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血灵六大杀手身份?

54 2024-02-25 07:27 admin

一、血灵六大杀手身份?

1“闪灵”虺文忠:(淳于珊珊饰)蛇灵第一高手,擅使一柄竹筒长刀,精通东瀛忍术。蛇灵元老,袁天罡的得力亲信,隐居于瀑布下竹屋中。最后死于平生劲敌李元芳的宝刀之下。2“血灵”小梅、小凤:(舒燕饰)蛇灵最神秘的杀手,两人为孪生姐妹,擅使柳叶双刀。既是袁天罡的忠实下属,又深得肖清芳的信任,任蛇灵五堂和九堂的堂主。最后小梅被狄如燕杀死,小凤被朝廷拘捕。3“剑灵”虎敬晖:人称“蝮蛇”,蛇灵的一流杀手,擅使一柄幽兰宝剑。原本卧底于武则天身边,官拜四品千牛卫中郎将。后败于李元芳的刀下,被狄仁杰识破身份,但其毅然悔悟,决定不再帮蛇灵做事,最后为救狄仁杰被李青霞杀死。虎敬晖死后,其惯用的幽兰宝剑交于李元芳佩用。4“魔灵”:蛇灵的一流杀手,擅使长剑,暗藏虎头链子双爪。肖清芳的得力属下。曾被李元芳打的重伤,最后被狄如燕和张环、李朗联手诛杀。5“变灵”苏显儿:(姜昕言饰)人称“苏将军”,蛇灵一流女杀手,擅使柳叶双刀。肖清芳一手带大的得力部下。后因爱上李元芳而倒反蛇灵弃暗投明。被狄仁杰认为侄女,改名狄如燕。6“动灵”:人称“影子”,蛇灵一流杀手,擅使单刀。肖清芳派其到狄仁杰身边易容成狄春做卧底,并多次易容行恶,曾被李元芳打败。后被狄仁杰识破身份,将其拘捕。

二、蛇灵六大杀手排行?

1、 闪灵——虺文忠

蛇灵六大蛇首之魁,号称“天下第一高手”,擅使燕子铛和一柄竹筒长刀,精通东瀛忍术。袁天罡的心腹,武功深不可测,是李姓宗嗣。为人孤傲,多次与元芳交手均不分胜负,是元芳遇到过的最强对手。虺文忠是李唐极左份子,为了反武成为蛇灵,最后在与李元芳的决战中被李元芳杀死。

2、血灵——小梅、小凤

蛇灵最神秘的杀手,两人为孪生姐妹,擅使柳叶双刀蛇灵老主人袁天罡的忠实鹰犬。她们之间的配合几乎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以让对手分辨不出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蛇灵第一高手就曾吃了血灵的亏。任蛇灵五堂和九堂的堂主。最后小梅被狄如燕杀死,小凤被朝廷拘捕。

3、剑灵——虎敬晖

人称“腹蛇”,蛇灵的一流杀手,擅使一柄幽兰宝剑。明面上是千牛卫中郎将虎敬晖。武功相当了得,杀使团的时候和元芳大战后飘然离开。每次杀人,毒蛇开道,一把幽兰剑所向披靡,杀使团救刘金的就是他。小虎敬晖最终被狄仁杰感化,为救狄仁杰而被李青霞杀死。

4、魔灵——姓名不详

蛇灵的一流杀手,擅使长剑,暗藏虎头链子双爪。肖清芳的忠实奴仆,具有相当可怕的恢复能力。在与李元芳的第一次交手中,他被李元芳的链子刀贯穿身体还被李元芳扔了出去,就是这样他也没死,没好久便满血复活出现在了电视剧中。在狄仁杰冲破蛇灵总坛的时候,魔灵被如燕杀死。

5、变灵——苏显儿

人称“苏将军”,也是如燕,蛇灵一流女杀手,擅使柳叶双刀。她是蛇灵boss肖清芳一手带大的,也是蛇灵安排到狄仁杰身边卧底的杀手。她后面爱上了李元芳,弃暗投明协助狄仁杰破案,武皇赐名“狄如燕”,在蛇灵案中,她成了狄仁杰破案助手。

6、动灵——人称“影子”

蛇灵一流杀手,擅使单刀。非常善于伪装的杀手,他伪装成狄春在狄仁杰身边卧底了一年多,被狄仁杰揭破后被拘捕。

三、健康杀手什么意思?

健康杀手的意思是指对人体健康有特别大伤害的物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人吃五谷,必然生病。因此在生活当中有很多的物质容易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

例如喝酒便容易对人的肝造成伤害,我们一般讲,小酌怡情,大饮伤身,便是指过量饮酒是健康的杀手。

四、馒头、面包都是「健康杀手」吗?

距离我写这个答案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

在这一年里,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感谢你们对我的认可和鼓励。

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写关于营养学和医学的内容不免有越俎代庖之嫌。

但在你们的支持下,我还是开始做起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从2015年10月1日开始到现在,我为「无麸质」这一主题贡献了十万余文字。虽然不算多,但我尽我所能做出了小小的改变。

如果你希望深入地了解无麸质饮食,以下内容可以作为开始: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

无麸质饮食

——更于2016年7月3日

原答案:2015年3月29日

吃小麦?这是一个坏主意。”——Alessio Fasano,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儿童医院首席医生,儿科胃肠病学家,科学家。

我的经历

可惜的是(也许也算幸运?),经过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我才意识到这个真相。

回看过去,我发现一切都可以被奇妙地串联起来。

从7岁起生活在武汉,上小学时,热干面一直是我的早餐最爱,我总天真地认为:一碗热干面,一杯绿豆汤,一个鸡蛋。若加上一点点小菜,就是一个好的早餐范本。

每天吃的东西并不少,我却一直偏瘦。

上初中的时候,每天早上,面包店必是我去光顾的地方。

烘焙的麦香味在四周弥漫,幸福的感觉从心底涌起。

是的,不得不承认,那种感觉非常美好。

每天一袋面包,被人称“面包王子”,那种感觉棒棒哒。

然而,渐渐地,我感觉精神下滑了,我自以为是睡少了,但不论怎样增加睡眠,那种偏晕的感觉总是缠绕着我。我尝试让自己多吃些新鲜水果和蔬菜,但那种感觉,一直都在那里。

我天真地认为:自己“年纪大了”。

直到有一天,在一次扁桃体发炎的用药后,我出现了腹泻的症状。

饮食控制和药物控制似乎都无法解决问题。

于是,去看医生。

医生简单地询问了些情况,微笑着说:一天才腹泻一次,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吃清淡点就好。

很遗憾,没有好。

再去看医生,同样的结果,只不过又多了些可以尝试的药。

看中医,医生老道地把了把脉,让我吐了吐舌头,镇定地点了点头:脾胃虚寒。

“小家伙,不要吃油腻的!吃点馒头面条养脾胃。”

自然地,医生挥舞着笔墨,刷刷刷,龙飞凤舞的中药名跃然于纸上。

遗憾的是,无数次地造访得道高医,尝尽百草,却依旧不好。

忘了有多久,只记得是不断地跑医院……

直到有一天,胃痛。

忍痛做了胃镜——胃炎,hp感染。

自然地,传统西医们惯用的三联疗法嘛。

菌除了,身体状况也一落千丈,抗生素造成的影响让我体验到了各种前所未有的症状:腹胀,腹痛,嗳气,烧心,泛酸,消化不良,constipation,spermatorrhea,疲倦,抑郁,皮肤粗糙,皮疹,毛发脱落,营养不良,体重减轻,头痛,头晕,注意力无法集中,视力下降……你想得到的我都有。

那时候,正在高三。

对于我,请假比吃饭显得更正常,有一句格言这样讲:“卢xx都不请假,你还请假。”

数访医院,医生似乎都有些厌恼我。

各项检查基本正常。

那位消化专家斜睨着眼睛看着我:“你没什么病,就是你脑子里有问题。我想你应该很聪明,但聪明人就是想法多,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弱弱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原来我脑子有病!

感觉不会再爱了。

我只记得,高考前的那几个夜晚,整夜烧心的痛让我无法入眠。

我至今都不知道,我是以怎样的状态参加的考试,又是怎么稀里糊涂地考到华科,只是脑袋里不断回响:我的脑子有点病……

言归正传。

我曾以为我会就这样一直落入深渊,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的罗恩,一位努力求生的艾滋患者一直都是我的心灵支柱,虽然极度疲倦,我依旧试图寻找一个解决方案。

直到后来,在论坛中结实了一位美国的自然疗法医生,他告诉我可能有肠漏症(leaky gut syndrome)胃酸过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或白色念珠菌感染……

而最先需要做的就是排除一切引起过敏的食物,首当其冲的就是小麦。(当然还包括豆类,FODMAP,加工食品,乳制品等等等)

我排除了所有有问题的食物,并采用了高脂高蛋白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方式,症状减轻了六七成。

但我仍旧有些怀疑——馒头,包子,这么可爱的食物会有问题?

当我再次尝试——OMG,头晕,腹胀,疲倦,最重要的是constipation!!!

而当我再次深入地查找相关文献,我发现,小麦或许是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

小麦,并非一种健康的食物

“我告訴每一个人,麸质过敏是當今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但这样的威胁却少为人知。”——David Perlmutter,美国神经学家,迈阿密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麸质是存在于小麦、大麦和燕麦中的一种蛋白质,也被称为面筋蛋白。

当我们吃下含有麸质的面包,我们肠道中的免疫系统就会开始攻击这些蛋白质。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麸质可能对绝大多数人都有害,而不仅仅是对乳糜症的患者。

有双盲对照临床实验证明,让未患有乳糜症的人群摄入麸质,也会损害其消化道,以至于引起腹痛、腹胀、大便频率改变以及疲倦。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1224837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111631

而麸质过敏造成的问题,远远不止于这些,许多与骨骼、心血管、肌纤维、皮肤相关的慢性疾病都与麸质过敏有关。

•肠易激综合症(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077239

•纤维肌痛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728027)

•皮炎以及其他皮肤问题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433099)

•多发性硬化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758171)

•外围神经异常(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170845)

•精神分裂症 (www.ncbi.nlm.nih.gov/pubmed/21877216)

•抑郁症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689456)

•注意力不集中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1877216)

•共济失调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456245)

•一型糖尿病(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871322)

•自闭症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823064)

•美尼尔氏综合症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374485)

•子宫内膜异位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334113

我知道,对于这些,你可能有无数的质疑:

我们的祖祖辈辈吃了很多年的馒头,但依旧非常健康,特别是北方的汉子们,难道不都是那么的壮实吗?

对于这一点,我无法给出百分百确切的解释。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小麦的遗传学改造是这几十年内发生的事情,而经过现代农业改造的小麦中含有更多的麸质。这或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在30年间中国的糖尿病人数比例从1%飙升到11.6%。

【链接】乳糜泻与麸质的联系:Gluten and Diabetes: Is There a Connection?

并且乳糜泻和麸质敏感在中国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仅2013年中华内科杂志上有一项研究表明,湖北地区体检中有0.68%的人群乳糜泻血清测试呈现阳性。那么,毫无疑问的是麸质敏感的人数只有可能更多。

中国湖北地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成人乳糜泻血清学筛查

为什么媒体说“无麸质”饮食只是盲目跟风?

无麸质饮食远不是盲目跟风。我在上述与麸质相关问题后都加入了相关研究的引述。研究调查发现麸质与这些疾病相关,而那些“科学记者们”没有拿出任何证据去证明它们之间没有联系。他们往往只顾着自己写作,而没有做好写作背后最基本的调查。

为什么我从来都没听说过对麸质过敏?百度搜索也没有很多结果。

我想说的是,请用google搜gluten,那是成千上万的条目。

为什么我没听我的医生说过?

是的,这一点也是我想问的。我认为一个真正好的医生应首先从合理膳食的角度来考虑病患的问题,但这往往并不现实。首先,医生在学校里受的营养学知识教育的时间很有限;其次,营养学在近10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教科书似乎还未能紧跟脚步。也就是说,在国内,即便是认证的营养师为你匹配的膳食方案也不一定适合你。

无麸质饮食会造成营养不良?

不会。你在面包、馒头等面食中能获得的所有营养成分都能通过其他食物得到补充,而且不会有麦粉食物中种种问题。

1、麸质通过损害小肠壁,会影响所有营养元素的吸收。

2、面粉中不包括所有的必须氨基酸,因此它们并不是人体最好的蛋白质来源

Gluten-Sensitive Enteropathy (Celiac Disease): More Common than You Think

http://www.jssm.org/vol3/n3/2/v3n3-2pdf.pdf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299329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7556697

http://jcem.endojournals.org/content/92/6/2017.short

JAMA Network

除了麸质,小麦还有更多的问题。

1、市面上的面粉基本为精炼面粉

精炼面粉中的营养元素较全谷物要少了许多,而且在消化道中能被极快地分解。从而造成血糖和胰岛素的急剧升高。血糖急剧升高后,它又会以类似的速度急剧降低,造成一种”过山车“的效应。因此,高碳水化合物的麦粉食物容易造成饥饿,便加大了人们的进食量。而再次进食像饼干这样的麦粉食物,便意味着又一次的血糖”过山车“。

当”高“血糖与身体中的蛋白质在分子水平进行糖化反应的时候,人体实际上就在进行着衰老反应。

Protein glyc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diabetes mellitus and ageing

2、市售馒头、面包太高大上

我相信,一个学食品工程专业的博士也不一定能完全弄清楚市售面包背面的那些神奇的配料意味着什么,总让人感觉到很厉害的样子。

可以清楚的是,你的身体不认识那些非自然存在的玩意。

2015 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对外加糖加以了严格的限制,而市售面包,毫无疑问白砂糖等甜味剂是必然的存在。

3、植酸,麦粉的抗营养神器

麦粉中的植酸会阻碍人体吸收重要的矿物元素,比如钙、铁、锌。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8777015

“面包吃得愈多,死得愈快。” “如果你要吃麸质,就不要躺上我的治疗床,因為那是在浪費我的時間,也在浪費你的金钱。”—— Sharon(Weiselfish)Giammatteo 物理治療博士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麸质or无麸质。

命运在自己脚下,健康在自己手中。

我觉得,如果你愿意让你的生活更好一些,两周时间的无小麦尝试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记录下自己的身体变化,或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常见的麸质来源:

1、以辣条为首的,所有的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制成的麦粉食物。

2、酱油、酱料、部分醋

3、许多添加有面粉的零食

4、罐头肉类食品

5、啤酒、麦茶

6、用面筋制成的“假肉”

木森结语

我并不认为,麸质是所有慢性疾病的来源。但不论是木森的亲身经历还是现今的研究都在表明麸质敏感的普遍存在。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都未曾发现麸质造成的伤害。

我希望,我们都能重视起食物过敏这一问题——这或许是许多疾病的根源,而药物根本无法解决这根本的问题。

我更希望,有更多人能连接在一起。我们一起改变,一同走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

不同的人群对于麸质会有不同的反应,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自身免疫反应:乳糜泻。(celiac disease)

2、食物过敏反应:小麦过敏(包括IgE介导和非IgE介导)(food allergy)面包师哮喘( baker's asthma)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

3、非自身免疫非食物过敏反应:非乳糜泻麸质敏感(non-celiac gluten sensitivity)

Non coeliac gluten sensitivity

自身免疫和食物过敏的区别:过敏反应是机体对外来异物产生识别和排斥的免疫反应.自身免疫是针对 自身物质产生排斥的免疫反应,是一种异常的免疫反应.

关于乳糜泻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394538

综述:

严重的乳糜泻会引起具有特征性的油状的脂肪泻,以及各种各样的消化道症状,并会引起体重减轻,在儿童中常常表现为无法增重。有轻度乳糜泻的人在早期可能出现的只是肠外症状,比如疲劳、贫血。

乳糜泻的患者若进食麸质,会对肠道产生损害,导致小肠绒毛萎缩,引起吸收不良,进而造成一系列复杂的病症。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856316/

在全球范围内的统计表明,乳糜泻的患病率约在0.6%到1%之间。并且在不同的区域发病率不同,从最低的0.33%到最高的2.5%。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252527

然而,流行病学的调查依旧表明,存在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群被漏诊。一方面由于许多医生不熟悉这种疾病,另一方面乳糜泻不具有特定的临床症状从而加大了诊断的困难。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490146/

在历史上,乳糜泻曾被认为是非常罕见的疾病,被认为发病率只有0.02%。随着近年来诊断技术的提高,乳糜泻的临床诊断数目也在上升。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乳糜泻?

乳糜泻(celiac disease)是人体对小麦中麦醇溶蛋白产生自身免疫的反应(和过敏的机制不同)以及对小麦族的其他作物中的部分蛋白的反应。(比如大麦和黑麦)。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394538

关于乳糜泻的发生有许多不同的理论:1、基因原因导致患者先天对麸质产生自身免疫。2、曾被轮状病毒或肠道腺病毒感染。3、在婴儿时期,肠道未发育完全时,过早摄入麸质。4、手术、压力,妊娠反应。

Celiac Disease: The Gluten Connection [Health Canada, 2009]

如何诊断乳糜泻?

现今,有许多种方式可以诊断乳糜泻,但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已经开始无麸质饮食的患者,这些诊断都将不具有说明性。当麸质从膳食中被排除,在几周内,小肠的损伤就会开始修复,人体的抗体的水平也会下降。已经开始无麸质饮食的患者若要进行正确诊断的话,需要连续六周进食含麸质的食物,而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方法一:血清学测试

血清学测试是检测乳糜泻的一线检测手段。现今使用的血清学抗体试验有两类:

1、Anti-tTG 抗体试验

2、免疫球蛋白A(IgA)抗体试验

现在所用的anti-tTG试验主要将一种重组蛋白作为抗原。一般来说,需要先进行Anti-tTG抗体试验(因为操作简便些)。如果结果模棱两可,则需要IgA抗体试验来作为补充。

Coeliac disease

值得注意的是:

1、对于5周岁以下的儿童而言,血清学测试是不可靠的

2、医学指导方针建议在血清学测试后仍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

3、血清学测试存在约1%的“假阴性”,因此组织活检仍旧被认为是检测乳糜泻的金标准。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1313323

Coeliac disease

方法二:内窥镜检查

内窥镜检查通常取十二指肠和空肠的活检。医护人员一般需要取4-8个样本,因为不同的位置受到的损伤可能不一样。如果活检切片都取自健康的组织,那么结果可能会是假阴性。

胶囊内窥镜也可以被用于检查乳糜泻,但灵敏度要低于常规内窥镜和活检,因此胶囊内窥镜不是检测乳糜泻的首要工具。但胶囊内窥镜可以用于检测T淋巴细胞瘤、回肠空肠炎症以及恶性肿瘤等可能由乳糜泻引起的并发症。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1313323

其他方法:

血清铁元素检测、血清钙检测、叶酸检测、维生素B12检测、骨密度检测等来判断乳糜泻的一些并发症。

如何治疗乳糜泻?

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乳糜泻的方式就是进行无麸质的饮食。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5825119

当麸质存在的时候,现有的药物基本都无法预防或防止麸质蛋白损害肠胃。严格地遵从无麸质饮食能够让肠道恢复,从而解决大多数的并发症状,并减少骨质酥松和营养不良的风险。

究竟什么是“无麸质”?

“无麸质”指的是一个安全的麸质摄入范围,但安全摄入限度充满争议并且也没有确定。

在2008年的一项评估中,尝试性地判定,日摄入量少于10mg是安全的,但相关的研究并不太多。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8315587

在不同国家和机构对无麸质食品的标准并不相同。例如欧盟委员会将低于 20 mg/kg的食物列为“无麸质食品”,美国FDA将少于20ppm麸质的食物列为“无麸质食品”,现行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将“无麸质食物”的麸质含量上限定为20ppm

'Gluten-Free' Now Means What It Says

http://www.gpo.gov/fdsys/pkg/PLAW-108publ282/html/PLAW-108publ282.htm

关于小麦过敏

小麦过敏可以是食物过敏,也可以是接触性过敏。

一般来说,对小麦的过敏局限于小麦种子中的蛋白质。

小麦过敏可能有些“用词不当”,因为小麦中含有许多可能致敏的成分,比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谷蛋白,醇溶谷蛋白。

不同的反应与不同的蛋白质相关。

目前,有27种小麦中的致敏源能够被成功地鉴定。

值得提出的是:麸质敏感(gluten sensitivity)不是一种小麦过敏(wheat allergy)。

对小麦过敏的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非常有限,一项对935名日本成年人的调查中显示,有0.21%的人对小麦中的omega-5 麦醇溶蛋白过敏,但调查只研究了27种被鉴定的致敏源的一种。

Prevalence of Wheat Allergy in Japanese Adults

如何诊断小麦过敏?

omega-5 麦醇溶蛋白是最主要的小麦致敏源之一,但只有被浓缩提取后,再经过人体消化才能检测出是否过敏。某一种过敏测试无法诊断出所有的小麦过敏,从而导致“假阴性”。

小麦过敏的症状非常多样,包括胃肠道反应、关节炎、湿疹和哮喘等等。若用强的松(prednisone)后症状有所缓解,就有可能表明有过敏的发生。如果各种相关症状在免疫抑制剂停用后发生,那么小麦过敏就可能存在。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4699123

如何治疗小麦过敏?

对于小麦过敏的人,可能可以安全地摄入大麦、燕麦,因此可能不需要完全避免所有麸质(除了小麦)。但无麸质的饮食仍然是推荐的。

关于非乳糜泻麸质敏感(Non-Celiac Gluten Sensitivity)

非乳糜泻的麸质敏感与乳糜泻的症状相似,严重程度相对较轻,但仍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455131

非乳糜泻的麸质敏感无法查出抗组织性的转谷氨酰胺酶抗体,也没有自身免疫病的一些特征因子的存在。

据报道,与非乳糜泻麸质敏感相关的症状超过250种,除了常见的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还包括许多肠外症状,如头晕、肌肉无力、关节痛、抑郁、烦躁等。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940509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369326

如何检测非乳糜泻麸质敏感?

目前,尚未有推荐的方法检测非乳糜泻的麸质敏感。有些医生提供唾液、血液和粪便的测试。但这些检测都还未经过认证,因此不具备可信度。

在NFCA的播报中,Guandalini博士这样说:

“就目前的形式而言,还没有任何实验证明有方法能检测出非乳糜泻麸质敏感。血液中没有特异性抗体,粪便中也没有。”

正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Fasano博士也提出:

“目前的方法只能运用排除手段,首先排除乳糜泻和小麦过敏的可能,然后再看进行无麸质饮食是否能缓解症状……”

这项播报内容的URL:http://www.celiaccentral.org/SiteData/docs/NFCAStateo/2b0dfbefd9b829a5/NFCA_State%20of%20the%20Union_A%20Live%20Chat%20w...%20Gluten-Related%20Disorders_Transcript.pdf

非乳糜泻麸质敏感究竟有多普遍?

现今,非乳糜泻麸质敏感的具体比例大多还只是临床猜测,但目前就NCBI上的文献数目而言,关于gluten sensitivity的文献数共有1039841篇。

gluten sensitivity

JGPN(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的一项研究显示:非乳糜泻麸质敏感的普遍率约是乳糜泻的10倍左右。占人群的4.3%-6.6%

GLUTEN REACTIONS: TEN TIMES THE CELIAC PROBLEM : 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http://dr.com的创始人Dr.Thomas估计,有20%-60%的人群存在或轻或重的非乳糜泻麸质敏感的症状。

木森结语:

1、小麦过敏和麸质敏感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2、临床能检测出的小麦相关的失调有限,检测结果阴性不一定正确

3、小麦是否对于所有人都有害是个未知数,但至少我们需要考虑到对小麦不耐受的这一部分人群。

4、此外,我在之前也提到过小麦中过高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希望能引起注意。

5、小麦中的植酸和高FODMAP也应该是需要考虑到的因素。

五、亚马逊平台的六大杀手锏?

1、收集、整理和筛选出产品相关的关键词,并进行恰当使用

对产品关键词的把握在亚马逊运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简单的理解是,系统需要通过产品关键词来辨识你的产品,消费者需要通过关键词来找到你的产品。所以,在打造一款产品之初,卖家一定要培养自己对产品关键词的收集、整理和筛选能力,这既要求卖家要对产品本身熟悉,还需要对消费者熟悉,另外还得借助于工具拓展自己的关键词量。

在关键词的收集整理中,对产品熟悉是基础,如果你都不知道产品怎么玩怎么用,必然缺少对产品的基本认知,这种情况下,你认为的关键词难免就会有偏颇,而这种偏见体现在运营上,要么是导入的流量不精准,转化率低,然后系统逐步降低了该Listing在系统中的权重,导致流量和订单越来越少,要么是在投放亚马逊站内广告时转化率低,广告成本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投入产出比不划算;

其次,作为卖家,你还需要对消费者熟悉。关键词说到底就是消费者购物过程中用来搜索的那些词语,如果你不熟悉消费者,不知道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搜索,那样也必然会错过不少潜在的流量。我们总说,钓鱼时要知道鱼要吃什么,想把产品销售出去,也必然要知道消费者自己使用的语言。在这一点上,卖家要学会换位思考,让自己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来思考自己的产品,就多了一个更有效的视角;

能力和视野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借助于工具的力量,对于亚马逊的运营来说也是如此。作为卖家,在关键词的收集上,可以借助于各种工具来做辅助。

2、有竞争力的产品售价

很多卖家在运营中做不好,产品售价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虽然亚马逊平台的整体利润率较高,但消费者“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产品”的期望则从未发生变化,而亚马逊平台也一直以“低价”作为自己的平台标签,所以卖家千万别以为平台整体利润率高就觉得消费者“钱多人傻”,在竞争中,价格永远是利器。

要想达到有竞争力的价格,一方面要从自身出发,想方设法降低成本。

采购成本:不同的批量价格会有差别,而多和供应商沟通也同样可以得到更多的优惠;

包装成本:有些卖家一味地追求高质量的包装,可殊不知过度包装未必能够为运营带来加分却可以直接带来成本的增加;

物流成本:选择合适的发货方式很重要,卖家可以把时效和成本结合起来考虑,快递、海运、空运结合使用,以达到既确保时效又成本较低的效果;

售后成本:对于低价值的产品,基本上就是“有去无回”,发出去的货,即便质量不好,也很少会有退返回来的,但按照亚马逊的客服要求,如果产品质量不好,客户不满意,你恐怕还是得补发或者退款给客户的,为了减少这部分的损失,卖家一定要在发货前做尽可能全面和严格的品质把控。

只有做好以上几方面的成本把握,自己的成本低,在销售端才可能占得优势。在产品售价上,卖家一定要竞争做横向对比,和同行卖家对比。产品价格的优势会为你带来更多的曝光和更高的转化率,对于卖家的意义甚至大于评价数量的作用。

当然,如果运营中能够充分利用站内的一些促销工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来额外的流量增长。

3、做好Listing优化,让产品尽可能完美的展示出来

作为网上购物平台,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图购物的,所以卖家一定要尽可能优化好产品图片。主图吸引消费者眼球,导入流量,其他六张副图可以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和理解,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图片上,卖家一定要做到不将就,不凑合。

除了图片之外,Listing的标题、五行特性、产品描述、后台关键词等等,也同样重要,一定要极尽完美的呈现出来。

相关文章:“从买家视角看2018年亚马逊listing应该如何优化”、“亚马逊Listing不出单要如何优化?”

4、尝试站内CPC广告

站内CPC广告凭借其精准的流量和较高的转化率,是运营中不可多得的工具。卖家要想打造一款爆款产品,站内广告的使用必不可少。

当然,很多卖家之所以抱怨站内广告效果差,转化达不到预期,往往是因为自己在广告的投放上有“甩手掌柜”的心态,投放广告了事,没有做后期的数据分析和广告优化。可以这么说,广告投放过程中的持续优化才是让广告效果最大化的最核心动作。教程《亚马逊高阶CPC实战技巧》可以帮助大家最大化广告效益。

5、持续拥有(占有)黄金购物车

最近亚马逊算法调整,黄金购物车的变动比较大,新上的Listing可能没有购物车,销量下降、收到差评、价格提升等情况也都可能导致Listing丧失了黄金购物车,但购物车简化了消费者的购物流程,已经根深蒂固的印在消费者的习惯中,所以,卖家一定要尽可能的确保自己持续拥有或占有购物车。

一般来说,新建Listing少量出单之后就会拥有了购物车;正在运营中的Listing,如果遭遇差评、销量下降或价格大幅提升,导致购物车丧失时,卖家可以通过降价的方式来触动系统的购物车再分配,产品调价到一定程度,购物车就回来了;而对于Listing被跟卖,购物车被抢走的情况,卖家一定要打硬仗,一方面驱赶跟卖者,另一方面主动降价,抢回购物车。

6、让客户满意

亚马逊公司的理念之一就是成为“世界上最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作为卖家,要想在运营中取胜,一定要“听平台的话,跟着平台走”,尽可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要做到让客户满意。

具体来说,产品品质把控是必然的,产品品质不能太差,更不能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与客户的沟通要做到礼貌真诚,不能在客户遇到问题时回避和推脱责任;产品售价不要经常性的忽高忽低大幅变动;最好的,是可以在产品包装中放一份售后服务卡,言辞诚恳、热情,争取把客户变粉丝。

如果卖家在运营中能够持续在上述六个方面精进,相信产品的排名和销量都可以得到稳步的提升,运营状况也会越来越好。

六、男士健康用品推荐?

1、男士舌头刷:男士舌头刷可以使口腔内有效溶气消除口气,保持口腔卫生;2、胶囊维生素:这种维生素可以帮助男士改善免疫力,缓解疲劳,补充皮肤所需要的养份;3、抗UV润唇膏:这种润唇膏可以有效保护口唇,使口唇润润的,让口唇的健康;4、寒凉褚颈带:可以补充枕部缺乏的血液,减少疲劳,改善脖子痉挛;5、精油洗面奶:这种洗面奶具有深层清洁的功效,可清除大汗腺分泌出的污垢,同时保持皮肤的健康。

七、奶、蛋与肉类真的是健康杀手吗?

还能说什么呢?《中国健康报告》作者坎贝尔教授的老朋友陈君石院士都亲自辟谣了。

要点如下:

1、《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是美国科学家坎贝尔写的科普畅销书,书名是出版社的意见,书里写的是他自己研究营养学的经历和结果,关于中国的篇幅很有限。

2、网传的“长达20年的科学研究报告”是坎贝尔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陈君石院士一起写的学术专著,《中国膳食、生活方式与死亡率 – 65个县的调查研究》,被人移花接木混为一谈。

3、《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是《中国健康报告》的其中一个译本,陈君石院士认为,这个版本的封面介绍诸如“一本真正能挽救您生命的书”、“死亡,是食物造成的”,实在“太离谱了”。

4、《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的饮食原则“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有益健康”,陈君石院士是认同的。但“多吃植物性食物”不等于“吃素”。且中西方饮食差异很大,西方人确实吃了过多动物性食物,而我们中国的很多青少年其实牛奶还喝得太少了。

5、《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作为营养学科普书,在美国畅销多年,都没有出现各种奇怪流言,中文领域的传播人员,需要反思。

以下是辟谣原文:

陈君石院士现身辟谣:慢性病人切不可把希望寄托于吃素

编者按:本文是陈君石院士在2018年4月发表在网络上的一篇辟谣旧文,时隔一年,谣言死灰复燃。经其本人授权,我们在科学辟谣平台重新发布,以正视听。

导语:

近5-6年来,网上不断有关于我与《中国健康调查报告》[1]一书的种种报道和说法。诚然,有一些是正确的报道,但更多是误导性的流言,并得到广泛传播,包括耸人听闻的题目和内容,如,在书名之上冠以《救命饮食》[2],或称“牛奶致癌”、“奶、蛋与肉类是最有效率的健康杀手”、“震撼全球66亿人的健康大发现”,如此等等,或者内容不符合事实,或者错误解读,误导了广大读者。

近年来,这些误导性信息在网络上时不时出现,不少与我相熟的营养学界同行都询问过我“为什么不出来澄清”,我原以为这些不实之言会自然消停,不值一驳,但现实证明我是错的,这些误导信息仍然在困扰着读者,因此有必要一一阐明。

一、《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并非本人著作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是我的老朋友、美国康奈尔大学考林•坎贝尔教授和他的小儿子托马斯•坎贝尔于1990年代出版的一本营养方面的科普读物,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畅销长达8年之久。不过,该书关于中国的研究篇幅有限,大量内容是在描述坎贝尔一生从事营养学研究的经历以及他对营养与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成果。

我在为该书中译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所撰写的序[3] 中已指出过这点。坎贝尔教授也曾告诉过我,书名定为《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完全是(美国)出版社的意见,是为了对读者有吸引力,而作者一旦与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协议,就无权对书名提出不同意见。

在网上广为流传“这是一次长达20年的科学研究报告,研究团队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坎贝尔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理查德·佩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黎均耀、刘伯齐教授和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陈君石教授” [4],这实属“移花接木”。应该说,确实有这么一份研究报告,作者也是上述几位科学家,书名为《Diet, Lifestyle and Mortality in China》(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90);中文版书名为《中国膳食、生活方式与死亡率 – 65个县的调查研究》(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这本书的内容是中、美、英的上述几位科学家共同于1983年开始在中国大陆65个县农村地区进行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的结果。

很显然,这两本书的作者、内容和性质完全不同。一本是科普读物,另一本是学术专著。然而,网上传言[4] 却把它们拼凑在一起,还不惜歪曲、伪造观点,例如“这项研究面极广,动用了65万名工作人员(实际上是调查了65个县),研究了覆盖当时中国人口总数的96% (65个县的人口合计能覆盖96%中国总人口吗?)”,也有的网上文章说是,“65万调查对象”(实际上是6500个调查对象)。

总之,在中国出版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封面[1]上声称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关于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20年精诚合作的巅峰之作”,完全是拉大旗作虎皮,有意误导广大读者。

二、《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中的主要论点是否正确?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译本(吉林文史出版社)[1]封面上刊出了一段评价:“《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它无可辩驳地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调整膳食来防治心脏病、癌症和其他西方式疾病。这本书不仅适用于经济发达国家,也是那些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导致饮食习惯发生巨变的发展中国家的首选图书。”这段话虽然不是我写的,也有点夸张,但总体上还是能代表我的观点。

然而,后来市面上出现的一本《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译本,中信出版社)[2],其封面称“震撼全球72亿人口的饮食与疾病关系大发现”,“一本真正能挽救您生命的书”,“坎贝尔博士发自良心建言:死亡,是食物造成的!”等,这些介绍就太离谱了

我至今仍认为,当初我为《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译本,吉林文史出版社)所撰写的序言[3]代表了我对此书的评价和对读者的引导。我在此仅摘录其中的主要内容来重申我对这本书的看法。“坎贝尔教授是一位国际知名的营养学家,他对营养学,特别是对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成果引人瞩目。坎贝尔教授在本书中的一个贯彻始终和十分明确的观点就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冠心病、肿瘤、骨质疏松等);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我相信各位在读了此书后一定会认同坎贝尔教授“少吃动物性食物、多吃植物性食物”这一观点。

坎贝尔教授在书的第2部分,引用了大量研究结果来说明西方膳食模式(动物性食物为主、植物性食物很少)会增加患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病、骨病、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并在第3部分提出了有关食物与健康的八项基本原则(具体内容附后),这些原则是关于居民膳食很好的思路和指引。

网络上一些耸人听闻的流言完全不符合这些原则,例如,“世人认为最营养,最优质的食物:奶,蛋与肉类,在实验结果里却是史上最强,最有效率的健康杀手!”;“在坎贝尔教授的调查中显示:动物蛋白质与癌症的直接关系”:“素食可以治疗不可治愈的疾病”;“动物性食物对人体是有害的,即使只摄取少量动物性食物,也有负面效果”,这些说法完全曲解了坎贝尔教授的观点。

三、书中从未表达“牛奶致癌”的观点

从这本书所传出的最大新闻报道就是所谓的“牛奶致癌”。但究竟真相如何?坎贝尔教授在书中描述了他做的一项大鼠试验,在给以相同剂量黄曲霉毒素B1(强致肝癌物)的条件下,比较吃酪蛋白(来自牛奶)饲料和大豆蛋白饲料大鼠发生肝癌的动物数和肝癌数。结果酪蛋白组大鼠得肝癌的比例比大豆蛋白组大鼠大,肝癌的数量也多。但据此而得出牛奶致癌的结论,就太荒唐了。

实际上,如果没有黄曲霉毒素作为癌症的启动剂,两组大鼠都不会得肝癌;致癌的是黄曲霉毒素,而不是酪蛋白或大豆蛋白。这个试验结果只能说明大豆蛋白对于大鼠抗黄曲霉毒素的作用大于酪蛋白,完全不能说明牛奶(对人)致癌。记得当年人民日报记者就此问题曾远洋采访坎贝尔教授,坎贝尔教授明确说,这个试验的结果不能说明喝牛奶会对人致癌;尽管坎贝尔教授反对美国儿童把牛奶当水喝。

当前,美、中两国消费者的营养状况、膳食模式和牛奶(和奶制品)的消费量都有明显差异,美国人要降低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包括牛奶和奶制品,而中国人则要增加牛奶和奶制品的消费(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传播“牛奶致癌”显然是误导中国消费者减少牛奶和奶制品的消费,不符合当前的营养指导原则。

四、“吃素治癌”缺乏科学依据

吃素与健康的关系,在世界上有许多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科学家们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但就《中国健康调查报告》这本书的内容来说,它的基本信息是告诉读者,“所谓最健康的膳食,就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中国现在慢性病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膳食的西方化,即动物性食物的大量增加和植物性食物的减少。当然,除膳食变化外,身体不活动、吸烟、过度饮酒和心理紧张也是慢性病增加的重要因素。

至于网上所传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重大发现:素食能预防各类疾病,在疾病后期阶段(诊断后)同样能终止或扭转病情;素食可以治疗不可治愈的疾病,等等,既不是这本书的主要信息,更缺乏科学依据。读者们切不可因此而在诊断出慢性病后把希望寄托于吃素。特别是对于癌症和其他消耗性慢病,应该遵循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适当搭配动物性食物的传统中国膳食模式,达到营养均衡。所谓“吃素”,一般可分为吃全素(排除一切动物性食物)和部分吃素(可以吃奶、蛋或鱼),但其共性则是多吃植物性食物。长期吃全素食的挑战是食物必须更加多样化,才能达到均衡营养。如,需要经常吃发酵豆制品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12;再如,妇女怀孕期间铁的需要量增加,恐怕只能用铁补充剂来预防贫血。

结束语

有意思的是,坎贝尔教授的这本科普读物在美国畅销多年,并没有出现上述的种种流言。但是,但中文领域,却有人借此书名,将书的内容断章取义后与我牵头的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开展的中、美、英合作科研项目嫁接在一起,最后把《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中的“惊人发现”都说成出自于我牵头的这个研究项目,甚至把《中国健康调查报告》说成是我的书。

我无意追究相关流言是有人蓄意而为,又或是中文互联网传播的“特色”,只愿大家在了解事情真相后,不要再被流言所误导。

坎贝尔教授关于营养的八个原则:

1)营养是无数食物成分综合表现的活性。整体效用要远远超过单个成分的作用之和。意思是不要只看食物中的个别营养素的多少,而忽视整体营养价值。2)维生素补充剂并不是给人带来真正健康的灵丹妙药。这不是全盘否定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的作用,而是强调膳食为主。坎贝尔教授在后面又指出“对于大多时间呆在室内或是生活在北方气候下的人来说,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B12和少量维生素D,是非常有好处的”。 3)动物性食物的营养并不比植物性食物的营养更好。这是告诉动物性食物吃得太多的美国人(本书的主要读者,不是说只适用于美国人),不要看不起植物性食物,它们的营养相当好。4)基因自身并不能注定你会患上某种疾病。基因必须激活或是显性之后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营养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它能决定基因(无论是好基因还是坏基因)是否能够表达。 5)营养可以有效地控制有毒化学物质的不良影响。 6)营养既能预防早期阶段的疾病(确诊前),也能阻止或逆转晚期阶段疾病(确诊后)。 7)对某种慢性疾病有益的营养,对全身健康同样有益。这是告诫人们,不要有肾脏病时,只考虑肾脏的营养,不能忘了全面的营养来支持全身健康。8)良好的营养造就全方位的健康,生活的各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互相关联的。意思是营养只是保障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略其他因素,如,身体活动、心理因素等。

参考文献1. T•柯林•坎贝尔, 托马斯•M•坎贝尔.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09.2. T•柯林•坎贝尔. 救命饮食.中信出版社,2011-09.3. 陈君石为《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译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所撰写的序言.4. 陈君石,T•柯林•坎贝尔, 黎均耀, 理查德·佩托. 中国膳食、生活方式与死亡率—65个县的调查研究.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5. 中美肿瘤专家最新发现震撼全球!顿时傻眼!(病因真相).(来源: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八、男士面膜的六大禁忌?

一: 面膜天天都要敷面膜,是 护肤品 中的大餐,虽然效果很好,但除非有特别要求,原则上不能天天用。二:边泡澡边敷面膜一边泡澡一边敷面膜实在是一个很省时的聪明做法, 错误三:不需要特别适用眼膜,眼部肌肤的厚度只有正常肌肤的1/4,所以它需要更加特别呵护。很多面膜,特别是清洁滋润类的,里面的成分对眼部薄弱的肌肤会造成刺激,应避开眼周使 用。

因此若想加强护理眼部的肌肤,眼膜的使用还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在眼周肌肤大量缺水、缺乏营养的情况下进行密集式保养,效果比较理想。

其实眼膜应该坚持使用,每周至少两次,并与眼霜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护眼效果。错误四:用面具式面膜敷颈部,不可忽略的颈部肌肤 颈部肌肤最容易泄露年龄,可是在出席重要场合时,我们往往要穿一袭裸颈的礼服。所以在盛装前数日,必须开始做底妆前的颈部护理。错误五:绝对不能浪费面膜里的精华液,能有节约的意识是非常好的,但是要用对地方哦!敷面膜的时间“超支,

九、健康生活男士昵称?

长青坊、福吟、康之道、永生圈、康无忧、益家益、瑞丰园、健先生、康乐窝窝、康柏斯、益百寿、天一健

十、男士生殖健康的文案?

1. 男士生殖健康非常重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2. 好的生殖健康可以保证男性生殖系统的正常运作,有助于提高生育能力、预防性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3. 除了注意饮食、运动和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外,男士们还应该定期进行生殖系统检查和体检,以及关注和治疗任何可能的生殖健康问题,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生殖健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