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秋天应该怎么进补养生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2-08-03 04:24   点击:171  编辑:公冶艺   手机版

■秋季养阴防滥补
  华康医院专家介绍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
  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事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拒绝秋膘防肥胖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所致。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
  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
  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
  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
  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晚秋初冬防“心梗”
  晚秋季节,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
  此时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应防止进食过饱,晚餐以八分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秋季食补应该注意什么?

燥秋饮食原则:1•多喝盐水和蜜水。对付“秋燥”,我国古代科学家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最佳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举三得。2•及时进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进补有四忌:一忌多多益善。在夏季里,人们由于喝冷饮•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突然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二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许多食物也是好的滋补品,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芝麻•花生•红枣•扁豆等都是进补的佳品。三忌越贵越好。所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四忌只补肉类。3•少吃生菜•沙拉等凉性食物。尤其应避免瓜果,因为“秋瓜坏肚”,如西瓜•香瓜损脾胃阳气,所以不妨适量吃些苹果•柿•柑橘•梨•葡萄和龙眼。4•不宜食用过于油腻或辛辣的食品。秋天气温干燥,人容易上火,所以要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在古代医书中出现过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食水果润燥生津。秋季大量上市的新鲜水果如梨·葡萄·柿子·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效,而且能治疗与肺有关的疾病,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食品。
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葡萄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柿子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之功效;鲜柿生食,对肺痨咳嗽·虚热肺痨·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舌烂·心中烦热·热痢等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