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躺着冥想可以入定的诀窍?
躺好以后,
1、把身体放下,好像无论它发生什么都不去管了,不动了。【这样你才会超越身体,忘掉身体,就好像没有身体】
2、把思想放下,好像这一躺下去死了也无所谓,告别世界也无所谓。【这样你才会澄清念头,意念放空,专一静止】
3、把时间观念放下,不管什么时间,第二天,乃至之后不再醒来也无所谓。往常等着你的工作上班,人际关系,睡觉都不曾放下的深层记挂,全都放下。可以想象有人来了,发现你后,他们自然会处理,而你进入了彻底的休息,不再需要理会和参与这个世界的事情。【这样你才能超越世间,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然后,你自然会进入静定之中,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观察体会自己这生命的现象。如实客观地观察它,直到你连观察也放下了,进入了无分别,所谓浑然一体的状态。
放心,你并不会怎么样,这个世界仍在运转,即使你的感受有所不同。随着时间的流逝,生理的变化,你自然会出定的。
二、静虑的方法?
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所以要想静虑首先要做的事远离是非,当然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运用一些方法让自己沉静下来,比如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是听听禅意的音乐把自己带入一种空镜,更或者可以冥想打坐让自己彻底放松。
三、冥想呼吸的正确方法?
冥想呼吸法是
先做5分钟的深呼吸,然后让呼吸平稳下来,建立一个有节奏的呼吸结构――吸气3秒,然后呼气3秒。
一呼一吸完成名为调息,冥想静坐最重要工夫在调息。
四、长期冥想的十大改变?
1. 改善睡眠和失眠问题
练习冥想有助于我们睡得更香甜,而且不会引发任何与安眠药相关的副作用。当昼夜节律失衡时,就会导致失眠和入睡困难。练习冥想能让身体得到彻底休息,这就有助于重置昼夜节律,促使其恢复正常运转。冥想已经让全球众多有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不高、失眠人群的睡眠得到了大幅的改善。并且,随着睡眠质量的提高,人们的身心状况也会得以改善。
2. 培养慈悲心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冥想能够使人变得更加善良和富有慈悲心,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测试。2013年,康登等人对练习过冥想的人进行了一次隐蔽的慈悲心测试。此研究中,先安排他们和两位演员坐在等候区。当另一个拄着拐杖、假装承受巨大痛苦的演员入场时,坐在冥想者旁边的两个演员对此完全不予理会,他们发出了不想管的无意识信号。但那些练习过冥想的人,有超过50%的可能性愿意去帮助痛苦中的人。
3. 改变大脑结构
冥想是如此强大的一种方法,竟然在短短八周时间内就改变了大脑的结构。为了证明这种影响,2011年的一项研究中,赫奈尔等人安排16个人参加了一次冥想培训,并于培训前后采集了他们的大脑图像。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灰质密度得到了增加。
4. 减轻痛苦
改变大脑结构的好处之一就是经常冥想的人痛苦比较少。2010年,格兰特等人在研究中将加热板放到冥想者和非冥想者的小腿上,结果发现冥想者的疼痛敏感性较低。
5. 改善不良习惯
练习冥想会帮助我们深度放松身体,这就有助于减轻对物质(如食物、酒、毒品或香烟)上瘾相关的压力。对于有不良习惯的人来说,坚持冥想,会彻底改变他们的习惯和生活。很多生活习惯不规律、有伤害自己倾向、有瘾头的人,通过冥想与静坐,可以很好的改变内在的需求,改变身心习惯。
6. 提升创造力
适宜的冥想方式能帮助解决一些需要创造性的问题。科尔扎托等人于2012年进行了一项研究,让参与者接受一项经典的创造性任务:尽可能多地想出一块砖的用途。那些使用“开放监测”冥想方法的人想出了最多的方法。这种冥想方法是通过关注呼吸而解放心灵。
7. 改善记忆力与专注度
冥想的核心就是学习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控制注意力的焦点。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冥想能够提高注意力。例如,杰哈等人于2007年安排17位没有练习过冥想的人去参加了一个为期八周、基于内观的减压训练课程。然后将他们与对照组(也是17人)对比,通过一系列注意力评估测试后发现:那些接受过训练的人比对照组注意力更集中。
8. 提高多重任务工作能力
既然冥想能从各个方面提高认知能力,它应该可以提高工作表现。2012年,利维等人测试了几组人员(人力资源部经理)对多重任务的处理能力。结果,练习过冥想的人在完成典型的办公室任务时,表现优于没有冥想经历的人,比如接电话、写电子邮件等等。练习冥想的经理们能够更好地专注工作,并且所感受的工作压力也相对较少。几乎99%的人长期联系冥想之后,学习、工作、创作能力都会得到大幅提高。
9. 减少焦虑
冥想经常被推荐给那些易焦虑的人练习。在此仅从诸多研究中撷取一例,扎伊丹等人于2013年发现,参加4次(每次20分钟)冥想课程足以减少高至39%的焦虑。
10. 对抗抑郁症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陷入沉思——压抑的想法一次次在心中出现。不幸的是,如果你光是劝诫患抑郁症的人不要去想那些令人沮丧的事情,那将毫无作用。因为治疗抑郁症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控制病人的注意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正念冥想。正念就是活在当下,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过去的遗憾和未来的担忧中。霍夫曼等人于2010年写了一篇综述,总结了39篇关于正念的研究文献,发现正念在治疗抑郁症上是有效的。
五、冥想的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放松
冥想中最大的挑战是专注。即使有经验的冥想练习者都会面临这个困难,必须努力克服一切阻碍专注产生的干扰。首先你要处理的是身体上的紧张。当身体移动或处于紧张状态时,运动神经会向大脑发送信号,扰乱专注。幸运的是,稍加注意,就很容易实现充分放松身体的目的。更具挑战性的是达到精神上的放松,这在后文中会加以讨论。
第二阶段 专注和内化
冥想的第二个阶段是能量的专注与内化,这将在身体、精神和更微妙的层面上发生。在斯瓦米?克里雅南达的另一本书《自我肯定与修复》中,他写道:“专注是做任何事获得成功的秘密。假如没有专注,思想、能量、灵感、目标这些人类内在的力量都将变得涣散。专注是指对当下目标平静地灌注全部的注意力。专注不只是精神上的努力,也是指将你所有的感情、信心以及心底深处的渴望注入你正在做的这件事
第三阶段——扩展
内在交流——灵性层面的冥想
在完成重要的却也是初步的专注技能的训练之后,花一些时间将自己沉浸于这八个特性中最吸引你的那个
六、正念八种训练方法?
第一:觉察
以冥想/静坐或者其它方式练习过程中,让自己的意识关注在某个事情上,比如让自己放松等等,同时,有目的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认真觉察身体和意识的体验,注意自己身体和外界的联系。
第二:关注当下
主要通过关注自己的呼吸让意识和思绪回到当下,因为人不可能离开呼吸,呼吸是最代表当下的。同时,注意呼吸的节奏,但不要刻意改变它,而要专注感受呼气与吸气的过程。在不断关注呼吸时,加上不断觉察身体和意识的体验,人们飘忽不定的意识和思绪就会不断回归到当下。
第三:对意识和思绪不做任何判断
对脑海中涌现出的各种思绪和念头不要做任何是非判断,而是不断接受这些思绪和念头,当接纳所有的想法和念头时,就不会因为一些念头而产生后悔和内疚的情绪。这样,会有利于正能量的产生。
根据作者的经验和研究,几乎所有的正念项目都会加上一些瑜伽动作和积极心理行为暗示练习,练习行为和思想保持一致,随时随地,做任何事情时都可以加以练习。这样,学员不断练习正念,内心会日益平静,情绪也会更加平和。研究表明这样能缓解压力并且增强专注度等等,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
常见的正念练习
下面介绍常见正念干预的练习方法,取自MBSR和MBCT。这些练习可相互配合,也可独立进行。
一、身体扫描
身体扫描是将身体感觉作为观察对象的正念练习。
练习时,以不评判、好奇和开放的态度,依照一定顺序陆续感受和体验身体各部分的感觉。
无论体会到舒服或不舒服的感觉、是否体会到感觉,都无需评判好坏;
发现自己分心后,将分心视为练习的一个部分,然后温和地把注意力重新带回到身体扫描练习上来。
练习时,以不评判、好奇和开放的态度,依照一定顺序陆续感受和体验身体各部分的感觉。
无论体会到舒服或不舒服的感觉、是否体会到感觉,都无需评判好坏;
发现自己分心后,将分心视为练习的一个部分,然后温和地把注意力重新带回到身体扫描练习上来。
练习通常采用卧式,也可用坐式、站式。
二、觉察呼吸
觉察呼吸是将呼吸作为观察对象的正念练习。
练习中,轻松地体会呼和吸,体会呼吸的过程和变化,留意呼吸之间的停顿;
无需调整呼吸,只是觉察呼吸,并且接纳当下呼吸的状态;
在发现自己分心后,将分心视为练习的一个部分,然后温和地回到练习上来。
练习中,轻松地体会呼和吸,体会呼吸的过程和变化,留意呼吸之间的停顿;
无需调整呼吸,只是觉察呼吸,并且接纳当下呼吸的状态;
在发现自己分心后,将分心视为练习的一个部分,然后温和地回到练习上来。
练习通常采用坐式,也可用卧式。
三、正念听声音
正念听声音是将声音作为觉察对象的正念练习。
练习时,轻松地倾听声音,觉察声音的自然属性(音色、响度和持续时间);
觉察声音的发生、变化和消失。
无需评判声音是否好听,或者对这样的评判保持觉察,无需分析声音来自哪里,无论声音是令人愉悦或不愉悦的,都去接受它们此刻的存在。
练习时,轻松地倾听声音,觉察声音的自然属性(音色、响度和持续时间);
觉察声音的发生、变化和消失。
无需评判声音是否好听,或者对这样的评判保持觉察,无需分析声音来自哪里,无论声音是令人愉悦或不愉悦的,都去接受它们此刻的存在。
四、觉察想法
觉察想法即把想法作为观察对象的正念练习。
练习时,一般以觉察呼吸开始,然后将注意放在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上,觉察想法的形成、发展和消失,能觉察到什么就觉察什么;
将想法作为内心的主观事件,接纳所出现的任何想法,无需评判想法是好或者不好。
练习时,一般以觉察呼吸开始,然后将注意放在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上,觉察想法的形成、发展和消失,能觉察到什么就觉察什么;
将想法作为内心的主观事件,接纳所出现的任何想法,无需评判想法是好或者不好。
觉察念头时,通常可以留意与想法相关的情绪和身体感受。
五、正念行走
正念行走是将行走感受作为观察对象的正念练习。
练习时,注意觉察脚底与地面接触的感觉,或者行走中脚的抬起、移动、放下的动作,或者脚底、小腿和大腿等部位的各种感觉。
练习时,注意觉察脚底与地面接触的感觉,或者行走中脚的抬起、移动、放下的动作,或者脚底、小腿和大腿等部位的各种感觉。
此练习既可采用慢行以仔细体会感受,也可在日常行走中体会感受。
六、正念伸展
正念伸展是将瑜伽伸展活动作为观察对象的练习。
练习时,注意瑜伽伸展活动,留意自己的(尤其是伸展)动作带来的身体感受,强调活动中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
七、无拣择觉察
无拣择觉察即开放地觉察。
练习更多采用静坐的姿势,不设定特定觉察对象;
开放地觉察并接纳进入意识的任何事物,允许其进入和离开;
只观察、认可和接纳进入意识的任何体验。
练习更多采用静坐的姿势,不设定特定觉察对象;
开放地觉察并接纳进入意识的任何事物,允许其进入和离开;
只观察、认可和接纳进入意识的任何体验。
八、呼吸空间
该练习有两个版本,
一是常规版本,用于将正念带入日常生活中;
二是回应性版本,作为遇到困难处境时的应对手段。
该练习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步包括觉察和认可当下的想法、情绪和身体感受等体验,走出自动引导;
第二步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
第三步扩展注意,把呼吸和身体作为一个整体来感觉,同时觉察更广大的外部空间。
第一步包括觉察和认可当下的想法、情绪和身体感受等体验,走出自动引导;
第二步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
第三步扩展注意,把呼吸和身体作为一个整体来感觉,同时觉察更广大的外部空间。
九、慈心冥想
慈心冥想是培养慈心的正念练习。
练习时将自己的一系列祝福按照一定顺序送给不同对象。
祝福语言包括平安、健康、远离痛苦、喜悦等。
对象按照顺序包括自己、恩人、喜爱的人、普通人、讨厌者、所有人。
练习时将自己的一系列祝福按照一定顺序送给不同对象。
祝福语言包括平安、健康、远离痛苦、喜悦等。
对象按照顺序包括自己、恩人、喜爱的人、普通人、讨厌者、所有人。
十、生活中的正念
正念练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于将正念融入日常生活与工作。
比如,从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到洗碗、打扫、擦桌子等家务活动,
再到做饭、进餐、洗衣服、洗澡等;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觉察当下,接纳当下,对当下做出智慧的行动与回应,进而享受当下。
比如,从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到洗碗、打扫、擦桌子等家务活动,
再到做饭、进餐、洗衣服、洗澡等;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觉察当下,接纳当下,对当下做出智慧的行动与回应,进而享受当下。
七、静坐冥想可以想什么?
静坐冥想可以想什么?如果可以开玩笑地回答的话,那就是什么都可以想。但无论想什么,或者想与不想,在没理解清楚为什么要静坐冥想之前,这一切意义都不大。必须思考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静坐冥想,而不是静坐冥想可以想什么。
为什么要静坐冥想?因为心里要太多的不顺畅,烦恼痛苦,每天各种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困扰着我们。我们是想通过静坐冥想去解决这些不顺心不如意烦恼和痛苦呢?还是说静坐冥想恰恰是一种逃避这些烦恼和痛苦的其中一种途径和方式呢。如果是后者,那么静坐冥想和看小说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刷头条等各种娱乐消遣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逃避烦恼和痛苦的一种方式而已。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只是暂时把烦恼和痛苦放在身后,暂时不去想它们,但是这样并没有把烦恼和痛苦彻底解决掉。过一阵子她们还是会回来折磨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逃不掉,它们都会回来。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现实。但能有什么办法?
那么静坐冥想可以解决烦恼和痛苦吗?逻辑推理是不可以。因为人生的各种烦恼和痛苦不是因为不静坐冥想才产生的。在烦恼和痛苦当中加点稍纵即逝的快乐,烦恼和痛苦就会不见了吗?很明显不会。而我们一生都在追逐快乐。而烦恼和痛苦一直都在。逻辑上,只有深入理解了烦恼和痛苦是怎么产生的,就有可能有办法在它们一产生的时候就结束它们。
静坐冥想是其中一种逃避生活中的烦恼和痛苦的方式。其意义和和其他娱乐消遣项目差不多。在没有了解烦恼和痛苦之前,静坐冥想无论想什么,都是在自我催眠,自我欺骗,可以说没什么意义。
因为不了解烦恼和痛苦是怎么产生的,静坐的时候就需要控制自己的思想,达到一种无思绪的境界,因为我们头脑随时在想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就需要不断地控制自己不要乱想,而控制必然产生冲突,冲突必不可免会造成痛苦。
实际情况就是静坐冥想还会造成痛苦,而我们却想通过静坐冥想逃避痛苦。静坐冥想可以暂时逃避烦恼和痛苦,但解决不了烦恼和痛苦。所以静坐冥想想什么,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