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悟空的邀请。
汗腺与出汗人类体表分布两种汗腺:
一种叫顶分泌汗腺,也叫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肛门及会阴部等部位。分泌物含相对较高含量的蛋白质、糖类和脂类等有机物。这些汗液本身们没有气味,但是经细菌分解后产生挥发性物质就会产生气味。在严重个体就是我们说的体臭或狐臭。
这类汗腺主要受性激素影响,到性成熟的青春期分泌开始逐渐旺盛。这类汗液的主要功能被认为是生物信息素作用。这一点在很多哺乳动物身上体现的异常突出,特别是在发情期。
另一种叫外分泌汗腺,也叫小汗腺。遍布身体皮肤,全身共计有160~400万个小汗腺,分泌的液体呈水样,没有气味,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汗腺和出汗。
出汗的生理功能到目前为止,人体分泌汗液的主要生理功能被认为,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汗液蒸发散发热量,冷却身体,调节体温。尤其是,当环境温度高于身体皮肤温度,即32℃以上其他散热途径失效时,出汗蒸发散热成为唯一有效的散热途径。当然,在强体力劳动下,由于产生热量超过正常散失的速率,也会通过出汗散热。
还有,当人遭遇危险和紧急状况时,也会出汗,出汗部位以手脚心、头颈部和胸背部为主。研究已知,支配这种应激出汗的神经节后纤维分泌肾上腺素,不同于热应激一般出汗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这种出汗的生理意义,目前认为是对即将到来的应激反应,即逃跑或战斗中剧烈体力活动需要散热的一种前反馈调节,目的仍然是为了维持体温稳定的预先散热。
另外,研究还发现,在运动特别是跑步运动开始的2秒以内,人体还没有产生大量热量,核心温度还没有开始升高的时候,出汗率也会升高。目前认为这种出汗的生理动机也与应激反应出汗一样,是一种前反馈的预先散热机制。
出汗排毒吗出汗排毒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说法。
虽然汗液除了水分外,还含有一些有机和无机成分,那是因为,汗液原本是血液的一种滤出液,除了其中钠、氯和钾等常量离子物质在经由分泌管、导汗管输送给过程中会被重吸收外,含量存在很大差别,其他的那些痕量成分缺乏重吸收机制的结果而已。
这到底能不能算是排毒呢?
这需要看汗液的成分和什么是毒。
汗液的成分汗液由于是血液的滤出液,成分除了水以外,几乎含有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物质以外的几乎所有成分。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科学家开始研究汗液的成分,下图是第一份汗液成分表:
作者评论说,结果显示就成分定性来说,汗液非常类似于尿液。但是,两者各种组分相对量相差很大。 尿液是一种更加浓缩的溶液,含有3~5倍的总固体量和5~9倍的有机物质量。
1943年发布的一项汗液成分研究直到现在仍然被广泛引用,作者称研究的目的是看在热应激和运动负荷状态下,汗液中的成分会不会造成影响健康的营养物质的丢失。结果,除了氯化物在不同状态下含量浓度差别巨大,有造成过量丢失的风险外,其他物质经汗液排泄几乎可以忽略。
此后,有关汗液成分的研究并不很多多。直到现代,使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分析技术测定各种体液微量物质含量的研究层出不清,却鲜有研究汗液的。
为什么?因为,被广泛接受的成熟的理论认为,汗液几乎只能用来散热,并不值得过多研究。
虽然汗液也含有及其低浓度的乳酸盐、尿素、氨离子、丙酮酸盐、以及甘油、丝氨酸、其他非蛋白氮等,浓度都在ppm级别,还有一些药物成分。
但是,一方面,这些微量的血液成分并非毒性物质;另一方面,出汗并非人体的常规存在现象,仅有少数应激情况下才会出汗特别是大量出汗,经过汗液携带某些成分被排出体外。如果一种动物经过漫长进化却选择非常规的出汗途径来排毒,那实在是太不聪明了,也早就把自己活灭绝了吧。
嗯?是不是这个理?
什么是毒“排毒”所指是具有毒性的物质。毒性是指物质对于生物体所具有的损害性的程度。
某种物质是不是具有毒性,绝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浓度或者是剂量。就是所谓的剂量决定毒性。
毒理学上有两句话简明扼要的概括了确定毒性的原则:
所有化合物都是有毒的,只要剂量足够大;剂量决定毒性(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
比如,人们常用来调侃的H2O、NaCl,在足够大剂量下一样是毒。
但是,健康人体具有充分保障的常规机制保持体内代谢环境的稳定平衡。就是说,在生理状态下,人体内生理浓度的任何物质都不会对人体具有毒性,也就不是什么毒物。
因此,健康人生理状态下人体没有毒性物质存在,所谓排毒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即便,汗液中含有的某些成分。比如尿素和氨离子等在高浓度下具有毒性,人体却有常规的排泄机制——肾脏泌尿来排泄——肾脏强大的排泄功能,每24小时仅需500毫升尿液就可以维持这些物质保持正常生理浓度,根本轮不上“发作性”出汗机制来“排毒”。
因此,出汗排毒,乃至整个的排毒概念,都是错误说法。
当然,有人狡辩说,出汗排的是体内的“热毒”。这听上去似乎有些道理——高温环境下人如果停止出汗就很容易中热毒,即中暑,甚至导致死亡。正因为出汗排出体内多余的热毒保持体温稳定,人才得以存活。
本囚居然无言以对!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问的好。
有人喜欢运动后大汗淋漓的感觉,于是选择在健身房挥汗如雨,有的甚至汗如雨下;而那些不愿运动的人也会选择到桑拿房或者汗蒸馆蒸一蒸,泡一泡。据说这样可以排出体内的过剩的毒素和湿气。运动或者桑拿及汗蒸的确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一、在大量排汗的过程中,机体的局部代谢产物,如尿素、乳酸、脂肪酸等随汗液排出体外,这也是不争的实事。但是运动产生的益处很多时候来源于运动本身,并不是简单出汗带来的,这个一定要说清楚。汗含有的成分是:98-99%的成分主要是水,氯化钠NaCl约为300mg/100ml,1-2%为少量尿素、乳酸、脂肪酸等。
现阶段有一种过度夸大出汗有益作用的舆论导向。这种说法过度夸大出汗的排毒去湿作用也是不科学的,不全面的。如果这个说法可靠而正确,那么我想那些炼钢工人等等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群会最健康,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二、其实,人体最重要的排泄解毒器官还是肾脏和肝脏,通过出汗获得排毒的效果真的是微乎其微的。而且运动和汗蒸都要适量,过量出汗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比如说过度出汗造成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血症,有效血容量减低等等都是对健康有害的。这里着重指出的是老年人,切忌不要相信这种不靠谱的说法,选择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大汗淋漓的运动或蒸汗一定要慎之又慎。
出汗和排毒没有关系。“排毒”所指是具有毒性的物质。毒性是指物质对于生物体所具有的损害性的程度。但是,健康人体具有充分保障的常规机制保持体内代谢环境的稳定平衡。就是说,在生理状态下,人体内生理浓度的任何物质都不会对人体具有毒性,也就不是什么毒物。
但是过度夸大出汗的排毒去湿作用也是不科学的,因为人体最重要的排泄解毒器官是肾脏和肝脏,通过出汗获得排毒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而且运动和汗蒸都要适量,过量出汗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健康有害。
三从西医来说,这里面如果说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那就是尿素了。尿素主要通过小便排出人体,汗水里含有的尿素含量实在太少了。否则就不叫尿素,该叫汗素了。
而中医说出汗能排毒,完整的说法是:小便和出汗都是排毒的方式。这是基于“出汗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经络平衡和免疫系统的健康”而来。
中医认为:如果老憋着不出汗,时间长了,皮肤就不会呼吸了,最后就会造成很多人体代谢系统的紊乱,并且把这种皮肤的排毒功能都转到了肾和肝上。
其实整体上来说,出汗只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的生理反应,不管是因为天气炎热,还是心理因素,都会造成出汗。
四、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不要为了出汗而出汗。往小了说,可能会出现出汗过多导致身体水分损失、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往大了说,还可能会因为出汗过多,皮肤一直湿乎乎的,因为环境因素使得感染细菌或真菌。
另外,在做体育锻炼或大运动量劳动而大量出汗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比较建议在喝的白水里稍微撒一点盐后饮用或喝运动功能型饮料,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出汗后,一定要及时补水。不管是运动前、运动中还是运动后补充体液,都应该少量多次,即每次补充100~200毫升,不要暴饮。根据汗液损失情况确定补充的次数。汗液丢失快,补充频率也大。少量多次补液不会加重胃肠负担,有利于迅速吸收,还可以随时纠正体液的不平衡,保证良好的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运动后补液的每次补充量可适当加大,同时减少补充频次。
为啥有人爱出汗有人不爱出汗无论哪种类型的出汗都是由于人体在一定的刺激下(外界高温、剧烈运动、精神因素或者刺激性食物等)产生的体内温度升高。人体的神经中枢有自我调节功能,通过出汗来迅速调节体温,从而使体温维持恒定,可以说出汗是人体最有效的降温方式,相当于机体自带的空调。
有的人爱出汗,一出汗会脸红扑扑的;有的人却看上去并不热。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每个人的汗腺功能并不相同,散热的途径也不同,这就是有些人爱出汗而有些人不爱出汗的原因。只要出汗量在一个正常范围内就不必担心,但是如果出汗过多或者过少,就要考虑是否患某些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可能性了。至于脸红是人体在散热过程中血液循环加快,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出现的正常现象。有些人面部血管极为丰富,就更容易出现脸红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