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慎言慎行是什么意思?
这三个词的意思分别是:“慎言”一一是谨慎的说话(或是指出言谨慎、不信口开河、不胡说八道);“慎行”一一是指行为谨慎检点(而不妄动);“慎独”一一是指在独处的时候谨慎不苟(能够自觉严谨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欲望,不靠别人的监督,表现低调、沉稳、审慎……)。
二、杨慎西江月繁体?
杨慎西江月的繁体是:楊慎西江月
慎的结构是:左右结构
慎的部首是:忄
慎shèn
<形>
(1)(形声。从心,真声。本义:谨慎;慎重)
(2)同本义 [prudent;careful;cautious]
(3)又如:审慎(周密而谨慎);失慎(疏忽);慎独(个人闲居独处时,也要小心谨慎,不可有越礼非分的念头);慎刑(谨于用刑);慎行(行为谨慎)
三、著名对联10副及意义?
01: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人活一世,活的是一种心境。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不静,即使身处桃源,也照样忧愁烦恼。心静了,哪怕身处闹市,也能悠然自得,不为世俗所累。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面对万事万物,保持心澄意静的心境,不受外物所动。手握一卷好书,所待之处就是一方净土;关上门窗,独处修心,也便如在深山隐居。
02: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
南怀瑾先生说过: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钱财与功名向来是世人内心的桎梏,看得越重,束缚越深,就越难以挣脱。一个人当下所有所得,不过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世上活得通透的人,从来都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学会平淡知足,享受淡泊宁静,方能逍遥常乐。
03: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董必武曾说过:“人要成功,做到两吃,能吃苦,能吃亏。”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人活一世,没有人过得轻松,只有经受得住三个黄梅四个秋的搓磨,才能积累一定的经验,才能更加接近成功。为人处事,也不能总想着占便宜,吃亏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宁可让人三分也不要失了和气,如此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04:眼里有尘天下窄/胸中无事一床宽
一个人若遭蒙蔽,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即使给他全世界,他仍觉不够,有诸多不满。若心胸宽广,对任何事物都不执着,即使生活简陋,哪怕屋里只一张床,他依然觉得天宽地阔。人这一生,贵在大气。器量大的人,不会受他人影响,不去计较得失,凡事有自己的原则。胸怀宽的人,能容人之短,容人之过,处处与人为善,自己也收获福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宽厚大气,成就一个人的大格局。
05: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没有谁的人生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常常因为现实的种种糟糕,而患得患失,进退维艰。可世事哪能皆如人意,只求在过程中不愧对自己的内心,尽心尽力即可。你只管努力,做好该做的,剩下的都交给时间,上天自会有它的安排。人常说:“放松心态,淡然处之。”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人生才会不那么沉重。
06:世上本无常照月/天边还有再来春
人生的常态是无常,月圆则缺,日中则移。今日华丽风光,明日狼藉一场;今日愁云惨淡,明日阳光灿烂。有人遭遇小小挫折,便觉得人生再无指望,从此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则无论身处什么境遇,都保持一份平和。得意时不猖狂,失意时不绝望。面对人生起落,不妨心态放平。正如陆游流传千古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熬得住风吹雨打,才能守得到云开月明。
07: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老子言:“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性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最大的祸端是不知满足,最大的过失便是贪得无厌。欲望太多,自然感觉不到幸福。而知足的人,必定是快乐的。他们对自己拥有的一切倍感珍惜,不会因失去而心生抱怨,不会因得不到而苦闷忧愁。不羡慕比自己幸福的,不嫉妒比自己优秀的,享受自己所拥有的。人活世上,懂得知足,是一种大智慧。
08:忍一言风平浪静/退半步海阔天空
《菜根谭》有言:“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忍让别人,不是愚笨,而是明白:处处计较的人,才是真傻。宁愿和智者打一架,也不要和烂人说半句话,因为和不值得的人计较,是自招晦气。气焰嚣张的人,看似逞了一时之快,实则伤心劳神,更容易招来祸患。而懂得让步的人,看似落在下风,实则避免了无谓的纠葛,更能专心走好自己的路。
09:开怀一笑天下事/闭口不论世上人
宋代高僧慈受禅师说:“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遭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安身第一方。”与人相处,管好自己的嘴,不要随意谈论别人的是非对错。很多事情,旁观者不了解内情,没有资格评头论足。总是议论是非,反而会祸从口出,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闲谈莫论是非,静坐常思己过,如果有看不透的事情,哈哈一笑让它过去便是。
10:鹦鹉前头休多语/小人身边须慎行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与人交往,并非对谁都可以推心置腹。真正聪明的人,往往不轻易显山露水,既不会夸夸其谈,更不会逢人就倾诉。人生于世,守心不出错,守嘴不惹祸。慎言慎行,事不做绝,话不说尽,沉稳低调,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
10副对联,浓缩了前人智慧,道破了人生真谛。
愿我们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内心丰盈平静,生活充实有趣。
四、为什么说慎独是一种修养的方法也是一种境界?
一位智者说:“当我打开的时候,就是我锋芒毕露的时候,需要我去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能力,无需谦虚。当我闭合的时候,也是我掩其锋芒的时候,慎独慎行。”
慎独,中国人的千年修行
《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两千多年后的曾国藩,在临终时告诫其子:慎独则心安。慎独,不仅是某个人的修行,更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一场大修行。君子慎独,是几千年来被奉为修身最高境界的法则。
“君子慎其独”的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历史上有很多“慎独”的生动例证。康熙将“慎独”概括为“暗室不欺”,林则徐在居所悬挂一块醒目的横额,上书“慎独”二字,以警醒、勉励自己。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遗嘱中第一条说到的就是“慎独”。他说:“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守身之先务也。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这天,曾国藩拜过父亲的牌位,让儿子纪泽扶他去花园散步。父子俩拉着家常,不知不觉走近一片竹林。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曾国藩连呼“脚麻”,便倒在儿子身上。扶进屋时,曾国藩已经不能说话了。他用手指指桌子:那是他早已写好的遗嘱。曾纪泽双手把纸展开,第一条写的就是: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人如果能做到慎独,心里自然会平静、安定、富足。自我修养的道理,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养心最难做到的,就是慎独。能够慎独的人,自我反省时不会感到愧疚,可以面和天地、鬼神对质,绝对不会有行为无悔恨而心却退缩的时候。人假如没有可以愧疚的事,面对天地便神色泰然,这样的心情是愉快平和的,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是最好的药方,修身养性的第一件大事。
慎独,智者的人生大境界
龙应台说,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因此,在孤独中保持自我,在孤独中修养自我,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南宋陆九渊说:“慎独即不自欺。”慎独的时候,人主要面对的是自己,与自己的内心“赤膊相见”。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头上璀璨的星空与心中崇高的道德律。”
慎独,本质上就是《大学》中所说的“诚其心,正其意”,是对自我内心崇高道德律的敬畏。一个诚心正意的人,一个敬畏自己心中神圣道德律的人,一定善良的、富足的;群处能守住嘴,独处守住心。
慎独,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在孤独中获得升华,得到大自在,大逍遥。内心就获得了安定和富足,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不会苟且的去迎合别人,更不会在独处的时候放纵自我。
慎独,是一场自我与全世界的对话,更是自我与灵魂的对话。达到这种境界的人,能在绚烂中归于平淡,在世不染,阅历深厚,返璞归真。
慎独的最高境界,就是笑而不语、光而不耀、威而不猛的境界。慎独的境界里,有清凉自在的心,有安定从容之心,有一颗摆脱烦恼束缚的自由之心。
慎独,是中国人的千年修行,是一种静美,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五、慎心物于隐微,遏意恶于动机?
慎行谨慎的心,更有预感很好笑,但是一个想害人的动机是无法估计。
所谓诚其意者。在致其知者。故心物未发谓中和。良知性也。心物发谓动机。纷乘意也。是以慎心物于隐微。遏意恶于动机。以复其良知。而臻于至理矣。
(释:物格而后致知良然。内圣之功。格致本也。诚正末也。内圣功足。则诚意不行而至者矣。右植本直而末自立焉。故心者性意之中也。心之上则性。心之下则意矣。性本至大者。与理系一体也。良知良能。致广推远。以造无极而后已焉。)
故格其心物。以致其良知者。内圣功也。圣足而后。则意不诚而诚矣。心不正而正矣。虽序有四。实则二焉。以其心意储储一身。故亦列内圣之功也。
(释:故格致之功。内圣之大本也。格心格物以复其良知。致远良知。以极于至理也。心意者性役也。性复而后。则诚正不行而至矣。故圣功序有四焉。曰格致诚正是也。其实即格致耳。圣人以其心意储储一身。故亦列内圣之功。格致本也。诚正末也。本立而心意自诚正矣。)
此谓知不致不可以诚其意。
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释:恶好上字皆去声。毋莫也。欺瞒昧也。恶臭秽气也。谦虚心也。慎独者慎其所独知之地。不欺自心。不欺自天。)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释:闲居独处也。厌然消沮闭藏之貌。掩藏也。着彰也。肺肝皆五藏之一。肺管呼吸。肝管藏血。)
六、修己慎独的意思?
修己慎独是一个组合词,意思是在独处时更要自我修养、谨慎不苟。
一、修己
释义:自我修养。
引证:(清)姚鼐 《复蒋松如书》:“而其生平修己立德。”
译文:而他平时自我修养树立德业。
二、慎独
释义: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需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引证: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在这种不开通、不文明的地方,身当人师的人,那敢不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