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身体健康因素有哪些?

60 2024-03-22 17:14 admin

一、身体健康因素有哪些?

人的身体健康有五个决定性因素,百分之十五来自父母的遗传、有百分之十是社会环境导致的、有百分之十是自然因素导致的、有百分之八是医疗条件、而有百分之六十是生活方式导致的,生活方式几乎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需要做到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健康三要素有哪些?

1、生理健康:它是健康的基础,指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也就是无伤残,无病痛。

2、心理健康:它以生理健康为基础,并高于生理健康,主要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协调、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知足常乐、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自知之明、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合等。也就是说,在社会生活中有进取心、接纳心、宽容心。

3、社会适应健康:这是指每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岗位上对各种角色都能良好地适应,能胜任各种社会和生活角色。

三、健康养猪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健康养猪是有风险的,首先要有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需要以下几点。

1.猪场选址

养猪场选址要符合卫生防疫严格要求,远离人群,水源干净。

营养均衡

猪的日粮组成要多方面,按需求配齐能量、营养均衡。

饲料使用

饲料要确保品质优良、无污染、无霉变。

严谨消毒

要充分考虑到消毒剂对猪可能带来的损害,保证消毒过程和消毒前后,不会给猪带来过大的应激情况。

管理规范

确立定期巡查制度,保证饲养员按时按量观察及饲别喂猪并及时反馈信息;实施封闭管理制度,禁止无关人员随便进出养猪生产区;建立兽药档案制度,确保使用的兽药是从正规渠道购进的、由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兽药,确保按规定使用兽药;确切落实健康体检制度,保证饲养管理人员身体健康,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通过人体携带进场,对整个养殖场造成大面积感染。

善待动物

在环境改造、畜栏设计、日常管理、转运方式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猪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生命本能需求,给予人道化的饲养制度和管理措施,让猪在一个友好的环境下生存,使猪不受饥渴、不受伤害、无恐惧,让猪吃得舒服、住得舒服。

污染控制

养猪必须顾及对环境的影响,不但要对粪便、污水进行恰当的处理,还要注意通过日粮结构调整,污染物的排泄管理。

人员管理

养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科学化养猪。

养猪是一个大工程,必须全方位都做好准备,精心饲养。

四、影响人体健康的营养素有哪些?

1、水:水是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物质,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要通过皮肤蒸发、呼吸道散发以及肾脏排泄,排出1500ml左右的水分,通常每天需摄入2000ml水,以保证人体的代谢废物充分排出;

2、蛋白质:蛋白质的功能是组成机体细胞和组织,促进生长发育,参与机体代谢,能形成抗体,增强免疫能力和供给热能,对于生命的构成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常见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为鸡蛋、牛奶、鱼、虾等,建议根据自身喜好适量进食;

3、脂肪:多存在于人体和动物皮下组织,以及植物体中,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和储能物质,日常生活中肥肉、坚果中的脂肪含量较高;

4、碳水化合物:如糖类、淀粉等,常见食物包括大米、玉米、燕麦、冰糖等,可以给机体提供可快速吸收和利用的热量;

5、矿物质:又称为无机盐,包括钙、磷、镁、钾、钠、硫、氯等元素,不能通过人体自身产生、合成,只能靠饮食来获取,常存在于各类蔬菜、水果、豆制品、奶制品中,如胡萝卜、香蕉、豆浆、牛奶等,也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元素;

6、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并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无法为机体提供能量,属于一类调节物质,在人体的物质代谢中非常重要,通常在机体中不能自行合成或合成量不足,所以虽然需求量较少,但必须由食物供给,如鱼、虾、苹果、火龙果、橘子、萝卜、土豆等;

7、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不能被人体的胃肠道消化吸收的一类营养物质,也无法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膳食纤维具有相当重要的生理作用,能够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帮助粪便成形并排出等,以燕麦等谷类物质以及水果和蔬菜为主。

五、男士十大健康零食?

1.碧根果;2.杏仁;3.腰果;4.干果芝麻;5.夏威夷果仁;6.葡萄干;7.蔬菜果脯;8.海苔;9.燕麦片;10.非油炸膨化零食。

六、请问食用色素有哪些呢?

1、姜黄素: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称为郁金或称姜黄,根茎中所含的黄色色素是主要成分。纯姜黄素为黄色结晶性粉末。着色性强,特别适用于蛋白质着色

2、虫胶色素:虫胶色素是紫胶虫在其寄生植物上所分泌的原胶中的一种色素成分。虫胶色素分为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两大类。水溶性者为虫胶红酸。在酸性时,对光和热稳定。色调随酸减度的不同而不同。

3、红花黄色素:是红花色素中的一种黄色色素。能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油脂。

七、项目风险因素有哪些呢?

风险的三个因素包括: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

其中,风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发生的机会的潜在原因,一般包括物质风险、道德风险和心理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是指引起风险的发生的直接原因,它的产生就是风险的发生。损失是指财产的损失,包括直接或间接的损失,这是风险产生的后果。

风险的三个要素不是相互影响,而是风险因素导致风险事故的发生,而风险事故的发生又造成了损失。

八、氢的同位素有哪些呢?

氢的同位素有3种:氕,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无中子,氘(D),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1个中子氚(T),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2个中子所形成的水的化学式为: H2O D2O T2O 式量分别为18、20、22

九、食用色素有哪些种类呢?

食品的色彩是食品感观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在制作食品时常使用一种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目前使用的食用色素有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两大类。在1850年英国人发明第一种合成食用色素苯胺紫之前,人们都是用天然色素来着色。早在公元10世纪以前,古人就开始利用植物性天然色素给食品着色,最早使用色素的是大不列颠的阿利克撒人,当时他们用茜草植物色素做成玫瑰紫色糖果。以后,美洲的托尔铁克人与阿芒特克族人相继从雌性胭脂虫中提取胭脂虫红,用于食品着色。我国自古就有将红曲米酿酒、酱肉、制红肠等习惯。西南一带用黄饭花、江南一带用乌饭树叶捣汁染糯米饭食用。

合成食用色素(合成色素)由于成本低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对光、热、氧气和pH稳定,,但它有一个大缺点,即具毒性(包括毒性、致泻性和致癌性)。这些毒性源于合成色素中的砷、铅、铜、苯酚、苯胺、乙醚、氯化物和硫酸盐,它们对人体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我国1982年公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其中规定了只能使用5种合成色素,并定出了最大使用量,如合成色素的纯色素含量不得低于85~99%,1公斤合成色素中砷的含量应在1毫克以下,铅在10毫克以下,铜在20毫克以下,每100克色素中,苯酚不应超过5毫克,苯胺不应超过4毫克,各种氯化物不应超过0.5%等,这些规定是为了限制色素中的杂质,以减少对人体的毒害。

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和靛蓝。它们分别用于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红绿丝、罐头,以及糕点表面上彩等。这些合成色素的确把食品表面装扮的格外惹人喜爱,但是,它们禁止用于下列食品:肉类及其加工品(包括内脏加工品)、鱼类及其加工品、水果及其制品(包括果汁、果脯、果酱、果子冻和酿造果酒)、调味品、婴幼儿食品、饼干等大幅度下降。在国际上,自美国1976年禁止使用合成色素苋菜红之后,就逐步重视对天然色素的开发和应用。

天然食用色素大部分取自于植物,部分取自动物和矿物。在〃绿色运动〃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天然食用色素的发展前景更加看好。并且世界各国相继制定法规,淘汰大部分有毒的化学合成色素。目前,“天然、营养、多功能”已成为天然食用色素的发展方向。

天然色素直接来自动植物,除藤黄外,其余对人体无毒害。但国家对每一种天然食用色素也都规定了最大使用量,以策安全。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有姜黄素、红花黄色素、辣椒红素、虫胶色素、红曲米、酱色、甜菜红、叶绿素铜钠盐和β—胡萝卜素。其中酱色(也称糖色)的使用要引起注意。酱色是将蔗糖酱和麦芽糖酱在160~180℃高温下加热3小时,使之焦糖化,再加碱中和而成。焦糖本身没有毒,但如在制作过程中加入铵盐,使焦糖中有含氮的杂环化合物4—甲基味唑,这种物质有强烈的致惊厥作用,若含量过大,对人体有害。因此我国规定只允许使用不加铵盐制作的酱色。

天然色素能用于上述合成色素可使用的所有食品种类。因此认为,为了给食品添加色素,最好选用天然色素,即使成本提高,消费者还是乐意接受的。在天然色素中,有两种与日常饮食关系较密切。一是β—胡萝卜素,它是人类食品的正常成份之一,又是一种必需营养素,用作食品添加剂,不仅无害,反有益处。家庭自制奶油蛋糕时,以它着色,两全齐美。二是红曲米,它是我国传统使用的天然色素之一,主要用于制作红腐乳和红香肠。由于它对蛋白质着色好,耐热性也好,一般家庭可用它制作熟肉制品。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趋向充分利用天然色素,凡是对热、光、氧化作用稳定,又不容易受金属离子或其他化合物质影响的天然色素,只要对人体确无危害,应当设法提取,为我所用。这样就可以弥补天然色素颜色不够鲜艳和色素浓度较低的不足。

十、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生物因素:又分为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因素,两者都为幼儿心理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和基础。

2.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儿童所受的教育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谐的家庭环境,以及正确引导性的教育为幼儿的心理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幼儿自身的主体活动:幼儿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比如游戏就是最适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活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