、提高免疫力对预防新冠肺炎有何意义?
新冠病毒肺炎的发病除了与病毒强度、传播途径相关之外,还与机体的年龄、免疫力状态相关。简单来说,同等状况下免疫力越差,被感染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提高免疫力对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治至关重要。大家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增强免疫力,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C,适量摄入动物肝脏和红肉补充铁元素,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要挑食、偏食,尽量营养均衡。另外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选择多维片来促进营养的均衡吸收,为免疫系统维持正常的工作提供必要养分。具体品牌可以留意善存等。
三、总是反复肺炎喝氨基酸可以增强免疫力吗?
总是反复肺炎是可以分氨基酸增强免力的。因为反复肺炎多是由于自身体质差,虚弱等引起的。氨基酸,是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等,所以也是对人体有一定的调理作用。适当的服用也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也要注意饮食营养要均衡,饮食不能挑食
四、新型冠状肺炎患者会不会出现不用治疗靠自身免疫力痊愈?
有一些患者是无症状患者和轻微感染者。感染了病毒,但没有任何的外在症状,或者感染症状轻,不需要任何治疗,也能通过自身免疫力得到治愈。
五、肺炎球菌肺炎介绍?
肺炎球菌肺炎是一种细菌性的感染,这种细菌性的感染会引起大叶性肺炎,感染程度是比较严重,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抗生素治疗,选择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或者静止期杀菌剂,联合应用药物,能够很好的控制感染,并且配合化痰止咳平喘,降温的药物治疗。
六、肺炎不发烧,免疫力是否存在问题?专家解读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然而,有一部分患者在感染肺炎后却没有发烧的症状,这让许多人认为这些人的免疫力存在问题。这种说法真的正确吗?
肺炎发烧的原因
首先,我们先了解肺炎为什么会引起发烧。发烧实际上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或细菌侵袭的一种防御反应。当病原体入侵体内后,免疫系统会释放细胞因子,提高体温,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动能力。因此,正常情况下,肺炎的发烧症状是普遍存在的。
肺炎不发烧的原因
然而,并非所有的肺炎患者都会出现发烧症状。这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反应不同,有的人可能对病原体更敏感,从而引发明显的发烧症状,而有些人可能对病原体的感染反应较为缓慢,不会立即出现发烧。
- 病毒特性:不同的病毒株可能具有不同的病理特性,包括对人体产生发烧反应的能力。有的病毒可能更容易引发发烧症状,而有的病毒则可能具有抑制人体发热反应的能力。
- 感染程度:肺炎的严重程度不仅与病原体有关,还与感染程度有关。有的肺炎患者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数量较少,免疫系统反应相对较弱,从而不会出现明显的发烧症状。
免疫力与发烧的关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肺炎不发烧并不一定意味着免疫力存在问题。免疫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机体对多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和应对能力。并不是所有的免疫反应都会导致发烧,发烧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单从发烧与否判断免疫力的好坏是不准确的。
其他免疫指标的重要性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一个人的免疫力,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免疫指标,包括抗体水平、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获得。如果你担心自己的免疫力存在问题,建议咨询医生,进行相关检查。
免疫力的提升方法
无论是否发烧,我们都可以采取措施来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 均衡饮食:摄入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 合理锻炼:适度运动可以提高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 良好作息: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恢复免疫功能。
- 避免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中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因此及时采取缓解压力的措施。
-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应尽量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尽管不发烧并不一定意味着免疫力存在问题,但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对提升免疫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有任何关于免疫力的疑问,建议咨询医生的意见。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肺炎不发烧与免疫力之间的关系。
七、哪种维生素是增强免疫力以治愈新冠肺炎所必需的?
Sapiens Journal Issue 06. 2022
全球新冠疫情爆发2年来,许多人失去了健康,还有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尽管疫苗已经为抵抗疫情带来了巨大的帮助,降低了重症率和死亡率,但仍然无法彻底阻止病毒的传播和感染。在病毒持续流行的当下,我们除了防疫的必要手段之外,保证正确的营养摄取,无论对健康人群抵御病毒,还是帮助患者战胜病毒,都是相当重要的。
新冠的全称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而引发的。该病毒会引发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以及由病毒复制而引起的炎症。
在病毒感染的初始阶段,一定程度的炎症是触发免疫反应所必须的。但是,本身就处于全身低水平炎症的个体存在先天免疫系统失调,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导致过度炎症和过度反应,例如高热和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营养在支持免疫系统抵抗COVID-19中最显著的作用就是降低炎症反应。
SapiensClub:抗炎饮食怎么吃?同时,免疫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在感染部位产生大量自由基,会引发氧化应激。营养素也承担着淬灭活性氧物质(ROS),抗氧化的“使命”。
要达成这个目标,有许多关键的营养素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
01 产能营养素
1.1 蛋白质
众所周知,身体需要蛋白质去产生抗体,因此,蛋白质不足会增加病毒感染风险。当蛋白质摄入量低于膳食营养需求建议的0.8克/公斤体重,就会导致低蛋白质状态,降低功能性活性免疫球蛋白数量和肠道粘膜防御能力,从而增强病毒在肺部的持久活跃。
但是,需要避免促炎性较高的蛋白质来源例如加工肉类和过量的红肉,以避免炎症环境对病毒活性的促进作用。因此,饮食中选择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即含有所需量的必需氨基酸,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反应并改善饱腹感,是抗炎并优化抗体产生重要的饮食组成。
1.2 Omega 3
Omega-3脂肪酸在对抗病毒感染方面也有重要的效果,主要是通过抑制白细胞趋化性、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T淋巴细胞反应性来促进炎症的消退。缺乏Omega-3则容易导致炎症难以消退,增加重症风险。
与此同时,由于Omega-6和Omega-3在代谢中可能会竞争相同的酶,如果来自植物油的Omega-6浓度过高就会阻碍Omega-3的代谢。因此,建议维持Omega-6:Omega-3的比例在4:1~1:1,避免过量食用含有Omega-6的植物油。
但是,建议提升Omega-3在总脂肪中的比例,不代表建议采取高脂肪饮食。富含脂肪的饮食在病毒感染中可能会增加并发症的产生,影响巨噬细胞功能,降低疫苗效力。
1.3 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
高血糖指数(GI)或血糖负荷(GL)饮食引发的急性高血糖和急性胰岛素反应,会导致线粒体容量过载和大量自由基的产生,增加炎症细胞因子和C反应蛋白浓度。要避免这种不良的餐后炎症反应,应尽量选择低GI的食物种类,例如较少加工的原颗粗粮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坚果、油籽等,以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作为益生元的膳食纤维,通过在肠道内生成短链脂肪酸、改善肠道微生物种群、维护肠粘膜防御、降低炎症反应等方面为身体提供抗病毒保护。通常推荐女性和男性每日分别摄入25克和30克的膳食纤维,但即使每天只增加5克纤维摄入量,也能有助于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风险和死亡率。
另一方面,益生菌似乎也有助于减少儿童呼吸道感染,但目前证据仍然较少。
02 维生素、常量及微量营养素
许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支持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方面都非常重要。但这仅代表缺少这些营养素可能会降低免疫系统激活,并不代表多补充就能有“奇迹般”的效果。
2.1 维生素C
维生素C在调节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众所周知,缺乏维生素C会降低免疫反应,使身体对病毒感染更加敏感。维生素C还是经典的抗氧化剂,可以直接淬灭自由基,降低ROS生成,保护身体组织免受强烈损伤。
一些研究发现每天补充200毫克维生素C可以改善肺炎患者的呼吸状况。也有针对儿童的研究发现,每天补充0.5~2克维生素C虽然不能阻止上呼吸道感染,但可以缩短持续感染的时间,加速康复。
总的来说,预防病毒感染需要至少100~200毫克/天的血浆维生素C水平。而在感染期间,因为新陈代谢会因炎症增加而需要大量维生素C,因此可能需要更高剂量的维生素C来平衡增加的需求。
2.2 维生素D
近期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身体维生素D状态与COVID-19的严重程度相关,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增加呼吸道感染几率、重症几率以及死亡风险。
维生素D除了是抗氧化剂,其主要循环代谢物25-羟基维生素D可以通过增加抗菌肽(AMPs)的分泌,从而对病毒和细菌的刺激作出免疫反应。
对于正在进入春季的北半球居民来说,冬季之后血液中的维生素D水平是全年最低的,更需要适时补充以避免维生素D不足影响正常免疫力。
维生素D最主要的来源是阳光UVB紫外线在皮肤中产生的,也可以通过鱼、蛋、蘑菇等从饮食中摄取。但世界上大约50%的人口都存在维生素D不足的情况。因此,建议维生素D摄取不足的COVID-19感染者保证每日推荐量10微克/天(400 IU)。
2.3 维生素E
维生素E可以调节神经细胞的成熟和功能性,对于协调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相辅相成非常重要。维生素E大量存在于坚果、油籽、植物油以及一些谷物中,因此维生素E缺乏在人类中并不常见。但在肠道消化道疾病后,可能会出现继发性缺乏现象,可以遵医嘱进行补充。
2.4 维生素B群
维生素B群参与许多与能量相关的酶促过程,缺乏维生素B群会增加氧化应激反应,但目前没有十分明确的它们在免疫系统和感染中的作用。
其中已知的是,维生素B6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增殖来激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力。在重症患者中,补充维生素B6从而增加血液PLP浓度,与增加总淋巴细胞相关,且维生素B6的摄入量与降低炎症状态有关。成年人每日需要1.4~1.6毫克的维生素B6。含维生素B6较多的食物包括三文鱼、去皮鸡胸肉、牛肉、瘦猪肉、香蕉、土豆、牛油果、开心果等。
COVID-19严重程度与淋巴细胞减少和T细胞耗竭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增加有关。缺乏维生素B12同样会导致CD8+T细胞水平下降,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减弱,有可能增加COVID-19的重症程度。成年人每日需要2.4微克的维生素B12。含维生素B12较多的食物包括蛤蜊、吞拿鱼、牛肉、牛奶、奶酪、鸡蛋等。
2.5 锌
锌是200多种参与抗氧化防御的酶的辅助因子,其中最重要的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种存在于线粒体和细胞质中的酶,可分解ROS生成,抑制氧化应激。而且锌对维护粘膜完整性,免疫细胞的细胞生长和分化,产生先天性和适应性抗病毒反应都至关重要。
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7.5~12.5毫克的锌,但锌缺乏在全球范围内都十分普遍。锌缺乏会增加病毒感染的风险,尤其对老年人来说,低锌浓度的个体肺炎死亡率是正常水平个体的2倍。
但是过量的锌反而会导致氧化应激增加,选择锌补剂前应该先了解自身饮食含锌量是否已经足够。含锌量较高的食物包括牡蛎、牛肉、鸡腿、硬豆腐、南瓜籽、扁豆、燕麦、蘑菇等。
2.6 铁
铁元素帮助调节T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对抵御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去除感染源具有重要作用。长期缺铁会导致抗体的减少,而且缺铁通常会伴随维生素A的缺乏。
缺铁也是十分普遍的问题,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12~20毫克的铁。含铁量较高的食物包括牛肉、贝类、杏干、白腰豆、菠菜、无糖巧克力、藜麦、口蘑、南瓜籽等。
2.7 硒
硒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作为抗氧化剂淬灭ROS,并通过影响白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免疫球蛋白生成,在免疫防御系统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硒缺乏会导致高水平的病毒致病性,对流感病毒来说,补充硒的补剂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以支持免疫系统。但过量补充硒也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健康成年人每日需要60微克的硒元素,辅助抗病毒的具体剂量则需遵医嘱。
日常饮食中很容易获得硒元素,只需每日补充一颗巴西坚果即可满足一个成年人一整天的硒需求。除此外,富含硒的食物还有吞拿鱼、贝类、瘦猪肉、牛肉、去皮鸡胸肉、硬豆腐、全麦意面、虾、蘑菇等。
2.8 水
低水高盐饮食会对肾功能产生负面影响,饮用含糖饮料代替水也会导致血糖和胰岛素急性反应,增加身体炎症负担。
日常水分应有75%来自饮用水,25%来自带有水分的食物,尤其是蔬菜和水果。每日饮水量受年龄、性别、体力活动水平、饮食、身体成分、怀孕、环境条件和疾病的影响,平均来说,成年人每日需要12杯水和饮料,儿童需要4~5杯,青少年需要7~11杯,老年人则相对需要更多的9~13杯。
03 其他营养素
3.1 橙皮苷
橙皮苷是一种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的黄酮苷,常见于柠檬和橙子的果皮和汁囊中。之前被发现可以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对抗流感病毒,因此近期也被提出与另一个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结合使用,来阻断SARS-CoV-2病毒复制,以降低重症程度和住院率。但橙皮苷并不是治疗COVID-19的特效药成份,不建议作为补剂补充,治疗中是否使用需要遵医嘱。
日常可以通过食用柠檬和橙子,在补充维生素C之外,也获得橙皮苷的抗氧化和抗炎辅助。
3.2 乳铁蛋白
乳铁蛋白是一种来自牛奶的糖蛋白,由中性粒细胞合成,调节组织炎症,参与先天免疫,并在宿主防御中发挥作用。在COVID-19患者中,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会诱导凝血障碍,影响铁稳态。因此,无症状和中度症状的患者,补充乳铁蛋白有助于抵御SARS-CoV-2感染、降低炎症水平,避免铁稳态失调,可能在COVID-19的治疗中可以发挥辅助作用,促进康复,但是否使用需要遵医嘱。
总的来说,降低病毒感染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均衡饮食、规律运动,通过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炎症水平。
日常饮食应该保证:
1. 蛋白质摄入量每天0.8克/公斤体重,运动人群1.2克/公斤体重或以上。
2. 丰富蛋白质来源,以优质蛋白质为主,避免加工肉类及过量红肉。
3. 控制脂肪摄入总量,但需要增加Omega-3占比,维持Omega-6:Omega-3在4:1~1:1的范围。
4. 避免精制碳水,以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坚果、油籽等作为碳水化合物来源。
5. 每日摄取25~30克膳食纤维,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
6. 维生素C摄取充足,除饮食内容外,可适量额外补充。
7. 每日摄取10微克(400 IU)维生素D。阳光不足的地区,除食物外可选择补剂至满足每日需求。
8. 每天从食物中获取1.4~1.6毫克的维生素B6,2.4微克的维生素B12。
9. 每日7.5~12.5毫克的锌、12~20毫克的铁、以及60微克的硒。从肉类、鱼、贝类中即可摄取。
10. 每日饮用纯水充足。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目前没有任何已知的保健品可以预防甚至治愈COVID-19。尽管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提高免疫力,但“越多越好”是一种错误思维。大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能会引起毒性和副作用,或者影响药物功能,从而改变药理作用,耽误治疗。
任何营养补剂只能作为补充缺乏营养素的可选方式,最好还是通过均衡饮食来获取充足的营养素和抗氧化剂。任何治疗方面的营养成分需求,一切紧遵医嘱。
Ref:
1. Motti ML, Tafuri D, Donini L, Masucci MT, De Falco V, Mazzeo F. The Role of Nutrients in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Post-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 Nutrients. 2022 Feb 26;14(5):1000. doi: 10.3390/nu14051000. PMID: 35267974; PMCID: PMC8912782.
2. de Faria Coelho-Ravagnani C, Corgosinho FC, Sanches FFZ, Prado CMM, Laviano A, Mota JF.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Nutr Rev. 2021 Mar 9;79(4):382-393. doi: 10.1093/nutrit/nuaa067. PMID: 32653930; PMCID: PMC7454801.
3. Moscatelli F, Sessa F, Valenzano A, Polito R, Monda V, Cibelli G, Villano I, Pisanelli D, Perrella M, Daniele A, Monda M, Messina G, Messina A. COVID-19: Role of Nutrition and Supplementation. Nutrients. 2021 Mar 17;13(3):976. doi: 10.3390/nu13030976. PMID: 33803015; PMCID: PMC8002713.
4. Cawood AL, Walters ER, Smith TR, Sipaul RH, Stratton RJ. A Review of Nutrition Support Guidelines for Individuals with or Recovering from COVID-19 in the Community. Nutrients. 2020 Oct 22;12(11):3230. doi: 10.3390/nu12113230. PMID: 33105731; PMCID: PMC7690369.
5. Iddir M, Brito A, Dingeo G, Fernandez Del Campo SS, Samouda H, La Frano MR, Bohn T. Strengthening the Immune System and Reducing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through Diet and Nutrition: Considerations during the COVID-19 Crisis. Nutrients. 2020 May 27;12(6):1562. doi: 10.3390/nu12061562. PMID: 32471251; PMCID: PMC7352291.
6. 吴昱, 万小健. T淋巴细胞免疫在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的研究进展 [J] . 国际免疫学杂志,2020,43 (6): 610-61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94.2020.06.002
7. Yang LC, Zhang RT, Guo LJ, Xiao H, Zu LY, Zhang YY, Cheng Q, Zhao ZL, Ge QG, Gao W. 低氧状态及炎症反应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Dec 28;53(1):159-16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1.024. PMID: 33550351; PMCID: PMC7867986.
八、什么是肺炎衣原体肺炎?
肺炎衣原体肺炎,主要是由于衣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而在治疗上,主要是选用治疗衣原体感染的药物,按疗程规律的治疗才可以完全治疗。平时还要注意多饮食,营养少去人多的地方和公共场合,还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抵抗力增强了,身体才不容易得病
九、支气管肺炎比肺炎严重吗?
支气管肺炎比肺炎严重。支气管肺炎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儿童住院的最常见原因,2岁以内儿童多发。小儿支气管肺炎不仅会影响患儿的呼吸功能,严重者还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建议尽早治疗。
十、打了肺炎疫苗还会得肺炎吗?
儿童引起肺炎的病源有很多,打肺炎疫苗只是对肺炎球菌带来的肺炎起一个预防的作用,并不是对所有的肺炎都可以达到预防的作用。
因此如果宝宝的体质比较差的话,即使已经打了肺炎疫苗,也要做好相关的保暖以及预防肺炎的工作,防止小朋友之间的传染。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