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1全部
一般在出现感冒时都会有一些发烧的症状,所以发烧是感冒的一个排毒现象,通常在正常情况下,如果烧的不是很严重的话,可以采用物理方式进行退烧,如果烧的比较高,就需要采取药物方式进行治疗。感冒发烧一般几天能退呢?1、感冒引起的发烧会在两到三天后就退去。因为每个人的抵抗力有所不同,所以在发烧时,他的时间也会有长有短。在发烧时,除了可以用退烧后外,还可以采用洗温水澡的方式来进行退烧。2、如果患者发烧的程度比较高时,就需要采用药物和物理退烧同时进行。可以用酒精擦澡,或者是在肛门里塞一些退烧药。头上贴上退热贴也可以有效的降温,在发烧时,衣服不能穿的太厚,这样不利于散热。3、发烧时也不能采用捂汗的方式来进行退热,这样只会越捂越热。而且患者如果温度较高,在捂汗的同时就会发生惊厥。这种情况下,就会使患者很虚弱,容易导致更严重的情况发生。4、所以在出现发烧时,一定要正确对待,不能采用一些偏方。而且发烧时要多喝水,这样也有利于退烧。如果发烧不是很严重的话,可以不用做一些特殊处理,只要患者的精神良好,就不必太过担心。37.2度算发烧吗发烧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有时低烧,有时高烧。无论是高烧还是低烧,都会对身体构成危害,所以很多人出现在37.2度之后,想知道这样的温度考虑到发烧,那么,37.2度算发烧吗?出现37.2度不算发烧,正常体温(腋下)应为36.5-37摄氏度,不超过37度,37.2度为低热,伴有其他感冒症状时,应采取一些感冒药,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日常生活应有规律,不要感冒,适当运动,很快就会好起来。对于未知的低热不能滥用药物。发烧是人体对疾病发作的反应之一。低热病人服用退热药,不利于该病的治疗。滥用退热药,以及导致白血球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因素。体温在38℃以上时,应考虑使用退热药。持续低烧应尽快就医,应尽快全面检查。一些恶性肿瘤早期或早期细菌感染症状也属于低烧。知道发烧时,首先要了解我们最适合的温度,也就是说最标准的温度,我们最标准的温度保持在37度,只要超过37度,就会对身体构成危害,所以超过37.2度,要引起自己的注意,可以通过物理方法降温,尽快将其温度保持在37度。6个月宝宝发烧怎么办6个月宝宝体温稍高于成人,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例如宝宝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如果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宝宝的体温也会升高。如果宝宝有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没有其它症状和体征,通常不考虑是病态。婴儿的腋窝温度范围一般在36.0℃―37.4℃之间,如果超出在范围之内家长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先判断宝宝发烧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如果发烧超过38.5度要警惕是流感,因为流感症状比感冒严重,还可能并发心肌炎和肺炎,没及时发现治疗的话后果很严重。所以宝妈们可以在家先用万孚流感检测试纸测下,无创无痛,在家就可以检测,15分钟就可以出结果,特别是冬春流感高发的时候,第一时间辨别流感很重要,流感只有在48小时内服药效果才是最好的,能大大降低病死率,万孚流感家庭检测多一份保障也多一份安心。2、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但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可以温热水泡泡手脚。3、脱掉过多的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4、温水拭浴: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0~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5、用退热贴:退热贴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6、多喝水/奶: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7、使用退烧药:当宝宝肛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核对好剂量,切勿超量服用。8、观察发热变化和相关的其它表现。比如咳嗽、腹泻、抽搐、身上出皮疹、精神萎靡等伴随症状等。看病前,家长整理一下孩子发热过程和其它表现,以及用药情况和对药物的反应,这有利于疾病的诊断。至少发烧超过24小时,带孩子看医生才可获得比较有价值的诊断。新生儿发烧物理降温儿童退热能不打针就不打针,因为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副作用比较大。注射后孩子可能大量出汗,容易发生虚脱甚至休克,那么物理降温就成了大家良好的选择,那么大家知道如何为新生儿发烧物理降温嘛?1、头部冷湿敷: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2、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压挤冰袋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洗浴时间10-15分钟,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4、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热降温。准备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这些部位对冷较为敏感,可引起不良反应。新生儿、小婴儿因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可经皮肤吸收而出现酒精中毒,不宜采用。5、其它:现在还有一种物理降温的药物贴剂,可以有效地缓解孩子发烧。温馨提示:高热时呼吸增快,出汗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发烧时应给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孩子发烧最好不要随便吃药,因为孩子的发烧原因不明,随便用药可能会影响医生诊断。给孩子用温水洗澡,实际上也是一种降温措施,医学上称为物理降温;类似的做法还有用湿毛巾敷头、枕冰袋、用酒精擦身等,目的是利用水的导烧作用,或冰溶化及酒精蒸发时的吸烧作用来降低体温。此外,洗澡还可以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具体做法是,用低于体温2℃的温水浸泡20分钟,每天2~3次。只要不是在室温很低的房间内,洗澡后及时擦干,避免风吹,是不会着凉的。新生儿发烧的原因相信许多朋友都不知道新生儿发烧的原因,人们常会把“感冒”和“发烧”联系在一起,而对孩子来说,引起发烧的原因,不少都是消化不良、积食闹的,下面妈妈网百科就来告诉大家新生儿发烧的原因吧!发烧不是病,它只是身体的一项示警征兆,告诉我们身体内恐怕有问题,可能是疾病因素,也可能不是。为什么幼儿容易发烧呢?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系统发布还不成熟,再加上身体的抵抗力比较差,受到感染的几率比较高,所以常会有发烧的情形出现。很多身体疾病确实会造成发烧,如各式病毒、细菌的感染发炎、肿瘤癌症、自体免疫疾病、脱水等,这些都需经过各式检查才能确知,且需加以适当的治疗处置,有许多发热是属于非病态性原因所引起的。引起婴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1、小儿体温 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2、生病、感冒 、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3、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温馨提示: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小儿科主任宋文举医师表示,医师对于发烧,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发烧、呕 吐、咳嗽,就慌乱不已。殊不知医师治病,首重病因的发现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因此他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烧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新生儿发烧症状新生儿发烧都是因为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系统发布还不成熟,再加上身体的抵抗力比较差,受到感染的几率比较高,所以常会有发烧的情形出现,那么大家知道新生儿发烧症状是什么吗?下面妈妈网百科就来为大家介绍新生儿发烧症状。发热程度分级:1、低热:37.5℃-38℃。2、中等热:38.1℃-39℃。3、高热:39.1℃-40℃。4、超高热:40℃以上。经过细致的体格检查,根据一些体征能帮助找到小儿高热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若患儿皮肤出现皮疹,可能为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例如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等。2、若发现疱疹,可能为水痘。3、若发现皮肤有瘀斑,应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亦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4、若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应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亦应该注意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5、若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可能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6、若发现口腔粘膜有斑点,可能为麻疹。7、若肺部听诊闻及痰鸣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的体征,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应考虑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8、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或其它体征,应注意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小孩子发烧是好事,这种现象在中医学上称为小儿变蒸,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下面我具体说一下。小儿变蒸,又称“变蒸”,俗称“烧长”或“生长热”,是古代医家用来解释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一种学说。该学说首见于西晋・王叔和的《脉经・平小儿杂病证第九》,曰:“小儿是其日数应变蒸之时,身热脉乱,汗不出,不欲食,食辄吐见者,脉乱无苦也”。隋唐以降,众多医家对该学说多有阐发,内容不断补充,其说益繁,然亦存在相关争端。变者,变其情智,发其聪明,主要是指精神发育;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主要指形体发育。2 岁以内的小儿,由于生长发育的旺盛,其血脉、筋骨、脏腑、气血、神志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变异,蒸蒸日上,每隔一定的时间就有一定的变化,并且还可表现出一些症状,如发热、烦吵、出汗等等,但无病态,是小儿精神、形体阶段性生长发育的一种生理现象。变者生五脏,蒸者养六腑,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小儿需得变一变、蒸一蒸,方能长一长。临床上可据其症状,辨证治疗,亦有医家不主张治疗者。1变蒸的内容关于变蒸的大小,历来观点并不完全一致,《颅囟经》认为三十日一变,六十日一蒸。《诸病源候论・变蒸候》则认为三十二日为一变,六十四日为一蒸。后世医家多崇尚《诸病源候论・变蒸候》的观点,认为小儿初生之后,每三十二日一变,每六十四日一蒸,经过十变五蒸(即三百二十日)之后,再经过三次大蒸(即六十四日后为第一次大蒸,又六十四日后为第二次大蒸,又一百二十八日后为第三次大蒸,共二百五十六日),这样十变五小蒸、三大蒸全部完毕(共五百七十六日),小儿的脏腑气血、筋骨百骸方才生长齐备。三十二天一变生肾志;六十四天二变一蒸生膀胱;九十六天三变生心喜;一百二十八天四变二蒸生小肠;一百六十五天五变生肝哭;一百九十二天六变三蒸生胆;二百二十四天七变生肺声;二百五十六天八变四蒸生大肠;二百八十八天九变生脾;三百二十天十变五蒸生胃。又厥阴经为脏,少手阳三焦为腑。此一脏一腑不变不蒸。故《小儿药证直诀・变蒸》谓:“初三十二日一变,生肾生志。六十四日再变,生膀胱。其发耳与尻冷。肾与膀胱俱主于水,水数一,故先变。生之九十六日三变,生心喜。一百二十八日四变,生小肠。其发汗出而微凉。心为火,火数二。一百六十日五变,生肝哭。一百九十二日六变,生胆。其发目不开而赤。肝主木,木数三。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肺声。二百五十六日八变,生大肠。其发肤热而汗或不汗。肺属金,金属四。二百八十八日九变,生脾智。三百二十日十变,生胃。其发不食,肠痛而吐乳。此后乃齿生,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后世医家就小儿变蒸的内容多有论述,但观点多一致,经过变蒸后,声音、笑貌、举止、灵敏皆进一步。正如《幼科铁镜》云:“变者,变生五脏,蒸者,蒸养六腑,长血气而生精神益智慧也。”2临床表现临床多见发热,可微热,可大热,心烦、夜啼、汗出、烦渴、呕吐、脉数而乱、口角起疱等症状。张景岳认为:每经一变一蒸,情态即异。轻则发热微汗,重则壮热,脉乱而数或汗或吐或烦或啼烦渴。轻者五天可痊愈,重则七天可痊愈。其表现与伤寒相似。其治法,轻者,微表之;实热者,微利之。《证治准绳》认为:变蒸则耳冷、尻冷,上唇发泡,状如泡珠。若身热,耳热,尻亦热,乃为他病,可作别治。薛立斋认为:轻则体热,虚惊怕冷,微汗,唇生白泡,三日可愈。重则寒热脉乱,腹痛,啼叫,不能乳食,食则即吐,五日可愈。如果婴儿不热、不惊,略无症状而暗变者,是胎气壮实之故,万全、龚信和玉銮等医家均持此论。现代医者有论其如同感冒者,亦有论其为轻度佝偻病者。3辨证施治古代医家提出变蒸过程中可以出现轻重不同的症候,轻者不必用药,只要静卧即可,重者可以治疗,但不可“深治太过”。东晋葛洪,在《肘后方》中谓:“小儿变蒸以三十二日一变,宜用古方紫丸、黑散下其热”。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发展了此法。《证治准绳・幼科》载有:柴胡汤治变蒸心烦,啼叫不已。当归散治变蒸有寒无热。调气散治变蒸呕吐不乳,多啼,欲出惊悸。平和饮子治婴儿变蒸,于3日后,3日进一服,可免百病。4学术争议小儿变蒸之说,自西晋王叔和以后才有提及。有的医家持批评态度。如张介宾认为:既生之后,凡长养之机,则如月如苗,一息不客有间。百骸齐到,自当时异而日不同,怎会有一变生肾,二变生膀胱及每变必三十二日之理?又如小儿病与不病,不因外感,必以内伤,未闻有无因而病者。如保护得当,自生至长毫无疾病者不少,虽有暗变之说,亦不能信然“。陈飞霞也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此等固执之言,不可为训”。后者《幼幼集成・变蒸辩》云:“予临症四十余载,从未见一儿依期作热而变者。有自生至长,未尝一热者,有生下十朝半月而常多作热者,岂变蒸之谓乎?”并告诫“后贤毋执以为实,而以正病作变蒸,迁延时日,误事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