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信药师佛戒律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7-25 21:09   点击:12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信药师佛戒律

真正的大修行者,是不怕被质疑,不怕被讨论,不怕被反对的。

纵观,南怀瑾老师一生行门!无时无刻不在践行普贤行愿~

正如他老人家所说,自己的一生是,生于忧患,死于忧患。

屯耕戍边,保家卫国~

远走康藏,遍学法门~

周游列国,治学吴江~

你见过哪一位修行人,是这样的出世,又能这样的入世?

你见过那一个学佛人,单食一碗地瓜粥,数十年如一日?

你见过那一位修道人,问道讲学,王霸纵横,大隐隐于市间?

你见过那一位宿儒学士,促统修路,资办教育,垂化三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没有!唯有我南师怀瑾~

关于吸烟问题,大家都在这里众说纷纭,但是谁也没有接近过南怀瑾老师,只能离真相越来越远!

根据渊回目前掌握的资料,南怀瑾老师及其弟子对南怀瑾老师抽烟问题做了多次回答。下面渊回把这些资料复述出来供大家参考。

1. 南怀瑾老师自己的回答

南怀瑾老师从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下来,接近人群密集地区的时候,闻到非常难闻的气味——人味。也就是人身上的气味。南怀瑾老师后来说,抽烟是为了遮蔽这种气味!

2. 南怀瑾老师弟子朱生文光的回答

朱生文光是南怀瑾老师在台的一位弟子,是一位农学博士,对道家文化非常精通。同学们常称呼他朱老道,其实他的名字是朱文光。朱文光博士写过一个南怀瑾老师侧记,遗憾的是并未完成。

根据朱文光博士的记录,南怀瑾老师抽烟是为了阻止入定。同时南怀瑾老师是烟不入喉,烟气到嘴里就吐出去了。所以周围人闻不到南怀瑾老师身上有烟味。同时南怀瑾老师会不定时吃些清肺的药物,来清理身体。

3. 渊回自己的推断

搜集整理了那么多南怀瑾老师生前,留下来的资料,渊回做了一个大胆的推断。这个推断并不一定正确,仅供大家参考。渊回也是第一次向外公布这个推断。

南怀瑾老师抽烟是给我们参究的一桩公案。要知道,南怀瑾老师生前由为提倡佛家的两个法门,其中一个就是安那般那观息法门,南传小乘叫做入出息念,我国道家也有类似的练气练息的法门。

结合修行的经验和诸多资料来看。渊回大胆推断,南怀瑾老师抽烟时候是没有呼吸的!怎么烟不入喉呢?只有烟气从嘴里进来,直接从鼻子出去,这样才能不进入肺部。有人问了人不呼吸不就死了么?这个问题大家去了解下四禅八定就明白了。

换句话说南怀瑾老师随时都在定中,抽烟是给我们参究的一桩公案。这只是渊回自己的推断,对与不对大家自己研究吧!

后面附上,各位原文:

且看南怀瑾老师弟子,朱生文光的回答:

有的人以为南老师是一代高人,怎么会抽烟?有的人担心南老师抽烟会伤害身体,有的人注意南老师抽什么牌子的烟。有的人希望南老师戒烟。

南老师抽烟,说起来可能难以了解,是为了阻止入定,可以办事和思考。也可以说抽烟有破坏定的效果。老师抽烟也只是轻吸入口不入喉,不像一般人抽烟那样喷云吞雾,所以不会伤肺。虽然如此,南老师也偶服清肺的药品以减少抽烟的害处。南老师的定力恢复很快,所以他和人谈话时,会常抽烟。

(选自朱文光《南怀谨先生侧记》,一部未完成的传记。朱文光,中国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的硕士。赴美攻读博士期间是南怀瑾老师的左膀右臂,86年于南师华府寓所兰溪行馆前小溪遇难。南师痛失臂膀,沉痛不已,曾作诗惋惜。诗词附在文末。)

再看南怀瑾老师自己的回答:

有一个同学问有关抽烟的问题,这位同学说他也爱抽烟,可是听说烟是魔的口水做的,所以不敢抽,问我抽烟好不好啊,看到我也抽烟,希望我答复这个问题。

告诉你不要学抽烟!抽烟对身体绝对有妨碍,不好!但是在有某一种毛病的时候也可以,但不是像你们这样抽。普通二十支一包的烟,我一般每天要抽两包或者三包,因为我一天只吃两碗稀饭,平常日子白天很多事忙,夜裡十二点以后是我自己的时间,或者看书、读经,再回信、处理些公文,这样搞一搞就到早晨五、六点了,天亮了再躺下来睡,有事情早点起来再忙。

譬如我现在到你们这裡,都是早上六点起来,为什么要被习惯困住吗?对不对!我平常的习惯,早上六点还刚睡哦。如果真要让我睡,我可以睡十二个钟头才算马马虎虎过瘾,可是我后半生很可怜啊!连一次睡够了的都没有。现在我陪你们也很可怜,早上六点到现在,你们吃午饭的时候,我才躺一小会儿。所以我一天昼夜喝茶,而且爱喝浓茶,每天茶烟就这样灌下去,都很危险的!要涅槃就早涅槃啦。

可是我抽了那么多烟,大概也抽了三、四十年了,没有一口烟是咽下去的,不咽的!我看有些人抽烟,好像花了一块钱买的烟,要抽回三块钱的本钱,把一口烟从喉咙咽下去,恨不得到肛门口那个样子,我看这样可怕啊!就劝你们不要抽啊!实在可怕。我抽烟到嘴裡就喷出去了,但是有没有影响呢?对脑一定有影响的,可是要随时用安那般那把它呼出去。你看我手上没有烟的痕迹,我自己闻闻也没有烟的味道。所以这位同学,你最好戒掉,不要抽,你没有这个本事!

但是你说烟草是魔鬼的口水变的,这个我几十年前就看到过,这是佛教徒要人家戒烟编了些故事吓人的。问问诸位比丘、比丘尼,有哪一条戒律是规定戒烟的?有没有?没有,烟不在戒律之内。释迦牟尼佛讲过抽烟的好处,你知道吗?可是学了不要乱讲啊!不要当成你们抽烟的证据,那就糟啦!在《大藏经》裡,有一位比丘来问佛,因为他爱昏沉,一打坐就昏沉,一点办法都没有,问佛怎么办?佛讲了一句话:“山中有草,可以解倦”,可以去昏沉,“其名曰:Tobacco”,就是烟草。昏沉就有一个昏沉相,等于一个人要死就有死相,瞒不过人的。

老实讲,如果我不抽烟,常常坐在那裡就懒得动了,所以有时要抽一只。譬如刚才这一堂以前我也在这裡昏沉耶,有点疲劳了,这三四天下来,原来的习惯都改变。可是我怕诸位菩萨看出来学我的样子,那还得了啊!所以裡面在昏沉,另外一个站在旁边自己看到的,“格老子你怎么昏沉!”一昏沉就把他拉出来。最后没有办法,就从口袋裡摸出来,“山中有草,可以解倦”!这个问题就是这样。所以佛经裡什么都有,佛一切智慧都具足的!

但是你们可不能抽烟!抽了烟就散乱,除非你有定力,随时可以入定;你偶尔可以用茶叶,咖啡,去减少一点昏沉,可是这些也是会引起散乱的。为什么受戒不准吃五荤?因为五荤是有刺激性的,刺激神经,增加荷尔蒙的分泌,不容易得定,所以要戒五荤。像葱,蒜吃多了,振奋你的神经。但是太昏沉时把五荤当药吃,不犯戒,要懂这个道理。但不能借我的话学抽烟呀!如果你真的太昏沉,或者可以喝浓茶。像我一天喝浓的铁观音要三四杯,你们程度不到不要随便乱来,否则会出毛病的。这些不要学,当个话头来参可以。

文末留下《律藏》中有关烟的记载,以作参考:

1.《十诵律》卷第三十八:佛在舍卫国。尔时长老毕陵伽婆蹉眼痛。时药师教言。和药作丸着火上烧服烟。优波离问佛。用何物作药。佛言。但除青木香药。和合余一切香。着火中手接取烟而咽。时以手接烟不得。佛言。作筒。时筒太长不得烟。佛言。莫长作。又复短作便烧手。佛言。莫太短。又时丸药在一处。筒在一处。取时难得。佛言。应畜囊盛。盛时筒破药丸。佛言。中应施鬲。施鬲已不系头筒堕地。佛言。应系头。[5](《律部T23》p.275.3)

2.《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律部T24》p.245):时具寿毕邻陀婆瑳。从出家后常婴疾病。有同梵行者来问言。大德起居轻利安乐行不。答言。具寿我常病苦。宁有安乐。问言何苦。答言患嗽。问比服何药。答曾吸药烟得蒙瘳损。大德。今何不服。答曰。佛未听服。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有病者听吸烟治病。[6](《律部T24》p.246.1) 

3.《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十七(《律部T24》p.790)有“陀婆阇者,是烟药”。

悼朱生文光

炉火焙香静自焚,维摩一室断声闻。

  到门宾刺如红叶,过手家财是白云。

  食少祗堪分鹤料,心空无碍入鸥群。

  尽将书籍零星买,遮眼维留梵荚文。

  繁华丛里一闲身,却向他途别觅春。

  千丈悬崖能撒手,不知谁是个中人。

  他方羁旅愁千叠,家国情怀感万重。

  我亦藏身无处住,如何浅水走蛟龙。

南老师只抽中华烟~

文内渊回原创部分只做抛砖引玉,不足为论,只做参考。渊回原创部分渊回负责,且保留原创部分版权。若要分享,请不要更改其中的内容,以免造成误解。还是建议,大家要以南怀瑾老师开示作为标准!

深渊之静水,回流而勇进。我是李渊回,为保卫传统文化而战!持续输出儒释道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关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些内容有帮助的话,欢迎点赞,收藏,转发。让有限的内容发挥无限的作用,去帮助更多的人吧!李渊回,合十!

李渊回原创整理

善男子审核复查

二、药师经怎么治病

执业药师(Licensed Pharmacist)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其他需要提供药学服务的单位中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

执业药师是负责提供药物知识及药事服务的专业人员。药剂师负责审核医生所处方的数种药物中有否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并根据病人的病历、医生的诊断,为病人建议最适合他们的药物剂型、剂量。同一时间,他们亦会教导病人服用药物时要注意的事项和服用方法。

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其他需要提供药学服务的单位,应当按规定配备相应的执业药师。国家药监局负责对需由执业药师担任的岗位作出明确规定。

三、药师经修法

《处方管理办法》第五章规定,药师从事处方调剂有如下要求:

(1) 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 工作。

(2) 药师签名或者专用签章式样应当在本机构留样备查。

(3) 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 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

工作。

(4) 药师应当凭医师处方调剂处方药品,非经医师处方不得 调剂。

(5) 药师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

称、用法、用量,包装;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 处方用法,进行用药交代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 意事项等。

(6) 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 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

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7) 药师在完成处方调剂后,应当在处方上签名或者加盖专用 签章。

(8) 药师对于不规范处方或者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不得 调剂。

(9) 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 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四、药师经讲

这个长度是约数,没有定数。一搩手,就是一拃手,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四十九搩手,应以你自己的四十九拃为最终长度。

五、药师经怎么修

你应该提问近代学者,现代专家的话,不太好回答。

其中道家和佛家,受众面比较小,公认更谈不上,不便回答。

若说起儒家和道家,不如说是国学更合适。国学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每个时期都会有大师存在。

但是何为大家大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现举几个比较公认的近代大师吧。

梁启超、章太炎、马一浮)、陈寅恪、钱穆、王国维、季羡林、梅贻琦、辜鸿铭、梁漱溟等等。

1、辜鸿铭

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2、梅贻琦

梅贻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字月涵,祖籍江苏武进,祖先于明成祖时由江南迁居北京,后于天津落籍,为梅曾臣长子。

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

3、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

4、季羡林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5、陈寅恪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扩展资料:

界定“国学大师”:

1、凡称得上“国学大师”者,其学问自然理应在“国学”研究之范围内,属于出类拔萃者。而我们的“国学”,则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等在内的,蕴含极为丰富的称谓。

2、凡称得上“国学大师”者的著作,也理应体现丰富的内容,即使按照西方学科的划分而言,也应是多面手,百科全书型的学者,既有卓有建树的学术著作,也有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等等。

3、“国学”即便作为中国学术文化的简称,其蕴含极其丰富,单是在先秦,就有“百家”之说。在对于先秦“百家”的理解上,虽然历来众说纷纭,但至少包括阴阳、道、儒、法、墨、名、杂、小说,诗赋、纵横、兵、农、医、算、天文、地理、水利、堪舆、数术等等诸家学说。

4、张岱年他对“国学大师”的见解:即至少要涉及哲学、文学、史学和古代科学等几个领域,并有突出的建树。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张岱年先生虽然在这里没有具体谈及其具体内涵,但像天文、历算、农学、医学和养生学等等,至少包括在其中。

近代中国最著名的国学大师十位:

一、梁启超(1873.2.23~1929.1.19)

二、王国维(1877.12.3~1927.6.2)

三、马一浮(1883~1967)

四、陈寅恪(1890.7.3~1969.10.7)

五、胡适之(1891.12.17~1962.2.24)

六、郭沫若(1892.11.16~1978.6.12)

七、钱穆(1895.7.30~1990.8.30)

八、启功(1912.7.26~2005.6.30)

九、饶宗颐(1917.8.9~)

十、范曾(1938.7.5~)

六、药师经短咒

1.可以送到寺院,寺院里有专门置放的地方,在家人有无处置放的佛像或者佛家方面的书籍可以送过去。

七、药师经教读

一般都能读药师经的哦,没有问题

八、药师经可以祛除疾病吗

正常四十五分钟可以诵完,熟练后可加快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