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什么穴位排湿热?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2-07-17 00:40   点击:162  编辑:鲍雁   手机版

湿热,为中医名词术语,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亦为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证。

想到排湿热,先要分清湿热在哪里,哪条经、哪个脏腑,亦或是哪个关节,而选用不同的穴位。湿虽为阴邪,但与热互结,则为阳热之性,除气虚明显者外,不宜用灸,多用刮痧、拔罐、刺血等方法。

1、湿热痹证:

肘关节,用尺泽、曲泽;膝关节,用委中、血海;手足用十二井;颈椎用大椎;脊柱(如强脊)用至阳、脊中。

2、脾胃蕴热:

尺泽、阴陵泉刮痧,商阳、厉兑、隐白刺血,重掐二间、内庭。

3、肝胆湿热:

大敦、关冲刺血,右阳陵泉、胆俞刺血拔罐,曲泉、血海刮痧;重掐侠溪、行间。点揉五枢,肋弓刮痧。

4、膀胱湿热:

委中刺血拔罐,大敦、至阴刺血,膀胱俞至次髎刮痧或走罐。

5、肠道湿热:

上下巨虚、尺泽刮痧,大肠俞刺血拔罐,商阳、厉兑刺血。配合大横、腹结处闪罐。

体内湿热过盛的人,一般面部常会出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对于体内的湿热,除了注意饮食调理外,穴位按摩也是很好的清湿除热的方法。

那么哪些穴位能够帮助我们清湿除热呢?

【1】曲池穴

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穴,可清外之风热、泻内之火邪,具有疏散风热、解表散邪、清热利湿、通经止痛的效果。按摩时用拇指或者中指指端按揉到可以感觉到酸胀感,每次5分钟左右,每天按摩2次。

【2】天枢穴

在按摩曲池穴时,往往可以随之按摩天枢穴,这样去湿热的效果会更好。天枢穴是对着大肠经,不少的大肠疾病可以通过天枢穴来治疗。经常按摩可以调节肠道、恢复肠道功能,还能通便止泻。

【3】丰隆穴

丰隆穴是在外踝尖上八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的位置,经常按摩丰隆穴可以起到去清利湿热的效果。患者还可以敲肝胆经,肝胆也有疏利湿热的作用。

小孩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不知道你孩子多大,我就当孩子几岁了吧。

孩子湿热体质,其实和你现在的生活状态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那天我看了个视频,夏天天太热,妈妈给孩子买来那种专门给婴孩睡的特别凉的竹子(很厚的竹块)凉席,让几个月大的婴儿日夜睡在上面,看的我好揪心,因为孩子此刻不会说话表达,也许这样孩子会不哭闹舒服了,可时间久了会“种病”的呀!

寒凉生湿。尤其有的农村的孩子,光屁股坐在潮湿的地上玩耍,或者“玩水”一玩就是一天。城里的孩子也有的在水泥地面上光着脚丫玩,孩子不愿意穿鞋就依着他。想要吃多少雪糕、冰激凌、冷饮都满足“供应”。孩子睡觉也不给腹部“搭上点东西”,日子久了寒湿气在身体里凝滞无法排出,不导致寒湿体质才怪。

那么该如何调理呢?

第一,多从上述因素找准原因,杜绝以后不再让寒湿气进入孩子体内。改善体质期间,不要再给孩子吃寒凉食物,包括某些瓜果梨桃、饮料等尽量少食,因为这些东西会加重孩子身体湿寒,进一步导致脾胃虚弱。

第二,多给孩子增加营养,吃点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增加孩子的抵抗力。比如鱼类、瘦肉(剁成肉末)、低脂牛奶,蛋类适量,多吃蔬菜、一些时令温热性水果打成汁给孩子增添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体内所需营养。有些食材是寒性的,你多多了解,以后的生活才会避免“寒上生寒”。

第三、注意给孩子身体保温。现在秋风凉了,虽说“春捂秋冻”,但小孩子现在体质弱,你要格外留意孩子在生活中别着凉了,孩子白天睡觉腹部盖点东西。寒从脚起,尤其那双小脚丫要保持温度。

如果孩子湿气太重已严重影响了健康导致了其它疾病,可看一下中医,再配合食物调理。

如果有知道靠谱中医,建议带去看看,术业有专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